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包括旋轉工作臺和料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制模具和擠壓模具,所述壓制模具包括模腔、模框和型芯,所述模腔為貫穿旋轉工作臺的孔,所述模框下部開口呈倒U形狀,其插入模腔部分尺寸與所述模腔尺寸相配合,模框能夠在模腔內無縫隙上下移動,所述型芯為相互平行分布于模框和模腔內的型芯;所述擠壓模具包括模腔、模框和型芯孔,所述模框與所述壓制模具中模腔尺寸相配合,所述型芯孔供所述壓制模具中型芯穿過后進入模腔空間。該模具壓制成型得到的催化劑載體直徑為3—30mm,開孔數量為1—20個,孔容可達到0.2ml/g以上,能夠滿足催化劑載體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催化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結構,具體涉及到一種多孔異形耐高溫催化劑載體模具。
[0002]【背景技術】
[0003]催化劑載體能夠使制成的催化劑具有合適的形狀、尺寸和機械強度,以符合工業反應器的操作要求,載體可使活性組分分散在載體表面上,獲得較高的比表面積,提高單位質量活性組分的催化效率。
[0004]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2805702U中公開了一種選擇式壓片機,包括選擇工作臺和設置在選擇工作臺上并開設有進料口的料盒,還包括設置在料盒旋轉方向后側,用于將物料導向旋轉工作臺內側的導向件,且導向件密封安裝在選擇工作臺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料盒旋轉方向的后側設置導向件,以對從料盒進泄露的物料進行阻擋,然后將其導向旋轉工作臺內側,從而實現物料的回收,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0005]目前,國內傳統的多孔異形耐高溫催化劑載體的直徑都偏大,通常載體的直徑不小于14mm,即使載體的直徑小于14mm,其開孔數量都少于3個,不能獲得較高的比表面積,進而不能體現出催化劑載體的催化效率。
[0006]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這種催化劑載體模具能夠同時滿足催化劑載體直徑較小和開孔數量較多的特點,使得通過本實用新型獲得的催化劑載體的比表面積大,催化效率高。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
[0009]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包括旋轉工作臺和料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制模具和擠壓模具,
[0010]所述壓制模具包括第一模腔、第一模框和型芯,所述第一模腔為貫穿旋轉工作臺的孔,所述第一模框下部分開口呈倒U形狀,其插入第一模腔部分尺寸與所述第一模腔尺寸相配合,模框能夠在第一模腔內無縫隙上下移動,所述型芯為相互平行分布于第一模框和第一模腔內的型芯;
[0011]所述擠壓模具包括第二模腔、第二模框和型芯孔,所述模框與所述第二模腔尺寸相配合,所述型芯孔供所述壓制模具中型芯穿過后進入第二模腔空間。
[0012]進一步,所述壓制模具還包括內套,所述內套位于所述第一模框的倒U形狀開口內,整體也呈倒U形狀。
[0013]進一步,所述壓制模具還包括頂栓,所述頂栓位于所述內套內,其外表面與內套內表面接觸固定為一體,頂栓底部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型芯固定于頂栓頂部,并穿過內套和第一模框,進入第一模腔內,所述型芯頂端與旋轉工作臺平面持平。
[0014]進一步,所述擠壓模具還包括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位于第二模框上端。
[0015]優選地,所述第一模框直徑為3—30mm,第一模框頂部為圓弧狀,橫截面為圓柱狀,特別優選,所述第一模框直徑為3 — 12mm。[0016]優選地,所述型芯數量為I一20根,每根型芯的直徑為0.3 — 3mm,特別優選,所述型芯數量為I一10根。
[0017]優選地,所述型芯在進入所述擠壓模具內的一段型芯為空心管,其余部分的型芯為實心。
[0018]優選地,所述出料孔為2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模框上端的兩側。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物料改性,模具改良優化,制作了異形高溫催化劑載體的新模具,該模具壓制成型,得到的催化劑載體直徑為3 — 30mm,開孔數量為I一20個,載體外表光滑,強度均勻,孔容可達到0.2ml/g以上,能夠滿足催化劑載體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催化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開始或完成后狀態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注入原料狀態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擠壓模具擠壓狀態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擠壓完成撤出擠壓模具狀態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壓制模具頂出成型載體狀態圖。
[0026]圖中各個標記分別為:1、旋轉工作臺,2、料盒,31、第一模腔,32、第二模腔,41、第一模框,42、第二模框,5、型芯,6、內套,7、頂栓,8、型芯孔、9、出料孔,10、壓制模具,11、擠壓模具。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8]如圖1所示,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包括旋轉工作臺1、料盒2、壓制模具和擠壓模具。當旋轉工作臺受到機械外力的作用,旋轉至如圖1所示的位置后,所述的料盒剛好在第一模腔31上方,料盒中的料通過重力作用下注入模腔內,在工作臺繼續旋轉待料盒完全離開模腔區域后,所述擠壓模具在外力作用下,模框向下對準模腔,擠壓所述模腔內的料成型,待擠壓成型后撤出擠壓模具,然后壓制模具中的模框將成型的催化劑載體頂出模腔,隨著旋轉工作臺的繼續旋轉,料盒前端將頂出的催化劑載體一并刮出到工作臺外側,最后催化劑載體在外側被集體收集;當工作臺再一次旋轉到模腔上方時,進而又進入到了下一個工作循環中。
[0029]圖2至圖6所示,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制造催化劑載體需要的五個過程步驟:圖2為本實用新型開始或完成后狀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注入原料狀態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擠壓模具擠壓狀態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擠壓完成撤出擠壓模具狀態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壓制模具頂出成型載體狀態圖。
[0030]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包括旋轉工作臺1、料盒、壓制模具10和擠壓模具11 ;所述壓制模具10包括第一模腔31、第一模框41和型芯5,所述第一模腔31為貫穿旋轉工作臺的孔,所述第一模框41下部分開口呈倒U形狀,其插入第一模腔部分尺寸與所述第一模腔尺寸相配合,第一模框能夠在第一模腔內無縫隙上下移動,所述型芯5為相互平行分布于第一模框41和第一模腔31內的型芯;所述擠壓模具11包括第二模腔32、第二模框42和型芯孔8,所述第二模框42與所述第一模腔31尺寸相配合,所述型芯孔供所述壓制模具中型芯5穿過后進入第二模腔32空間。
[0031]進一步,所述壓制模具10還包括內套6和頂栓7,所述內套6位于所述第一模框41的倒U形狀開口內,整體也呈倒U形狀,所述第一模框41直徑為3 — 30mm,其頂部為圓弧狀,橫截面為圓柱狀;所述頂栓7位于所述內套內,其外表面與內套內表面接觸固定為一體,頂栓底部固定在固定板上。
[0032]優選地,所述第一模框41直徑為3— 12mm。
[0033]所述型芯5固定于頂栓頂部,并穿過內套6和第一模框41,進入第一模腔31內,所述型芯頂端與旋轉工作臺平面持平,所述型芯數量為I一20根,每根型芯的直徑為0.3-3_,所述型芯在進入所述擠壓模具內的一段型芯為空心管,其余部分的型芯為實心。
[0034]優選地,所述型芯數量為I— 10根。
[0035]進一步,所述擠壓模具還包括出料孔9,所述出料孔為2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二 42上端的兩側。
【權利要求】
1.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包括旋轉工作臺(I)和料盒(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制模具(10)和擠壓模具(11), 所述壓制模具包括第一模腔(31)、第一模框(41)和型芯(5),所述第一模腔為貫穿旋轉工作臺的孔,所述第一模框下部分開口呈倒U形狀,其插入第一模腔部分尺寸與所述第一模腔尺寸相配合,第一模框能夠在第一模腔內無縫隙上下移動,所述型芯為相互平行分布于第一模框和第一模腔內的型芯; 所述擠壓模具包括第二模腔(32)、第二模框(42)和型芯孔(8),所述第二模框與所述第二模腔尺寸相配合,所述型芯孔供所述壓制模具中型芯穿過后進入第二模腔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制模具還包括內套(6),所述內套位于所述壓制模具第一模框(31)的倒U形狀開口內,整體也呈倒U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制模具還包括頂栓(7),所述頂栓位于所述內套(6)內,其外表面與內套內表面接觸固定為一體,頂栓底部固定在固定板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擠壓模具還包括出料孔(8 ),所述出料孔位于第二模框(42 )上端。
5.根據權利要求1一4中之一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模框(41)直徑為3 — 30mm,所述第一模框(41)頂部為圓弧狀,橫截面為圓柱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模框(41)直徑為3—12_。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芯(5)數量為1—20根,每根型芯的直徑為0.3 — 3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芯(5)數量為I 一 10 根。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芯(5)在進入所述擠壓模具內的一段型芯為空心管,其余部分的型芯為實心。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催化劑載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孔為2個,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模框(42)上端的兩側。
【文檔編號】B30B15/02GK203427360SQ201320544881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日
【發明者】許云波, 楊典明, 李文靜, 嚴會成, 王靈翼 申請人: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