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熱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熱件,包括薄片狀的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在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之間由薄片狀的導電接板相連,左導電板、右導電板和導電接板為一體結構,導電接板的截面面積小于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相對的截面面積,導電接板形成為發熱部,導電接板形成的發熱部盤卷成環形或多邊形,導電接板盤卷形成的發熱部的上下兩側由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上形成的包邊包覆,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上的包邊由通槽隔斷。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普通電熱絲在使用過程中極易斷裂、使用壽命短的缺陷,通過上述設計,特別適合在點煙器中使用,具有結構緊湊、強度高、支承穩固、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電熱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熱件。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電熱件,特別是點煙器中使用的電熱件一般采用的是電熱絲,電熱絲的兩端焊接在導線上。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煙頭的摩擦擠壓,電熱絲相對滾動極易斷裂,因此,傳統點煙器的使用壽命是非常短的,這也是非明火點煙器較難推廣應用的主要原因。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普通電熱絲在使用過程中極易斷裂、使用壽命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熱件,該電熱件的結構緊湊、強度高、支承穩固、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薄片狀的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在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之間由薄片狀的導電接板相連,左導電板、右導電板和導電接板為一體結構,導電接板的截面面積小于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相對的截面面積,導電接板形成為發熱部。
[0005]導電接板形成的發熱部盤卷成環形或多邊形。
[0006]導電接板盤卷形成的發熱部的上下兩側由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上形成的包邊包覆,左導電板和右導電板上的包邊由通槽隔斷。
[0007]導電接板由一體結構的右導電板和導電接板鏤空成型。
[0008]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具體設計,特別適合在點煙器中使用,具有結構緊湊、強度高、支承穩固、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內容。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薄片狀的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在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之間由薄片狀的導電接板3相連,左導電板1、右導電板2和導電接板3為一體結構,上述一體結構是指左導電板1、右導電板2和導電接板3在一塊電接板上鏤空成型,其中導電接板3的截面面積小于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相對的截面面積,導電接板3形成為發熱部。導電接板3所形成的發熱部盤卷成環形或多邊形,以聚合發熱面積利于點燃。導電接板3盤卷形成的發熱部的上下兩側由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上形成的包邊4包覆,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上的包邊4由通槽5隔斷,包邊4包覆著導電接板3盤卷形成的發熱部,使整個發熱部的支承更加穩固,再加上薄片狀設計的導電接板3,在被燃物的摩擦擠壓下發熱部幾乎不會發生位移,這就極大減少了導電接板3盤卷形成的發熱部斷裂的可能性。通槽5的設計,使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之間只能由導電接板3導通,確保導電接板3盤卷形成的發熱部產生高溫。在使用狀態下電路導通時,額定電流是不變的,當電流通過相對截面面積較大的左導電板1、右導電板2以及相對的截面面積較小的導電接板3時,在導電接板3上相對的電阻值會較大,因電流的熱效應導致導電接板3發熱產生高溫。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一種電熱件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外型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一種電熱件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熱件,其特征是包括薄片狀的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在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之間由薄片狀的導電接板(3)相連,左導電板(I )、右導電板(2)和導電接板(3)為一體結構,導電接板(3)的截面面積小于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相對的截面面積,導電接板(3 )形成為發熱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件,其特征是導電接板(3)形成的發熱部盤卷成環形或多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熱件,其特征是導電接板(3)盤卷形成的發熱部的上下兩側由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上形成的包邊(4)包覆,左導電板(I)和右導電板(2)上的包邊(4)由通槽(5)隔斷。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電熱件,其特征是導電接板(3)由一體結構的右導電板(2)和導電接板(3)鏤空成型。
【文檔編號】H05B3/10GK204217142SQ201420682500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6日
【發明者】王海嶸 申請人:王海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