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該支撐結構包括:錨固桿,所述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所述核心筒,所述核心筒包括箱型柱和供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臨時梁,所述臨時梁支撐連接所述箱型柱和所述鋼骨柱。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在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塔吊使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地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尤指一種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建筑施工中,塔吊的應用非常廣泛,現有的塔吊附墻支撐中,將三根錨固桿安裝在核心筒內的剪力墻上,該錨固桿安裝的前提條件是該處的剪力墻混凝土須澆筑完成。根據現場實際施工情況,核心筒內的該處剪力墻受外框水平結構施工進度的制約,且該剪力墻采用木模支模工藝,工序較復雜,塔吊附著頂升的速度跟不上核心筒施工進度,導致塔吊的使用效率降低,影響整體工期進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決現有塔吊附墻支撐中因剪力墻澆筑影響塔吊附著頂升速度慢、導致的塔吊使用效率低、影響工期進度等問題。
[0004]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0005]本發明一種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包括:
[0006]錨固桿,支撐連接塔吊和核心筒,所述核心筒包括箱型柱和供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
[0007]臨時梁,支撐連接所述箱型柱和所述鋼骨柱。
[0008]采用錨固桿連接核心筒內的箱型柱和鋼骨柱形成塔吊附墻的支撐,塔吊的附著不用等待剪力墻的澆筑,加速塔吊附著的頂升速度,提高塔吊的使用效率。通過臨時梁,增加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整體的結構強度,解決現有塔吊附著變更的難題。臨時梁在鋼骨柱處的剪力墻澆筑完成后,即可拆除回收利用。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可以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塔吊使用效率,安全保障塔吊附著的結構強度,降低施工成本。
[0009]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
[0010]V型支撐桿,支撐連接于所述錨固桿連接的鋼骨柱與該鋼骨柱相鄰的任一鋼骨柱之間。V型支撐桿解決鋼骨柱在縱向上剛度不足的問題。V型支撐桿形式簡單,現場安裝方便,加強鋼骨柱的剛度,優化塔吊附著錨固方案。
[0011]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V型支撐桿包括第一斜桿和第二斜桿,所述第一斜桿和所述第二斜桿形成有相連端和分岔端,所述相連端連接于一鋼骨柱位于一樓層的中部,所述分岔端分別連接另一鋼骨柱位于該樓層的上下兩端。
[0012]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
[0013]所述核心筒包括供形成兩個剪力墻的兩組鋼骨柱和分別位于兩個所述剪力墻外側的兩個箱型柱,每一組鋼骨柱中包括至少兩個鋼骨柱;
[0014]所述錨固桿包括:
[0015]第一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所述核心筒中的第一箱型柱;[0016]第二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供形成第一剪力墻的第一組鋼骨柱中的一個鋼骨柱;
[0017]第三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供形成第二剪力墻的第二組鋼骨柱中的一個鋼骨柱;
[0018]第四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所述核心筒中的第二箱型柱。
[0019]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臨時梁包括:
[0020]第一剪力墻臨時梁,支撐連接所述第一箱型柱和供形成第一剪力墻的第一組鋼骨柱中未與所述第一箱型柱連接的鋼骨柱;
[0021]第二剪力墻臨時梁,支撐連接所述第二箱型柱和供形成第二剪力墻的第二組鋼骨柱中未與所述第二箱型柱連接的鋼骨柱。
[0022]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塔吊的塔身套設有附璧框,所述附璧框與所述核心筒相對的一側形成有第一夾角和第二夾角。
[0023]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錨固桿和所述第二錨固桿連接所述附璧框的第一夾角,所述第三錨固桿和所述第四錨固桿連接所述附璧框的第二夾角。
[0024]本發明一種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
[0025]于核心筒的箱型柱內澆筑混凝土 ;
[0026]支設供形成核心筒內的剪力墻的鋼骨柱;
[0027]支設所述鋼骨柱之間以及所述鋼骨柱與所述箱型柱之間的橫梁;
[0028]于所述箱型柱和未連接所述箱型柱的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臨時梁;
[0029]于塔吊和核心筒內的箱型柱與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錨固桿。
[0030]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于與錨固桿連接的鋼骨柱和與該鋼骨柱相鄰的任一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V型支撐桿。
[0031]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待核心筒內的剪力墻澆筑好混凝土后,可以拆除所述臨時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圖1為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0033]圖2為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中核心筒內的連接俯視示意圖;
[0034]圖3為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中鋼骨柱之間設置V型支撐桿的側視圖;
[0035]圖4為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中的V型支撐桿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5為本發明塔吊附著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8]圖1顯示了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2顯示了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中核心筒內的連接俯視示意圖。本發明通過將塔吊的錨固桿連接到核心筒內的箱型柱和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上,不用等待核心筒內的剪力墻澆筑,即可實現塔吊的附著,從而加快了塔吊附著的頂升速度,提高塔吊的使用效率。為增加鋼骨柱的剛度,在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支設臨時梁,以及在鋼骨柱之間支撐V型支撐桿,為塔吊錨固支撐提供安全保障,優化塔吊附著錨固方案。另外,臨時梁在鋼骨柱處的剪力墻澆筑完成后,即可拆除回收利用。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進行說明。
[0039]參閱圖1,為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俯視示意圖。下面結合圖1對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進行說明。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為塔吊提供支撐,保證塔吊在較高的作業高度下,也能安全穩定的使用。核心筒包括箱型柱和剪力墻,剪力墻內包括供形成剪力墻的多根鋼骨柱,所述鋼骨柱至少為兩根,再澆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墻。鋼骨柱的結構為十字鋼柱,十字鋼柱的端部設有鋼板。塔吊附著頂升的速度比核心筒內剪力墻澆筑的速度快,所以本發明采用支撐結構直接與供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連接,這樣不會影響塔吊附著的頂升速度,滿足施工現場塔吊的使用要求,提高塔吊的使用效率。如圖1所示,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包括支撐連接于錨固桿,錨固桿的一端連塔吊10和連接核心筒的錨固桿。,具體地,錨固桿與核心筒的連接具體可以為支撐連接可以是塔吊10與核心筒內的箱型柱之間的支撐連接,或者塔吊10與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之間的支撐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與塔吊10連接的核心筒這一側包括有第一箱型柱211,第二箱型柱212,形成第一剪力墻221的第一鋼骨柱2211和第五鋼骨柱2212,以及形成第二剪力墻222的第二鋼骨柱2221、第三鋼骨柱2222以及第四鋼骨柱2223。第一箱型柱211設于第一剪力墻221的外側,第二箱型柱212設于第二剪力墻222的外側。錨固桿包括第一錨固桿311、第二錨固桿312、第三錨固桿313、以及第四錨固桿314。第一錨固桿311—端連接塔吊10,另一端連接第一箱型柱211 ;第二錨固桿312—端連接塔吊10,另一端連接形成第一剪力墻221的第一鋼骨柱2211 ;第三錨固桿313—端連接塔吊10,另一端連接形成第二剪力墻222的第二鋼骨柱2221 ;第四錨固桿314—端連接塔吊10,另一端連接第二箱型柱212。通過四根錨固桿將塔吊附著于核心筒,為塔吊提供支撐,保障塔吊施工中的安全。塔吊10的塔身上套設有附璧框101,附璧框101與核心筒相對的一側形成有第一夾角和第二夾角,第一錨固桿311和第二錨固桿312的端部連接附璧框101的第一夾角處,第三錨固桿313和第四錨固桿314的端部連接附璧框101的第二夾角處。塔吊10的豎向上錨固的設置從第七層開始,每隔六個樓層設置一次錨固桿支撐。在七層以下的結構中,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將錨固桿支撐設于塔吊和剪力墻之間,該設置結構在第一層至第四層應用。錨固桿采用Q235B, Φ 219mm*16mm的圓管。
[0040]在錨固桿支撐連接于塔吊和核心筒之前,核心筒中的箱型柱內須澆筑好混凝土、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之間搭設好橫梁、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與相鄰的箱型柱之間也搭設好橫梁。用于提高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的結構剛度,為塔吊提供更堅固的支撐結構。上述結構具體為:參閱圖2,顯示了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中核心筒內的連接俯視示意圖,如圖2所示,第一箱型柱211和第二箱型柱212內的混凝土已澆筑。第一鋼骨柱2211和第五鋼骨柱2212之間連接有橫梁,第一鋼骨柱2211和第二鋼骨柱2221之間連接有橫梁,第二鋼骨柱2221和第四鋼骨柱2223之間連接有橫梁,第二鋼骨柱2221和第三鋼骨柱2222之間連接有橫梁。第三鋼骨柱2222和第二箱型柱212之間連接有橫梁,第五鋼骨柱與第一箱型柱211之間連接有橫梁。
[0041]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還包括支撐連接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和箱型柱的臨時梁,具體地,臨時梁設于未與箱型柱連接的鋼骨柱和箱型柱之間,用于提高鋼骨柱在縱向上的結構剛度,臨時梁一端連接箱型柱,另一端連接鋼骨柱,該臨時梁設置與錨固桿設于同一層。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臨時梁包括第一剪力墻臨時梁和第二剪力墻臨時梁,第一剪力墻臨時梁包括第一臨時梁321,第二剪力墻臨時梁包括第二臨時梁322和第三臨時梁323,第一臨時梁321 —端連接第一箱型柱211,另一端連接第一鋼骨柱2211 ;第二臨時梁322 —端連接第二箱型柱212,另一端連接第二鋼骨柱2221 ;第三臨時梁323 —端連接第二箱型柱212,另一端連接第四鋼骨柱2223。待第一鋼骨柱2211處的剪力墻澆筑好后,即可拆除第一臨時梁321,拆除的第一臨時梁321可重復利用。待第二鋼骨柱2221處的剪力墻澆筑好后,即可拆除第二臨時梁322和第三臨時梁323,拆除的第二臨時梁322和第三臨時梁323可重復利用。第一臨時梁321和第一箱型柱211及第一鋼骨柱2211之間通過高強螺栓連接,第二臨時梁322和第二箱型柱212及第二鋼骨柱2221之間也通過高強螺栓連接,第三臨時梁323和第二箱型柱212及第四鋼骨柱2223之間也通過高強螺栓連接,采用高強螺栓連接梁和柱,增加梁和柱之間的結構強度,增強梁和柱整體的剛度。
[0042]鋼骨柱在逐漸上升的過程中,其豎向的剛度不足,雖然在鋼骨柱和箱型柱之間加設有臨時梁,但是由于臨時梁不是每一層都設置,所以為了提高鋼骨柱的豎向剛度,在鋼骨柱之間加設支撐結構。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還包括V型支撐桿,該V型支撐桿支撐連接于兩根鋼骨柱之間,其設于與錨固桿連接的鋼骨柱和該鋼骨柱相鄰的任一鋼骨柱之間,用于增強鋼骨柱的豎向剛度。參閱圖3,顯示了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中鋼骨柱之間設置V型支撐桿的側視圖。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鋼骨柱2222不同于其他鋼骨柱結構,第三鋼骨柱2222為工字型鋼柱,所以將V型支撐桿33設于第二鋼骨柱2221和第三鋼骨柱2222之間,V型支撐桿33包括第一斜桿331和第二斜桿332,第一斜桿331的一個端部和第二斜桿332的一個端部相連,形成相連端,該相連端與第三鋼骨柱2222連接,連接點為該設置樓層內第三鋼骨柱2222的中部。第一斜桿331的另一個端部和第二斜桿332的另一個端部形成分岔端,并連接第二鋼骨柱2221,且反向設置,連接點為該設置樓層內第二鋼骨柱2221的上下兩端。較佳地,第一斜桿331與第二鋼骨柱2221的連接位置設于第二鋼骨柱2221與本層上部橫梁的連接處,第二斜桿332與第二鋼骨柱2221的連接位置設于第二鋼骨柱2221與本層下部橫梁的連接處。第一斜桿331和第二斜桿332相連的端部設于第三鋼骨柱2222本層的中間位置。如圖4所示,V型支撐桿33通過連接件333與鋼骨柱連接,連接件333固定連接于鋼骨柱上,為V型支撐桿33提供安裝基礎。在第三鋼骨柱2222和第二鋼骨柱2221之間加設V型支撐桿33,一方面提高錨固桿連接的鋼骨柱的剛度,另一方面提高該工字型鋼柱的剛度。V型支撐桿33設于第一鋼骨柱2211和第五鋼骨柱2212之間,其連接方式同上。V型支撐桿33可以設于任意相鄰的兩根鋼骨柱之間,且在每一樓層的鋼骨柱之間均設置,起到增加鋼骨柱的結構強度的作用。但考慮到施工成本的問題,V型支撐桿33可以從第6層開始增加,因為底層的錨固桿是連接于剪力墻上,從第7層開始連接于鋼骨柱,所以從第6層開始增加V型支撐桿,能夠完全滿足鋼骨柱的剛度要求。V型支撐桿33采用Q235, Φ 159mm*6mm的鋼管,單層樓層的鋼骨柱內支設一個V型支撐桿33。
[0043]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有益效果:
[0044]采用錨固桿連接核心筒內的箱型柱和鋼骨柱形成塔吊支撐,可以解決塔吊頂升速度受剪力墻施工影響的問題,將塔吊附著用的錨固桿直接連接于鋼骨柱和箱型柱上,加速塔吊附著的頂升速度,提高塔吊的使用效率。[0045]采用臨時梁設于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將箱型柱和鋼骨柱連接起來,增加整體結構強度,加強鋼骨柱豎向剛度,保障塔吊附著的結構強度,確保施工安全。另外,臨時梁在鋼骨柱處的剪力墻澆筑好后,即可拆除進行回收再利用。
[0046]采用V型支撐桿設于鋼骨柱之間,解決鋼骨柱在豎向上剛度不足的問題,增加鋼骨柱的剛度,優化塔吊附著錨固方案。V型支撐桿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以加快施工進度。
[0047]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在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塔吊使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地經濟效益。
[0048]參閱圖5,顯示了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施工方法的流程圖。下面結合圖5對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進行說明。
[0049]現場施工中,底層的塔吊附著同現有技術一樣,將錨固桿連接于剪力墻上,從樓層的第7層開始,設置本發明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下面以第7層處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為例對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
[0050]執行步驟S11,于核心筒的箱型柱內澆筑混凝土。在核心筒與塔吊相鄰處的箱型柱內完成混凝土的澆筑,保證箱型柱具有較強的結構強度。澆筑第7層的箱型柱混凝土,結合圖2所示,第一箱型柱211和第二箱型柱212內的混凝土澆筑好,接著執行步驟S12。
[0051]執行步驟S12,支設供形成核心筒內的剪力墻的鋼骨柱。支設好第7層處鋼骨柱,結合圖1所示,支設形成第一剪力墻221的第一鋼骨柱2211、第五鋼骨柱2212,形成第二剪力墻222的第二鋼骨柱2221、第三鋼骨柱2222、以及第四鋼骨柱2223,然后將第7層的橫梁也支設好,在鋼骨柱之間連接好橫梁,鋼骨柱和箱型柱之間也連接好橫梁,橫梁將鋼骨柱連接起來,鋼骨柱與箱型柱也連接起來,形成整體結構。接著執行步驟S13。
[0052]執行步驟S13,于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V型支撐桿。為增加鋼骨柱的豎向剛度,在施工過程中最好每一層的鋼骨柱之間均設置一個V型支撐桿,但考慮到施工成本,在滿足整體結構強度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從第6層開始每層支設V型支撐桿。V型支撐桿支設于待連接錨固桿的鋼骨柱上。結合圖3所示,在第二鋼骨柱2221和第三鋼骨柱2222之間設置V型支撐桿33,V型支撐桿33包括第一斜桿331和第二斜桿332,第一斜桿331和第二斜桿332的一個端部相連,形成相連端,該相連端與第三鋼骨柱2222連接,第一斜桿331和第二斜桿332的另一個端部連接第二鋼骨柱2221,且反向設置,形成分岔端。較佳地,第一斜桿331與第二鋼骨柱221的連接位置設于第二鋼骨柱221與本層上部橫梁的連接處,第二斜桿332與第二鋼骨柱221的連接位置設于第二鋼骨柱221與本層下部橫梁的連接處。第一斜桿331和第二斜桿332相連端設于第三鋼骨柱2222本層的中間位置。在第一鋼骨柱2211和第五鋼骨柱2212之間設置V型支撐桿33,連接方式同上。結合圖4所示,V型支撐桿33通過連接件333與鋼骨柱連接,連接件333固定連接于鋼骨柱上,為V型支撐桿33提供安裝基礎。V型支撐桿安裝好后,接著執行步驟S14。
[0053]執行步驟S14,于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臨時梁。為增加鋼骨柱的剛度,以及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的整體強度,在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加設臨時梁。結合圖2所示,將第一臨時梁321 —端連接第一箱型柱211,另一端連接第一鋼骨柱2211 ;將第二臨時梁322一端連接第二箱型柱212,另一端連接第二鋼骨柱2221 ;將第三臨時梁323 —端連接第二箱型柱212,另一端連接第四鋼骨柱2223。第一臨時梁321和第一箱型柱211及第一鋼骨柱2211之間通過高強螺栓連接,第二臨時梁322和第二箱型柱212及第二鋼骨柱2221之間也通過高強螺栓連接,第三臨時梁323和第二箱型柱212及第四鋼骨柱2223之間也通過高強螺栓連接,采用高強螺栓連接梁和柱,增加梁和柱之間的結構強度,增強梁和柱整體的剛度。接著執行步驟S15。
[0054]執行步驟S15,于塔吊和核心筒之間支撐連接錨固桿。第7層的錨固桿一端連接塔吊,另一端連接于核心筒內的箱型柱上或鋼骨柱上。結合圖1所示,在塔吊10的塔身上套設附璧框101,附璧框101與核心筒相對的一側形成有第一夾角和第二夾角,設置四根錨固桿,將兩根錨固桿連接于附璧框101的一個夾角處,將第一錨固桿311 —端連接附璧框101的第一夾角處,另一端連接第一箱型柱211 ;第二錨固桿312 —端連接附璧框101的第一夾角處,另一端連接形成第一剪力墻221的第一鋼骨柱2211 ;第三錨固桿313 —端連接附璧框101的第二夾角處,另一端連接形成第二剪力墻222的第二鋼骨柱2221 ;第四錨固桿314 —端連接附璧框101的第二夾角處,另一端連接第二箱型柱212。通過四根錨固桿將塔吊附著于核心筒,為塔吊提供支撐,保障塔吊施工中的安全。其中錨固桿采用Q235B,Φ219_*16_ 的圓管。
[0055]這樣就形成了第7層處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隨著塔吊的上升,該塔吊附墻支撐結構設置方向為每隔6層設置一次錨固桿和臨時梁,V型支撐桿于第6層開始后每層均設置一個。其他層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設置同第7層處的設置相同,只需要循環重復上述步驟即可實現。
[0056]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
[0057]采用錨固桿連接核心筒內的箱型柱和鋼骨柱形成塔吊支撐,可以解決塔吊頂升速度受剪力墻施工影響的問題,將塔吊附著用的錨固桿直接連接于鋼骨柱和箱型柱上,加速塔吊附著的頂升速度,提高塔吊的使用效率。
[0058]采用臨時梁設于箱型柱和鋼骨柱之間,將箱型柱和鋼骨柱連接起來,增加整體結構強度,加強鋼骨柱豎向剛度,保障塔吊附著的結構強度,確保施工安全。另外,臨時梁在鋼骨柱處的剪力墻澆筑好后,即可拆除進行回收再利用。
[0059]采用V型支撐桿設于鋼骨柱之間,解決鋼骨柱在豎向上剛度不足的問題,增加鋼骨柱的剛度,優化塔吊附著錨固方案。V型支撐桿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以加快施工進度。
[0060]本發明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在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塔吊使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地經濟效益。
[0061]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錨固桿,支撐連接塔吊和核心筒,所述核心筒包括箱型柱和供形成剪力墻的鋼骨柱; 臨時梁,支撐連接所述箱型柱和所述鋼骨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V型支撐桿,支撐連接于所述錨固桿連接的鋼骨柱與該鋼骨柱相鄰的任一鋼骨柱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支撐桿包括第一斜桿和第二斜桿,所述第一斜桿和所述第二斜桿形成有相連端和分岔端,所述相連端連接于一鋼骨柱位于一樓層的中部,所述分岔端分別連接另一鋼骨柱位于該樓層的上下兩端。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筒包括供形成兩個剪力墻的兩組鋼骨柱和分別位于兩個所述剪力墻外側的兩個箱型柱,每一組鋼骨柱中包括至少兩個鋼骨柱; 所述錨固桿包括: 第一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所述核心筒中的第一箱型柱; 第二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供形成第一剪力墻的第一組鋼骨柱中的一個鋼骨柱; 第三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供形成第二剪力墻的第二組鋼骨柱中的一個鋼骨柱; 第四錨固桿,支撐連接所述塔吊和所述核心筒中的第二箱型柱。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臨時梁包括: 第一剪力墻臨時梁,支撐連接所述第一箱型柱和供形成第一剪力墻的第一組鋼骨柱中未與所述第一箱型柱連接的鋼骨柱; 第二剪力墻臨時梁,支撐連接所述第二箱型柱和供形成第二剪力墻的第二組鋼骨柱中未與所述第二箱型柱連接的鋼骨柱。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的塔身套設有附璧框,所述附璧框與所述核心筒相對的一側形成有第一夾角和第二夾角。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錨固桿和所述第二錨固桿連接所述附璧框的第一夾角,所述第三錨固桿和所述第四錨固桿連接所述附璧框的第二夾角。
8.一種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核心筒的箱型柱內澆筑混凝土; 支設供形成核心筒內的剪力墻的鋼骨柱; 支設所述鋼骨柱之間以及所述鋼骨柱與所述箱型柱之間的橫梁; 于所述箱型柱和未連接所述箱型柱的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臨時梁; 于塔吊和核心筒內的箱型柱與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錨固桿。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于與錨固桿連接的鋼骨柱和與該鋼骨柱相鄰的任一鋼骨柱之間支撐連接V型支撐桿。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塔吊附墻支撐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核心筒內的剪力墻澆筑好混凝土后,拆除所述臨時梁。
【文檔編號】B66C23/78GK103935911SQ20141012604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段輝樂, 陳俊杰, 曹海良, 路朝輝, 楊學兵, 王鋒剛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