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油壓千斤頂活塞桿易生銹、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該千斤頂包括外殼,底座,第一油缸,儲油腔,第一活塞桿,調整絲桿,設置在底座上并通過油路與儲油腔連通的回油閥桿,設置在底座上位于第一油缸一側并與第一油缸和儲油腔連通的第二油缸,設置在第二油缸內的第二活塞桿,以及與第二活塞桿頂部連接的手柄安裝件;外殼上部向其軸線方向傾斜使其截面呈梯形結構,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表面設有鍍絡層,第一油缸和外殼的底部邊緣通過焊接與底座緊固連接為一體結構,在儲油腔內設置有用于吸附液壓油中所含鐵削顆粒的磁鐵。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實現方便,而且成本低,維修方便,安全系數高。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千斤頂,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 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
【背景技術】
[0002] 油壓千斤頂是生產中常用的一種起重工具,它的構造簡單、操作方便,可使用于多 種場合的修理。目前市面上的千斤頂缺陷如下:(1)千斤頂第一油缸與底座之間是螺紋絲 口擰成,不是無縫對接,在使用中第一油缸同時受液壓油的壓力推動活塞桿負荷時,液壓油 在受底座的支撐同時也把擰在底座上的缸套絲牙拉松,導致漏油、偏心、傾斜、下沉和打不 起,對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是行業中最頭痛的問題;(2)油壓立式千斤頂第一油缸鋼套內進 油孔是由塑料穩釘卡壓,塑料穩釘在高頻率的油壓沖擊中容易斷裂和脫落;(3)油壓千斤 頂的活塞桿遇水后容易生銹、刮花,損傷密封圈;(4)液壓油來回帶著鐵屑沙粒在油道里來 回循環,導致鋼套與油封的磨損及卡死鋼珠導致液壓油回流,在使用時來回空載升降,不能 頂升;(5)外殼和底座是靠擰緊螺母壓緊而成,千斤的提手又固定在外殼上,使用中靠外殼 上的提手提37斤的千斤來回移動,加上時間與氣溫的變化,容易松動,導致漏油;(6)油壓 立式千斤頂的鎖緊螺母下的墊子直接用的塑料平墊封油,塑料平墊太硬,沒有忍讓性,軟了 又難緊固千斤外殼,在加上外殼上略微有一點松動,將會導致漏油;(7)外殼直徑大小上下 相式,在頂升凹凸不平的地方受頂重物體的限制,在頂升汽車底盤時又不能起到使用前后 進出的方便;(8)標簽上沒有二維碼,難以全面了解產品的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方便的立式油壓 千斤頂。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技術方案如下:
[0005] -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包括具有螺母蓋的外殼,底座,垂直設置在底座上且具有進 油孔和出油孔的第一油缸,形成于外殼與第一油缸之間的儲油腔,設置在第一油缸內的第 一活塞桿,設置在第一活塞桿上部的調整絲桿,設置在底座上并通過油路與儲油腔連通的 回油閥桿,設置在底座上位于第一油缸一側并與第一油缸和儲油腔連通的第二油缸,設置 在第二油缸內的第二活塞桿,以及與第二活塞桿頂部連接的手柄安裝件,所述螺母蓋的邊 沿開設有繞其一圈的凹槽并在該凹槽內嵌入橡膠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表 面設有鍍絡層,第一油缸通過滿焊連接于底座上,外殼的底部邊緣通過焊接與底座緊固連 接為一體結構,在所述儲油腔內設置有用于吸附液壓油中所含鐵削顆粒的磁鐵。本實用新 型還包括了連通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及儲油腔的油道,其為現有技術,故不作贅述,基于上 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二油缸通過第一油道將液壓油從儲油腔內抽出,然 后通過第二油道將液壓油壓入第一油缸內;卸壓時,第一油缸內的液壓油再通過第三油道 (回油閥桿)回流至儲油腔。
[0006]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缸內的進油孔上設置有通過鋼圈卡壓的鋼珠。
[0007] 再進一步的,所述底座與外殼之間的焊接為滿焊。
[0008] 更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活塞桿上的調整絲桿的頂部還設置有梅花條紋。
[0009]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與底座材質相同,均由熟鐵制成。
[0010] 所述外殼上部向其軸線方向傾斜使其截面呈梯形結構。
[0011]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二維碼。
[0012]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 (1)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而且實現方便。
[0014] (2)本實用新型中將第一油缸和外殼均與底座采用滿焊焊接為一體結構,二者形 成一體化后,受力均勻,能起到穩定作用,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油壓千斤頂的油缸與底座在高 壓力的情況下因螺紋松動導致漏油下沉的問題;此外,維修時,不再在焊接的地方找原因, 改變了以前費時拆卸維修,提高了檢修效率,節約了用戶成本開支。
[0015] (3)本實用新型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的表面均鍍絡,增加了活塞桿的表面硬 度,不易掛花,光滑亮麗,減少了密封圈與活塞桿惡劣摩擦,增強了使用頻率和壽命,且遇水 不易生銹、腐蝕。
[0016] (4)本實用新型中外殼與底座材質相同,均由熟鐵制成,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滿焊 的基礎。
[0017] (5)本實用新型在儲油腔內設置有磁鐵,其可有效吸附液壓油中所含鐵削顆粒,既 可減少鋼套及油封的磨損,又可防止鋼珠因鐵削卡住而導致的液壓油回流。
[0018] (6)本實用新型在螺母蓋的邊沿設置有橡膠密封圈,其用于密封螺母蓋與外殼下 部的連接縫隙,確保密封效果。
[0019] (7)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油缸內的進油孔上設置有通過鋼圈卡壓的鋼珠,鋼圈卡牢 牢地壓在鋼珠正中間,能承受鋼珠和鋼圈來回高頻率的沖擊,給用戶提供改裝助力器的方 便,一方面,改變了現有技術采用塑料穩釘的技術方案,不再因塑料穩釘在高頻率的沖擊中 的斷裂、脫落,為用戶使用提高了極大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0021]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22]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油缸的局部示意圖。
[0023]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螺母蓋的局部示意圖。
[0024] 附圖中對應的附圖標記名稱如下:1_第二活塞桿,2-底座,3-第一油缸,4-第一活 塞桿,5-第二油缸,6-手柄安裝件,7-回油閥桿,8-調整絲桿,9-儲油腔,10-外殼,11-螺 母蓋,12-橡膠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
[0026] 如圖1至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主要包括底座2、具有螺 母蓋11的外殼10、第一油缸3、第一活塞桿4、儲油腔9、調整絲桿8、回油閥桿7、第二油缸 5、第二活塞桿1和手柄安裝件6等部件。其中,底座選用熟鐵制成,使用時韌讓性強,抗壓、 抗震、抗裂和表面光滑,使用安全更可靠,克服了現有底座受力易出現裂痕和缺損的問題。
[0027] 本實施例中第一油缸與底座緊固焊接一次成型,外殼與底座達成同樣的材質,以 提供焊接裝配,優選的,第一油缸與底座滿焊,二者形成一體化后,改變了在高壓力的情況 下不再因螺紋松動導致漏油下沉,受力均勻能起到穩定作用,外殼的外部焊接有提手;通過 上述設計,在使用期間,克服了因使用次數過多而提松外殼,確保使用期間的起升高度及外 觀。進一步的,外殼的上部向其軸線方向傾斜使其截面呈梯形結構,該設計的優點在于,在 使用中不再受頂重物體的限制,又能起到使用前后進出的方便。外殼上設有進油孔,其采取 金屬螺絲和密封圈緊固而成,在使用中不再造成撞傷和脫落,排氣加油更方便。
[0028] 為了便于識別、防偽及用戶了解,本實施例在外殼上設置有二維碼,便于用戶用智 能手機掃二維碼,就能快速了解到產品的性能及售后服務,杜絕了仿冒品。外殼具有螺母蓋 11,其通過螺紋旋轉連接在外殼上,螺母蓋中間設有通孔,供第一活塞桿和調整絲桿伸出。 螺母蓋和外殼的連接是否密封影響儲油腔內液壓油的密封性能,本實施例在螺母蓋的邊沿 開設有繞其一圈的凹槽并在該凹槽內嵌入橡膠密封圈12,通過橡膠密封圈不僅可以提高螺 母蓋與外殼的連接密封性,而且,橡膠密封圈的可形變性有效地克服了因外殼反復受力導 致外殼與螺母蓋之間密封變差或失效的問題。
[0029] 第一油缸位于外殼內并與底座緊固連接,其與外殼之間的腔體構成儲油腔9,本實 施例在儲油腔9內設有磁鐵,通過磁鐵可有效吸附液壓油中所含鐵削顆粒,既可減少鋼套 及油封的磨損,又可防止鋼珠因鐵削卡住而導致的液壓油回流。
[0030] 第一油缸與第一活塞桿匹配,通過油壓控制活塞桿的升降,第一活塞桿的頂部安 裝調整絲桿,第一活塞桿上的調整絲桿的頂部與被頂重物接觸,作為優選,本實施例在調整 絲桿的頂部上設置有防滑梅花條紋,以增大第一活塞桿上的調整絲桿與被頂重物之間的摩 擦力。
[0031] 第二油缸和第二活塞桿匹配,其屬于操作部件,用于從儲油腔內吸油后壓入第一 油缸,第二油缸與第一油缸和儲油腔連通,在第二活塞桿的頂部連接有手柄安裝件6,其結 構為開口的筒狀結構,使用時,將手柄桿插入到手柄安裝件內,然后通過手柄桿帶動第二活 塞桿相對于第二油缸作活塞運動。本實施例中儲油腔、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之間的油道與現 有技術相同,故不作贅述。
[0032] 本實施例中第一活塞桿4和第二活塞桿1表面均鍍絡,其優點如下:遇到雨水不易 生銹;增加了活塞桿表面硬度,且不易掛花,光滑亮麗;減少了密封圈與活塞桿的摩擦,增 強了活塞桿的使用頻率和壽命。
[0033] 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本實施例采用3_的大鋼圈卡,卡在第一油缸的含口里面, 牢牢地壓在鋼珠正中間,能承受鋼珠和鋼圈來回高頻率的沖擊,給用戶提供改裝助力器的 方便,一方面,改變了現有技術采用塑料穩釘的技術方案,不再因塑料穩釘在高頻率的沖擊 中的斷裂、脫落,為用戶使用提高了極大方便。
[〇〇34] 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設計原理 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結構基礎上做出的一些無 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螺母蓋(11)的外殼(10),底座(2),垂 直設置在底座(2)上且具有進油孔和出油孔的第一油缸(3),形成于外殼(10)與第一油缸 (3)之間的儲油腔(9),設置在第一油缸(3)內的第一活塞桿(4),設置在第一活塞桿(4)上 部的調整絲桿(8),設置在底座(2)上并通過油路與儲油腔(9)連通的回油閥桿(7),設置在 底座(2)上位于第一油缸(3)-側并與第一油缸(3)和儲油腔(9)連通的第二油缸(5),設 置在第二油缸(5)內的第二活塞桿(1 ),與第二活塞桿(1)頂部連接的手柄安裝件(6),以及 設置于底座內的油道,所述螺母蓋(11)的邊沿開設有繞其一圈的凹槽并在該凹槽內嵌入橡 膠密封圈(12),所述第一活塞桿(4)和第二活塞桿(1)表面設有鍍絡層,第一油缸通過滿焊 連接于底座上,外殼(10)的底部邊緣通過焊接與底座(2)緊固連接為一體結構,在所述儲 油腔(9)內設置有用于吸附液壓油中所含鐵削顆粒的磁鐵。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3)內的進 油孔上設置有通過鋼圈卡壓的鋼珠。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與外殼(10) 之間的焊接為滿焊。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活塞桿上部 的調整絲桿(8)的頂部還設置有梅花條紋。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與底座材質相 同,均由熟鐵制成。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 (10)上部向其軸線方向傾斜使其截面呈梯形結構。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立式油壓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 二維碼。
【文檔編號】B66F3/25GK203889993SQ201420336002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明者】熊金山 申請人: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