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包括上中下設置的三個內爬升框架以及設置在其內的內爬節與標準節,在每個內爬升框架的四個內角處分別設有導向滾輪。內爬節與標準節分別設置有主弦桿,主弦桿可與導向滾輪配合并在導向滾輪上升降移動;在中間的內爬升框架上還設置有爬升組件,在內爬節與標準節的側面分別設置有若干層踏步,爬升組件可以頂住每層踏步的下部把內爬節與標準節向上頂起。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中間的內爬升框架上的頂升組件逐步地頂起內爬節,并把內爬節由下方的內爬升框架處頂到中間的內爬升框架處。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單位質量輕,安裝拆除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塔式起重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內爬塔式起重機一般在特殊工況或形狀的高層建筑物施工時使用較多。相對于外附著塔式起重機,其起重幅度利用率高,整機采購成本低,且其位于建筑物的內部,整機外露面積相對較小,比較適合一些沿海多臺風地區作業。
[0003]現有的內爬塔式起重機普遍起重量大,單位質量重,使得拆裝成本過高,不利于推廣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結合小型內爬塔式起重機,提供一種爬升裝置,單位質量輕,有效縮減拆裝時間與降低拆裝費用。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包括上中下設置的三個內爬升框架以及設置在其內的內爬節與標準節,每個內爬升框架通過設在其周邊的錨板與建筑物的預埋件相聯接,在每個內爬升框架的四個內角處分別設有導向滾輪,導向滾輪通過滾輪安裝板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頂部;內爬節設置在標準節的下方,并通過緊固裝置相互聯接;內爬節與標準節分別設置有主弦桿,主弦桿分別設置在內爬節與標準節的四個棱邊,主弦桿可與導向滾輪配合并在導向滾輪上升降移動,在內爬節的下端設置有節點板,在下方的內爬升框架頂面設有可拆裝的支撐方鋼,支撐方鋼可以通過節點板支撐起內爬節與標準節;在中間的內爬升框架上還設置有爬升組件,在內爬節與標準節的側面分別設置有若干層踏步,踏步排成兩列,每層踏步之間設有間隔,爬升組件可以頂住每層踏步的下部把標準節與內爬節向上頂起。
[0006]進一步地,爬升組件包括頂升橫梁、油缸、托桿以及支撐桿,油缸通過油缸支座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頂部,油缸與油缸支座通過油缸支座銷軸聯接,油缸可以繞油缸支座銷軸轉動并倒向標準節側;托桿設置在油缸的外側,油缸可以抵靠在托桿上;支撐桿設置在油缸的左右側部,支撐桿通過支撐桿支座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頂部,支撐桿與支撐桿支座通過支撐桿支座銷軸聯接,支撐桿可以繞支撐桿支座銷軸轉動并倒向標準節側;頂升橫梁設置在油缸的主軸端部,并通過銷軸相互聯接,頂升橫梁可以繞銷軸轉動并倒向標準節側;在頂升橫梁的頂部兩側面分別設有頂板,頂板高于支撐桿,兩個頂板的頂部可以同時分別與相近層的兩個踏步配合且可頂在踏步下支起內爬節與標準節,支撐桿的頂部也可以同時分別與相近層的兩個踏步配合且可頂在踏步下支起內爬節與標準節。
[0007]進一步地,在踏步的下端設有半圓弧槽,在頂板的頂部設有轉軸,在支撐桿的頂部也設有轉軸,半圓弧槽可以與轉軸相配合。
[0008]進一步地,支撐方鋼跨接在下方的內爬升框架頂面。[0009]進一步地,在每個內爬升框架上還固定有支板,支板設置在支撐方鋼跨接位置的底部,支板可以限制支撐方鋼的側向移動。
[0010]進一步地,在每個所述內爬升框架以及內爬節、標準節之間還設置有間隙調整裝置分別調整內爬升框架與內爬節以及內爬升框架與標準節之間的間隙,間隙調整裝置包括若干組相互配合的高強螺栓、螺母以及螺栓套,高強螺栓設置在內爬升框架的外側,螺母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內側,螺栓套套接在高強螺栓的尾部,螺栓套可以抵靠在內爬節與標準節主弦桿的側面;高強螺栓穿過內爬升框架壁與螺母配合,旋轉高強螺栓可以調節螺栓套與主弦桿的間隙。
[0011]進一步地,在每個內爬升框架上還設置有若干聯接件,聯接件一端固定在內爬升框架上,其另一端固定在螺栓套上。
[0012]進一步地,聯接件為鏈條。
[0013]進一步地,每個內爬升框架包括兩個內爬半框以及連接板,每個內爬半框設有兩個接口,連接板分別連接在兩個內爬半框的接口處。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通過設置在中間的內爬升框架上的頂升組件逐步地頂起標準節與內爬節,并把內爬節由下方的內爬升框架處頂至中間的內爬升框架處,再把支撐方鋼由下方的內爬升框架處移動至中間的內爬升框架頂面,托住頂起來的內爬節的節點板,從而完成整機頂升的過程。上方的內爬升框架始終起到導向以及穩定塔身的作用。整機頂升完畢后再拆除下方的內爬升框架移動至原上方的內爬升框架的上方安裝,最后再拆除原中間內爬升框架的頂升組件,移動至原上方的內爬升框架處安裝,整機可以進入工作狀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而且單位質量輕,安裝拆除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6]圖2為圖1中B向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中A部放大示意圖;
[0018]圖4為圖1的頂升完畢狀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1頂升前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0020]圖6為圖5的頂升狀態的示意圖;
[0021]圖7為圖5的頂升狀態的另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請一同參照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實際安裝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包括上中下設置的三個內爬升框架I以及設置在其內的內爬節2和標準節2、內爬塔式起重機的主體部分設置在標準節2'的上部。每個內爬升框架I通過設在其周邊的錨板3與建筑物的預埋件(圖中未示出)相聯接,起到固定內爬升框架I的作用。
[0024]每個內爬升框架I包括兩個內爬半框11以及連接板12,每個內爬半框11設有兩個接口,連接板12分別連接在兩個內爬半框的接口處,連接板12通過高強度螺栓把兩個內爬半框11的接口固定在一起,使得內爬升框架I成為一種四方框架體
[0025]在每個內爬升框架I的四個內角處分別設有導向滾輪4,導向滾輪4通過滾輪安裝板41固定在內爬升框架I的頂部。內爬節2設置在標準節2'的下方,并通過緊固裝置相互聯接。內爬節2與標準節I’分別設置有主弦桿21和21',主弦桿21和21'分別設置在內爬節2與標準節2'的四個棱邊,主弦桿21和21'可分別與導向滾輪4配合并在導向滾輪4上升降移動。在本實施例中,主弦桿21和21'采用角鋼制成。在內爬節2的下端設置有節點板22,在下方的內爬升框架I頂面設有可拆裝的支撐方鋼5。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兩條支撐方鋼5。支撐方鋼5可從下方的內爬升框架I拆除后移動至中間的內爬升框架I頂面,而且,支撐方鋼5可以通過節點板22支撐起內爬節2與標準節I’以及設置在其上的塔式起重機部件。在中間的內爬升框架I上還設置有爬升組件6,在內爬節2與標準節2'的側面設置有若干層踏步23和23、踏步23和23'排成兩列,每層踏步23或23'之間設有間隔,爬升組件6可以頂住每層踏步23的下部把標準節2'與內爬節2以及其上的塔式起重機部件向上頂起。
[0026]爬升組件6包括頂升橫梁61、油缸62、托桿63以及支撐桿64。油缸62通過油缸支座65固定在內爬升框架I的頂部,油缸62與油缸支座65通過油缸支座銷軸66聯接,油缸62可以繞油缸支座銷軸66轉動并倒向標準節2'側。托桿63設置在油缸62的外側,油缸62可以抵靠在托桿63上。支撐桿64設置在油缸62的左右側部,支撐桿64通過支撐桿支座67固定在內爬升框架I的頂部,支撐桿64與支撐桿支座67通過支撐桿支座銷軸68聯接,支撐桿64可以繞支 撐桿支座銷軸68轉動并倒向標準節2側、頂升橫梁61設置在油缸62的主軸端部,并通過銷軸69相互聯接,頂升橫梁61可以繞銷軸69轉動并倒向標準節iT偵彳。在頂升橫梁61的頂部兩側面分別設有頂板611,頂板611高于支撐桿64,兩個頂板611的頂部可以同時分別與相近層的兩個踏步23 (或23')配合且可頂在踏步23 (或23')下支起內爬節2與標準節2'以及其上的塔式起重機部件。支撐桿64的頂部也可以同時分別與相近層的兩個踏步23配合且可頂在踏步23 (或23')下支起內爬節2與標準節2'以及其上的塔式起重機部件,油缸62可以通過頂升橫梁61的頂板611頂起內爬節2與標準節I’以及其上的塔式起重機部件。
[0027]在踏步23和23'的下端設有半圓弧槽24和24、在頂板611的頂部設有轉軸612,在支撐桿64的頂部也設有轉軸612,半圓弧槽24和24'可以與轉軸612相配合。支撐方鋼5跨接在下方的內爬升框架I頂面。在每個內爬升框架I上還固定有支板7,支板7設置在支撐方鋼5跨接位置的底部,支板7可以限制支撐方鋼5的側向移動。在每個內爬升框架I以及內爬節2、標準節I’之間還設置有間隙調整裝置8分別調整內爬升框架I與內爬節2以及內爬升框架I與標準節iT之間的間隙。間隙調整裝置8包括若干組相互配合的高強螺栓81、螺母82以及螺栓套83。高強螺栓81設置在內爬升框架I的外側,螺母82固定在內爬升框架I的內側,螺栓套83套接在高強螺栓81的尾部,螺栓套83可以抵靠在內爬節2的主弦桿21和標準節I’的主弦桿21'的側面。高強螺栓81穿過內爬升框架I壁與螺母82配合,旋轉高強螺栓81可以調節螺栓套83與主弦桿21和21'的間隙。在每個內爬升框架I上還設置有若干聯接件9,聯接件9 一端固定在內爬升框架I上,其另一端固定在螺栓套83上,防止螺栓套83跌落。在本實施例中,聯接件9為鏈條。
[0028]請一同參看圖2以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處于頂升完畢狀態。內爬節2的節點板22放置在支撐方鋼5上面,支撐方鋼5放置在支板7上面,支板7固定在每個內爬升框架I上面。中間的內爬升框架I支撐內爬節2與標準節2'以及其上的塔式起重機部件。此時,油缸62倚靠在托桿63上,頂升橫梁61以及支撐桿64全部倒向內爬節2與標準節2'的外側。
[0029]請一同參看圖2以及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處于頂升前的工作狀態。通過拆除下方的內爬升框架I至最上方,拆除爬升組件6至原上方內爬升框架處,為了減小整機在工作時產生的晃動與扭轉,通過間隙調整裝置8調整每個內爬升框架I以及主弦桿21和21'之間的間隙。
[0030]請一同參看圖5、圖6以及圖7,當內爬塔式起重機的整機需要頂升時,首先松開間隙調整裝置8,取出高強螺栓81以及螺栓套83,然后通過起重小車將塔式起重機上部重量配平。觀察主弦桿21和21'與導向滾輪4之間的間隙,確保四個角的主弦桿21和21'與其相應的導向滾輪4之間的間隙均勻,塔式起重機處于豎直平衡狀態。再將油缸62以及頂升橫梁61都旋轉倒向標準節2'側,將頂升橫梁61的頂板611上的轉軸612卡入標準節2'的踏步23'下端的半圓弧槽24'內,保證頂升橫梁61緊貼標準節2'的主弦桿21、油缸61開始頂升,將標準節2'和內爬節2以及其上部的整個塔機緩慢頂起。當油缸61頂到最大行程時,將支撐桿64旋轉倒向標準節7:或內爬節2側,使得支撐桿64頂部的轉軸612處于踏步23'下端的半圓弧槽24'的正下方,緩慢收縮油缸61,確保支撐桿64頂部的轉軸612完全卡入踏步23'的半圓弧槽24'內,繼續收縮油缸61至其最小行程。繼續重復上面的操作步驟,將標準節2'全部頂起,直到內爬節2被頂升到中間的內爬升框架I的上方,再把下方的內爬升框架I上的支撐方鋼5挪移到中間的內爬升框架I上,收縮油缸61使得內爬節2下移,節點板22下壓到支撐方鋼5上,內爬節2和標準節7:以及其上的塔式起重機部件全部壓在支撐方鋼5上,完成塔機的頂升過程。
[0031]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重復利用。內爬塔式起重機的整機頂升完成之后,可以拆除下方的內爬升框架I并安裝在原上方的內爬升框架的上方,拆除中間的內爬升框架爬I的爬升組件6并安裝在原上方內爬升框架I處,重復使用,節省材料,節約制造成本。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包括上中下設置的三個內爬升框架以及設置在其內的內爬節與標準節,每個所述內爬升框架通過設在其周邊的錨板與建筑物的預埋件相聯接,在每個所述內爬升框架的四個內角處分別設有導向滾輪,所述導向滾輪通過滾輪安裝板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頂部;所述內爬節設置在標準節的下方,并通過緊固裝置相互聯接;所述內爬節與標準節分別設置有主弦桿,所述主弦桿分別設置在內爬節與標準節的四個棱邊,所述主弦桿可與導向滾輪配合并在導向滾輪上升降移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爬節的下端設置有節點板,在所述下方的內爬升框架頂面設有可拆裝的支撐方鋼,所述支撐方鋼可以通過節點板支撐起內爬節與標準節;在所述中間的內爬升框架上還設置有爬升組件,在所述內爬節與標準節的側面分別設置有若干層踏步,所述踏步排成兩列,每層踏步之間設有間隔,所述爬升組件可以頂住每層踏步的下部把標準節與內爬節向上頂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組件包括頂升橫梁、油缸、托桿以及支撐桿,所述油缸通過油缸支座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頂部,所述油缸與油缸支座通過油缸支座銷軸聯接,所述油缸可以繞油缸支座銷軸轉動并倒向標準節側;所述托桿設置在油缸的外側,所述油缸可以抵靠在托桿上;所述支撐桿設置在油缸的左右側部,所述支撐桿通過支撐桿支座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頂部,所述支撐桿與支撐桿支座通過支撐桿支座銷軸聯接,所述支撐桿可以繞支撐桿支座銷軸轉動并倒向標準節側;所述頂升橫梁設置在油缸的主軸端部,并通過銷軸相互聯接,所述頂升橫梁可以繞銷軸轉動并倒向標準節側;在所述頂升橫梁的頂部兩側面分別設有頂板,所述頂板高于支撐桿,兩個所述頂板的頂部可以同時分別與相近層的兩個踏步配合且可頂在踏步下支起內爬節與標準節,所述支撐桿的頂部也可以同時分別與相近層的兩個踏步配合且可頂在踏步下支起內爬節與標準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踏步的下端設有半圓弧槽,在所述頂板的頂部設有轉軸,在所述支撐桿的頂部也設有轉軸,所述半圓弧槽可以與轉軸相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方鋼跨接在下方的內爬升框架頂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內爬升框架上還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設置在支撐方鋼跨接位置的底部,所述支板可以限制支撐方鋼的側向移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內爬升框架以及內爬節、標準節之間還設置有間隙調整裝置分別調整內爬升框架與內爬節以及內爬升框架與標準節之間的間隙,所述間隙調整裝置包括若干組相互配合的高強螺栓、螺母以及螺栓套,所述高強螺栓設置在內爬升框架的外側,所述螺母固定在內爬升框架的內側,所述螺栓套套接在高強螺栓的尾部,所述螺栓套可以抵靠在內爬節與標準節主弦桿的側面;所述高強螺栓穿過內爬升框架壁與螺母配合,旋轉所述高強螺栓可以調節螺栓套與主弦桿的間隙。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內爬升框架上還設置有若干聯接件,所述聯接件一端固定在內爬升框架上,其另一端固定在螺栓套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件為鏈條。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內爬塔式起重機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內爬升框架包括兩個內爬半框以及連接板,每個所述內爬半框設有兩個接口,所述連接板分別連接在兩個內爬半框的接口處。
【文檔編號】B66C23/62GK203807012SQ201420184011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沐彬海, 溫濤, 夏良凡 申請人:浙江虎霸建設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