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插入至外殼中的墊圈的電力轉換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具有插入至外殼中的墊圈的電力轉換裝置。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力轉換裝置,該電力轉換裝置裝備有墊圈,該墊圈中的每個墊圈均密閉地密封在冷卻器的冷卻劑入口管道和冷卻劑出口管道中的一個管道之間。墊圈中的每個墊圈均具有密封突出部并且配裝在形成在外殼的側壁的端部中的切口部中使得密封突出部壓靠切口部的內壁。墊圈中的每個墊圈的安裝均通過沿從外殼外側至外殼內側的方向穿過切口部插入墊圈、使得墊圈的一部分從壁突出至外殼中來實現。因此,通過裝配工人所做出的對這種突出的視覺感知而使裝配工人能夠確定墊圈是否已經安裝在切口部中的合適位置以建立期望的密閉性密封。
【專利說明】具有插入至外殼中的墊圈的電力轉換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總體上涉及一種裝備有電子部件諸如半導體模塊的電力轉換裝置,更特別地,涉及一種這樣的電力轉換裝置,該電力轉換裝置裝備有插入至外殼的壁中以建立密閉性密封的墊圈。
【背景技術】
[0002]通常,電動車輛或混合動力車輛裝備有電力轉換裝置諸如逆變器或直流-直流(DC-DC)轉換器。
[0003]下述電力轉換裝置是已知的:該電力轉換裝置裝備有構成電力轉換器電路的電子部件諸如半導體模塊、用于對電子部件進行冷卻的冷卻器以及在其中設置有電子部件和冷卻器的外殼。
[0004]冷卻器包括冷卻劑入口管和冷卻劑出口管。外殼在其中已經形成切口部,其中冷卻劑入口管和冷卻劑出口管穿過該切口部。彈性墊圈配裝在切口部中以密閉地密封冷卻劑入口管與外殼之間以及冷卻劑出口管與外殼之間的空氣間隙,以避免水進入至外殼中。
[0005]日本專利首次公開N0.2011-86761——轉讓給與本申請的受讓人相同的受讓人——公開了以上類型的電力轉換裝置,該電力轉換裝置在其外周上裝備有外殼以及具有突出部的墊圈。具體地,突出部中的每個突出部均呈在墊圈中的對應一個墊圈的整個周邊上延伸的環形環的形狀。墊圈中的每個墊圈均設置在外殼的切口部中的一個切口部中,使得突出部壓靠外殼的切口部的內表面,從而在冷卻劑入口管與冷卻劑出口管中的對應一個管與外殼之間密閉地密封。
[0006]墊圈在外殼中的安裝通過從切口部的開口將墊圈放置在外殼的切口部中來實現。如果從切口部的開口對墊圈中的每個墊圈進行觀察,那么不可能視覺感知到墊圈的整個突出部,換句話說,難以檢查墊圈的突出部是否恰當地被擠壓成與切口部的內壁接觸以在其間建立期望的密閉性密封。
【發明內容】
[0007]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力轉換裝置,該電力轉換裝置設計成提高將墊圈安裝在外殼中的容易性。
[000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設置有一種電力轉換裝置,該電力轉換裝置包括:(a)電子部件,該電子部件構成電力轉換電路;(b)冷卻器,該冷卻器裝備有冷卻劑入口管道和冷卻劑出口管道,并且用于冷卻電子部件;(c)外殼,電子部件和冷卻器設置在該外殼中,該外殼具有開口以及帶有端部的壁;(d)切口部,該切口部形成在外殼的壁的端部中并且延伸穿過壁的厚度以便暴露于外殼的開口,并且冷卻劑入口管道和冷卻劑出口管道穿過該切口部;以及(e)墊圈,該墊圈設置成一個墊圈位于形成在外殼的壁中的每個切口部中并且該墊圈分別具有本體,該本體中的每個本體均包括孔以及突出部,冷卻劑入口管道和冷卻劑出口管道中的對應一個管道密閉地穿過該孔,該突出部壓靠切口部中的對應一個切口部的內壁表面以在本體與切口部之間形成密閉性密封,本體中的每個本體還包括沿壁的厚度方向彼此對齊的外部部分和內部部分,該外部部分位于外殼的壁的外向側,而該內部部分位于外殼的壁的內向側,該外部部分裝備有定位部,該定位部用于在墊圈沿從外殼外側至外殼內側的方向插入至切口部中時對墊圈的位置進行固定,該內部部分在墊圈通過定位部在切口部中被固定就位時從壁向內突出。
[0009]墊圈中的每個墊圈均設計成密閉地密封外殼與冷卻劑入口管道和冷卻劑出口管道中的一個管道之間的間隙。墊圈中的每個墊圈在切口部中的對應一個切口部中的安裝均通過沿從外殼外側至外殼內側的方向將墊圈從其內部部分插入穿過切口部來實現。墊圈的外部部分具有定位部以在將墊圈插入穿過切口部時將墊圈的位置固定在切口部中。當墊圈固定在合適位置時,墊圈的內部部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殼的壁外側,換句話說,布置在外殼的開口內側。
[0010]因此,當墊圈已經通過定位部定位在合適位置時通過裝配工人所做出的墊圈的內部部分從外殼的壁的凸出的視覺感知,使裝配工人能夠確定墊圈是否已經安裝在切口部中的合適位置,即,墊圈的突出部是否被布置成與切口部的內壁表面彈性地接觸以在墊圈與外殼之間形成密閉性密封。因而,墊圈的結構有助于在不需要犧牲墊圈在切口部中的安裝的容易性的情況下對在冷卻劑入口管道和冷卻劑出口管道中的每個管道與外殼之間是否已經建立密閉性密封進行檢查的容易性。
[0011]在本發明的優選模式中,墊圈中的每個墊圈的本體的內部部分的、位于內部部分的端部與突出部之間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外殼的壁外側,換句話說,向內凸出至外殼的開口中。
[0012]墊圈中的每個墊圈的定位部均從本體的周向表面突出并且具有止擋壁,該止擋壁在墊圈插入至外殼的切口部中時與外殼的壁的外表面接觸,從而確保了將墊圈定位在切口部中的合適位置中的穩定性。
[0013]外殼的壁具有倒角表面,該倒角表面形成在下述外表面與切口部中的每個切口部的內壁表面之間:墊圈中的每個墊圈從該外表面插入至切口部中的對應一個切口部中。這有助于沿從外殼外側至外殼內側的方向將墊圈插入至切口部中的容易性,即,提高了將墊圈安裝在外殼中的容易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根據下文中所給出的詳細描述以及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附圖,本發明將得到更充分地理解,然而,這不應當看作將本發明限制于具體的實施方式,而是僅用于解釋和理解的目的。
[0015]在附圖中:
[0016]圖1是示出了根據實施方式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平面圖;
[0017]圖2是示出了在外殼的切口部中配裝有墊圈的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側視圖;
[0018]圖3是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的形成有切口部的側壁的側視圖;
[0019]圖4是示出了墊圈的正視圖,該圖從與墊圈插入至圖3的外殼的切口部中的一個切口部中所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觀察;
[0020]圖5是示出了墊圈的正視圖,該圖從墊圈插入至圖3的外殼的切口部中的一個切口部中所沿的方向觀察;
[0021]圖6是示出了配裝在形成在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中的切口部中的墊圈的平面圖;
[0022]圖7是示出了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的配裝有圖6的墊圈的側壁的局部豎直截面圖;
[0023]圖8是展示了如何將墊圈安裝在冷卻劑入口管道或冷卻劑出口管道上的分解視圖,該冷卻劑入口管道或該冷卻劑出口管道設置在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的切口部中;
[0024]圖9是示出了圖8的部分地插入至切口部中的墊圈的視圖;
[0025]圖10是示出了配裝在形成在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中的切口部中的墊圈的第一種改型的平面圖;
[0026]圖11是示出了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的配裝有圖10的墊圈的側壁的局部豎直截面圖;
[0027]圖12是示出了配裝在形成在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中的切口部中的墊圈的第二種改型的平面圖;以及
[0028]圖13是示出了圖1的電力轉換裝置的外殼的配裝有圖12的墊圈的側壁的局部豎直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參照附圖一其中在系列視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的是相同的零部件,特別地參照圖1,圖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力轉換裝置I。
[0030]如在圖1至圖7中所示出的,電力轉換裝置I包括:半導體模塊2(S卩,電子部件),該半導體模塊2構成電力轉換器電路的至少一部分;冷卻器3,該冷卻器3用于冷卻半導體模塊2 ;以及外殼5,該外殼5在其中容置有半導體模塊2和冷卻器3。電力轉換電路是并非本發明的重要部分的典型結構,這里將省略對電力轉換電路的詳細解釋。冷卻器3裝備有向其中供應冷卻劑的冷卻劑入口管道33以及從其中排出冷卻劑的冷卻劑出口管道34。如能夠從圖1、圖2和圖3中所觀察到的,外殼5具有沿外殼5的厚度方向彼此對置的主側部(下面也將把主側部稱作頂側和底側)。主側部中的至少一個(即,如圖3中所觀察到的頂側)是敞開的。換句話說,外殼5具有開口 50。外殼5還包括通過四個側壁52所限定的矩形側部。外殼5可以是另一形狀諸如圓形形狀。如圖3中所示出的,側壁52具有端部57,其中端部57中的一個端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切口部53。如圖2和圖3中清楚地示出的,切口部53限定出導引至開口 50或暴露于開口 50的U形開口。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穿過切口部53。墊圈6以一個墊圈在切口部53中的每個切口部中的方式放置。[0031 ] 如圖1、圖6和圖7中清楚地示出的,墊圈6具有沿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的縱長方向延伸的長度。將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安裝在切口部53中的一個切口部中通過沿X方向將墊圈6插入至切口部53中來實現。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包括橫截面為U形形狀的彈性本體61以及在本體61的整個周向表面610上延伸的兩個閉合的突出部62。本體61具有通孔619,其中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中的對應一個管道將穿過該通孔619。突出部62呈肋狀并且壓靠切口部53中的對應一個切口部的U形內壁表面531。如圖6和圖7中清楚地示出的,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包括兩個縱長部:插入前導部611和插入尾部612,其中當墊圈6設置在切口部53中時,該插入前導部611和插入尾部612在外殼5的側壁52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對齊。插入前導部611是在墊圈6配裝在切口部53中時墊圈6的首先插入至孔619中且定位在側壁52的內向側上的長度區段。插入尾部612是在墊圈6配裝在切口部53中時墊圈6的隨后插入至孔619中且定位在側壁52的外向側上的長度區段。插入前導部611和插入尾部612也將分別稱作墊圈6的內部部分和外部部分。插入尾部612具有定位部63,該定位部63用于沿墊圈6插入至切口部53中所沿的方向(即,外殼5的側壁52a的厚度方向)對墊圈6進行定位。定位部63呈凸緣形狀并且也用作止擋部以使墊圈6保持在切口部53中。本體61的插入前導部611在墊圈6通過定位部63在切口部53中固定就位時部分地布置在外殼5的側壁52內側。
[0032]如圖1中所示出的,轉換裝置I裝備有半導體模塊2,該半導體模塊2充當電力轉換器電路的至少一部分。半導體模塊2中的每個半導體模塊均具有設置在其中的開關器件諸如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
[0033]如圖1中所示出的,冷卻器3包括在其中各自限定了冷卻劑通路的多個冷卻管道31。冷卻管道31和半導體模塊21交替地布置以彼此疊置作為堆疊體11。冷卻管道31中的每兩個相鄰的冷卻管道在它們的兩個端部處通過可變形的接合管道32接合。冷卻器3包括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該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該冷卻劑出口管道34接合至冷卻管道31中的下述一個冷卻管道31的端部:這一個冷卻管道31在堆疊體11的半導體模塊2和冷卻管道31布置成彼此疊置所沿的堆疊方向上定位在最外面。冷卻劑入口管道33將冷卻劑從外殼5外側引入至冷卻管道31內側。冷卻劑出口管道34將冷卻劑排出至冷卻管道31外側。
[0034]從外殼5外側供應至冷卻劑入口管道33中的冷卻劑被傳送至冷卻管33,同時經過接合管道32。冷卻劑沿冷卻管道31的縱向方向流過冷卻管道31中的每個冷卻管道。冷卻劑與半導體模塊2進行熱交換,同時流過各自的冷卻管道31。具有通過在冷卻管道31中的每個冷卻管道中的熱交換而增加的溫度的冷卻劑流經接合管道32中的在下游側上的一個接合管道,并且從冷卻劑出口管道34排出。
[0035]作為冷卻劑,可以使用天然冷卻劑諸如水和氨,或混合有制冷劑諸如乙二醇的水,或氟碳冷卻劑諸如全氟三丁胺,或氯氟化碳冷卻劑諸如HCFC123和HFC134a,或酒精冷卻劑諸如甲醇和乙醇,或酮冷卻劑諸如丙酮。
[0036]如圖1中所示出的,半導體模塊2和冷卻器3的組件通過矩形框架4保持并且設置在外殼5內側。框架4圍繞半導體模塊2和冷卻器3的組件的四個側部。框架4具有作為沿堆疊方向對置的兩個側部中的一個側部的厚壁401。厚壁401具有U形凹部或凹槽,在該U形凹部或凹槽中保持有冷卻器3的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
[0037]由半導體模塊2和冷卻管道31構成的堆疊體11具有沿堆疊方向彼此對置的端部并且設置在框架4內側使得端部中的一個端部布置成與厚壁402接觸地抵接。框架4還具有沿堆疊方向面向厚壁401的側壁402。在堆疊體11的端部上布置壓板43。在框架4的側壁402與壓板43之間設置有彈簧42以將堆疊體11推壓成與框架4的厚壁401持續地抵接。
[0038]外殼5包括由矩形板形成的底部51并且如以上描述地包括從底部51豎直地延伸的四個側壁52。具體地,外殼5是具有敞開的頂部(即開口 50)的盒形狀。外殼5由具有高的熱傳導性的金屬諸如鋁來鑄造。
[0039]作為外殼5的側壁52中的一個側壁的側壁52a具有如以上所描述的兩個切口部53,其中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穿過所述切口部53。
[0040]如圖3中清楚地示出的,切口部53中的每個切口部均通過從外殼5的敞開的頂部(SP,開口 50)上方將側壁52a的端部57 (即,頂端表面)機加工或磨削成大致半橢圓形或U形而形成。切口部53中的每個切口部均穿過側壁52a的厚度并且具有U形的內壁表面531,如從側壁52a的厚度方向所觀察的。
[0041]如圖6和圖7中所示出的,外殼5的側壁52a具有錐形表面或倒角表面54,該錐形表面或倒角表面54形成外表面522與切口部53中的每個切口部的內壁表面531之間。外表面522面向墊圈6被插入至切口部53中的那一側。倒角表面54可以是平的或圓的。
[0042]如圖4和圖5中所示出的,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包括大致半橢圓形或U形的柱狀本體61以及大致彼此平行地在柱狀本體61的周向表面610上延伸的兩個突出部62。突出部62中的每個突出部均呈閉合的環形肋狀并且在整個周向表面610上延伸。墊圈6可以由彈性材料諸如橡膠制成。
[0043]如以上描述的,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的柱狀本體61均具有孔619,該孔619沿插入方向X延伸穿過柱狀本體61的厚度,該插入方向X是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配裝至切口部53中的一個切口部中所沿的方向。如已經描述,本體61的插入尾部612具有定位部63,該定位部63用于沿插入方向X對墊圈6進行定位。定位部63具有U形的止擋壁631,該止擋壁631與外殼5的側壁52a的外表面接觸以阻止墊圈6沿插入方向X更向內運動。止擋壁631從本體61的周向表面610徑向地突出。
[0044]如圖6和圖7中所示出的,將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安裝在切口部53中的一個中通過沿冷卻器3的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的縱長方向(即,方向X)從外殼5外側將墊圈6插入至切口部53中來實現。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分別插入至墊圈6的本體61的孔619中。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的突出部62均被擠壓成與外殼5的切口部53的內壁表面531以及用于外殼5的封蓋或蓋子59 (參見圖2)接觸,以在墊圈6與外殼5之間以及墊圈6與蓋子59之間產生密閉性密封。
[0045]如能夠在圖6和圖7中所觀察到的,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的本體61的定位部63(即,止擋壁631)布置成沿方向X與外殼5的側壁52a的外表面522接觸。當墊圈6通過定位部63固定就位時,本體61的插入前導部611定位在外殼5的側壁52a外側,換句話說,向內凸出至外殼5中。具體地,本體61的位于插入前導部611的端部表面與突出部62中的較接近插入前導部611的端部表面的一個突出部之間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于外殼5的側壁52a的內表面521外側。
[0046]如圖2中所示出的,蓋子59設置在外殼5上以覆蓋外殼5的敞開的頂部(即,開口50)。蓋子59通過擠壓鋼板而制成。蓋子59使用螺栓穩固地緊固至外殼5,使得密封構件置于其自身與外殼5的側壁52的端部之間。
[0047]下面將對如何將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安裝在外殼5的切口部53的對應一個切口部中進行描述。
[0048]作為示例,圖8示出了外殼3,其中冷卻器3的冷卻劑入口管道33插入至切口部53中。將墊圈6配裝在冷卻劑出口管道34上與安裝在冷卻劑入口管道33上相同,這里將省略對其的詳細解釋。
[0049]首先,墊圈6配裝在設置在外殼5的切口部53中的冷卻劑入口管道33上。具體地,冷卻劑入口管道33插入至墊圈6的本體61的孔619中,從而建立了冷卻劑入口管道33與墊圈6之間的密閉性密封。
[0050]接著,如圖9中所示出的,配裝在冷卻器3的冷卻劑入口管道33上的墊圈6沿方向X被更深地推進至切口部53中,直到定位部63 (S卩,止擋壁631)碰觸外殼5的側壁52a的外表面522。如圖6和圖7中所示出的,這固定了墊圈6在外殼5的切口部53中的位置。如以上描述的,墊圈6的本體61的插入前導部611布置在外殼5的側壁52a的內表面521外側,換句話說,從內表面521向內凸出至外殼5中。通過視覺感知插入前導部611的這種位置,可以檢查墊圈6是否在切口部53中設置就位。
[0051]在以上的步驟中,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密閉地安裝在外殼5的切口部53的對應一個切口部53中。
[0052]在墊圈6設置在外殼5的切口部53中之后,如圖2中所示出的,蓋子59緊固至外殼5以覆蓋或閉合開口 50。如圖6和圖7中所示出的,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的突出部62均被擠壓成與外殼5的切口部53的內表面531以及蓋子59持續地接觸以在墊圈6與外殼5之間以及墊圈6與蓋子59之間產生密閉性密封。
[0053]下面將對電力轉換裝置I的有益效果和優點進行描述。
[0054]如以上描述的,墊圈6沿冷卻器3的冷卻劑入口管道33與冷卻劑出口管道34延伸所沿的方向X插入至外殼5的切口部53中,然后配裝在冷卻劑入口管道33與冷卻劑出口管道34上。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具有形成在本體61的插入尾部612上的定位部63,以沿方向X將墊圈6的位置固定在切口部53中。當墊圈6通過定位部63被固定就位時,本體61的插入前導部611布置在外殼5的側壁52a外側。
[0055]因此,當墊圈6已經通過定位部63固定就位時通過裝配工人所做出的墊圈6的插入前導部611從外殼5的側壁52a的突出的視覺感知使裝配工人能夠確定墊圈6是否已經在切口部53中安裝就位,即,墊圈6的突出部62是否布置成與切口部53的內壁表面531彈性接觸以在墊圈6與外殼5之間產生密閉性密封。因而,墊圈6的結構有助于在不犧牲將墊圈6安裝在切口部53中的容易性的情況下對在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中的每個與外殼5之間是否已經建立密閉性密封進行檢查的容易性。
[0056]當墊圈6通過定位部63保持在切口部53中的合適位置中時,本體61的插入前導部611的在其端部(即,右端部,如在圖6和圖7中所觀察的)與突出部62 (S卩,圖6和圖7中的突出部62的右突出部)之間的那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殼5的側壁52 (S卩,側壁52a)外側。換句話說,當墊圈6通過定位部63固定在合適位置且插入前導部611從側壁52a向內突出至外殼5中時,突出部62被觀察恰當地設置在切口部53中并且壓靠切口部53的內壁表面531以建立在冷卻劑入口管道33和冷卻劑出口管道34中的對應一個管道與外殼5之間的密閉性密封。
[0057]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的定位部63通過墊圈6的從本體61的周向表面610突出的那一部分形成并且具有止擋壁631,該止擋壁631在墊圈6沿方向X插入至切口部53中時與外殼5的側壁52a接觸。因此,墊圈6沿方向X在切口部53中的期望定位通過推進墊圈6直到止擋壁631碰觸側壁52a來簡單地實現。這進一步提高了將墊圈6安裝在外殼5中的容易性。
[0058]如圖6和圖7中所示出的,外殼5的在其中形成有切口部53的側壁52a具有倒角表面54,該倒角表面54位于墊圈6被插入至切口部53中所開始的外表面522與切口部53中的每個切口部的內壁表面531之間。這有助于沿方向X將墊圈6插入至切口部53中的容易性,即,提高了將墊圈6安裝在外殼5中的容易性。
[0059]如能夠在圖1中所觀察到的,該實施方式的冷卻器3構造成限定在冷卻管道31中的冷卻劑路徑并且將冷卻劑管道31設置成與半導體模塊2接觸,然而,也可以替代性地設計成具有這樣的冷卻劑路徑,其中冷卻劑以直接接觸半導體模塊2的方式流過該冷卻劑路徑。
[0060]如圖1中所示出的,彈簧42設置在堆疊體11的側部中的一側上,其中該堆疊體11在半導體模塊2與冷卻管道31布置成彼此疊置所沿的堆疊方向上彼此對置。彈簧42用于沿堆疊方向擠壓堆疊體11的側部中的一個側部以將堆疊體11穩固地保持在框架4中,然而,也可以被設置在堆疊體11的另一側上以沿向上的方向推壓堆疊體11,如圖1中所觀察到的。
[0061]圖10至圖13示出了墊圈6的改型。
[0062]如圖10和圖11中所示出的,墊圈6包括突出部或凸起614,該突出部或凸起614沿方向X (即墊圈6的軸向方向)從本體61的插入前導部611的端部表面613延伸。墊圈6配裝在切口部53中,使得凸起614定位成接近切口部53的底部。換句話說,凸起614定位成最遠離切口部53的開口,S卩,設置在當裝配工人沿方向X將墊圈6插入至切口部53中時裝配工人較不可見的位置處。墊圈6的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相同,并且這里將省略對其的詳細解釋。
[0063]圖12和圖13不出了墊圈6的另一改型。墊圈6具有插入前導部611,該插入前導部611具有對于墊圈6的軸向方向傾斜或偏斜的端部表面613,使得當墊圈6配裝在切口部53中時其隨著靠近其的將定位成接近切口部53的底部的下部而進一步突出。換句話說,插入前導部611的更接近切口部53的底部的下部比其上部長,S卩,比上部突出成更遠離突出部62。墊圈6的另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相同,并且這里將省略對其的詳細解釋。
[0064]以上改型中的每種改型中的墊圈6的結構提供了下面的優點。
[0065]當墊圈6配裝至切口部53中時,與插入前導部611的其他部分相比,裝配工人可能會難以視覺感知墊圈6的插入前導部611的更遠離切口部53的開口的下部是否已經從外殼5的側壁52a露出。以上改型中的每種改型的墊圈6均設計成使得本體61的插入前導部611的下部比其另一部分突出多得多,從而有助于裝配工人視覺感知插入前導部611已經從切口部53露出的容易性,S卩,當墊圈6安裝在切口部53中時,墊圈6的突出部62已經在它們自身與外殼5之間期望地產生了密閉性密封。
[0066]盡管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已經依據優選實施方式公開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原理的情況下以各種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應當理解為包括所有可能的實施方式和對所示出的實施方式的改型,這些實施方式和改型能夠在不背離如所附權利要求中所闡述的本發明的原理的情況下實施。
[0067]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可以設計成具有突出部62中的僅任一個突出部或者三個或更多個突出部62。
[0068]墊圈6中的每個墊圈均可以沿從外殼5內側至外殼5外側的方向替代性地插入至切口部53中的一個中。例如,墊圈6首先配裝在冷卻劑入口管道33或冷卻劑出口管道34上,使得定位部63面向冷卻劑入口管道33或冷卻劑出口管道34的中央,然后插入至切口部53中,直到定位部63碰觸外殼5的側壁52a的內表面521。替代性地,墊圈6首先從外殼5內側至外殼5外側插入而穿過切口部53。隨后,冷卻劑入口管道33或冷卻劑出口管道34于是配裝至墊圈6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力轉換裝置,包括:電子部件,所述電子部件構成電力轉換電路;冷卻器,所述冷卻器裝備有冷卻劑入口管道和冷卻劑出口管道并且用于冷卻所述電子部件;外殼,所述電子部件和所述冷卻器設置在所述外殼中,所述外殼具有開口和帶有端部的壁;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形成在所述外殼的所述壁的所述端部中并且延伸穿過所述壁的厚度使得所述切口部暴露于所述外殼的所述開口,并且所述冷卻劑入口管道和所述冷卻劑出口管道穿過所述切口部;以及墊圈,所述墊圈設置成在形成于所述外殼的所述壁中的每個所述切口部中具有一個墊圈,并且所述墊圈分別具有本體,每個所述本體包括孔和突出部,所述冷卻劑入口管道和所述冷卻劑出口管道中的對應一個管道密閉地穿過所述孔,所述突出部壓靠所述切口部中的對應一個切口部的內壁表面以在所述本體與所述切口部之間形成密閉性密封,每個所述本體還包括沿所述壁的厚度方向彼此對齊的外部部分和內部部分,所述外部部分位于所述外殼的所述壁的外向側,而所述內部部分位于所述外殼的所述壁的內向側,所述外部部分裝備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在所述墊圈沿從所述外殼的外側至所述外殼的內側的方向插入至所述切口部中時固定所述墊圈的位置,所述內部部分在所述墊圈通過所述定位部而在所述切口部中被固定就位時從所述壁向內突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轉換裝置,其中,每個所述墊圈的所述本體的所述內部部分的、位于所述內部部分的端部與所述突出部之間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外殼的所述壁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轉換裝置,其中,每個所述墊圈的所述定位部從所述本體的周向表面突出并且具有止擋壁,所述止擋壁在所述墊圈插入至所述外殼的所述切口部中時與所述外殼的所述壁的外表面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轉換裝置,其中,所述外殼的所述壁具有倒角表面,所述倒角表面形成在每個所述切口部的所述內壁表面與所述壁的下述外表面之間:每個所述墊圈從該外表面插入至所述切口部中的對應一個切口部中。
【文檔編號】H05K7/20GK103516174SQ201310238857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立花秀晃 申請人:株式會社電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