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包括扭腳桿、連接桿、齒輪、齒條、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扭腳桿為并列設置的多個,每個扭腳桿的一端與一個連接桿固定連接,扭腳桿和相應的連接桿的中心軸重合;齒輪為多個,每個連接桿上固定套設至少一個齒輪,齒條和齒輪嚙合;第一驅動氣缸與齒條連接,第一驅動氣缸驅動齒輪沿平行于多個扭腳桿的排列方向移動;第二驅動氣缸與至少一個連接桿連接,第二驅動氣缸驅動連接桿平行于中心軸移動。在需要避讓不需要插接二極管的位置時,第二驅動氣缸帶動相應的連接桿向下運動,進而使扭腳桿避空相應的位置。
【專利說明】插件機的扭腳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插件機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插件機的扭腳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插件機是將一些有規則的電子元器件自動插裝在印制電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 PCB)過孔內的機械設備,常常用于將零散的LED (Light-Emitting D1de,發光二極管)自動的插裝在PCB板上。
[0003]—般的二極管插件機的扭腳結構,一次動作只能加工一個二極管,二極管插件機的工作效率低。一個驅動氣缸帶動一個扭腳桿,成本比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針對插件機的扭腳結構工作效率低、成本較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可以同時加工多個二極管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
[0005]一種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包括扭腳桿、連接桿、齒輪、齒條、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
[0006]所述扭腳桿為并列設置的多個,每個所述扭腳桿的一端與一個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扭腳桿和相應的所述連接桿的中心軸重合;
[0007]所述齒輪為多個,每個所述連接桿上固定套設至少一個所述齒輪,所述齒條和所述齒輪嚙合;
[0008]所述第一驅動氣缸與所述齒條連接,所述第一驅動氣缸驅動所述齒輪沿平行于多個所述扭腳桿的排列方向移動;
[0009]所述第二驅動氣缸與至少一個所述連接桿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驅動所述連接桿平行于所述中心軸移動。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與所述第二驅動氣缸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上開設有卡槽,所述連接桿的端部設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卡槽與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一個所述第二驅動氣缸與多個所述連接桿連接,所述卡槽為多個。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氣缸為多個,一個所述第二驅動氣缸與一個或多個所述連接桿連接。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支撐臺,所述支撐臺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
[0014]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可轉動連接,所述齒輪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
[0015]所述扭腳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驅動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板的下方。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板上開設有第一孔,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第一孔與所述扭腳桿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孔內設置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位于所述連接桿和所述第一支撐板之間;
[0017]所述第二支撐板上開設有第二孔,所述連接桿的端部穿入所述第二孔,且所述第二孔內設置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位于所述連接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
[0018]與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連接的所述連接桿部分伸出所述第二支撐板。
[00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臺還包括調節螺栓和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栓穿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與所述調節螺母連接。
[002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所述連接桿上的所述齒輪相錯設置。
[002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桿的一端插入所述扭腳桿的內部與所述扭腳桿固定連接;
[0022]所述扭腳桿上開設有連通至所述連接桿的螺釘孔,所述螺釘孔旋入螺釘與所述連接桿抵接。
[002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螺釘孔為垂直設置的兩個,所述螺釘為兩個,兩個所述螺釘分別旋入兩個所述螺釘孔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與所述連接桿抵接。
[0024]上述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并列設置的多個扭腳桿可以同時加工多個二極管,提高了工作效率。由齒條帶動多個齒輪同時轉動,齒輪轉動帶動多個扭腳桿同時旋轉,保證了多個扭腳桿動作的一致性。一個第一驅動氣缸帶動多個扭腳桿,而非一個第一驅動氣缸帶動一個扭腳桿,節約了空間,降低了設備成本。
[0025]同時下插時,在電路板在二極管插接位置之間存在不需要插接的位置時,扭腳桿無法避讓不需要插接的位置,導致插件機無法使用。上述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在需要避讓不需要插接二極管的位置時,第二驅動氣缸帶動相應的連接桿向下運動,進而使扭腳桿避空相應的位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一實施例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正面結構圖;
[0027]圖2為圖1所示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圖1所示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側面結構圖;
[0029]圖4為圖3所示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30]圖5為圖1所示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扭腳桿的截面放大圖;
[0031]圖6為又一實施例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插件機的扭腳組件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0033]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插件機的扭腳組件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34]如圖1至圖4所示,一實施方式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10,包括扭腳桿100、連接桿200、齒輪300、齒條400、第一驅動氣缸500和第二驅動氣缸70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可以包括支撐臺600。扭腳桿100為并列設置的多個,每個扭腳桿100的一端與一個連接桿200固定連接,扭腳桿100和相應的連接桿200的中心軸重合。齒輪300為多個,每個連接桿200上固定套設至少一個齒輪300 (附圖中齒輪300的齒省略),齒條400和齒輪300嚙合。第一驅動氣缸500與齒條400連接,第一驅動氣缸500驅動齒輪300沿平行于多個扭腳桿100的排列方向移動。第二驅動氣缸700與至少一個連接桿200連接,第二驅動氣缸700驅動連接桿200平行于中心軸移動。
[0035]本實施例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10,并列設置的多個扭腳桿100可以同時加工多個二極管,提高了工作效率。由齒條400帶動多個齒輪300同時轉動,齒輪300轉動帶動多個扭腳桿100同時旋轉,保證了多個扭腳桿100動作的一致性。一個第一驅動氣缸500帶動多個扭腳桿100,而非一個第一驅動氣缸500帶動一個扭腳桿100,節約了空間,降低了設備成本。在需要避讓不需要插接二極管的位置時,第二驅動氣缸700帶動相應的連接桿500向下運動,進而使扭腳桿100避空相應的位置。
[0036]同時參見圖5,扭腳桿100遠離連接桿200的一端可以具有橫截面Z形的凸起部120。加工過程中,二極管的兩個引腳分別位于凸起部120的兩側,在齒條400的帶動下,齒輪300進行180度旋轉,從而帶動連接桿200進行180度旋轉,進而帶動扭腳桿100進行180度旋轉,Z形的凸起部120向相反的方向扭轉兩個引腳,使二極管穩定的連接在印制電路板上。
[003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連接桿200上固定套設的齒輪300可以位置相錯。相鄰的兩個扭腳桿100—般用于加工相鄰的兩個二極管,而二極管的排布可能較密集,所以扭腳桿100之間的距離以及連接桿200之間的距離可能比較小,此時,齒輪300的位置相錯可以節約空間,從而實現加工排布密集的二極管。
[0038]扭腳桿100和連接桿200的連接方式可以是連接桿200的一端插入扭腳桿100的內部與扭腳桿100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扭腳桿100上開設有連通至連接桿200的螺釘孔140,螺釘孔140旋入螺釘與連接桿200抵接,從而防止扭腳桿100和連接桿200的相對轉動。較佳地,螺釘孔140為垂直設置的兩個,螺釘為兩個,兩個螺釘分別旋入兩個螺釘孔140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與連接桿200抵接,在垂直的方向的上緊固連接桿200,可以更加穩定的防止扭腳桿100和連接桿200的相對轉動。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桿200插入扭腳桿100的部分可以設置為棱柱狀,扭腳桿100相應的開設有與連接桿200相適配的棱柱狀的槽。連接桿200與扭腳桿100上應用的槽卡合,進而防止扭腳桿100和連接桿200的相對轉動。
[003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支撐臺600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板620和第二支撐板640。連接桿200與第一支撐板620和第二支撐板640可轉動連接,齒輪300位于第一支撐板620和第二支撐板640之間。扭腳桿100位于第一支撐板620的上方,第二驅動氣缸700位于第二支撐板640的下方。支撐臺600起到支撐扭腳桿100和連接桿200的作用。
[0040]具體的,第一支撐板620上開設有第一孔,連接桿200穿過第一孔與扭腳桿100固定連接,且第一孔內設置有第一軸承622,第一軸承622位于連接桿200和第一支撐板620之間。第二支撐板640上開設有第二孔,連接桿200的端部穿入第二孔,且第二孔內設置有第二軸承642,第二軸承642位于連接桿200和第二支撐板640之間。與第二驅動氣缸700連接的連接桿200部分伸出第二支撐板640。第一軸承622和第二軸承642能夠減小連接桿200和支撐臺600之間的摩擦。
[0041]參見圖1、圖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板620上開設有第一通孔624,第二支撐板640上相對應的開設有第二通孔644,支撐臺600還可以包括調節螺栓和調節螺母,調節螺栓穿過第一支撐板620的第一通孔624和第二支撐板640的第二通孔644與調節螺母連接。調節螺栓和調節螺母可以調節第一支撐板620和第二支撐板640之間的距離,進而調節第一支撐板620的水平度。調節螺栓和調節螺母均可以為兩個,兩個調節螺栓平行設置,且兩個調節螺栓分別靠近第一支撐板620的兩端,調節螺母與調節螺栓一一對應的連接,在兩端調節可以使調節更加精準。
[0042]扭腳桿100可以并列設置8個或16個,扭腳桿100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連接第二驅動氣缸700的扭腳桿100與其他扭腳桿100相比,長度較短,扭腳桿100與第一支撐板620留有扭腳桿100可向下移動的空間。一個第二驅動氣缸700可以連接一個或多個連接桿200,一插件機的扭腳組件1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二驅動氣缸700。
[0043]上述實施例中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10還可以包括連接塊800,同時參見圖2、圖4,連接塊800與第二驅動氣缸700固定連接;連接塊800上開設有卡槽,連接桿200的端部設置有卡接部220,卡接部220卡入卡槽與連接塊800固定連接。通過連接塊800進行連接,使第二驅動氣缸700與連接桿200的連接組裝方式更加靈活,同時方便一個第二驅動氣缸700同時連接多個連接桿200。同時參見圖6,在一實施例中,一個第二驅動氣缸700與多個連接桿200連接,卡槽為多個,卡槽與連接桿200 —一對應。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驅動氣缸700也可以是多個,一個第二驅動氣缸700與一個或多個連接桿200連接。
[0044]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扭腳桿、連接桿、齒輪、齒條、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 所述扭腳桿為并列設置的多個,每個所述扭腳桿的一端與一個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扭腳桿和相應的所述連接桿的中心軸重合; 所述齒輪為多個,每個所述連接桿上固定套設至少一個所述齒輪,所述齒條和所述齒輪嚙合; 所述第一驅動氣缸與所述齒條連接,所述第一驅動氣缸驅動所述齒輪沿平行于多個所述扭腳桿的排列方向移動; 所述第二驅動氣缸與至少一個所述連接桿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驅動所述連接桿平行于所述中心軸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與所述第二驅動氣缸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上開設有卡槽,所述連接桿的端部設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卡槽與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一個所述第二驅動氣缸與多個所述連接桿連接,所述卡槽為多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氣缸為多個,一個所述第二驅動氣缸與一個或多個所述連接桿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臺,所述支撐臺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 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可轉動連接,所述齒輪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 所述扭腳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驅動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板的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開設有第一孔,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第一孔與所述扭腳桿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孔內設置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位于所述連接桿和所述第一支撐板之間; 所述第二支撐板上開設有第二孔,所述連接桿的端部穿入所述第二孔,且所述第二孔內設置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位于所述連接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 與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連接的所述連接桿部分伸出所述第二支撐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臺還包括調節螺栓和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栓穿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與所述調節螺母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個所述連接桿上的所述齒輪相錯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的一端插入所述扭腳桿的內部與所述扭腳桿固定連接; 所述扭腳桿上開設有連通至所述連接桿的螺釘孔,所述螺釘孔旋入螺釘與所述連接桿抵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插件機的扭腳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孔為垂直設置的兩個,所述螺釘為兩個,兩個所述螺釘分別旋入兩個所述螺釘孔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與所述連接桿抵接。
【文檔編號】H05K13/04GK203951690SQ201420360347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0日
【發明者】鄧衛國, 張漢廷, 張舉, 孫勛齊 申請人:深圳市大森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