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服務器機柜裝置及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服務器機柜裝置及云計算數據中心,屬于計算機及通信領域。該裝置包括:第一框架和模塊化冷卻裝置,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第一側面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連接,第二側面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連接,模塊化冷卻裝置安裝在第一框架的上方,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對與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的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本實用新型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對服務器機柜散發的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將該冷風吹到位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上,使大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中的每個服務器機柜都能得到有效冷卻,同時又可以節省資源,并且還提高了模塊化冷卻裝置的制冷效率。
【專利說明】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服務器機柜裝置及云計算數據中心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服務器機柜裝置及云計算數據中心。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許多大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立,電子設備的集中程度也變得越來越高,服務器等設備通常被直接安裝在服務器機柜內,服務器機柜的溫度將直接影響服務器的運行性能,因此在服務器機柜多排緊密設計的數據中心,如何對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是保證服務器的運行性能的重要問題之一。
[0003]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提供了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包括:架高地板a和支柱b (圖1中未畫出支柱b);架高地板a通過支柱b安裝在地面d之上,且架高地板a與地面d之間存在通道e。該裝置還包括下送風、上回風型的空調設備C,在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機房中,空調設備c放置在該機房的單側或者兩側的架高地板a上,服務器機柜f分多排緊密放置在該機房中部的架高地板a上;空調設備c下方的架高地板a開有送風口 h,兩個服務器機柜f之間的架高地板a開有通風孔m。空調設備c中產生冷風,通過其下方架高地板a的送風口 h將該冷風吹到架高地板a和地面d之間的通道e中,然后通道e中的冷風從架高地板a開有的通風孔m送到服務器機柜f,以完成對服務器機柜f進行冷卻。
[0004]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0005]由于在空調設備通常是布置在機房的單側或者兩側,對于規模較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處于中間部分的服務器機柜有可能得不到足夠的冷卻;另外,架高地板與地面之間通道的空間較大,通道內的冷氣沒有被利用,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并且空調設備的回風口距離服務器機柜較遠,導致服務器機柜產生的熱風經過遠距離的輸送到達空調設備時該熱風的溫度會降低,進而導致空調設備對熱風進行制冷的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服務器機柜裝置及云計算數據中心。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包括:第一框架和模塊化冷卻裝置,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
[0008]所述第一側面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連接,所述第二側面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連接,所述模塊化冷卻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方,通過所述模塊化冷卻裝置對與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連接的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
[000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服務器機柜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所述第一服務器機柜與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連接,所述第二服務器機柜與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二側面連接。
[0010]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云計算數據中心,包括至少一個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種服務器機柜裝置。
[0011]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且模塊化冷卻裝置位于第一框架的上方,所以當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散發熱風時,將該熱風吹到模塊化冷卻裝置上,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對該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將該冷風吹到位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上;如此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對應一個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且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距離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使得大規模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中的所有服務器機柜都能得到有效地冷卻,同時這種近距離送風方式能夠節省資源。由于服務器冷卻裝置距離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所以避免了服務器機柜產生的熱風經過遠距離的輸送到的空調設備時該熱風的溫度降低,提高了模塊化冷卻裝置對熱風進行制冷的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是現有技術提供的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服務器機柜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一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二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第三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模塊化換熱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0]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設備框架結構示意圖;
[0021]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盤管和換熱鋁片結構示意圖;
[0022]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模塊化換熱裝置與第二框架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3]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模塊化導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4]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模塊化導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5]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模塊化導風裝置于第三框架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6]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固定構件結構示意圖;
[0027]圖1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固定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云計算數據中心的結構示意圖。
[0029]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0]a:架高地板,c:下送風、上回風型的空調設備,d:地面,e:通道,
[0031]f:服務器機柜,h:送風口,m:通風孔,
[0032]1:第一框架,2:模塊化冷卻裝置,3:服務器機柜,4:固定底座, [0033]11:第一側面,12:第二側面,13:第一矩形框,14:第一豎桿,15:第二豎桿,16 --第三豎桿,17:第四豎桿,18:第一縱桿,19:第二縱桿,20:擋風板,
[0034]131:第一橫桿,132:第二橫桿,133:第三縱桿,134:第四縱桿,
[0035]21:第二框架,22:第三框架,23:模塊化換熱裝置,24:模塊化導風裝置,
[0036]211:第一矩形凹槽,212:第二矩形凹槽,213:第三矩形凹槽,214:第四矩形凹槽,215:第三橫桿,216:第四橫桿,
[0037]221:第五矩形凹槽,222:第六矩形凹槽,223:第七矩形凹槽,224:第八矩形凹槽,225:第五橫桿,226:第六橫桿,
[0038]231:換熱設備,232:換熱設備框架,
[0039]2321:第二矩形框,2322:第三矩形框,2323:第五豎桿,
[0040]23211:第七橫桿,23212:第八橫桿,23213:第五縱桿,23214:第六縱桿,23221:第九橫桿,23222:第十橫桿,23223:第七縱桿,23224:第八縱桿,
[0041]2311:換熱鋁片,2312:換熱盤管,
[0042]241:風機,242:風機框架,243:保護網,
[0043]41:加強筋,42:安裝固定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44]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45]實施例一
[004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如圖2和圖3所示,該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包括:第一框架I和模塊化冷卻裝置2,第一框架I包括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 ;
[0047]第一側面11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連接,第二側面12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連接,模塊化冷卻裝置2安裝在第一框架I的上方,通過該模塊化冷卻裝置2對與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服務器機柜3進行冷卻。
[0048]由于服務器機柜3位于第一框架I的兩側,且模塊化冷卻裝置2安裝在第一框架I的上方,即在多個服務器機柜3中間設置模塊化冷卻裝置2,因此每一組服務器機柜都有對應的模塊化冷卻裝置2單獨對其進行冷卻,避免了空調設備在機房的兩側而導致位于中間位置的服務器機柜得不到很好的冷卻而浪費資源,并且模塊化冷卻裝置2位于第一框架I的上方,減小了模塊化冷卻裝置2與服務器機柜3之間的距離,避免了服務器機柜產生的熱風經過遠距離的輸送到達空調設備時該熱風的溫度會降低的問題,提高了模塊化冷卻裝置對熱風進行制冷的效率。
[0049]其中,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2對第一框架I的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散發的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將該冷風吹到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上,進而實現對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進行冷卻。
[0050]其中,如果第一框架I的第一側面11或者第二側面12中的任意一個側面連接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而另一個側面不連接服務器機柜3,假如,當第一側面11連接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而第二側面12不連接服務器機柜3,則在第二側面12 —側連接一個擋板,防止模塊化冷卻裝置2吹出的冷風從第二側面12 —側吹走,實現了對第一側面11 一側連接的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
[0051]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第一框架I包括:第一矩形框13、第一豎桿14、第二豎桿15、第三豎桿16、第四豎桿17、第一縱桿18和第二縱桿19,第一豎桿14、第二豎桿15、第一縱桿18和第一矩形框13中與第一豎桿14和第二豎桿15連接的桿構成第一側面11,第三豎桿16、第四豎桿17、第二縱桿19和第一矩形框13中與第三豎桿16和第四豎桿17連接的桿構成第二側面12。第一豎桿14、第二豎桿15、第三豎桿16、第四豎桿17的一端分別和第一矩形框13的四個頂角連接,第一豎桿14的另一端與第一縱桿18的一端連接,第二豎桿15的另一端與第一縱桿18的另一端連接,第三豎桿16的一端與第二縱桿19的一端連接,第四豎桿17的另一端與第二縱桿19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矩形框13位于第一縱桿18和第二縱桿19的上方,模塊化冷卻裝置2安裝在第一矩形框13上。
[0052]其中,第一豎桿14、第二豎桿15、第三豎桿16和第四豎桿17的高度相等,且第一豎桿14、第二豎桿15、第三豎桿16和第四豎桿1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服務器機柜3的高度。
[0053]由于模塊化冷卻裝置2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振動,所以可以通過螺栓將模塊化冷卻裝置2固定安裝在第一矩形框13上,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將模塊化冷卻裝置2固定安裝在第一矩形框13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將模塊化冷卻裝置2安裝在第一矩形框上的方式不做具體限定。
[0054]優選地,如果服務器機柜為帶滾輪的服務器機柜,則服務器機柜與地板之間會存在縫隙,為了防止模塊化冷卻裝置2吹下來的冷風從服務器機柜的下方吹走,需要在第一縱桿18和第二縱桿19上分別安裝一個擋風板20,該擋風板2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該服務器機柜與地板之間的縫隙高度。如果服務器機柜為不帶滾輪的服務器機柜,則服務器機柜與地板之間不存在縫隙,不需要在第一縱桿18和第二縱桿19上安裝擋風板20。
[0055]其中,第一矩形框13包括:第一橫桿131、第二橫桿132、第三縱桿133和第四縱桿134。第一橫桿131的一端與第三縱桿133的一端連接,第一橫桿131的另一端與第四縱桿134的一端連接,第三縱桿133的另一端與第二橫桿132的一端連接,第四縱桿134的另一端與第二橫桿132的另一端連接。
[0056]如圖3所示,模塊化冷卻裝置2包括:第二框架21、第三框架22、模塊化換熱裝置23和模塊化導風裝置24 ;
[0057]第二框架21安裝在第三框架22的上方,模塊化換熱裝置23安裝在第二框架21內,模塊化導風裝置24安裝在第三框架22內。
[0058]其中,模塊化導風裝置24位于第三框架22內部,在圖3中沒有畫出模塊化導風裝置24。
[0059]由于模塊化冷卻裝置2安裝在第一框架I的上方,第二框架21安裝在第三框架22的上方,模塊化換熱裝置23安裝在第二框架21內,模塊化導風裝置24安裝在第三框架22內。模塊化換熱裝置23可以近距離的對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散發的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模塊化導風裝置24對該冷風進行加速,將該冷風吹到第一框架I包括的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服務器機柜3上。
[0060]其中,當冷風吹到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服務器機柜3上時,由于壓強的作用,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服務器機柜3中散發的熱風向外側吹,并且由于熱風的密度大于冷風的密度,所以熱風向上吹,進而回到模塊化換熱裝置,如此,實現整個冷卻循環過程。
[0061 ] 其中,第一框架I可獨立生產和運輸,第二框架21也可獨立生產和運輸,以及第三框架22也可以獨立生產和運輸,并且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1和第三框架22可以在現場進行拼裝連接,實現模塊化安裝。模塊化冷卻裝置的模塊化有利于其與服務器機柜很好地結合,同時各個模塊化冷卻裝置之間的模塊化拼裝也大大便利了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和維護。
[0062]其中,如圖5所示,第二框架21包括:第一矩形凹槽211、第二矩形凹槽212、第三矩形凹槽213、第四矩形凹槽214、第三橫桿215和第四橫桿216,第一矩形凹槽211、第二矩形凹槽212、第三矩形凹槽213和第四矩形凹槽214的槽底高度相等。第一矩形凹槽211、第二矩形凹槽212、第三矩形凹槽213和第四矩形凹槽214依次首尾相連,且第一矩形凹槽211的槽口朝向第三矩形凹槽213的槽口,第二矩形凹槽212的槽口朝向第四矩形凹槽214的槽口 ;第三橫桿215的一端與第二矩形凹槽212的一個側面連接,第三橫桿215的另一端與第四矩形凹槽214的一個側面連接,第四橫桿216的一端與第二矩形凹槽212的另一個側面連接,第四橫桿216的另一端與第四矩形凹槽214的另一個側面連接,第三橫桿215與第四橫桿216相互平行,且第三橫桿215位于第四橫桿216的正上方。模塊化換熱裝置23的四個邊分別安裝在第二框架21包括的第一矩形凹槽211、第二矩形凹槽212、第三矩形凹槽213和第四矩形凹槽214中。
[0063]其中,如圖6所示,第三框架22與第二框架21的結構相同,第三框架22中的矩形凹槽的槽底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框架21中的矩形凹槽的槽底高度。第三框架22包括:第五矩形凹槽221、第六矩形凹槽222、第七矩形凹槽223、第八矩形凹槽224、第五橫桿225和第六橫桿226,第五矩形凹槽221、第六矩形凹槽222、第七矩形凹槽223和第八矩形凹槽224的槽底高度相等。第五矩形凹槽221、第六矩形凹槽222、第七矩形凹槽223和第八矩形凹槽224依次首尾相連,且第五矩形凹槽221的槽口朝向第七矩形凹槽223的槽口,第六矩形凹槽222的槽口朝向第八矩形凹槽224的槽口 ;第五橫桿225的一端與第六矩形凹槽222的一個側面連接,第五橫桿225的另一端與第八矩形凹槽224的一個側面連接,第六橫桿226的一端與第六矩形凹槽222的另一個側面連接,第六橫桿226的另一端與第八矩形凹槽224的另一個側面連接,第五橫桿225與第六橫桿226相互平行,且第五橫桿225位于第六橫桿226的正上方。模塊化導風裝置24的四個邊分別安裝在第三框架22包括的第五矩形凹槽221、第六矩形凹槽222、第七矩形凹槽223和第八矩形凹槽224中。
[0064]優選地,如圖7所示,模塊化換熱裝置23包括:至少一個換熱設備231和至少一個換熱設備框架232,換熱設備231與換熱設備框架232 —一對應;
[0065]每個換熱設備框架232安裝在第二框架21內,每個換熱設備231安裝在其對應的換熱設備框架232中。
[0066]如圖8所示,換熱設備框架232包括:第二矩形框2321、第三矩形框2322和四個第五豎桿2323,且第二矩形框2321的大小和第三矩形框2322的大小相同。四個第五豎桿2323的一端分別與第二矩形框2321的四個頂角連接,四個第五豎桿2323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三矩形框2322的四個頂角連接,第二矩形框2321位于第三矩形框2322的正上方。
[0067]其中,第二矩形框2321包括:第七橫桿23211、第八橫桿23212、第五縱桿23213和第六縱桿23214 ;第七橫桿23211的一端和第五縱桿23213的一端連接,第七橫桿23211的另一端和第六縱桿23214的一端連接,第八橫桿23212的一端和第五縱桿23213的另一端連接,第八橫桿23212的另一端和第六縱桿23214的另一端連接。第三矩形框2322包括第九橫桿23221、第十橫桿23222、第七縱桿23223和第八縱桿23224,第九橫桿23221的一端和第七縱桿23223的一端連接,第九橫桿23221的另一端和第八縱桿23224的一端連接,第十橫桿23222的一端和第七縱桿23223的另一端連接,第十橫桿23222的另一端和第八縱桿23224的另一端連接。換熱設備231的一端安裝在第三矩形框2322包括的第九橫桿23221上,換熱設備231的另一端安裝在第十橫桿23222上。
[0068]如圖7所示,換熱設備231包括:多個換熱鋁片2311和換熱盤管2312 ;
[0069]換熱盤管2312穿過該多個換熱鋁片2311,該多個換熱鋁片2311之間相互平行,且換熱盤管2312與該多個換熱鋁片2311相互垂直。
[0070]其中,換熱盤管2312可以如圖9所示,并且在圖9中還示出換熱鋁片2311的左視圖,該換熱鋁片2311上包括一行或多行小孔,可以使換熱盤管2312從該換熱鋁片2311包括的小孔中穿過。
[0071]其中,換熱盤管2312的材質可以為銅管。
[0072]進一步地,模塊化換熱裝置23還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一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換熱設備231包括的換熱鋁片2311上,用于測量服務器機柜3散發的熱風的溫度。
[0073]進一步地,如圖10所示,模塊化換熱裝置23所在的平面與第二框架21所在的平面之間相互平行,或者,模塊化換熱裝置23所在的平面與第二框架21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
[0074]當模塊化換熱裝置23所在的平面與第二框架21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時,可以增大模塊化換熱裝置的面積,進而提高了對熱風進行冷卻的效果。
[0075]其中,模塊化換熱裝置23所在的平面和第二框架21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可以為O。至45°之間的一個角度。
[0076]優選地,如圖11所示,模塊化導風裝置24包括:至少一個風機241和至少一個風機框架242,風機241與風機框架242——對應;
[0077]每個風機框架242安裝在第三框架22內,每個風機241安裝在其對應的風機框架242 中。
[0078]進一步地,如圖12所示,模塊化導風裝置24還包括:至少一個保護網243,保護網243與風機框架242——對應;
[0079]每個保護網243安裝在其對應的風機框架242的一側,每個風機框架中安裝的保護網243與風機241相互平行,且每個風機框架242中安裝保護網243的一側朝向第一框架I。
[0080]進一步地,模塊化導風裝置24還包括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安裝在保護網243上,用于測量模塊化導風裝置24吹出的冷風的溫度。其中,可以控制模塊化導風裝置24吹出的冷風的溫度為7-18度,或者為7-20度。
[0081]進一步地,如圖13所示,模塊化導風裝置24所在的平面與第三框架22所在的平面之間相互平行,或者,模塊化導風裝置24所在的平面與第三框架22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0082]當模塊化導風裝置24所在的平面與第三框架22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時,相當于模塊化導風裝置24改變了冷風的方向,可以將冷風直接吹到第一框架I的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上,對服務器機柜3進行冷卻的效果更好。
[0083]優選地,如圖14和圖15所示,該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還包括四個固定底座4 ;
[0084]四個固定底座4分別固定安裝在地板上,第一框架安裝在四個固定底座4上。
[0085]將固定底座4固定安裝在地板上,保證了第一框架I上的模塊化冷卻裝置2工作時不至于第一框架搖動,進而保證了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的正常工作。
[0086]其中,如圖15所示,固定底座4為工字槽狀,固定底座4的一側具有加強筋41,具有加強筋41的一側具有安裝固定面42,安裝固定面42與地板固定連接,第一框架I放置在每個固定底座4的槽內。
[0087]其中,固定底座4的槽的高度可以為20cm,如此,更好地固定第一框架1,保證第一框架I的穩定性。
[0088]由于模塊化冷卻裝置2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振動,所以可以通過螺栓將固定底座4的安裝固定面42與地板固定連接,保證第一框架I的穩定性。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將固定底座4的安裝固定面42與地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固定底座4的安裝固定面42與地板固定連接的方式不做具體限定。
[0089]可選地,由于云計算數據中心一般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所以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不僅可以根據上述方法對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還可以根據如下的方法對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即將第三框架安裝在第二框架的上方,在第二框架中安裝模塊化換熱裝置,在第三框架中安裝模塊化導風裝置。將第一框架的第一側面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轉動180度,以及將第一框架的第二側面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轉動180度,即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的服務器機柜散發的熱風從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之間的通道吹到第一框架上方的第二框架中安裝的模塊化換熱裝置,模塊化換熱裝置對該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將該冷風吹到第二框架上方的第三框架中安裝的模塊化導風裝置。模塊化導風裝置將該冷風吹到該云計算數據中心中,使該云計算數據中心處于一個制冷的狀態,進而實現對該云計算數據中心中的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
[0090]其中,多個模塊化冷卻裝置可以組成一套冷卻系統,該冷卻系統應用于圖16所示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且該冷卻系統位于云計算數據中心中兩排服務器機柜中間。
[0091]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且模塊化冷卻裝置位于第一框架的上方,所以當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散發熱風時,將該熱風吹到模塊化冷卻裝置上,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對該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將該冷風吹到位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上;如此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對應一個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且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距離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使得大規模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中的所有服務器機柜都能得到有效地冷卻,同時這種近距離送風方式能夠節省資源。由于服務器冷卻裝置距離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所以避免了服務器機柜產生的熱風經過遠距離的輸送到的空調設備時該熱風的溫度降低,提高了模塊化冷卻裝置對熱風進行制冷的效率。
[0092]實施例二
[0093]參見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服務器機柜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和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
[0094]其中,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可以包括:第一框架I和模塊化冷卻裝置2,第一框架I包括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 ;
[0095]第一側面11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連接,第二側面12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3連接,模塊化冷卻裝置2安裝在第一框架I的上方,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2對與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連接的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
[0096]其中,模塊化冷卻裝置2包括:第二框架21、第三框架22、模塊化換熱裝置23和模塊化導風裝置24 ;
[0097]第二框架21安裝在第三框架22的上方,模塊化換熱裝置23安裝在第二框架21內,模塊化導風裝置24安裝在第三框架22內。
[0098]進一步地,模塊化換熱裝置23包括:至少一個換熱設備和至少一個換熱設備框架,換熱設備與換熱設備框架一一對應;
[0099]每個換熱設備框架安裝在第二框架21內,每個換熱設備安裝在其對應的換熱設備框架中。
[0100]其中,換熱設備包括:多個換熱鋁片和換熱盤管;
[0101]換熱盤管穿過多個換熱鋁片,且多個換熱鋁片之間相互平行,換熱盤管與該多個換熱鋁片相互垂直。
[0102]其中,模塊化換熱裝置23所在的平面與第二框架21所在的平面之間相互平行,或者,模塊化換熱裝置23所在的平面與第二框架21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
[0103]其中,模塊化導風裝置24包括:至少一個風機和至少一個風機框架,風機與風機框架——對應;
[0104]每個風機框架安裝在第三框架22內,每個風機安裝在其對應的風機框架中。
[0105]其中,模塊化導風裝置24還包括:至少一個保護網,保護網與風機框架一一對應;
[0106]每個保護網安裝在其對應的風機框架的一側,每個風機框架中安裝的保護網與風機相互平行,且每個風機框架中安裝保護網的一側朝向第一框架I。
[0107]其中,模塊化導風裝置24所在的平面與第三框架22所在的平面之間相互平行,或者,模塊化導風裝置24所在的平面與第三框架22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
[0108]進一步地,服務器機柜冷卻的裝置還包括四個固定底座;
[0109]四個固定底座分別固定安裝在地板上,第一框架I安裝在四個固定底座。
[0110]其中,固定底座為工字槽狀,固定底座的一側具有加強筋,具有加強筋的一側具有安裝固定面,安裝固定面與地板固定連接,第一框架I放置在每個固定底座的槽內。
[0111]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且模塊化冷卻裝置位于第一框架的上方,所以當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散發熱風時,將該熱風吹到模塊化冷卻裝置上,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對該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將該冷風吹到位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上;如此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對應一個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且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距離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使得大規模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中的所有服務器機柜都能得到有效地冷卻,同時這種近距離送風方式能夠節省資源。由于服務器冷卻的裝置距離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所以避免了服務器機柜產生的熱風經過遠距離的輸送到的空調設備時該熱風的溫度降低,提高了模塊化冷卻裝置對熱風進行制冷的效率。
[0112]實施例三
[0113]參見圖1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云計算數據中心,包括至少一個如實施例二所示的服務器機柜裝置。
[0114]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且模塊化冷卻裝置位于第一框架的上方,所以當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散發熱風時,將該熱風吹到模塊化冷卻裝置上,通過模塊化冷卻裝置對該熱風進行冷卻得到冷風,將該冷風吹到位于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上;如此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對應一個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且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距離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使得大規模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中的所有服務器機柜都能得到有效地冷卻,同時這種近距離送風方式能夠節省資源。由于服務器冷卻裝置距離服務器機柜的距離較近,所以避免了服務器機柜產生的熱風經過遠距離的輸送到的空調設備時該熱風的溫度降低,提高了模塊化冷卻裝置對熱風進行制冷的效率。
[011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和模塊化冷卻裝置,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 所述第一側面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連接,所述第二側面與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連接,所述模塊化冷卻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方,通過所述模塊化冷卻裝置對與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連接的服務器機柜進行冷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冷卻裝置包括: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模塊化換熱裝置和模塊化導風裝置; 所述第二框架安裝在所述第三框架的上方,所述模塊化換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框架內,所述模塊化導風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三框架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換熱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換熱設備和至少一個換熱設備框架,所述換熱設備與所述換熱設備框架一一對應; 每個換熱設備框架安裝在所述第二框架內,每個換熱設備安裝在其對應的換熱設備框架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設備包括:換熱盤管和多個換熱鋁片; 所述換熱盤管穿過所述多個換熱鋁片,所述多個換熱鋁片之間相互平行,且所述換熱盤管與每個換熱鋁片相互垂直。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換熱裝置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二框架所在的平面之間相互平行,或者,所述模塊化換熱裝置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二框架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導風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風機和至少一個風機框架,所述風機與所述風機框架一一對應; 每個風機框架安裝在所述第三框架內,每個風機安裝在其對應的風機框架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導風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個保護網,所述保護網與所述風機框架一一對應; 每個保護網安裝在其對應的風機框架的一側,每個風機框架中安裝的保護網與風機相互平行,且所述每個風機框架中安裝保護網的一側朝向所述第一框架。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導風裝置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三框架所在的平面之間相互平行,或者,所述模塊化導風裝置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三框架所在的平面之間存在夾角。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四個固定底座; 所述四個固定底座分別固定安裝在地板上,所述第一框架安裝在所述四個固定底座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底座為工字槽狀,所述固定底座的一側具有加強筋,所述具有加強筋的一側具有安裝固定面,所述安裝固定面與地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框架放置在每個固定底座的槽內。
11.一種服務器機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或多個服務器機柜和如權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一種服務器機柜冷卻裝置,所述第一服務器機柜與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一側面連接,所述第二服務器機柜與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的第二側面連接。
12.—種云計算數據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服務器機柜裝置。
【文檔編號】H05K7/20GK203691848SQ201420021433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4日
【發明者】曾憲龍, 張海濤, 李典林, 周海濤 申請人:騰訊數碼(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