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可以動態調整一發光二極管燈具的電能消耗以防止所述發光二極管燈具功率的浪費,包含一交流電源、一電磁波抑制電路、一橋式整流器、一放電與填谷電路、一控制芯片、以及一N型金氧半晶體管。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依據所述控制芯片調整一感應電壓的大小,可使所述發光二極管燈具功率隨使用者操作的不同或是周遭亮度的變化而被調整,而防止發光二極管燈具功率的不必要浪費。
【專利說明】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尤指一種可通過切換多個不同輸出電壓值來達成燈具發光時不同功率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
【背景技術】
[0002]發光二極管燈具目前會逐漸成為市面上燈具的替代選擇,主要是因為其發光效率高、節能等特點,然而,由于一般市面上的發光二極管燈具都不具有可控制發光功率大小的功能,因此在使用者不在發光二極管燈具附近或是當發光二極管燈具附近的周遭亮度過高的情況下,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功率浪費與電能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包含交流電源端、整流單元、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穩壓電路、控制單元、第二電感、第八電容、第二電阻、第三電容、第六電容、第七電容、第九電容、第八電阻、并聯電阻單元、晶體管及第四二極管。所述交流電源端用來提供一交流電壓。所述整流單元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用來對將所述交流電源端提供的交流電壓進行整流,而產生第一輸出電壓。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第一電感、第一電阻、第一電容、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及第二電容。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一輸出電壓,并產生第二輸出電壓。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二輸出電壓。所述第二輸出電壓經由所述交流電源所連接的電燈開關在已知時間內的連續開關次數而產生不同輸出電壓,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第二輸出電壓的改變在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輸出感應電壓。所述感應電壓對應所述連續開關次數中每一次的開關操作出現不同的電位。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晶體管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晶體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0004]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包含交流電源端、整流單元、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穩壓單元、控制單元、第二電感、第八電容、第二電阻、第三電容、第六電容、第七電容、第九電容、第八電阻、并聯電阻單元、N型金氧半晶體管及第四二極管。所述交流電源端用來提供一交流電壓。所述整流單元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并用來對所述交流電源端提供的交流電壓進行整流,而產生一第一輸出電壓。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第一電感、第一電阻、第一電容、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及第二電容。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一輸出電壓,并產生第二輸出電壓。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f禹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二輸出電壓。所述第二輸出電壓經由所述交流電源所連接的電燈開關在已知時間內的連續開關次數而產生不同輸出電壓,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第二輸出電壓的改變在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輸出感應電壓。所述感應電壓對應所述連續開關次數中每一次的開關操作出現不同的電位。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柵極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耦接于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漏極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且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0005]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包含交流電源端、整流單元、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穩壓單元、控制單元、第二電感、第八電容、第二電阻、第三電容、第六電容、第七電容、第九電容、第八電阻、光傳感器、N型金氧半晶體管及第四二極管。所述交流電源端用來提供一交流電壓。所述整流單元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并用來對所述交流電源端提供的交流電壓進行整流,而產生一第一輸出電壓。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第一電感、第一電阻、第一電容、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及第二電容。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一輸出電壓,并產生第二輸出電壓。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f禹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所述穩壓單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第二輸出電壓。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所述光傳感器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光傳感器的電阻值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周圍亮度成正比而被調整。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柵極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耦接于所述光傳感器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漏極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0006]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包含交流電源端、整流單元、穩壓單元、與控制單元。所述交流電源端用來接收交流電壓。所述整流單元將所述交流電壓轉換成整流電壓。所述穩壓單元具有電壓供應端。所述電壓供應端耦接所述整流單元,并于所述電壓供應端產生穩定電壓。所述控制單元具有電源端及電流感應端。所述電源端耦接于所述電壓供應端,以接收所述穩定電壓。所述電流感應端產生第一預定電位。所述電流感應端依據所述穩定電壓的變化將所述第一預定電位切換至第二預定電位,以進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預定電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預定電位。
[0007]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包含交流電源端、整流單元、控制單元、及齊納二極管。所述交流電源端用來接收交流電壓。所述整流單元將所述交流電壓轉換成整流電壓。所述控制單元具有電源端及電流感應端。所述電源端耦接于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所述穩定電壓。所述電流感應端產生第一預定電位。所述電流感應端依據所述穩定電壓的變化將所述第一預定電位切換至第二預定電位,以進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預定電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預定電位。所述齊納二極管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圖2、圖3、圖4、圖5、與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公開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示意圖。
[0009]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0]100、200、300、400、500、600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
[0011]110交流電源端
[0012]120電磁干擾抑制電路
[0013]130整流單元
[0014]140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
[0015]150穩壓單元
[0016]160控制單元
[0017]310并聯電阻單元
[0018]TS晶體管
[0019]L1、L2電感
[0020]R1、R2、R3、R4、R5、R6、R7、R8電阻
[0021]RL光傳感器
[0022]C1、C2、C3、C4、C5、C6、C7、C8、電容
[0023]C9
[0024]D1、D2、D3、D4二極管
[0025]Z1、Z2齊納二極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公知技術中各種可能會浪費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的發光功率與電能的情況,公開了一種可調整出不同輸出電壓值來控制功率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然而,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僅為例示性及闡釋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欲主張的范圍。
[0027]請參閱圖1,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公開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至少包含交流電源端110、整流單元130、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穩壓單元150、控制單元160、并聯電阻單元以及晶體管TS。
[0028]交流電源端110用來提供交流電壓Vacl。整流單元130耦接于交流電源端110,以接收交流電壓Vacl,并將交流電壓Vacl整流后產生整流電壓Vrcl。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整流單元130可以為半波整流器(Half-wave rectifier)或全波整流器(Full-waverectifier)。
[0029]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耦接于整流單元130的第一端,以接收整流電壓Vrcl,并產生穩定電壓Vcc。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的作用在于提高并穩定整流電壓Vrcl的功率因子(Power Factor),以輔助產生功率因子相對較高而穩定的穩定電壓Vcc。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包含電感L1、電阻R1、電容C1、C2及二極管D1、D2、D3。電感L1的第一端耦接于整流單元130的第一端,以接收整流電壓Vrcl,并產生整流電壓Vrc2 ;電感L1的作用在于提高并穩定整流電壓Vrcl的功率因子(Power Factor),以產生功率因子相對較高而穩定的整流電壓Vrc2。電阻R1的第一端耦接于電感L1的第一端,且電阻R1的第二端耦接于整流單元130的第二端與接地端;電阻R1在實作時可用多個電阻值較小的電阻進行串聯所產生;電阻R1的主要作用在于當整流電壓Vrcl因為交流電源端110的暫時關閉而下降時,提供整流電壓Vrcl —個有效的放電路徑而縮短其放電時間,以因應交流電源端110的快速開啟/關閉切換。電容C1的第一端耦接于電感L1的第二端。二極管D1的正偏端耦接于電阻R1的第二端,且二極管D1的負偏端耦接于電容C1的第二端。二極管D2的正偏端耦接于二極管D1的負偏端。二極管D3的正偏端耦接于二極管D2的負偏端,且二極管D3的負偏端耦接于C1電容的第一端。電容C2的第一端耦接于二極管D3的正偏端,且電容C2的第二端耦接于二極管D1的正偏端。
[0031]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另包含電阻R2,其第一端耦接于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的第二端。
[0032]穩壓單元150的作用在于將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正輸出電壓端Vo+電壓在其電壓供應端輔助轉換為穩定電壓Vcc。
[0033]控制單元160的電源端VDD耦接于穩壓單元150的第一端,以接收穩定電壓Vcc。控制單元160會根據穩定電壓Vcc的電位,調整其包含的電流感應端CS所輸出的感應電壓Vcs的電位;調整感應電壓Vcs的電位主要包含使感應電壓Vcs的電位進行三種不同輸出電壓的方式被調整。例如透過一外部開關的切換將穩定電壓Vcc的電位由高準位(如12V)降低到低準位(如0V),而后由低準位回到高準位時,感應電壓Vcs的電位由一預定的電位被控制單元160切換到另一預定的電位。如此,藉由感應電壓Vcs的相異電位切換可以控制流經發光二極管燈具的不同電流強度,以進行多段的相異亮度控制。
[0034]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另包含電感L2與并聯電阻單元310。電感L2的一端耦接于穩壓單元150的第二端與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正輸出電壓端Vo+,且電感L2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并聯電阻單元310的第一端耦接于電感L2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電阻R4并聯于電阻R3。
[0035]N型金氧半晶體管TS,其柵極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驅動端DRV。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源極耦接于并聯電阻單元310的第二端與控制單元160的電流感應端CS。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漏極耦接于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的第二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亦可將N型金氧半晶體管TS替換為其他類型的晶體管,例如可將N型金氧半晶體管TS替換為P型金氧半晶體管(P-type MOSFET)、npn型雙載子晶體管(npn Bipolar junct1n transistor, npn BJT)、pnp 型雙載子晶體管(pnp Bipolarjunct1n transistor, pnp BJT)、n 型接面場效晶體管(n-type junct1n field effecttransistor, n-type JFET)、p 型接面場效晶體管(p-type junct1n field effecttransistor, p-type JFET)、N 型金屬半導體場效晶體管(n-type metal semiconductorfield effect transistor, n-type MESFET)、或 P 型金屬半導體場效晶體管(p-type metal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p-type MESFET),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循本創作示范性實施例的教示內容而類推/推演出采用其他晶體管來實施的變型態樣,故而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范圍內,這些變型的實施方式亦當屬于本發明所欲保護的范疇。
[0036]根據以上所述各組件的特征,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運作方式詳述如下:
[0037]當交流電源端110輸出電源時,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會將輸入電流調整于接近正弦波的波形,藉此與輸入電壓同相位,達到功率因子校正的目的,此時會先對電容C9充電,當穩定電壓Vcc達到控制單元160的電源端VDD的最低工作電壓時,此時控制單元160的驅動端DRV便開始送Hi/Lo (亦即高邏輯電位/低邏輯電位)的方波訊號至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柵極,此時N型金氧半晶體管TS會進行0N/0FF (亦即晶體管的開啟或關閉)的動作。當N型金氧半晶體管TS 0N時,電流流經并聯電阻單元310并對電感L2充電,此時輸出電壓端Vo+的電流大小會依據控制單元160的電流感應端CS提供的參考電壓來決定。當N型金氧半晶體管TS OFF時,電感L2經由電容C3、二極管D4、并聯電阻單元310形成的回路來放電,并同時對電容C3充電,此時即可經由輸出電壓端Vo+提供發光二極管燈具所需電壓及電流,如此反復動作(亦即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0N/0FF 二狀態之間的反復切換如0N — OFF — ON — OFF....),可使得發光二極管燈具具有穩定的電源。
[0038]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可與一般家用的電燈開關相連,當所述電燈開關被連續開關復數次(例如在已知時間內,出現連續數次上述交流電源端110的開啟與關閉的狀況)時,控制單元160的電源端VDD因電壓的變動,即判斷控制單元160進入切換模式,同時會對應調整輸出的感應電壓Vcs的大小。舉例來說,以一般連續開關電燈的使用者習慣而言,第一次的連續開關代表了一個最高功率的感應電壓輸出,而第三次時的連續開關代表了一個最低功率的感應電壓輸出,貝1J在這段時間內,控制單兀160會對應每次的切換于電流感應端CS輸出逐步調降出不同電位的感應電壓Vcs,以達成分段調整發光二極管燈具發光功率的效果。
[0039]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另包含電容C3、以及二極管D4。電容C3的第一端耦接于電感L2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二極管D4的負偏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源極,且二極管D4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電容C3的功效在于穩定輸出電壓端Vo+的電位。二極管D4主要為輸出整流二極管。
[0040]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另包含電容C6與C7。電容C6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參考電壓端C0MP,且電容C6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GND。電容C6的作用在于保護參考電壓端C0MP與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GND。電容C7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電流感應端CS,且電容CS的第二端耦接于電容C6的第二端;電容C7的作用在于保護電流感應端CS。
[0041]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另包含電容C8,其第一端耦接于整流單元130的第一端,且電容C8的第二端耦接于整流單元130的第二端。電容C8的作用在于穩定整流單元130的輸出與輸入電壓。
[0042]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另包含電阻R8與電容C9。電阻R8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過電壓保護端Z⑶,且另一端耦接于穩壓單元150的第二端。電容C9的第一端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電源端VDD,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電阻R8的作用在于緩沖輸出電壓端Vo+的過高電壓,以保護過電壓保護端ZCD。電容C9的作用在于穩定電源端VDD的電壓。
[0043]控制單元160的過電壓保護端Z⑶耦接于穩壓單元150的第二端,亦即輸出電壓端Vo+。當輸出電壓端Vo+的電位高于控制單元160所設定的過電壓電位并被感應于過電壓保護端ZCD時,控制單元160會停止輸出感應電壓Vcs,以對所述發光二極管燈具進行過電壓保護,防止輸出電壓端Vo+的電位持續提升。
[0044]請參閱圖2,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所公開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的示意圖。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是以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實施方式為基礎,另外揭露了并聯電阻單元310的內部組成,并另外包括電磁干擾抑制電路120、電阻R5、R6與R7、電容C4與C5等組件。
[0045]電磁干擾抑制電路120耦接于交流電源端110以接收交流電壓Vacl,并抑制交流電壓Vacl中的電磁干擾后,產生了交流電壓Vac2。且于圖2之實施例中,整流單元130耦接于電磁干擾抑制電路120,以接收交流電壓Vac2,并將交流電壓Vacl整流后產生整流電壓 Vrcl。
[0046]在本實施方式中,電阻R2的第一端耦接于電感L1的第二端。
[0047]在本實施方式中,穩壓單元150的第一端耦接于電阻R2的第二端。且穩壓單元150的第二端耦接于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正輸出電壓端Vo+。
[0048]在本實施方式中,并聯電阻單元310包括電阻R3與R4,且電阻R4并聯于電阻R3。電阻R3的第一端耦接于電感L2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0049]在本實施方式中,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柵極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驅動端DRV。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源極耦接于電阻R3的第二端與控制單元160的電流感應端CS。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漏極耦接于電感L1的第二端。
[0050]在本實施方式中,電阻R5并聯于電容C3,且電容C4并聯于二極管D4。電阻R5用來與電容C3 —起穩定輸出電壓端Vo+的電位。電容C4的作用在于吸收抑制二極管D4在開關時產生的突波。
[0051 ]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阻R6的第一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源極,且電阻R6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電流感應端CS。電阻R7的第一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柵極,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單元160的驅動端。電阻R7的作用在于減緩驅動端DRV輸出電壓時的電流,以保護N型金氧半晶體管TS。電容C5的第一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漏極,且電容C5的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源極;電容C5的作用在于穩定流經N型金氧半晶體管TS的電流,以保護N型金氧半晶體管TS。
[0052]請參閱圖3,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所公開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300的示意圖。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300是以圖2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的實施方式為基礎所衍生。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300與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的相異處在于除了并未沿用上述控制單元檢測在已知連續時間內的電燈開關次數以對應調整感應電壓Vcs的機制以外,原本的電阻R3與電阻R4也被替換為光傳感器RL,且光傳感器RL的電阻值與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的周圍亮度成正比,換句話說,光傳感器RL可因應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來以與其周圍亮度成正比的方式來調整其電阻值。
[0053]光傳感器RL可因應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調整其電阻值的方式為:(1)當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的周圍亮度提高時,光傳感器RL也對應調高其電阻值,以降低電源控制模塊輸出電流,并藉此降低發光二極管燈具的亮度;(2)當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200的周圍亮度降低時,光傳感器RL也對應降低其電阻值,以提高電源控制模塊輸出電流,并藉此提高發光二極管燈具的亮度。在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中,光傳感器RL可包含光敏電阻、熱敏電阻的合理組合,以實現上述所列舉光傳感器RL的功能,其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得知,故不在此另加贅述。
[0054]請參閱圖4,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所公開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400的示意圖。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400是以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實施方式為基礎所衍生。相較于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400并未包含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與穩壓單元150,并另外在圖1所示電阻R2的第二端上耦接齊納二極管(Zenar D1de)Z1的第一端,且并未更動與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相同的其他構成組件或功能。齊納二極管Z1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0055]由于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400的運作方式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運作方式相同,故亦可達成所述分段調整發光二極管燈具發光功率的效果。
[0056]請參閱圖5,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所公開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500的示意圖。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400是以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實施方式為基礎所衍生。相較于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500并未包含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140,而使得整流單元130的第二端直接耦接于電阻R2的第一端,且并未更動與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相同的其他構成組件或功能。
[0057]由于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500的運作方式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運作方式相同,故亦可達成所述分段調整發光二極管燈具發光功率的效果。
[0058]請參閱圖6,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所公開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600的示意圖。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600是以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實施方式為基礎所衍生。相較于圖1所示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600并未包含穩壓單元150,并另外在圖1所示電阻R2的第二端上耦接齊納二極管Z2的第一端,且并未更動與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相同的其他構成組件或功能。
[0059]由于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600的運作方式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100的運作方式相同,故亦可達成所述分段調整發光二極管燈具發光功率的效果。
[0060]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分段調整發光二極管燈具輸出功率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通過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采用的分段控制機制,可使發光二極管燈具消耗的功率可隨使用者對電燈開關操作的不同階段或是周遭亮度的變化,而對應的被調整,不致浪費額外的功率。
[006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電源端,用來提供交流電壓; 整流單元,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 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 第一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 第一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 第一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 第三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 穩壓單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控制單元,其電源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 第二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 第二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 第三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第六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七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 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 并聯電阻單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晶體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極管,其負偏端耦接于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電磁干擾抑制電路,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與所述整流單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五電阻,并聯于所述第三電容 '及 第四電容,并聯于所述第四二極管。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六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 第七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晶體管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及 第五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晶體管的第三端,且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晶體管的第二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當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端的電位高于所述控制單元所設定的過電壓電位時,所述控制單元會停止輸出所述感應電壓,以進行過電壓保護。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單元是半波整流器或全波整流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體管是~型金氧半晶體管、?型金氧半晶體管、即II型雙載子晶體管、即?型雙載子晶體管、II型接面場效晶體管、?型接面場效晶體管、^型金屬半導體場效晶體管、或?型金屬半導體場效晶體管。
8.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電源端,用來提供交流電壓; 整流單元,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 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 第一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 第一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 第一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 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 第三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 穩壓單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控制單元,其電源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 第二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 第二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 第三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第六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七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 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 并聯電阻單元,其第一端稱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N型金氧半晶體管,其柵極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耦接于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漏極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極管,其負偏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且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電磁干擾抑制電路,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與所述整流單元。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五電阻,并聯于所述第三電容;及 第四電容,并聯于所述第四二極管。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六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且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率禹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 第七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柵極,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及 第五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漏極,且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當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端的電位高于所述控制單元所設定的過電壓電位時,所述控制單元會停止輸出所述感應電壓,以進行過電壓保護。
13.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電源端,用來提供交流電壓; 整流單元,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 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 第一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 第一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 第一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 第三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 穩壓單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控制單元,其電源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 第二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 第二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 第三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第六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七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 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 光傳感器,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所述光傳感器的電阻值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周圍亮度成正比而被調整; ~型金氧半晶體管,其柵極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耦接于所述光傳感器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漏極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極管,其負偏端耦接于所述~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且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電磁干擾抑制電路,耦接于所述交流電源端與所述整流單元。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五電阻,并聯于所述第三電容?’及 第四電容,并聯于所述第四二極管。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六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且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率禹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 第七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柵極,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及 第五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漏極,且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N型金氧半晶體管的源極。
17.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當所述穩壓電路的第二端的電位高于所述控制單元所設定的過電壓電位時,所述控制單元會停止輸出所述感應電壓,以進行過電壓保護。
18.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傳感器包含光敏電阻及/或熱敏電阻。
19.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電源端,用來接收交流電壓; 整流單元,將所述交流電壓轉換成整流電壓; 穩壓單元,具有電壓供應端,所述電壓供應端耦接所述整流單元,并于所述電壓供應端產生穩定電壓; 控制單元,其具有電源端及電流感應端,所述電源端耦接于所述電壓供應端,以接收所述穩定電壓,所述電流感應端產生第一預定電位,所述電流感應端依據所述穩定電壓的變化將所述第一預定電位切換至第二預定電位,以進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預定電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預定電位。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八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 第二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一端; 第二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六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七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 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穩壓單元的第二端; 并聯電阻單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晶體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及 第四二極管,其負偏端耦接于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21.一種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交流電源端,用來接收交流電壓; 整流單元,將所述交流電壓轉換成整流電壓; 控制單元,其具有電源端及電流感應端,所述電源端耦接于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以接收穩定電壓,所述電流感應端產生第一預定電位,所述電流感應端依據所述穩定電壓的變化將所述第一預定電位切換至第二預定電位,以進行多段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一預定電位不相等于所述第二預定電位;及 齊納二極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其第二端耦接于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之間,所述填谷式功率因子校正電路包含: 第一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 第一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 第一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 第一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 第二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偏端; 第三二極管,其正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偏端,且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偏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及 第二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偏端,且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偏端。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八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一端,且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整流單元的第二端與接地端; 第二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 第二電感,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照明裝置電源控制模塊的正輸出電壓端,且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六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參考電壓端,且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七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 第九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源端,且所述第九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 第八電阻,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過電壓保護端,且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一端; 并聯電阻單元,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訊號接地端;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所述控制單元的驅動端,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耦接于所述并聯電阻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控制單元的電流感應端,且所述晶體管的第三端耦接于所述第一電感的第二端;及 第四二極管,其負偏端耦接于所述晶體管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偏端耦接于所述接地端。
【文檔編號】H05B37/02GK204145796SQ201420067597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9日
【發明者】林明傳, 葉志庭, 林世荃, 李明學 申請人: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