專利名稱:過濾收集系統及蒸汽大氣排放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核電站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可用于壓水堆型核電站中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以及過濾收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成熟核電站的安全性的不斷提高,核電站的建設逐漸的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能源保障。
在壓水堆核電站中,通常需要配備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包括連接在蒸汽發生器的蒸汽出口的主蒸汽管道、在主蒸汽管道上連接的大氣排放管線、以及在大氣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電動隔離閥等。在大氣排放管線上還設有蒸汽排放控制閥,用于控制來自主蒸汽管道的蒸汽向大氣排放。該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可有效地將蒸汽向大氣排放,以防止反應堆冷卻劑系統過熱和二回路超壓。然而,在核電站發生蒸汽發生器熱傳管破裂事故、反應堆彈棒事故等時,放射性物質可能通過該系統排放的蒸汽,向環境排放,從而對環境造成放射性物質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限制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的過濾收集系統。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限制放射性蒸汽向環境釋放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過濾收集系統,用于壓水堆核電站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中,該過濾收集系統包括連接在所述蒸汽大氣排放系統的大氣排放隔離閥上游的大氣過濾排放管線、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以及設置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的過濾收集水箱。
在本實用新型的過濾收集系統中,所述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為在事故工況下打開接通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常閉隔離閥。
在本實用新型的過濾收集系統中,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還設有噴頭。
在本實用新型的過濾收集系統中,所述過濾收集水箱填充有過濾液。
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沒于所述過濾液中。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用于壓水堆核電站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包括與所述壓水堆核電站的蒸汽發生器連接的主蒸汽管道、連接在所述主蒸汽管道上的大氣排放管線、以及在所述大氣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隔離閥;所述蒸汽大氣排放系統還包括過濾收集系統,該過濾收集系統包括連接在所述大氣排放隔離閥上游的大氣過濾排放管線、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以及設置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的過濾收集水箱;
所述大氣排放管線與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擇一接通。[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中,所述大氣排放隔離閥為在事故工況下,關閉所述大氣排放管線的常開隔離閥;
所述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為在事故工況下,打開接通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常閉隔離閥。
在本實用新型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中,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還設有噴頭。
在本實用新型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中,所述過濾收集水箱填充有過濾液。
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沒于所述過濾液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中,所述大氣排放管線上還設置有大氣排放閥。
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核電站發生蒸汽發生器熱傳管破裂事故、反應堆彈棒事故等時,通過在連接在大氣排放隔離閥上游的大氣過濾排放管線,將放射性蒸汽排出至過濾收集水箱,從而將放射性蒸汽、放射性液體等進行有效的過濾截留,減少向環境的放射性釋放,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并且對整個核電站系統改動小,建造、施工容易。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蒸汽大氣排放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的一個實施例,可用于壓水堆核電站中,與壓水堆核電站的蒸汽發生器11連接,排出蒸汽。
該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包括與蒸汽發生器11連接的主蒸汽管道12、連接在主蒸汽管道12上的大氣排放管線13、以及設置在大氣排放管線13上的大氣排放隔離閥14。該大氣排放隔離閥14可以為電動隔離閥,也可以為其他類型閥門。進一步的,在大氣排放管線13上還設置有大氣排放閥15。
該大氣排放隔離閥14采用常開隔離閥,用于在核電站非事故工況時,將蒸汽發生器11產生的蒸汽由大氣排放閥15控制通過大氣排放管線13向外界大氣排放,從而導出蒸汽發生器11的蒸汽。
進一步的,該蒸汽大氣排放系統還設置有過濾收集系統,用于收集事故工況下的放射性蒸汽、液體等,避免放射性物質向外界大氣直接排放,減少了核電站向環境的放射性排放。
該過濾收集系統包括連接在大氣排放隔離閥14上游的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在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17、以及設置在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的出口處的過濾收集水箱19。該大氣排放管線13與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擇一接通,從而使得兩者在不同工況下投入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該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17采用常閉隔離閥,在核電站正常工作時,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17處于常閉狀態,過濾收集系統無需投入使用;而在核電站處于事故工況時,常閉隔離閥打開,接通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將放射性蒸汽、液體引入到過濾收集水箱19,避免對環境的放射性污染。
該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上還可以設置大氣過濾排放閥18,來控制放射性蒸汽、液體等的排放。
在本實施例中,該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而過濾收集水箱19設置在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的末端;并在過濾收集水箱19中填充有過濾液21 (如水),從而將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的末端完全浸沒于過濾液21中,由過濾液21吸收放射性蒸汽、液體等,避免放射性物質直接排放到環境中。該過濾收集水箱19采用敞口式水箱,與外界大氣接通,使得過濾液21的溫度與環境保持一致,能有效冷卻主蒸汽管道12的蒸汽、液體等。當然,該過濾收集水箱19也可以采用封閉式水箱,增加冷卻液補充開口即可。
進一步的,該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的出口處還可以設置噴頭20,從而增強冷凝過濾效果。
當核電站正常工作時,大氣排放隔離閥14保持在常開狀態,使大氣排放管線13處于開放狀態,由大氣排放閥15控制將來自主蒸汽管道12的蒸汽、液體等排放到環境中;此時,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17處于常閉狀態,將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從主蒸汽管道12中斷開,無需投入使用。
而在核電站發生蒸汽發生器熱傳管破裂事故、反應堆彈棒事故等,可能引起放射性物質外泄時,大氣排放隔離閥14動作轉換成關閉狀態,將大氣排放管線13從主蒸汽管道12中斷開;同時,使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17轉換成打開狀態,將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與主蒸汽管道12接通,由大氣過濾排放閥18控制,將來自主蒸汽管道12的放射性蒸汽、液體等,通過大氣過濾排放管線16引入到過濾收集水箱19中,通過過濾收集水箱19中的過濾液21,對排出的放射性蒸汽、液體進行有效的過濾滯留,減少向環境的放射性釋放。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過濾收集系統,用于壓水堆核電站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中,其特征在于,該過濾收集系統包括連接在所述蒸汽大氣排放系統的大氣排放隔離閥上游的大氣過濾排放管線、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以及設置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的過濾收集水箱。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過濾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為在事故工況下打開接通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常閉隔離閥。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過濾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還設有噴頭。
4.根據權利要求
1、2或3所述的過濾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收集水箱填充有過濾液; 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沒于所述過濾液中。
5.一種用于壓水堆核電站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包括與所述壓水堆核電站的蒸汽發生器連接的主蒸汽管道、連接在所述主蒸汽管道上的大氣排放管線、以及在所述大氣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隔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大氣排放系統還包括過濾收集系統,該過濾收集系統包括連接在所述大氣排放隔離閥上游的大氣過濾排放管線、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以及設置在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的過濾收集水箱; 所述大氣排放管線與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擇一接通。
6.根據權利要求
5所述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排放隔離閥為在事故工況下關閉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常開隔離閥; 所述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為在事故工況下打開接通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常閉隔離閥。
7.根據權利要求
5所述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還設有噴頭。
8.根據權利要求
5-7任一項所述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收集水箱填充有過濾液; 所述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沒于所述過濾液中。
9.根據權利要求
8所述的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排放管線上還設置有大氣排放閥。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濾收集系統及蒸汽大氣排放系統,用于壓水堆核電站。該蒸汽大氣排放系統包括與蒸汽發生器連接的主蒸汽管道、連接在主蒸汽管道上的大氣排放管線、在大氣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隔離閥、及過濾收集系統。該過濾收集系統包括連接在大氣排放隔離閥上游的大氣過濾排放管線、在大氣過濾排放管線上設置的大氣排放過濾隔離閥、及設置在大氣過濾排放管線的出口處的過濾收集水箱;大氣排放管線與大氣過濾排放管線擇一接通。在核電站發生蒸汽發生器熱傳管破裂事故、反應堆彈棒事故等時,通過大氣過濾排放管線,將放射性蒸汽排出至過濾收集水箱,從而將放射性蒸汽、放射性液體等進行有效的過濾截留,減少向環境的放射性釋放。
文檔編號G21F9/12GKCN202855323SQ201220460924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冷金珍, 曹建華, 沙正峰, 盧向暉, 蔣曉華 申請人: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