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螺紋間隙自動補償功能的提升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具有螺紋間隙自動補償功能的提升機構。包括上橫梁和四根立柱,立柱上端設有螺紋段,該螺紋段穿過上橫梁并與上橫梁上方設置的蝸桿減速箱相連,立柱的螺紋段上設有呈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第二螺母,第一、第二螺母之間設有連接兩者并使兩者同步螺旋運動的撥叉,撥叉上套設有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螺母相抵靠,蝸桿減速箱中的蝸輪套設在第一螺母上,與蝸輪相配合的蝸桿通過傳動裝置與電動機相連。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上橫梁通過電動機及傳動裝置來與蝸桿減速箱相連以驅動第一、第二螺母與立柱的無間隙螺旋運動,可實現上橫梁快速的上下移動,且運動平穩,結構緊湊,同時整機的高度變小,節約了材料,縮小了占地空間。
【專利說明】具有螺紋間隙自動補償功能的提升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提升機構,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螺紋間隙自動補償功能的提升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線圈整形專用的液壓機,主要為線圈組裝干燥后,對線圈進行整形,此種液壓機存在以下缺陷:1)上橫梁不可移動,因而開口及行程較大,整機占高度空間大;2)開口、行程調整麻煩,為手動或不可調,生產效率低,不能適應不同種類線的生產需要;3)油缸行程長,總尺寸較大,機器重量大,耗材。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螺紋間隙自動補償功能的提升機構,該提升機構可以實現平穩快速的上下運動,整機占用的高度空間小,節約材料。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上橫梁和四根立柱,所述的立柱上端設有螺紋段,該螺紋段穿過上橫梁并與上橫梁上方設置的蝸桿減速箱相連,所述立柱的螺紋段上設有呈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第二螺母,所述的第一、第二螺母之間設有連接兩者并使兩者同步螺旋運動的撥叉,撥叉上套設有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螺母相抵靠,所述的蝸桿減速箱中的蝸輪套設在第一螺母上,與蝸輪相配合的蝸桿通過傳動裝置與電動機相連。
[0005]所述的撥叉包括環形底座及垂直于環形底座設置的叉條,所述的叉條沿環形底座的內周向均勻向上垂直設置多個,所述的第二螺母上設有與叉條相配合的叉條孔,所述的叉條孔為通孔,所述的第一螺母的底端設有與叉條相配合的叉條槽,所述的叉條槽為盲槽,所述的叉條自下向上依次穿過叉條孔及叉條槽,且環形底座的上端面與第二螺母的下端面相抵靠,且通過螺釘固連,所述的彈簧套設在叉條上。
[0006]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與電動機輸出軸相連的第一 T型換向器,所述第一 T型換向器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兩組第二 T型換向器的輸入端相連,每組第二 T型換向器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沿上橫梁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個蝸桿減速箱相連,其中,第二T型換向器的一個輸出端直接通過第一聯軸器與一個蝸桿減速箱的蝸桿相連,第二 T型換向器的另一個輸出端依次通過第二聯軸器、傳動軸、第三聯軸器與另一個蝸桿減速箱的蝸桿相連。
[0007]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上橫梁通過電動機及傳動裝置來與蝸桿減速箱相連以驅動第一、第二螺母與立柱的無間隙螺旋運動,可實現上橫梁快速的上下移動,且運動平穩,結構緊湊,同時整機的高度變小,節約了材料,縮小了占地空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撥叉的主視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一螺母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二螺母的俯視圖;
圖7是圖6的A —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具有螺紋間隙自動補償功能的提升機構,包括上橫梁I和四根立柱2,立柱2上端設有螺紋段,該螺紋段穿過上橫梁I并與上橫梁I上方設置的蝸桿減速箱3相連,立柱2的螺紋段上設有呈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第二螺母4、5,第一、第二螺母4、5之間設有連接兩者并使兩者同步螺旋運動的撥叉6,撥叉6上套設有彈簧7,彈簧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螺母4、5相抵靠,蝸桿減速箱3中的蝸輪套設在第一螺母4上,與蝸輪相配合的蝸桿通過傳動裝置與電動機8相連,彈簧7的反作用力大于上橫梁I及蝸桿減速箱3的自重。即彈簧7被壓縮在第一、第二螺母4、5之間,彈簧7因為被壓縮而產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會使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與立柱的螺紋緊密配合,從而消除因加工誤差或者螺旋運動產生的磨損,自動進行螺紋間隙補償,因此彈簧7的反作用力要足以克服上橫梁及提升機構的自重,否則無法頂動第一、第二螺母補償間隙。
[0010]進一步的,如圖3、圖4所示,撥叉6包括環形底座61及垂直于環形底座61設置的叉條62,叉條62沿環形底座61的內周向均勻向上垂直設置多個,如圖6、圖7所示,第二螺母5上設有與叉條62相配合的叉條孔51,叉條孔51為通孔,如圖5所示,第一螺母4的底端設有與叉條62相配合的叉條槽41,叉條槽41為盲槽,叉條62自下向上依次穿過叉條孔51及叉條槽41,且環形底座61的上端面與第二螺母5的下端面相抵靠,且通過螺釘固連,彈簧7套設在叉條62上;即撥叉的叉條穿過第二螺母進入第一螺母體內,這樣第一螺母發生螺旋運動時,通過叉條帶動第二螺母同步螺旋運動。
[0011]進一步的,傳動裝置包括與電動機8輸出軸相連的第一 T型換向器91,第一 T型換向器91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兩組第二 T型換向器92的輸入端相連,每組第二 T型換向器92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沿上橫梁I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個蝸桿減速箱3相連,其中,第二T型換向器92的一個輸出端直接通過第一聯軸器93與一個蝸桿減速箱3的蝸桿相連,第二 T型換向器92的另一個輸出端依次通過第二聯軸器94、傳動軸95、第三聯軸器96與另一個蝸桿減速箱3的蝸桿相連。
[0012]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電動機通過整套傳動裝置來帶動蝸桿減速箱,蝸桿減速箱設置在上橫梁的上方并與上橫梁固定連接,由于蝸桿減速箱的蝸輪是套設在第一螺母上的,而第一螺母又與立柱螺紋配合,所以電動機帶動蝸輪轉動,蝸輪帶動第一螺母轉動,第一螺母與第二螺母聯動,所以第二螺母也同時轉動,這樣通過第一、第二螺母在立柱上的上下運動,可以直接使與蝸桿減速箱連接在一起的上橫梁也快速的上下運動。
[0013]綜上所述,本發明的上橫梁通過電動機連接著傳動裝置來與蝸桿減速箱相連,以驅動第一、第二螺母與立柱的無間隙螺旋運動,可實現上橫梁快速的上下移動,且運動平穩,結構緊湊,從而可以很方便地調節壓機開口尺寸,適應不同各類、不同尺寸的線圈整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整機的高度變小,節約了材料,縮小了占地空間。
[0014]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螺紋間隙自動補償功能的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橫梁(I)和四根立柱(2),所述的立柱(2)上端設有螺紋段,該螺紋段穿過上橫梁(I)并與上橫梁(I)上方設置的蝸桿減速箱(3)相連,所述立柱(2)的螺紋段上設有呈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第二螺母(4、5),所述的第一、第二螺母(4、5)之間設有連接兩者并使兩者同步螺旋運動的撥叉(6),撥叉(6)上套設有彈簧(7),彈簧(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螺母(4、5)相抵靠,所述的蝸桿減速箱(3)中的蝸輪套設在第一螺母(4)上,與蝸輪相配合的蝸桿通過傳動裝置與電動機(8)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撥叉(6)包括環形底座(61)及垂直于環形底座(61)設置的叉條(62),所述的叉條(62)沿環形底座(61)的內周向均勻向上垂直設置多個,所述的第二螺母(5)上設有與叉條(62)相配合的叉條孔(51),所述的叉條孔(51)為通孔,所述的第一螺母(4)的底端設有與叉條(62)相配合的叉條槽(41),所述的叉條槽(41)為盲槽,所述的叉條(62)自下向上依次穿過叉條孔(51)及叉條槽(41),且環形底座(61)的上端面與第二螺母(5)的下端面相抵靠,且通過螺釘固連,所述的彈簧(7)套設在叉條(62)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與電動機(8)輸出軸相連的第一 T型換向器(91),所述第一 T型換向器(91)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兩組第二 T型換向器(92)的輸入端相連,每組第二 T型換向器(92)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沿上橫梁(I)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個蝸桿減速箱(3)相連,其中,第二 T型換向器(92)的一個輸出端直接通過第一聯軸器(93)與一個蝸桿減速箱(3)的蝸桿相連,第二 T型換向器(92)的另一個輸出端依次通過第二聯軸器(94)、傳動軸(95)、第三聯軸器(96)與另一個蝸桿減速箱(3)的蝸桿相連。
【文檔編號】B66F7/06GK104291237SQ201410431982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明者】王振 申請人:合肥海德數控液壓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