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巷道爆破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巷道光面爆破方法。
背景技術:
光面爆破是指沿設計開挖輪廓鉆孔裝藥,在開挖區主爆破孔之后起爆,以獲得比較平整壁面的一種爆破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101738148b公開了一種巷道中深孔光面爆破方法,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巷道鉆爆掘進速度,但是這種方法對于爆破過程中爆破沖擊力的控制不夠精確,導致在完成爆破之后,還需要對爆破面進行二次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巷道光面爆破方法,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高對于爆破面控制的精確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巷道光面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在施工面開鑿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以施工面軸線為方向布置有若干個列,相鄰列的第一槽孔之間交錯設置;
b、在第一槽孔外側開鑿若干個第二槽孔;
c、在第一槽孔內裝藥;以施工面軸線為對稱軸,施工面軸線兩側第一槽孔內的裝藥符合正態分布方式;
d、使用分段延時起爆的方式進行爆破施工。
作為優選,步驟a中,第一槽孔與掌子面的夾角為64°~69°,第一槽孔的兩側對稱開鑿有兩個軸向的泄壓槽,相鄰的第一槽孔之間的間距為1.5m~2m。
作為優選,步驟a中,第一槽孔內設置有第一內徑和第二內徑兩段不同的內徑區域,第一內徑區域為第一槽孔外側2/3的部位,第二內徑區域為第一槽孔內側1/3的部位,第一內徑與第二內徑之比為4:3,泄壓槽位于第一內徑區域,泄壓槽底部對稱開鑿有泄壓盲孔,泄壓盲孔與第一槽孔的軸線夾角為21°。
作為優選,步驟c中,第一槽孔內的炸藥在第一內徑區域和第二內徑區域分別填裝,第一內徑區域的裝藥量為第一槽孔總裝藥量的75%,第二內徑區域的裝藥量為第一槽孔總裝藥量的25%。
作為優選,步驟b中,第二槽孔以第一槽孔為圓心呈環形開鑿,第一槽孔與第二槽孔的間距為0.35m~0.5m,相臨的第二槽孔的間距小于第一槽孔與第二槽孔的間距,且大于0.1m。
作為優選,步驟b中,第二槽孔與第一槽孔的軸線夾角為5°~8°,第二槽孔與第一槽孔的深度之比為1:2。
作為優選,步驟d中,每個起爆段的長度為18m~21m,相鄰起爆段的起爆時間相差50ms~200ms。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通過優化槽孔的布置位置,利用第一槽孔與第二槽孔的配合,提高了爆破時的沖擊力在爆破面的傳遞均勻度。第一槽孔的結構可以在保證瞬時縱向沖擊強度的同時,實現應力波的橫向快速傳遞,從而改善爆破面的成型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在大同煤業燕子山礦區進行光面爆破掘進。根據燕子山礦區的巖石硬度較高的特點,進行如下操作。
a、在施工面開鑿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以施工面軸線為方向布置有若干個列,相鄰列的第一槽孔之間交錯設置;
第一槽孔與掌子面的夾角為67°,第一槽孔的兩側對稱開鑿有兩個軸向的泄壓槽,相鄰的第一槽孔之間的間距為1.8m。
第一槽孔內設置有第一內徑和第二內徑兩段不同的內徑區域,第一內徑區域為第一槽孔外側2/3的部位,第二內徑區域為第一槽孔內側1/3的部位,第一內徑與第二內徑之比為4:3,泄壓槽位于第一內徑區域,泄壓槽底部對稱開鑿有泄壓盲孔,泄壓盲孔與第一槽孔的軸線夾角為21°。
第一槽孔的深度為2.9m。
b、在第一槽孔外側開鑿若干個第二槽孔;
第二槽孔以第一槽孔為圓心呈環形開鑿,第一槽孔與第二槽孔的間距為0.5m,相臨的第二槽孔的間距為0.35m。
第二槽孔與第一槽孔的軸線夾角為7°,第二槽孔與第一槽孔的深度之比為1:2。
第二槽孔的中間開鑿有環形槽。
c、在第一槽孔內裝藥;以施工面軸線為對稱軸,施工面軸線兩側第一槽孔內的裝藥符合正態分布方式;
第一槽孔內的最大裝藥量為2.1kg,裝藥量的正態分布曲線為:
第一槽孔內的炸藥在第一內徑區域和第二內徑區域分別填裝,第一內徑區域的裝藥量為第一槽孔總裝藥量的75%,第二內徑區域的裝藥量為第一槽孔總裝藥量的25%。
d、使用分段延時起爆的方式進行爆破施工;
每個起爆段的長度為20m,相鄰起爆段的起爆時間相差125ms,且起爆雷管設置在第一內徑區域。
使用本發明進行的巷道光面爆破,爆破沖擊控制精確,巷道爆破面成型效果好,無需二次處理。
上述描述僅作為本發明可實施的技術方案提出,不作為對其技術方案本身的單一限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