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均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霧化器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即可以霧化的工作流體與本體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而使本體各部位呈均溫狀態,以利致冷或致熱作用,并大幅提升致冷、熱效率的的均溫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的高頻、高速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密集和小型化,使得電子組件于驅動時所產生的熱量也隨著增加,而利用空氣強制對流的散熱方式,已不足使電子組件作有效的散熱,進而直接影響電子組件的使用壽命及工作性能。
為使電子產品能有效的進行散熱,坊間將熱管(heat pipe)工作原理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的散熱裝置上;請參閱第1、2圖所示,坊間現有的散熱裝置10,其在一管體11的內部設有密閉的腔室111,在該管體11的腔室111內填充有液態的工作流體,且在該腔室111的內壁面上設有毛細結構12,另在該管體11的一端設有連接部112,以供接觸電子組件20等熱源,以及在管體11的外環面設有散熱鰭片13,以增加散熱面積,當電子組件20驅動時,其所產生的熱量即傳導至管體11的連接部112,而使管體11的腔室111內近連接部112處的工作流體蒸發為氣態的工作流體,并于管體11的腔室111內流動擴散,當氣態的工作流體往管體11的腔室111另一端流動擴散后,即與管體11作熱交換,隨即凝結成液態的工作流體,而憑借毛細結構12的毛細作用,使液態的工作流體往管體11的一端滲透流動,而利用工作流體與管體11作液、氣態循環相變的熱交換作用,將電子組件20的熱量傳導至管體11各部位,使管體11各部位呈均溫狀態,并憑借散熱鰭片13進行散熱,以冷卻電子組件20,并提升電子組件20的使用壽命及工作性能;然而,該散熱裝置10于使用上仍有如下的缺弊:該散熱裝置10利用工作流體的液、氣態循環相變進行傳導熱量,然而,當工作流體蒸發為氣態后,其流動擴散的距離長度有限,尤其,當使用環境的溫度較低(如(TC以下)時,更縮短氣態工作流體的流動擴散距離,而使得電子組件20所產生的熱量無法順利傳導至管體11各部位進行散熱,進而影響其散熱效果。該散熱裝置10于低溫環境(如o°c以下)中使用時,將使得該管體11腔室111內的工作流體相變為固態,即便以耐低溫的油液作為工作流體,以防止工作流體相變為固態,仍會使工作流體的流動變得相當緩慢,因此,當電子組件20所產生的熱量傳導至管體11的連接部112時,僅有近管體11連接部112處的工作流體作液、氣態循環相變的導熱及熱交換作用,而使得電子組件20所產生的熱量無法順利傳導至管體11各部位進行散熱,進而影響其散熱效果。該散熱裝置10利用工作流體的液、氣態循環相變進行傳導熱量,因此,當電子組件20經由該散熱裝置10進行散熱,使電子組件20的溫度下降至低于工作流體蒸發為氣態的臨界溫度時,該工作流體受熱蒸發作用即開始趨緩,而管體11與工作流體間的熱交換作用也隨之減緩,進而影響其散熱效果。[0007]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人遂以其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的研發與制作經驗,針對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深入研究,經過長期努力的研究與試作,終究研創出一種可提升致冷、熱效率的均溫裝置,并以改善習式的缺弊,此即為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宗旨。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均溫裝置,可提升致冷、熱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本體:是在內部設有呈負壓狀態的腔室,且在該腔室內填充有液態的工作流體;霧化器:是在本體的腔室內設置的至少一霧化組件,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該工作流體于本體的腔室內快速流動擴散,而與本體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工作流體是水或酒精的液體。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腔室內側壁面設有毛細層,以供吸附工作流體。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毛細層是以不織布編織材料或粉末燒結材料制作的內表層,以產生毛細作用。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外部在一端設有連接部,以供連接熱源或冷源。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外側壁面設有鰭片。所述的均溫裝置中:在該本體的腔室內設有至少一能夠控制加熱溫度的加熱組件,以供加熱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所述的均溫裝置中:在本體腔室的各內側壁面布設有復數個該霧化組件,以供同時驅動并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所述的均溫裝置,其中:該本體的腔室內對應霧化器的復數個霧化組件分別設有能夠控制加熱溫度的加熱組件,以供加熱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與現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均溫裝置,其包含有本體、工作流體及霧化器;該本體內部設有呈負壓狀態的腔室,且在該腔室內填充液態的工作流體,另該霧化器在本體的腔室內設有至少一霧化組件,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而于本體接觸熱源或冷源時,即驅動霧化器的霧化組件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該工作流體易于本體的腔室內流動擴散,而憑借霧化的工作流體與本體進行熱量傳導交換的致冷或致熱作用;如此,利用霧化器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即可以霧化的工作流體與本體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而使本體各部位呈均溫狀態,以利致冷或致熱作用,進而達到大幅提升致冷、熱效率的實用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均溫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霧化器在本體的腔室內設有霧化組件,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而于本體接觸熱源或冷源時,即驅動霧化器的霧化組件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該工作流體易于本體的腔室內流動擴散,且使霧化的工作流體易與本體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以利致冷或致熱作用,進而達到大幅熱交換效率的實用目的。[002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均溫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霧化器在本體的腔室內設有霧化組件,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以及設有加熱組件,以供進行加熱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工作流體維持于液體狀態,而于低溫環境下使用時,即以加熱組件進行加熱工作流體,并驅動霧化器的霧化組件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該工作流體易于本體的腔室內流動擴散,且使霧化的工作流體易與本體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以利致冷或致熱作用,進而達到大幅提升致冷、熱效率的實用目的。
圖1是現有散熱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現有散熱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外觀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使用型態的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又一使用型態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_散熱裝置;11-管體;111-腔室;112-連接部;12-毛細結構;13-散熱鰭片;20-電子組件;30_均溫裝置;31_本體;311-腔室;312_毛細層;313_連接部;314_鰭片;32_霧化組件;33_加熱組件;40_熱源;50_熱源;60_低溫區域;70_冷源;80-高溫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實用新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茲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述如后:請參閱圖3、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均溫裝置30包含有本體31、工作流體及霧化器;該本體31的內部設有密閉的腔室311,且對該本體31的腔室311進行抽真空作業,以使本體31的腔室311呈負壓狀態,并于該本體31的腔室311內填充適量且呈液態的工作流體;于本實施例中,該工作流體可為水或酒精等液體;該本體31的腔室311內側壁面另設有毛細層312,以供吸附工作流體;于本實施例中,該毛細層312是以不織布等編織材料或粉末燒結材料制作的內表層,以產生吸附工作流體及使工作流體滲透流動的毛細作用;而該本體31的外部一端設有供連接熱源或冷源的連接部313,且在外側壁面設有復數個鰭片314,以增加本體31與周圍環境進行熱交換的接觸面積;另該霧化器是在本體31的腔室311內側壁面設有至少一霧化組件32,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31腔室311內的工作流體;于本實施例中,該霧化器是在本體31腔室311的各內側壁面布設有復數個霧化組件32,以供同時驅動進行霧化本體31腔室311內的工作流體;又于本體31的腔室311內設有至少一加熱組件33,以供驅動進行加熱本體31腔室311內的工作流體,使工作流體維持于液體狀態;于本實施例中,該加熱組件33可控制于適當的加熱溫度(約25°C ),且對應霧化器的復數個霧化組件32分別設有加熱組件33,以供驅動進行加熱霧化組件32處的工作流體,以使工作流體維持于液體狀態。[0036]請參閱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均溫裝置30于使用時,其可以本體31的連接部313連接一為電子組件的熱源40,而憑借本體31的連接部313傳導熱源40的熱量,另同時驅動霧化器的復數個霧化組件32,而將本體31腔室311內的工作流體霧化,使該工作流體于本體31的腔室311內快速流動擴散,且該本體31的腔室311 —端處的工作流體于吸收熱源40的熱量后,除了以霧化組件32進行霧化而流動擴散外,并使工作流體作液、氣態相變的熱量傳導交換,而憑借霧化及氣態的工作流體與本體31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使本體各部位呈均溫狀態,并以本體31的鰭片314與周圍環境進行熱交換作用,即可使熱源40迅速散熱;如此,本實用新型的均溫裝置30利用霧化器的霧化組件32進行霧化本體31腔室311的工作流體,即可以霧化的工作流體與本體31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而使本體31各部位呈均溫狀態,以利散熱作用,進而達到大幅提升散熱效率的實用目的。請參閱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均溫裝置30的另一使用型態,其在本體31的連接部313連接一熱源50,另將本體31置于低溫區域60內,于使用時,其可依使用需求,而將各加熱組件33控制于適當的加熱溫度(約25 °C ),并以各加熱組件33進行加熱本體31腔室311內的工作流體,以使工作流體維持于液體狀態,另同時驅動霧化器的復數個霧化組件32,而將本體31腔室311內的工作流體霧化,使該工作流體于本體31的腔室311內快速流動擴散,而憑借霧化及氣態的工作流體與本體31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使本體各部位呈均溫狀態,并以本體31的鰭片314與低溫區域60內的周圍環境進行熱交換作用,即可使低溫區域60升溫,進而達到提升致熱效率的實用目的。請參閱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均溫裝置30的又一使用型態,其在本體31的連接部313連接一冷源70,另將本體31置于高溫區域80內,并同時驅動霧化器的復數個霧化組件32,而將本體31腔室311內的工作流體霧化,使該工作流體于本體31的腔室311內快速流動擴散,而憑借霧化及氣態的工作流體與本體31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使本體各部位呈均溫狀態,并以本體31的鰭片314與低溫區域60內的周圍環境進行熱交換作用,即可使高溫區域80升溫,進而達到提升致冷效率的實用目的。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本體:是在內部設有呈負壓狀態的腔室,且在該腔室內填充有液態的工作流體; 霧化器:是在本體的腔室內設置的至少一霧化組件,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該工作流體于本體的腔室內快速流動擴散,而與本體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工作流體是水或酒精的液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腔室內側壁面設有毛細層,以供吸附工作流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毛細層是以不織布編織材料或粉末燒結材料制作的內表層,以產生毛細作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外部在一端設有連接部,以供連接熱源或冷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外側壁面設有鰭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該本體的腔室內設有至少一能夠控制加熱溫度的加熱組件,以供加熱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本體腔室的各內側壁面布設有復數個該霧化組件,以供同時驅動并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腔室內對應霧化器的復數個霧化組件分別設有能夠控制加熱溫度的加熱組件,以供加熱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均溫裝置,其包含有本體、工作流體及霧化器;該本體內部設有呈負壓狀態的腔室,且在該腔室內填充液態的工作流體,另該霧化器在本體的腔室內設有至少一霧化組件,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而于本體接觸熱源或冷源時,即驅動霧化器的霧化組件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該工作流體易于本體的腔室內流動擴散,而憑借霧化的工作流體與本體進行熱量傳導交換的致冷或致熱作用;如此,利用霧化器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即可以霧化的工作流體與本體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而使本體各部位呈均溫狀態,以利致冷或致熱作用,進而達到大幅提升致冷、熱效率的實用目的。
文檔編號H05K7/20GK203027651SQ201220699310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王敬敦 申請人:王信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