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下小車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下小車系統,包括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上的第一、第二導軌行走的第一、第二行走機構,將第一、第二行走機構剛性連接的剛性車架,及吊具;剛性車架具有供上小車穿過的結構空間,下小車滿足以下條件:下小車的重力引起的穩定力矩ΣMs大于下小車的水平慣性力的傾覆力矩ΣMo。下小車的第一、第二行走機構與吊具之間為剛性連接,在穩定力矩ΣMs大于傾覆力矩ΣMo時,下小車保持平穩運行。下小車的運動過程中,吊具及集裝箱不易發生晃動,能平穩行走,減小第一、第二行走機構與岸橋大梁之間的磨損;相對晃動行走,平穩行走所耗損的功率更小,提高了整個岸橋系統的裝卸貨效率;且平穩運行相對晃動運行來說,提高了安全性,安全隱患更少。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下小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集裝箱岸橋的小車,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集裝箱岸橋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屬于集裝箱岸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多采用在集裝箱岸橋系統中設置多個小車同時運行的方式來提高集裝箱岸橋的裝卸貨效率;而目前多采用穿越式雙小車的運行方式。
[0003]如中國專利文獻CN101323415A公開了一種穿越式雙小車橋架型起重機,其包括大車和設置在大車上的主梁,還包括:第一載重小車,第一載重小車包括取物裝置、左瓣車架和右瓣車架,取物裝置通過起升吊索懸掛吊在左瓣車架和右瓣車架上,且第一載重小車的起升吊索和第一載重小車的取物裝置的上表面圍成一 U形空間,左瓣車架由設置在主梁左側的導軌支承,右瓣車架由設置在主梁右側的導軌支承;以及第二載重小車,第二載重小車包括車架、設置在車架上的回轉機構、以及通過起升吊索懸吊在該回轉機構內的回轉部件上的取物裝置,支承第二載重小車車架的軌道設置在主梁上并位于所述的支撐第一載重小車的左瓣車架的導軌和所述的支承第一載重小車的右瓣車架的導軌之間,所述的所有導軌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第二載重小車可從所述的U形空間穿過。
[0004]在上述專利文獻所述的穿越式雙小車橋架型起重機中,第一載重小車的取物裝置通過起升吊索懸掛吊在左瓣車架和右瓣車架上,且第二載重小車需要從第一載重小車的起升吊索和取物裝置形成的U形空間穿過,因為第一載重小車的起升吊索在豎直方向上具有一定長度;且鋼絲繩為柔性結構,從而,當第一載重小車帶動抓取集裝箱后的取物裝置在主梁上行走時,在第一載重小車的慣性載荷和風力載荷的作用下,起升吊索下方的取物裝置和集裝箱容易發生晃動,而且起升吊索的長度越長,晃動幅度也越大,進而會導致以下問題:取物裝置和集裝箱在運行過程中的晃動會加快左、右瓣車架與對應的導軌之間的磨損,也對大梁造成一定損傷;影響了第一載重小車的運行效率,進而間接降低了起重機的裝卸貨效率;同時,晃動可能會致使取物裝置與集裝箱發生部分脫離,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的穿越式雙小車中的下小車在運行過程中車輪、導軌和大梁磨損嚴重,裝卸貨效率低,且容易發生安全隱患的技術問題,進而提供一種有利于降低磨損,提高裝卸貨效率且不易發生安全隱患的新型下小車系統。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下小車系統,包括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的第一導軌行走的第一行走機構,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的第二導軌行走的第二行走機構,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剛性連接的剛性車架,以及連接在所述剛性車架下方的吊具;所述剛性車架具有用于供上小車穿過的結構空間,且所述下小車滿足以下條件:所述下小車的重力引起的穩定力矩SMs大于所述下小車的水平慣性力的傾覆力矩ΣΜο。
[0007]所述剛性車架包括兩個豎直架和一個吊具承載梁;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連接,所述吊具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吊具承載梁之間形成U型的所述結構空間。
[0008]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外側面連接在所述豎直架的上端內壁,且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鋼輪正壓在對應的所述第一導軌和所述第二導軌上。
[0009]所述穩定力矩ΣΜ8的計算公式為:ΣΜ8 = G下小車L下小車+G吊載L吊載;所述傾覆力矩ΣΜο的計算公式為:ΣΜο =
F下小車慣性力L下小車慣性力臂+F風載荷L風載荷力臂+F鋼絲繩偏斜力L鋼絲繩偏斜力臂°
[0010]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用于驅動所述下小車在所述岸橋大梁上行走的牽引機構,以及驅動所述下小車進行升降的起升機構。
[0011]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用于安裝在所述岸橋大梁上的牽引驅動,在所述牽引驅動的作用下通過改向滑輪組牽引所述下小車進行往復行走的牽引鋼絲繩,以及設于所述岸橋大梁上用于托起所述牽引鋼絲繩的托繩系統。
[0012]還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兩端的用以張緊所述牽引鋼絲繩的鋼絲繩張緊裝置。
[0013]所述起升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岸橋大梁上的起升驅動,在起升驅動的作用下通過改向滑輪帶動所述下小車進行往復升降的起升鋼絲繩,以及設于所述岸橋大梁上用于托起所述起升鋼絲繩的托繩系統。
[0014]還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兩端的用以張緊所述起升鋼絲繩的鋼絲繩張緊裝置。
[0015]還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上的油缸機構,所述油缸機構與纏繞有所述起升鋼絲繩的所述改向滑輪連接,可通過所述改向滑輪使所述起升鋼絲繩松弛。
[0016]所述剛性車架的豎直架以及所述吊具承載梁上安裝有若干個有供所述起升鋼絲繩纏繞的改向滑輪,所述起升鋼絲繩的下端通過所述吊具承載梁中間位置的兩個對稱的所述改向滑輪將所述吊具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
[0017]還包括用以防止所述下小車發生左右偏移的防偏結構;所述防偏結構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行走機構的鋼輪外側的第一水平導向輪,以及設于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鋼輪外側的第二水平導向輪;當所述下小車向左偏移時,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壓于所述第一導軌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一行走機構的鋼輪向左偏移;當所述下小車向右偏移時,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壓于所述第二導軌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鋼輪向右偏移。
[0018]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0019](I)在本實用新型中,包括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的第一導軌行走的第一行走機構,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的第二導軌行走的第二行走機構,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剛性連接的剛性車架,以及連接在所述剛性車架下方的吊具;所述剛性車架具有用于供上小車穿過的結構空間,且所述下小車滿足以下條件:所述下小車的重力引起的穩定力矩SMs大于所述下小車的水平慣性力的傾覆力矩ΣΜο ;即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小車是通過所述剛性車架來連接吊具的,也就是說所述下小車的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與所述吊具之間為剛性連接,同時,在所述下小車的重力引起的穩定力矩SMs大于所述下小車的水平慣性力的傾覆力矩ΣΜο的條件下,所述下小車所述穩定力矩的作用下克服由風力載荷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所述傾覆力矩ΣΜο,使所述下小車在運行過程始終保持平穩;這樣的話,在所述下小車的運動過程中,所述吊具及其所抓取的集裝箱不容易發生晃動,能夠平穩的行走,不僅減小所述第一、第二行走機構與所述岸橋大梁之間的磨損,而且相對晃動行走來說,平穩行走的行走速度更快或所耗損的功率更小,提高了整個岸橋系統的裝卸貨效率;同時,平穩運行相對晃動運行來說,提高了安全部,安全隱患更少。
[0020](2)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剛性車架包括兩個豎直架和一個吊具承載梁;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連接,所述吊具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吊具承載梁之間形成U型的所述結構空間;為了保證所述吊具能夠準確的提取集裝箱,需要所述下小車上的所述吊具下降能夠到達所述岸橋大梁的其他吊具所能達到的位置,這樣的話,任一一個吊具下降后都能夠對同一位置的集裝箱進行提取;同時,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吊具承載梁之間形成周向剛性壁的所述結構空間,也就是說運行過程中,所述結構空間的空間尺寸始終保持不變,這樣的話,所述岸橋大梁上的上小車在運行過程中始終能夠順利的穿過所述結構空間。
[0021](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外側面連接在所述豎直架的上端內壁,且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鋼輪正壓在對應的所述第一導軌和所述第二導軌上;即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采用正壓方式安裝在所述第一導軌和所述第二導軌上;也就是說,所述下小車整體呈倒掛式正壓所述第一導軌和所述第二導軌上,這樣的話,能夠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平穩且準確的安裝在相應的導軌上,且不會發生偏移或傾斜,從而使行走機構能夠帶動所述下小車在所述岸橋大梁上平穩順利的行走。
[0022](4)在本實用新型中,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用于驅動所述下小車在所述岸橋大梁上行走的牽引機構,以及驅動所述下小車進行升降的起升機構;即在本實用新型中,采用相互獨立的所述牽引機構和所述起升機構,二者獨立作業,互補干涉。
[0023](5)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用于安裝在所述岸橋大梁上的牽引驅動,在所述牽引驅動的作用下通過改向滑輪組牽引所述下小車進行往復行走的牽引鋼絲繩,以及設于所述岸橋大梁上用于托起所述牽引鋼絲繩的托繩系統;即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牽引驅動并未設置在所述下小車上,且僅僅通過所述牽引鋼絲繩來遷移所述下小車進行移動,從而減輕了所述下小車的重量,降低了輪壓,且在降低驅動能耗的同時提高所述下小車的運行效;因所述下小車重量的減小,也減小了岸橋大梁和整機的重量,且當所述下小車位于所述岸橋大梁的端部時,岸橋大梁的力矩大大減小,特別是對于那些長度高達80m的岸橋大梁來說,岸橋大梁的力矩有顯著減小。
[0024](6)在本實用新型中,還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上的油缸機構,所述油缸機構與纏繞有所述起升鋼絲繩的所述改向滑輪連接,可通過所述改向滑輪使所述起升鋼絲繩松弛;在所述吊具抓取集裝箱時,集裝箱可能會與輪船或其他物體發生碰撞,而在提取過程中,所述起升鋼絲繩處于緊繃狀態,這樣的話會將碰撞產生的力或力矩傳遞到所述岸橋結構上,進而對岸橋的主體結構產生損害;因此為了避免該種損害,在岸橋主體結構上設置一個所述保護裝置,這樣當集裝箱發生碰撞時,所述油缸機構卸載,并通過所述改向滑輪使所述起升鋼絲繩松弛,使碰撞產生的力或力矩不能傳遞到岸橋主體結構上,從而實現對岸橋主體的保護。
[0025](7)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剛性車架的豎直架以及吊具滑輪上方對應吊具承載梁上的部位安裝若干個有供所述起升鋼絲繩纏繞的改向滑輪,改向滑輪所述起升鋼絲繩的下端纏繞所述吊具承載梁中間位置的兩個對稱的所述改向滑輪將所述吊具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即所述起升鋼絲繩纏繞在所述剛性車架上,也就是提升后的起升鋼絲繩并沒有懸空,其下方的所述吊具和抓取的集裝箱不會相對所述起升鋼絲繩發生晃動。
[0026](8)在本實用新型中,還包括用以防止所述下小車發生左右偏移的防偏結構;所述防偏結構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行走機構的鋼輪外側的第一水平導向輪,以及設于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鋼輪外側的第二水平導向輪;當所述下小車向左偏移時,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壓于所述第一導軌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一行走機構的鋼輪向左偏移;當所述下小車向右偏移時,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壓于所述第二導軌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鋼輪向右偏移;即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下小車的正常運行過程中,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和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與相應的導軌之間存在一定間隙;當所述下小車向左發生偏移時,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與所述第一導軌之間的間隙消失,且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壓在所述第一導軌的外側上,從而防止所述下小車的所述第一行走機構的鋼輪向左發生偏移;當所述下小車向右發生偏移時,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與所述第二導軌之間的間隙消失,且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壓在所述第二導軌的外側上,從而防止所述下小車的所述第二行走機構的鋼輪向右發生偏移;同時,該種設置還可以避免所述下小車運行過程因所述剛性車架發生偏斜導致行走機構的鋼輪啃軌的現象,且還能夠防止所述下小車發生傾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28]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結構示意圖;
[0029]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大梁和第二大梁結構示意圖;
[0030]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小車與第二導軌結構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0031]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下小車與第一導軌結構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0032]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的另一視圖;
[0033]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偏結構的示意圖;
[0034]圖中附圖標記表不為:s0_岸橋大梁;sl_第一大梁;s2_第二大梁;s3_第三導軌;s4-第四導軌;S5-第一導軌;S6-第二導軌;s7-剛性車架;s8-結構空間;sll-吊具;sl2-第一行走機構;sl3-改向滑輪;sl4-上小車;s 15-下小車;sl6-第一防偏導向輪;sl7-第二防偏導向輪;sl8-第二行走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以下將結合附圖,使用以下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闡述。
[0036]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新型下小車系統,包括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s0的第一導軌s5行走的第一行走機構sl2,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sO的第二導軌s6行走的第二行走機構sl8,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剛性連接的剛性車架s7,以及連接在所述剛性車架s7下方的吊具;所述剛性車架s7具有用于供上小車sl4穿過的結構空間s8,且所述下小車sl5滿足以下條件:所述下小車sl5的重力引起的穩定力矩SMs大于所述下小車sl5的水平慣性力的傾覆力矩ΣΜο。即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小車sl5是通過所述剛性車架s7來連接吊具sll的,也就是說所述下小車sl5的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與所述吊具sll之間為剛性連接,同時,在所述下小車sl5的重力引起的穩定力矩SMs大于所述下小車sl5的水平慣性力的傾覆力矩ΣΜο的條件下,所述下小車sl5所述穩定力矩的作用下克服由風力載荷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所述傾覆力矩ΣΜο,使所述下小車sl5在運行過程始終保持平穩;這樣的話,在所述下小車sl5的運動過程中,所述吊具sll及其所抓取的集裝箱不容易發生晃動,能夠平穩的行走,不僅減小所述第一、第二行走機構sl8與所述岸橋大梁sO之間的磨損,而且相對晃動行走來說,平穩行走的行走速度更快或所耗損的功率更小,提高了整個岸橋系統的裝卸貨效率;同時,平穩運行相對晃動運行來說,提高了安全部,安全隱患更少。
[0037]本實施例中,所述穩定力矩SMs的計算公式為:SMs = G下小車L下小車+G關L載;所述傾復力矩ΣΜο的計算公式為:ΣΜο = F下神慣性力L下小車慣性力臂+F風載荷L風載荷力臂+F_繩偏斜力L
鋼絲繩.Λ?。如圖5所示,其中G下小車為所述下小車sl5和所述吊具sll的重量之和,G吊載為所述吊具sll所抓取的集裝箱的重量,為所述下小車sl5、所述吊具sll及集裝箱的慣性力之和,為下小車整體的風力載荷,為起升鋼絲繩的偏斜力,Lt
小車、L吊載、L下小車慣性力臂、L風載荷力臂以及L鋼絲繩偏斜力臂參見圖5中的標注。
[0038]如圖2所示,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在整體的岸橋系統中,所述岸橋大梁sO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大梁Si和第二大梁s2 ;所述第一大梁Si和所述第二大梁s2的相對內側設有第三導軌s3和第四導軌s4,所述第三導軌s3和所述第四導軌s4共同形成支承上小車sl4運行的第二導軌結構;所述第一大梁Si的外側和所述第二大梁s2的外側設有第一導軌s5和第二導軌s6,第一導軌s5和第二導軌s6共同形成支承下小車sl5運行的第一導軌s5結構。也就是說,實際使用過程中,采用所述上小車sl4從所述下小車sl5的所述結構空間s8中穿過的穿越式運行方式來提高岸橋系統的裝卸效率。
[0039]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剛性車架s7包括兩個豎直架和一個吊具承載梁;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連接,所述吊具sll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吊具承載梁之間形成U型的所述結構空間s8。為了保證所述吊具sll能夠準確的提取集裝箱,需要所述下小車sl5上的所述吊具sll下降能夠到達所述岸橋大梁sO的其他吊具所能達到的位置,這樣的話,任一一個吊具下降后都能夠對同一位置的集裝箱進行提取;同時,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吊具承載梁之間形成周向剛性壁的所述結構空間s8,也就是說運行過程中,所述結構空間s8的空間尺寸始終保持不變,這樣的話,所述岸橋大梁sO上的上小車sl4在運行過程中始終能夠順利的穿過所述結構空間s8。
[0040]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外側面連接在所述豎直架的上端內壁,且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鋼輪正壓在對應的所述第一導軌s5和所述第二導軌s6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采用正壓方式安裝在所述第一導軌s5和所述第二導軌s6上;也就是說所述下小車sl5整體呈倒掛式正壓所述第一導軌s5和所述第二導軌s6上,這樣的話,能夠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平穩且準確的安裝在相應的導軌上,且不會發生偏移或傾斜,從而使行走機構能夠帶動所述下小車sl5在所述岸橋大梁sO上平穩順利的行走。
[0041]在實際使用中,如圖3所示,可優選所述上小車sl4的行走機構也采用正壓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第一導軌s5結構上;即所述上小車sl4和所述下小車sl5的行走機構都采用正壓的方式安裝在各自的對應導軌上,這是因為正壓方式可以將行走機構平穩且準確的安裝在導軌上,且行走機構不會出現偏移或傾斜,使行走機構能夠在驅動裝置的作用下帶動相應的小車在岸橋上順利行走。
[0042]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用于驅動所述下小車sl5在所述岸橋大梁sO上行走的牽引機構,以及驅動所述下小車sl5進行升降的起升機構。即在本實施例中,采用相互獨立的所述牽引機構和所述起升機構,二者獨立作業,互補干涉。
[0043]具體地,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用于安裝在所述岸橋大梁sO上的牽引驅動,在所述牽引驅動的作用下通過改向滑輪組牽引所述下小車sl5進行往復行走的牽引鋼絲繩,以及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上用于托起所述牽引鋼絲繩的托繩系統;所述起升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岸橋大梁sO上的起升驅動,在起升驅動的作用下通過改向滑輪帶動所述下小車sl5進行往復升降的起升鋼絲繩,以及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上用于托起所述起升鋼絲繩的托繩系統。即本實施例中,所述牽引驅動并未設置在所述下小車sl5上,且僅僅通過所述牽引鋼絲繩來遷移所述下小車sl5進行移動,從而減輕了所述下小車sl5的重量,降低了輪壓,且在降低驅動能耗的同時提高所述下小車sl5的運行效;因所述下小車sl5重量的減小,也減小了岸橋大梁sO和整機的重量,且當所述下小車sl5位于所述岸橋大梁sO的端部時,岸橋大梁sO的力矩大大減小,特別是對于那些長度高達80m的岸橋大梁來說,岸橋大梁sO的力矩有顯著減小。其中,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兩端的用以張緊所述牽引鋼絲繩和所述起升鋼絲繩的鋼絲繩張緊裝置。
[0044]進一步,所述剛性車架s7的豎直架以及所述吊具承載梁上安裝有若干個有供所述起升鋼絲繩纏繞的改向滑輪sl3,所述起升鋼絲繩的下端通過所述吊具承載梁中間位置的兩個對稱的所述改向滑輪sl3將所述吊具sll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即所述起升鋼絲繩通過所述改向滑輪纏繞在所述剛性車架s7上,也就是提升后的起升鋼絲繩并沒有懸空,其下方的所述吊具sll和抓取的集裝箱不會相對所述起升鋼絲繩發生晃動。
[0045]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還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上的油缸機構,所述油缸機構與纏繞有所述起升鋼絲繩的所述改向滑輪連接,可通過所述改向滑輪使所述起升鋼絲繩松弛。在所述吊具sll抓取集裝箱時,集裝箱可能會與輪船或其他物體發生碰撞,而在提取過程中,所述起升鋼絲繩處于緊繃狀態,這樣的話會將碰撞產生的力或力矩傳遞到所述岸橋結構上,進而對岸橋的主體結構產生損害;因此為了避免該種損害,在岸橋主體結構上設置一個所述保護裝置,這樣當集裝箱發生碰撞時,所述油缸機構卸載,并通過所述改向滑輪使所述起升鋼絲繩松弛,使碰撞產生的力或力矩不能傳遞到岸橋主體結構上,從而實現對岸橋主體的保護。
[0046]進一步,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以防止所述下小車發生左右偏移的防偏結構;所述防偏結構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的鋼輪外側的第一水平導向輪sl6,以及設于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鋼輪外側的第二水平導向輪sl7 ;當所述下小車sl5向左偏移時,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壓于所述第一導軌s5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的鋼輪向左偏移;當所述下小車sl5向右偏移時,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壓于所述第二導軌s6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鋼輪向右偏移;即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下小車的正常運行過程中,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和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與相應的導軌之間存在一定間隙;當所述下小車sl5向左發生偏移時,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與所述第一導軌s5之間的間隙消失,且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壓在所述第一導軌s5的外側上,從而防止所述下小車sl5的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的鋼輪向左發生偏移;當所述下小車sl5向右發生偏移時,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與所述第二導軌s6之間的間隙消失,且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壓在所述第二導軌s6的外側上,從而防止所述下小車sl5的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鋼輪向右發生偏移;同時,該種設置還可以避免所述下小車sl5運行過程因所述剛性車架s7發生偏斜導致行走機構的鋼輪啃軌的現象,且還能夠防止所述下小車sl5發生傾覆。
[0047]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與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的軸線與所述鋼輪的軸線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與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與對應的所述鋼輪錯位設置,即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與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的軸線與所述鋼輪的軸線垂直但不相交。
[0048]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SO)的第一導軌(s5)行走的第一行走機構(sl2),可沿著安裝在岸橋大梁(sO)的第二導軌(s6)行走的第二行走機構(sl8),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剛性連接的剛性車架(s7),以及連接在所述剛性車架(s7)下方的吊具(sll);所述剛性車架(s7)具有用于供上小車(sl4)穿過的結構空間(s8),且所述下小車(sl5)滿足以下條件:所述下小車(sl5)的重力引起的穩定力矩SMs大于所述下小車(sl5)的水平慣性力的傾覆力矩ΣΜ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車架(s7)包括兩個豎直架和一個吊具承載梁;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連接,所述吊具(sll)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兩個所述豎直架與所述吊具承載梁之間形成U型的所述結構空間(s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外側面連接在所述豎直架的上端內壁,且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和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鋼輪正壓在對應的所述第一導軌(s5)和所述第二導軌(s6)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穩定力矩ΣΜ8的計算公式為:SMs = G下小車L下小車+G吊載L吊載;所述傾復力矩ΣΜο的計算公式為:ΣΜο = F下小車慣性力L下小車慣性力臂+I7風載荷L風載荷力臂+I7鋼絲繩偏斜力L鋼絲繩偏斜力臂。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用于驅動所述下小車(sl5)在所述岸橋大梁(sO)上行走的牽引機構,以及驅動所述下小車(sl5)的所述吊具(sll)進行升降的起升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機構包括用于安裝在所述岸橋大梁(sO)上的牽引驅動,在所述牽引驅動的作用下通過改向滑輪組牽引所述下小車(sl5)進行往復行走的牽引鋼絲繩,以及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上用于托起所述牽引鋼絲繩的托繩系統。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兩端的用以張緊所述牽引鋼絲繩的鋼絲繩張緊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岸橋大梁(sO)上的起升驅動,在起升驅動的作用下通過改向滑輪帶動所述下小車的吊具進行往復升降的起升鋼絲繩,以及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上用于托起所述起升鋼絲繩的托繩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兩端的用以張緊所述起升鋼絲繩的鋼絲繩張緊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岸橋大梁(sO)上的油缸機構,所述油缸機構與纏繞有所述起升鋼絲繩的所述改向滑輪連接,可通過所述改向滑輪使所述起升鋼絲繩松弛。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車架(S7)的豎直架以及所述吊具承載梁上安裝有若干個有供所述起升鋼絲繩纏繞的改向滑輪(sl3),所述起升鋼絲繩的下端通過所述吊具承載梁中間位置的兩個對稱的所述改向滑輪(sl3)將所述吊具(sll)連接于所述吊具承載梁的正下方。
12.根據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新型下小車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以防止所述下小車(sl5)發生左右偏移的防偏結構;所述防偏結構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的鋼輪外側的第一水平導向輪(sl6),以及設于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鋼輪外側的第二水平導向輪(sl7);當所述下小車(sl5)向左偏移時,所述第一水平導向輪(sl6)壓于所述第一導軌(s5)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一行走機構(sl2)的鋼輪向左偏移;當所述下小車向右偏移時,所述第二水平導向輪(sl7)壓于所述第二導軌(s6)的外側以阻止所述第二行走機構(sl8)的鋼輪向右偏移。
【文檔編號】B66C11/16GK204111190SQ201420588175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郭樹旺, 趙迎九, 鄭雪峰, 倪華, 杜蔚瓊, 肖強, 皮巖峰 申請人: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