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焊式金屬托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焊式金屬托輥,包括:軸和第一金屬管,所述第一金屬管套設在所述軸上,并在所述第一金屬管兩端分別焊接兩個第二金屬管,所述第二金屬管也套設在所述軸上,在所述第二金屬管與所述軸之間還設有軸承,所述第一金屬管和第二金屬管相對于所述軸轉動。本實用新型利用套設在軸上的多段對焊的金屬管來增加托輥自身及兩端安裝軸承的位置的剛度,從而在承載鋼絲繩外部載荷時,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形,而且端部采用金屬材質也可以盡量避免端部軸承座的傾斜變形,從而減小托輥的轉動磨損,另外,采用多段對焊的形式也可以針對于托輥的不同位置對剛度和強度以及重量的要求來選擇適合的金屬管壁厚和材質,使用上更加靈活。
【專利說明】對焊式金屬托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焊式金屬托輥。
【背景技術】
[0002]托輥是起重機上起重臂的重要部件,主要安裝在起重臂的上方,如圖1所示。尼龍托輥al主要起到承載鋼絲繩的重量,當鋼絲繩拉動時,鋼絲繩與尼龍托輥接觸帶動尼龍托輥滾動,減少直接摩擦造成的阻力。目前大噸位起重機起重臂上使用的尼龍托輥為單結構托輥(參見圖2),尼龍托輥的主要構造由空心尼龍滾輪a2和軸承(圖中未示出)構成。
[0003]近幾年來,隨著大噸位輪式起重機的發展,托輥跨距和噸位越來越大,鋼絲繩為了滿足起重要求需要增粗,其重量必然增加。而隨著托輥跨距與鋼絲繩重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現有的尼龍托輥采用簡單的滾輪結構,隨著托輥跨距增加的情況下,尼龍托輥難以承受鋼絲繩的載荷,會造成較大變形不易轉動,而托輥本身與鋼絲繩均造成嚴重磨損。
[0004]由于尼龍托輥的兩端軸承抗變形能力較差,因此尼龍托輥兩端的軸承會相對于軸承座發生偏斜,對尼龍托輥產生端部彎矩,造成轉動不靈活,加劇托輥磨損,進而加大鋼絲繩的磨損,帶來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對焊式金屬托輥,能夠提高托輥的剛度和軸承裝配穩定性。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對焊式金屬托輥,包括:軸和第一金屬管,所述第一金屬管套設在所述軸上,并在所述第一金屬管兩端分別焊接兩個第二金屬管,所述第二金屬管也套設在所述軸上,在所述第二金屬管與所述軸之間還設有軸承,所述第一金屬管和第二金屬管相對于所述軸轉動。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金屬管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金屬管的壁厚。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屬管的壁厚為10_,第二金屬管的壁厚為22_。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包括軸承安裝部和焊接部,所述軸承安裝部和焊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的兩端,所述軸承安裝部為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內壁凹入的部分,容納所述軸承,所述軸承的外圈與所述軸承安裝部過盈配合,所述軸承的內圈固定在所述軸上,所述焊接部為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外壁的臺階部分,所述焊接部與所述第一金屬管的內壁接觸并焊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屬管和第二金屬管均為無縫鋼管。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屬管采用35號優質碳素結構鋼,所述第二金屬管采用20號優質碳素結構鋼。
[0012]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利用套設在軸上的多段對焊的金屬管來增加托輥自身及兩端安裝軸承的位置的剛度,從而在承載鋼絲繩外部載荷時,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形,而且端部采用金屬材質也可以盡量避免端部軸承座的傾斜變形,從而減小托輥的轉動磨損,另外,采用多段對焊的形式也可以針對于托輥的不同位置對剛度和強度以及重量的要求來選擇適合的金屬管壁厚和材質,使用上更加靈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4]圖1為現有的尼龍托輥的安裝示意圖。
[0015]圖2為現有的一種尼龍托輥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對焊式金屬托輥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對焊式金屬托輥實施例中第二金屬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9]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對焊式金屬托輥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對焊式金屬托輥包括軸I和第一金屬管2,第一金屬管2套設在軸I上,并在第一金屬管2的兩端分別焊接兩個第二金屬管3,第二金屬管3也套設在軸I上,在第二金屬管3與軸I之間還設有軸承4,第一金屬管2和第二金屬管3相對于軸I轉動。
[0020]由于第一金屬管2和第二金屬管3為多段對焊的結構,因此第一金屬管2和第二金屬管3可以相對于軸I同步轉動,設置在軸I兩端的軸承4可以實現第二金屬管3良好的轉動效果。
[0021]相比于現有的尼龍托輥,本實施例中的對焊式金屬托輥由于采用金屬管來支撐鋼絲繩,因此具備承受鋼絲繩載荷的足夠的承受力,而且不容易發生較大的變形,這也就盡量減小了托輥和鋼絲繩兩者的磨損程度。在端部也采用了金屬管結構,這就實質上加強了兩端軸承所在位置的抗變形能力,盡量減小因托輥承受鋼絲繩載荷而導致的軸承座偏移和對托輥所產生的端部彎矩,從而使轉動更為靈活,避免軸承座偏移和端部彎矩所加劇的托輥磨損。
[0022]在選擇第一金屬管和第二金屬管時,為了使其既能達到強度和剛度的要求,也不希望其重量過大,因此在軸兩端位置要承受較大的彎矩,因此可以需要加大第二金屬管的厚度來滿足端部較大的剛度要求,而在中間部分的第一金屬管則在滿足剛度和強度的前提下盡量減輕自重,可以采用較薄的結構,因此優選第二金屬管的壁厚大于第一金屬管的壁厚。
[0023]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所對應的場景下,采用了第一金屬管的壁厚為10mm,第二金屬管的壁厚為22mm的壁厚關系,而在其他場景下,可以根據需求來選擇適合的壁厚尺寸,并不局限于此處所舉實例。
[0024]考慮到軸兩端需要安裝軸承,因此第二金屬管可以根據這一需求進行設計,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對焊式金屬托輥實施例中第二金屬管的結構示意圖。在圖4中可以看至IJ,第二金屬管3的管體30包括軸承安裝部31和焊接部32,軸承安裝部31和焊接部32分別設置在第二金屬管3的管體30的兩端,軸承安裝部31為第二金屬管3的管體30內壁凹入的部分,用于容納軸承4,軸承4的外圈與軸承安裝部31過盈配合,軸承4的內圈固定在軸I上,焊接部32為第二金屬管3的管體30外壁的臺階部分,焊接部32與第一金屬管2的內壁接觸并焊接。
[0025]通過上述軸承安裝部和焊接部的設計可以實現有較大的壁厚,且外部整體尺寸與第一金屬管盡量一致的形態,避免兩端占用較大的空間,同時也能夠節省材料。
[0026]第一金屬管和第二金屬管在材質選擇上,可以選擇方便獲取的標準的無縫鋼管。具體來說,第一金屬管優選采用35號優質碳素結構鋼,以實現滿足良好的強度和剛度的要求,第二金屬管優選采用20號優質碳素結構鋼,以滿足良好的剛度要求。
[0027]本實用新型在加工過程中,可以先使兩端的金屬管通過焊接連接起來,然后再進行機加工處理,以滿足托輥的粗糙度和精度要求,這樣也能夠確保軸承裝配的穩定性要求。
[0028]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對焊式金屬托輥,其特征在于,包括:軸和第一金屬管,所述第一金屬管套設在所述軸上,并在所述第一金屬管兩端分別焊接兩個第二金屬管,所述第二金屬管也套設在所述軸上,在所述第二金屬管與所述軸之間還設有軸承,所述第一金屬管和第二金屬管相對于所述軸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焊式金屬托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管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金屬管的壁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對焊式金屬托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管的壁厚為IOmm,第二金屬管的壁厚為22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焊式金屬托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包括軸承安裝部和焊接部,所述軸承安裝部和焊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的兩端,所述軸承安裝部為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內壁凹入的部分,容納所述軸承,所述軸承的外圈與所述軸承安裝部過盈配合,所述軸承的內圈固定在所述軸上,所述焊接部為所述第二金屬管的管體外壁的臺階部分,所述焊接部與所述第一金屬管的內壁接觸并焊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對焊式金屬托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管和第二金屬管均為無縫鋼管。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對焊式金屬托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管采用35號優質碳素結構鋼,所述第二金屬管采用20號優質碳素結構鋼。
【文檔編號】B66C13/00GK203428772SQ201320440621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4日
【發明者】張慶彬, 宋新迪, 陳海敏 申請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