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起重機及其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起重機及其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該安裝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樞接件,其中,支撐組件用于固定連接于起重機的轉臺內,樞接件用于與桅桿頂升油缸的缸體外周壁固定連接,并與支撐座樞接,桅桿頂升油缸的下端由轉臺內伸出。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結構形式的安裝裝置安裝桅桿頂升油缸,在轉臺內部高度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使桅桿頂升油缸下端伸至轉臺下方,突破以往只能安裝在轉臺內的限制,在滿足實際使用要求時也可采用單級油缸作為桅桿頂升油缸,最大限度地利用轉臺內部空間,從而降低了起重機的制造成本、減輕了其重量。
【專利說明】一種起重機及其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起重機及其桅桿頂升油缸安裝
>J-U ρ?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桅桿頂升油缸是起重機上車部分組裝以及使用桅桿吊重時的重要動力源,配合桅桿頂升機構使用。
[0003]現結合圖1來說明桅桿頂升油缸的具體結構,以及其與起重機位置及連接關系。桅桿頂升油缸2'的缸體下端與轉臺I的下底板鉸接、其活塞桿的上端與桅桿頂升機構3'鉸接。由于受轉臺I'內部高度空間的限定,桅桿頂升油缸2'通常采用多級油缸,方可滿足實際所需工作行程范圍。顯然,采用多級油缸造成起重機整體重量重及成本高的問題,不符合目前對于工程機械小型化、輕量化及低成本的要求。
[0004]有鑒于此,如何在滿足桅桿頂升油缸行程范圍要求的同時,使起重機符合輕量化、低成本要求,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起重機及其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以在滿足桅桿頂升油缸行程范圍要求的同時,使起重機符合輕量化、低成本要求。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樞接件,其中,支撐組件用于固定連接于起重機的轉臺內,樞接件用于與桅桿頂升油缸的缸體外周壁固定連接,并與支撐座樞接,桅桿頂升油缸的下端由轉臺內伸出。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結構的安裝裝置安裝桅桿頂升油缸后,在轉臺內部高度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使桅桿頂升油缸下端伸至轉臺下方,突破以往只能安裝在轉臺內的限制,在滿足實際使用要求時也可采用單級油缸作為桅桿頂升油缸,最大限度地利用轉臺內部空間,降低了起重機的制造成本、減輕了其重量。
[0008]優選地,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兩個支撐座,兩個所述支撐座設置于所述樞接件的左右兩側并與所述轉臺固定連接,所述樞接件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缸體貫穿的通孔、其兩端部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座樞接。
[0009]優選地,每個所述支撐座包括立板、下支撐塊和上壓塊,所述支撐座通過所述立板與所述轉臺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塊固定連接于所述立板上并其上端面具有上凹槽,所述上壓塊的下端面具有下凹槽;所述下支撐塊和所述上壓塊裝配后,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配合形成與所述樞接件的樞接端相適配的樞接孔。
[0010]優選地,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的形狀為半圓形。
[0011 ] 優選地,所述立板具有定位凹槽,所述下支撐塊安裝于所述定位凹槽內。
[0012]優選地,所述下支撐塊和所述上壓塊兩者中至少一者具有潤滑油孔,所述潤滑油孔與所述樞接孔連通。[0013]優選地,還包括潤滑油嘴,所述潤滑油嘴安裝于所述潤滑油孔內。
[0014]優選地,還包括加強筋,所述加強筋支撐固定連接于兩個所述立板之間。
[0015]優選地,所述桅桿頂升油缸具體為單級油缸。
[001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包括桅桿頂升機構、桅桿頂升油缸和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所述桅桿頂升油缸通過所述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安裝于所述起重機的轉臺內,并用于驅動所述桅桿頂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具體為如上所述的結構。
[0017]由于上述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包括該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的起重機應當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故在此不再贅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起重機的轉臺和桅桿頂升油缸裝配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與轉臺裝配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示出了圖2中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1]圖4示出了圖2中所示支撐座與轉臺裝配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示出了圖4中B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3]圖6示出了圖2中所示支撐座與轉臺裝配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示出了圖6中C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5]圖1中附圖標記與各個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
[0026]Ii轉臺、2'桅桿頂升油缸、3'桅桿頂升機構;
[0027]圖2至圖7中附圖標記與各個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
[0028]I轉臺、2桅桿頂升油缸、3支撐座、31立板、311定位槽、32下支撐塊、321上凹槽、33上壓塊、331下凹槽、332潤滑油孔、a樞接孔、34加強筋、4樞接件、5潤滑油嘴。
【具體實施方式】
[0029]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起重機及其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因起重機轉臺內空間高度限定,需選配結構復雜的多級油缸作為桅桿頂升油缸,而造成起重機整體重量重、成本高的問題。
[0030]現結合說明書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具體結構。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方位詞“上”、“下”、“左”和“右”均以說明書附圖為基準設定,可以理解,上述方位詞的出現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31]請參見圖2和圖3,其中,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與轉臺裝配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圖2中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2]如圖2所示,本方案所提供的桅桿頂升油缸2安裝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樞接件4,其中,支撐組件用于固定連接于起重機的轉臺I內,樞接件4用于與桅桿頂升油缸2的缸體外周壁固定連接,并與支撐組件樞接,桅桿頂升油缸2的下端由所述轉臺I內伸出。為了便于理解桅桿頂升油缸2安裝裝置的具體結構,以及其與桅桿頂升油缸2及轉臺I的裝配關系,請一并參見圖3。[0033]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結構的安裝裝置安裝桅桿頂升油缸2后,在轉臺I內部高度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使桅桿頂升油缸2下端伸至轉臺I下方,突破以往只能安裝在轉臺I內的限制,在滿足實際使用要求時也可采用單級油缸作為桅桿頂升油缸2,最大限度地利用轉臺I內部空間,降低了起重機的制造成本、減輕了其重量。
[0034]如圖2所示,支撐組件包括兩個支撐座3,兩個支撐座3設置于樞接件4的左右兩側并固定連接于轉臺I上,樞接件4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缸體貫穿的通孔、其兩端部分別與兩個支撐座3樞接。為了便于理解支撐座3的具體結構,請一并參見圖4至圖5,其中,圖4示出了圖2中所示支撐座3與轉臺I裝配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了圖4中B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5]具體地,如圖6和圖7所示,其中,圖6示出了圖2中所示支撐座與轉臺裝配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7示出了圖6中C處局部放大示意圖。支撐座3包括立板31、下支撐塊32和上壓塊33,支撐座3通過立板31與轉臺I固定連接,下支撐塊32固定連接于立板31上并其上端面具有上凹槽321,上壓塊33的下端面具有下凹槽331 ;下支撐塊32和上壓塊33裝配后,上凹槽321和下凹槽331配合形成與樞接件4的樞接端相適配的樞接孔a。
[0036]具體裝配工藝步驟包括:首先,將樞接件4固定連接于缸體上;其次,將固定有下支撐塊32的立板31焊接于轉臺I上;再次,將缸體設置于兩個立板31之間,并將樞接件4的兩樞接端分別設置于下支撐塊32的上凹槽321內;最后通過螺栓組件將上壓塊33連接于下支撐塊32上。
[0037]顯然,本方案通過兩個支撐座3支撐安裝缸體,使缸體在相對于轉臺I轉動過程中,桅桿頂升油缸2整體受力較為均勻,可提高其工作平穩性。當然,在滿足支撐桅桿頂升油缸2功能及裝配工藝要求的基礎上,可通過單個支撐座3支撐桅桿頂升油缸2。
[0038]另外,本方案中支撐座3采用多個零件分體設計加工后再裝配形成,使其結構緊湊、簡單、成本低。可以理解,在滿足與樞接件4樞接以支撐桅桿頂升油缸2功能、加工及裝配工藝要求的基礎上,該支撐座3亦可采用其他結構。
[0039]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更進一步的簡化支撐座3各部件的加工及裝配工藝,本方案中的上凹槽321和所述下凹槽331的形狀為半圓形。當然,在滿足與樞接件4樞接功能、力口工及裝配工藝要求的基礎上,相適配的上凹槽321和下凹槽331可為其他形狀。
[0040]此外,為了更進一步的簡化支撐座3各部件的裝配工藝,立板31具有定位槽311,下支撐塊32安裝于定位槽311內。可以理解,在滿足實現支撐座3功能及裝配工藝要求的基礎上,下支撐塊32亦可直接安裝于立板31的上端面。
[0041]進一步,如圖7所示,上壓塊33具有潤滑油孔322,該潤滑油孔322與樞接孔a連通。本方案通過潤滑油孔322可向樞接孔a添加潤滑油,以減小支撐座3和樞接件4配合面的磨損量,從而可延長安裝裝置的使用壽命。
[0042]需要說明的是,本方案中潤滑油孔322開設于上壓塊33上,可以理解,在滿足提供為兩樞接件4提供潤滑油功能、加工及裝配工藝要求的基礎上,該潤滑油孔322可開設于下支撐塊32,或者是上壓塊33和下支撐塊32兩者均開設潤滑油孔322。
[0043]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方案中通過安裝于與潤滑油孔322相適配的潤滑油嘴5,使安裝裝置的潤滑油孔322與起重機的潤滑系統相連通,從而可提高起重機整體的自動化控制水平。當然,在滿足支撐座3和樞接件4正常工作的基礎上,兩者配合面間潤滑油亦可通過人工定期添加。
[0044]更進一步地,如圖7所示,為了提高支撐座3的承載強度、延長其使用壽命,該支撐座3還包括加強筋34,該加強筋34支撐固定連接于兩個立板31之間。
[0045]需要說明的是,本方案中的桅桿頂升油缸2可以為單級油缸,當然根據起重機整體結構及轉臺I內高度空間,桅桿頂升油缸2也可以為多級油缸。
[0046]除上述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起重機,該起重機包括桅桿頂升機構、桅桿頂升油缸和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桅桿頂升油缸通過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安裝于起重機的轉臺內,并用于驅動桅桿頂升機構,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具體為如上所述的結構。可以理解,構成該起重機的功能元件及其工作原理與現有技術基本相同,本領域技術人員基于現有技術完全可以實現,故在此不再贅述。
[004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組件和樞接件(4),所述支撐座(3)用于固定連接于起重機的轉臺(I)內,所述樞接件(4)套設于所述桅桿頂升油缸(2)缸體的外周壁并與所述支撐座(3)樞接,所述桅桿頂升油缸(2)的下端由所述轉臺(I)內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兩個支撐座(3),兩個所述支撐座(3)設置于所述樞接件(4)的左右兩側并與所述轉臺(I)固定連接,所述樞接件(4)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缸體貫穿的通孔、其兩端部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座⑶樞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支撐座(3)包括立板(31)、下支撐塊(32)和上壓塊(33),所述支撐座(3)通過所述立板(31)與所述轉臺(I)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塊(32)固定連接于所述立板(31)上并且其上端面具有上凹槽(321),所述上壓塊(33)的下端面具有下凹槽(331);所述下支撐塊(32)和所述上壓塊(33)裝配后,所述上凹槽(321)和所述下凹槽(331)配合形成與所述樞接件(4)的樞接端相適配的樞接孔(a)。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321)和所述下凹槽(331)的形狀為半圓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1)具有定位凹槽(311),所述下支撐塊(32)安裝于所述定位凹槽(311)內。
6.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撐塊(32)和所述上壓塊(33)兩者中至少一者具有潤滑油孔(332),所述潤滑油孔(332)與所述樞接孔(a)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潤滑油嘴(5),所述潤滑油嘴(5)安裝于所述潤滑油孔(332)內。
8.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強筋(34),所述加強筋(34)支撐固定連接于兩個所述立板(31)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桿頂升油缸(2)具體為單級油缸。
10.一種起重機,包括桅桿頂升機構、桅桿頂升油缸和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所述桅桿頂升油缸通過所述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安裝于所述起重機的轉臺內,并用于驅動所述桅桿頂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具體為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桅桿頂升油缸安裝裝置。
【文檔編號】B66C23/62GK203728445SQ201420030984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7日
【發明者】王亞生, 李聰, 林華, 章琢 申請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