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80℃小型深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核燃料生產工藝中的冷阱裝置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離心濃縮鈾生產工藝中,UFe供取料系統是離心級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離心 分離工廠規模的不斷擴大,對供取料系統新型配套設備的研制使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離 心工廠作為技術創新的源頭和主要用戶,肩負重要責任。
目前在供取料系統吹洗和抽空子系統中,-8(TC冷阱作為工藝管道殘留UF6的收集 裝置和物料凈化的中間冷凝裝置,日常利用率高,是廠房運行成本的重要組成。目前,國內 在該工藝過程中均采用液氮-丙酮冷卻裝置,即專用容器(50L)部分浸沒在丙酮中,通過 向冷卻盤管加注液氮冷卻丙酮至-8(TC,實現對容器的間接冷卻。該裝置日耗液氮量超過 200L,運行成本高,不利于工廠經濟運行;此外液氮加注過程為人工控制,容器溫度波動大 且不易控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能降耗、能夠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冷阱溫度波 動的、可靠經濟的-S(TC小型深冷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種-S(TC小型深冷裝置,它包括制冷主機,循環風扇,電機,異形蒸發器,風柵,其 特征在于循環風扇置于風柵外側,電機與異形蒸發器相連帶動循環風扇轉動;制冷主機、 循環風扇、電機、異形蒸發器和風柵全部放置在密封容器中,密封容器上表面設有密封蓋。
如上所述的-8(TC小型深冷裝置,所述的密封容器包括密封筒和密封鎖緊壓蓋,密 封鎖緊壓蓋的上表面設有密封蓋。
如上所述的-s(rc小型深冷裝置,風柵外側設有除霜加熱體。
如上所述的-S(TC小型深冷裝置,在密封容器外設有與密封容器相通的余熱利用 風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設置風柵在密封容器內形成柵形送風通道,兩側回 風,保證被冷卻容器冷卻均勻;風柵外側設置除霜加熱體,避免設備長期運行后蒸發器結霜 造成溫度回升;通過設置余熱利用風道,保證被冷卻容器頸部不產生物料冷凝,從而提高設 備的可靠性。
圖l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S(TC小型深冷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中1.制冷主機;2.循環風扇;3.電機;4.異形蒸發器;5.風柵;6.密封筒;7.密封容器;8.密封蓋;9.密封鎖緊蓋;10.除霜加熱體;11.余熱利用風道;12.被冷卻容 器;13.側風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設備研制的基本思路是采用-S(TC小型制冷系統取代"液氮_丙酮"冷卻方式,
即采用封閉循環系統替代開放冷卻系統,節能降耗,保護環境。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采用復迭式小型低溫制冷主機1作為冷源,將密封 容器7作為小型制冷工作室,密封容器7內建立低溫氣流循環,不斷冷卻工作室內的被冷卻 容器12。本實施例中的密封容器7包括密封筒6和密封鎖緊壓蓋9,密封鎖緊壓蓋9的上 表面設有密封蓋8。制冷主機1上設置低溫級異形蒸發器4,蒸發溫度約_95°C -85 °C ,氣 體流過異形蒸發器4后,溫度可達到-80°C -e(TC,在電機3和循環風柵2的驅動下,空氣 通過正向風柵5吹向被冷卻容器12,流經容器表面后,從后部和兩側側風通道13重新進行 循環。
除霜時,風柵5外側的除霜加熱體10工作,制冷主機1停車,被加熱的空氣通過風 道對異性蒸發器4和被冷卻容器12表面進行除霜。
通過余熱利用風道11將制冷主機1和循環風扇2的外置電機3所散發的熱量引 向被冷卻容器12頸部,可有效防止UF6氣態物料在容器頸部發生冷凝。
權利要求
一種-80℃小型深冷裝置,它包括制冷主機(1),循環風扇(2),電機(3),異形蒸發器(4)和風柵(5),其特征在于循環風扇(2)置于風柵(5)外側,電機(3)與異形蒸發器(4)相連帶動循環風扇(2)轉動;制冷主機(1)、循環風扇(2)、電機(3)、異形蒸發器(4)和風柵(5)全部放置在密封容器(7)中,密封容器(7)上表面設有密封蓋(8)。
2. 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8(TC小型深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容器(7)包括密封筒(6)和密封鎖緊壓蓋(9),密封鎖緊壓蓋(9)的上表面設有密封蓋(8)。
3 如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8(TC小型深冷裝置,其特征在于風柵(5)外側設有除霜加熱體(10)。
4. 如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8(TC小型深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容器(7)外設有與密封容器(7)相通的余熱利用風道(11)。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核燃料生產工藝中的冷阱裝置設計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80℃小型深冷裝置,通過設置風柵在密封容器內形成柵形送風通道,兩側回風,保證被冷卻容器冷卻均勻;風柵外側設置除霜加熱體,避免設備長期運行后蒸發器結霜造成溫度回升;通過設置余熱利用風道,保證被冷卻容器頸部不產生物料冷凝,從而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G21C15/00GKCN201540743SQ200920270261
公開日2010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7日
發明者劉紅俊, 葉有州, 呂永紅, 吳宏偉, 周鳳華, 李紅彥, 梁光扶, 王桔濤, 龍同光 申請人:中核陜西鈾濃縮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