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屬于煤礦井下電纜運輸設備【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拖動電纜方便的同時又不使電纜受損的運輸工具,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包括滾輪組件、立柱、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所述滾輪組件安裝在立柱的頂端,所述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依次安裝在立柱的中下部;所述滾輪組件至少為兩組,其結構為:包括側支板、擋板和對稱安裝在導軌兩側的滾輪,所述滾輪的一側緊貼導軌槽,另一側設置有與滾輪連接的側支板,在滾輪的運動方向兩端設置有擋板,所述側支板與擋板連接為一體,本實用新型應用與煤礦井下電纜的運輸。
【專利說明】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屬于煤礦井下電纜運輸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煤礦井下,小型設備以及皮帶機運輸的時候,通常靠單軌吊車在空中進行運輸,所攜帶的電纜也由單軌吊車拽動電纜與單軌吊車一起運動。電纜先由卷揚機的旋轉進行收放,收放好后隨著單軌吊車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電纜始終落在地面上。這種運輸方式由于受到環境和距離的影響,電纜受損嚴重,而且拖帶也極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拖動電纜方便的同時又不使電纜受損的運輸工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包括滾輪組件、立柱、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所述滾輪組件安裝在立柱的頂端,所述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依次安裝在立柱的中下部;
[0005]所述滾輪組件至少為兩組,其結構為:包括側支板、擋板和對稱安裝在導軌兩側的滾輪,所述滾輪的一側緊貼導軌槽,另一側設置有與滾輪連接的側支板,在滾輪的運動方向兩端設置有擋板,所述側支板與擋板連接為一體。
[0006]在所述第一支承盤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一筋板,在所述第二支承盤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二筋板,在所述滾輪組件底部和支柱的連接處設置有若干第三筋板。
[0007]在所述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頂部均設置有隔離電纜的隔離板。
[0008]所述滾輪組件中的滾輪通過螺栓與側支板連接,在所述螺栓和側支板之間設置有墊板。
[0009]在所述第一支承盤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三個第一筋板,在所述第二支承盤的底部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二筋板,在所述滾輪組件底部和支柱的連接處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三筋板。
[0010]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一、通過設置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當需要運輸電纜時,將電纜托放在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上,然后本裝置隨著單軌吊車的牽引力沿著導軌移動,直到運輸到指定工作地點,由于在整個運輸過程電纜放置于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上,而不是傳統的放置于地面然后拖帶式運輸,使得電纜在方便運輸的同時也不會在運輸途中受損,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也間接節約了大量資金。
[0012]二、通過在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頂部設置隔離板,使得電纜可以擺放有序,在運輸過程中更加安全,更加穩定,當到達指定工作地點后取下電纜也很方便。
[0013]三、通過在第一支承盤、第二支承盤、滾輪組件底部設置筋板,使得本裝置更加結實牢固,運輸過程更加穩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的側視圖。
[0016]圖中,I為滾輪組件,2為側支板,3為擋板,4為立柱,5為第一支承盤,6為隔離板,7為第二支承盤,8為導軌,9為墊板,10為螺栓,11為第三筋板,12為電纜,13為滾輪,14為第一筋板,15為第二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一
[0018]如圖1、圖2所示,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包括滾輪組件1、立柱4、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所述滾輪組件I安裝在立柱4的頂端,所述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依次安裝在立柱4的中下部;
[0019]所述滾輪組件I至少為兩組,其結構為:包括側支板2、擋板3和對稱安裝在導軌8兩側的滾輪13,所述滾輪13的一側緊貼導軌8槽,另一側設置有與滾輪13連接的側支板2,在滾輪13的運動方向兩端設置有擋板3,所述側支板2與擋板3連接為一體。
[0020]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一筋板14,在所述第二支承盤7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二筋板15,在所述滾輪組件I底部和支柱4的連接處設置有若干第三筋板11。
[0021]所述滾輪組件I中的滾輪13通過螺栓10與側支板2連接,在所述螺栓10和側支板2之間設置有墊板9。
[0022]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三個第一筋板14,在所述第二支承盤7的底部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二筋板15,在所述滾輪組件I底部和支柱4的連接處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三筋板U。本裝置在使用前需要先安裝在單軌吊車所用的導軌8上,當滾輪13在導軌8上卡好后本裝置就可以沿著導軌8來回移動。本裝置的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可同時放置14根Φ80的電纜。
[0023]本裝置在電纜12運輸準備時,可以根據電纜12長度選擇使用鏈條連接多個本裝置來一起運輸電纜12,并且多個本裝置相互之間相隔一定距離,既能夠穩定運輸電纜12,同時又不造成對本裝置使用的浪費。
[0024]實施例二
[0025]如圖1、圖2所示,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包括滾輪組件1、立柱4、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所述滾輪組件I安裝在立柱4的頂端,所述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依次安裝在立柱4的中下部;
[0026]所述滾輪組件I至少為兩組,其結構為:包括側支板2、擋板3和對稱安裝在導軌8兩側的滾輪13,所述滾輪13的一側緊貼導軌8槽,另一側設置有與滾輪13連接的側支板2,在滾輪13的運動方向兩端設置有擋板3,所述側支板2與擋板3連接為一體。
[0027]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一筋板14,在所述第二支承盤7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二筋板15,在所述滾輪組件I底部和支柱4的連接處設置有若干第三筋板11。
[0028]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頂部均設置有隔離電纜12的隔離板6。
[0029]所述滾輪組件I中的滾輪13通過螺栓10與側支板2連接,在所述螺栓10和側支板2之間設置有墊板9。
[0030]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三個第一筋板14,在所述第二支承盤7的底部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二筋板15,在所述滾輪組件I底部和支柱4的連接處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三筋板11。
[0031]本裝置在使用前需要先安裝在單軌吊車所用的導軌8上,當滾輪13在導軌8上卡好后本裝置就可以沿著導軌8來回移動。本裝置的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可同時放置14根Φ80的電纜。
[0032]本裝置在電纜12運輸準備時,可以根據電纜12長度選擇使用鏈條連接多個本裝置來一起運輸電纜12,并且多個本裝置相互之間相隔一定距離,既能夠穩定運輸電纜12,同時又不造成對本裝置使用的浪費。
[0033]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并非是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做的變化,也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例如根據情況決定第一支承盤和第二支承盤的數量以及隔離板的數量等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滾輪組件(I)、立柱(4)、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所述滾輪組件(I)安裝在立柱(4)的頂端,所述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依次安裝在立柱(4)的中下部; 所述滾輪組件(I)至少為兩組,其結構為:包括側支板(2)、擋板(3)和對稱安裝在導軌(8)兩側的滾輪(13),所述滾輪(13)的一側緊貼導軌(8)槽,另一側設置有與滾輪(13)連接的側支板(2),在滾輪(13)的運動方向兩端設置有擋板(3),所述側支板(2)與擋板(3)連接為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一筋板(14),在所述第二支承盤(7)的底部設置有若干第二筋板(15 ),在所述滾輪組件(I)底部和支柱(4)的連接處設置有若干第三筋板(1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和第二支承盤(7)頂部均設置有隔離電纜(12)的隔離板(6)。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組件(I)中的滾輪(13)通過螺栓(10)與側支板(2)連接,在所述螺栓(10)和側支板(2)之間設置有墊板(9)。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電纜自移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盤(5)的底部設置有至少三個第一筋板(14),在所述第二支承盤(7)的底部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二筋板(15),在所述滾輪組件(I)底部和支柱(4)的連接處設置有至少兩個第三筋板(11)。
【文檔編號】B66C11/04GK203946798SQ201420344821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6日
【發明者】王玉松 申請人:長治市同誠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