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散熱裝置,尤指一種具有遠端散熱效果并增加散熱范圍的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產業快速的進步,電子裝置的功能也愈來愈強大,例如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晶片組或顯示單元的電子元件運算速度也隨著增長,造成電子元件單位時間所產生的熱量就會相對提高;因此,若電子元件所散發出的熱量無法及時散熱,就會影響電子裝置整體的運作,或導致電子元件的損毀。一般業界采用的電子元件散熱 裝置大部分通過如風扇、散熱器或是熱管等散熱元件進行散熱,并借由散熱器接觸熱源,再通過熱管將熱傳導至遠端散熱,或由風扇強制引導氣流對該散熱器強制散熱,針對空間較狹窄或面積較大的熱源則選擇以均溫板作為導熱元件作為傳導熱源的使用。傳統均溫板是通過以兩片板材對應蓋合所制成,該板材的相對應側設置有溝槽及毛細結構(如Mesh、燒結體)的中任一或其任一的相加總,將所述板材對應蓋合形成一密閉腔室,該密閉腔室呈真空狀態并其內部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而為了增加毛細極限,利用銅柱coating燒結、燒結柱、發泡柱等毛細結構用以支撐作為回流道,當前述均溫板內的工作流體由蒸發區受熱產生蒸發,工作流體由液態轉換為汽態,汽態的工作流體至均溫板的冷凝區后由汽態冷凝轉換為液態,再通過銅柱回流至蒸發區繼續循環作用,汽態的工作流體在該冷凝區冷凝成液態小水珠狀后,因重力或毛細作用的關系使得工作流體可回流至蒸發區,以有效達到均溫散熱效果。但由于傳統均溫板其散熱特性僅為與該均溫板貼附的電子元件或其電子元件周圍的熱量進行均溫散熱作用,而無法將電子元件的熱量傳導至遠端進行散熱,使得其散熱范圍較窄。以上所述,公知技術具有下列的缺點:1.無法有遠端散熱效果;2.散熱范圍窄;3.散熱速度較差。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公用的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案的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實用新型內容為此,為有效解決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遠端散熱效果的散熱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增加散熱范圍的散熱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升散熱速度的散熱裝置。[0014]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及一工作流體,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板體及一相對該第一板體的第二板體,所述第一、二板體對應蓋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該第一腔室內壁設有一第一毛細結構,所述第二本體連接所述第一本體,并向相反該第一本體的方向延伸,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腔室與所述第一腔室相對應連通,該第二腔室內壁設有一第二毛細結構,所述工作流體填充于所述第一、二腔室內。通過本實用新型此結構的設計,借由前述第一本體的第一腔室與所述第二本體的第二腔室相對應連通的結構,當該第一本體受熱時,液態的工作流體會受熱而蒸發為汽態工作流體,接著,部分該第一腔室內的汽態工作流體由于第一、二腔室的連通結構,會朝向該第二本體的第二腔室流動,以借此汽態工作流體于第一、二腔室內做循環流動的作用,進以達到具有遠端散熱的效果;除此之外,還可將散熱范圍擴大且可提升散熱速度的效果。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板體及一相對該第一板體的第二板體,所述第一、二板體對應蓋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該第一腔室內壁設有一第一毛細結構;—第二本體,其一端連接該第一本體,另一端向相反該第一本體的方向延伸,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腔室與所述第一腔室相對應連通,該第二腔室內壁設有一第二毛細結構;及一工作流體,其填充于所述第一、二腔室內。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二本體還具有一上管面及一下管面,并該上、下管面共同界定所述第二腔室。優選的是 ,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二本體的一端還具有一開口端,其對應連接所述第一、二板體。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一本體還具有一孔口與所述開口端對應接合。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一毛細結構為燒結粉末體及網格體及纖維體及發泡材及多孔隙材其中任一。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二毛細結構為燒結粉末體及網格體及纖維體及溝槽其中任一。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一本體還具有至少一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為銅柱及燒結粉末柱體及環狀柱體其中任一,該支撐結構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二板體。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二本體還具有至少一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為銅柱及燒結粉末柱體及環狀柱體其中任一。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裝置,所述第一本體為一熱板。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結構,所述第二本體為一熱管。
圖1A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1B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0033]圖4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第五實施例的剖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第一本體I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11第一腔室101第一毛細結構102孔口103第二本體2上管面21下管面22第二腔室211第二毛細結構212開口端213工作流體3支撐結構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請參閱圖1A、圖1B,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及剖視圖,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第一本體1、一第二本體2及一工作流體3,該第一本體I具有一第一板體10及一相對該第一板體10的第二板體11,所述第一、二板體10、11對應蓋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101,該第一腔室101內壁設有一第一毛細結構102,所述第一毛細結構102可為燒結粉末體及網格體及纖維體及發泡材及多孔隙材其中任一,而所述第一本體I還具有一孔口 103 ;前述第二本體2與該第一本體I相連接,并向相反該第一本體I的方向延伸,該第二本體2具有一第二腔室211與所述第一腔室101相對應連通,該第二腔室211內壁設有一第二毛細結構212,該第二毛細結構212為燒結粉末體及網格體及纖維體及溝槽其中任一,所述第二本體2的一端還具有一開口端213 (另一端則為封閉端(圖中未示出)遠離第一本體I而設置),其對應連接前述的第一、二板體10、11,并該開口端213伸入第一本體I腔室101內且與所述孔口 103對應接合;前述的工作流體3,其填充于所述第一本體I的第一腔室101及第二本體2的第二腔室211內。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本體I以一熱板作為說明,所述第二本體2以一熱管作為說明,但并不引以為限;故通過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的設計,利用所述第一本體I的孔口 103與所述第二本體2的開口端2 13對應接合,使得第一本體I的第一腔室101與所述第二本體2的第二腔室211相對應連通,當該第一本體I受熱時,液態的工作流體3會因受熱而蒸發為汽態工作流體3,接著,部分的第一腔室101內的汽態工作流體3由于第一、二腔室101、211相互連通的結構,會朝向該第二本體2的第二腔室211流動,以令一部份的汽態工作流體3會由該第一腔室101帶至該第二腔室211進行散熱作用,而工作流體3于第一、二腔室101、211內形成不斷的循環流動作用,使其除通過第一本體I具有均溫效果外,更可借由第二本體2達到具有遠端散熱效果;除此之外,還可將散范圍擴大,并提升散熱的速度。請參閱圖2并一并參閱圖1A,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所述散熱裝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間的相對應的關系與前述的散熱裝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裝置與前述最主要的差異為,所述第二本體2還具有一上管面21及一下管面22,并該上、下管面21、22共同界定所述第二腔室211,該第二本體2呈扁平狀,通過前述的第一腔室101與所述第二腔室211相對應連通的結構,可令所述第一腔室101的部分汽態工作流體3朝向該第二本體2的第二腔室211流動,而使得工作流體3于第一、二腔室101、211內形成不斷的循環流動作用,使其具有均溫功效外,還具有遠端散熱效果者。請參閱圖3并一并參閱圖1A,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所述散熱裝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間的相對應的關系與前述的散熱裝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裝置與前述最主要的差異為,所述第一本體I還具有至少一支撐結構4,該支撐結構4為銅柱及燒結粉末柱體及環狀柱體其中任一,該支撐結構4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二板體10、11,通過前述的支撐結構4,于當第二板體11受熱時,液態工作流體3蒸發為汽態的工作流體3后,該汽態工作流體3會朝向第一板體10并與第一板體10內壁接觸后冷凝轉換為液態工作流體3,再借由所述支撐結構4將液態工作流體3拉回至第二板體11處。請參閱圖4并一并參閱圖1A,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所述散熱裝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間的相對應的關系與前述的散熱裝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裝置與前述最主要的差異為,所述第二本體2還具有至少一支撐結構4,該支撐結構4為銅柱及燒結粉 末柱體及環狀柱體其中任一,該支撐結構4兩端分別連接該上、下管面21、22。請參閱圖5并一并參閱圖1A,為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剖視圖,所述散熱裝置部份元件及元件間的相對應的關系與前述的散熱裝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裝置與前述最主要的差異為,所述第一本體I及第二本體2同時分別具有至少一支撐結構4,通過所述支撐結構4,于當第二板體11受熱時,液態工作流體3蒸發為汽態工作流體3后,于第一、二腔室101、211內經冷凝后轉換為液態工作流體3,再借由所述支撐結構4將液態工作流體3拉回第二板體11及下管面22。又,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本體I及第二本體2其材質可為銅及鋁及高導熱性材質其
中任一者。另,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圖中未示出),其實施可為一個第一本體I連接多個第二本體2或一個第二本體2相連接兩第二本體1,或同時具有多個第一本體I及第二本體2的相
組串接。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較于公知技術具有下列優點:1.具有遠端散熱的效果;2.散熱范圍大;[0065]3.提升散熱速度。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變化與修飾等,皆應仍屬本實 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板體及一相對該第一板體的第二板體,所述第一、二板體對應蓋合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該第一腔室內壁設有一第一毛細結構; 一第二本體,其一端連接該第一本體,另一端向相反該第一本體的方向延伸,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腔室與所述第一腔室相對應連通,該第二腔室內壁設有一第二毛細結構;及 一工作流體,其填充于所述第一、二腔室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還具有一上管面及一下管面,并該上、下管面共同界定所述第二腔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的一端還具有一開口端,其對應連接所述第一、二板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還具有一孔口與所述開口端對應接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細結構為燒結粉末體及網格體及纖維體及發泡材及多孔隙材其中任一。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細結構為燒結粉末體及網格體及纖維體及溝槽其中任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還具有至少一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為銅柱及燒結粉末柱體及環狀柱體其中任一,該支撐結構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二板體。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還具有至少一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為銅柱及燒結粉末柱體及環狀柱體其中任一。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為一熱板。
10.如權利 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為一熱管。
專利摘要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及一工作流體,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板體及對應蓋合一第二板體,并共同界定一第一腔室,該第二本體連接該第一本體,并其具有一第二腔室與所述第一腔室相對應連通,所述工作流體填充于第一、二腔室內;通過本實用新型此結構的設計,借由該工作流體于第一、二腔室內循環流動,可令該散熱裝置具有遠端散熱的效果。
文檔編號H05K7/20GK203120347SQ201220674328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楊修維 申請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