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式饋送器及元件安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從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間歇性地前進并將收納于元件供給用帶的元件連續地向元件供給位置供給的帶式饋送器及元件安裝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元件安裝裝置要求提高面積生產性,為了增加向元件安裝裝置供給元件的帶式饋送器的搭載數,希望帶式饋送器薄型化。在此,帶式饋送器的構成為,通過被安裝在元件安裝裝置的規定部位(饋送器底座)的饋送器主體部所具備的鏈輪的間歇旋轉動作,使從帶盤拉出并被導入至饋送器主體部內的元件供給用帶前進,而將收納于元件供給用帶的元件向饋送器主體部的元件供給位置連續地供給。在帶式饋送器中,有時將保持帶盤的帶盤保持部和饋送器主體部形成一體,若要減小這種帶式饋送器的寬度方向尺寸而實現帶式饋送器的薄型化,則不僅要求饋送器主體部的薄型化,而且還要求帶盤保持部的薄型化。在如此將帶盤保持部設定為一體的帶式饋送器中,有時構成為,能夠使帶盤保持部(即,使帶盤)有選擇地位于相對饋送器主體部所設定的上下二位置的一方(例如,專利文獻I)。根據這種構成,使相鄰的帶式饋送器的帶盤保持部位于成為上下不同的位置,防止相鄰的帶式饋送器的干涉,實現了帶式饋送器的薄型化。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 - 103439號公報但是,如上所述,在能夠有選擇地位于相對饋送器主體部所設定的上下二位置的一方的帶式饋送器中,存在以下問題,即,在從位于下方位置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到達饋送器主體部期間,有時會與相鄰的其他帶式饋送器的帶盤(該帶盤通常位于上方位置)發生干涉而不能進行穩定的饋送動作。
發明內容于是,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式饋送器及元件安裝裝置,其能夠防止從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與相鄰的其他帶式饋送器的帶盤發生干涉,并進行穩定的元件供給用帶的饋送動作。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帶式饋送器,具備:饋送器主體部,安裝于元件安裝裝置;帶盤保持部,其將卷掛有元件供給用帶的帶盤保持為旋轉自如;及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其使帶盤保持部有選擇地位于由相對于饋送器主體部所設定的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構成的上下二位置的一方,元件供給用帶從利用所述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而位于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帶盤保持部保持的帶盤拉出并被導入至饋送器主體部內,使所述元件供給用帶利用饋送器主體部具備的鏈輪的間歇旋轉動作而前進,將收納于元件供給用帶的元件向饋送器主體部的元件供給位置連續地進行供給,其中,在饋送器主體部設有第一帶導向部,該第一帶導向部向饋送器主體部引導從帶盤保持部所保持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0010]發明第二方面的帶式饋送器,在第一方面的帶式饋送器的基礎上,在帶盤保持部設有第二帶導向部,該第二帶導向部向饋送器主體部引導從帶盤保持部所保持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發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元件安裝裝置,具備:進行基板的定位的基板定位部;供給元件的帶式饋送器;及安裝頭,其拾取由所述帶式饋送器供給的元件并安裝在由基板定位部定位的基板上,其中,所述帶式饋送器具備:饋送器主體部,其安裝在所述元件安裝裝置上;帶盤保持部,其將卷掛有元件供給用帶的帶盤保持為旋轉自如;及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其使帶盤保持部有選擇地位于由相對于饋送器主體部所設定的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構成的上下二位置的一方,元件供給用帶從利用所述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而位于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帶盤保持部保持的帶盤拉出并被導入至饋送器主體部內,使所述元件供給用帶利用饋送器主體部具備的鏈輪的間歇旋轉動作而前進,將收納于元件供給用帶的元件向饋送器主體部的元件供給位置連續地進行供給,其中,在饋送器主體部設有第一帶導向部,該第一帶導向部向饋送器主體部引導從帶盤保持部所保持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發明效果在本發明中,在饋送器主體部設有向饋送器主體部引導從帶盤保持部所保持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的第一帶導向部,能夠防止從位于下方位置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在直至其到達饋送器主體部的期間與相鄰的其他帶式饋送器的帶盤發生干涉的情況,從而能夠進行穩定的元件供給用帶的饋送動作。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元件安裝裝置的結構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元件安裝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框圖;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的立體圖;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的側面圖;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的立體圖;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的局部放大圖;圖7 (a) (b) (C)是表示使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的帶盤保持部上下移動的順序的圖;圖8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的局部側面圖;圖9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安裝在饋送器底座的狀態的帶式饋送器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元件安裝裝置的元件安裝作業的執行順序的流程圖。標號說明I元件安裝裝置4 元件11基板搬運傳送帶(基板定位部)13帶式饋送器13a元件供給位置15安裝頭[0031]21元件供給用帶22 帶盤31饋送器主體部32帶盤保持部33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42 鏈輪73上方帶導向部(第一帶導向部)74下方帶導向部(第二帶導向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所示的元件安裝裝置I反復執行如下一系列的動作,即從未圖示的上游工序側的裝置(例如焊錫印刷機、其它元件安裝裝置)送來的基板2的搬入及定位、向定位后的基板2的電極部3上的元件(電子元件)4的安裝及安裝了元件4的基板2向下游工序側的裝置(例如其它元件安裝裝置或校驗設備、反射爐等)的搬出。在圖1中,元件安裝裝置I具有作為將基板2沿水平面內的一方向(設為X軸方向)搬送并定位在基臺10的中央的基板定位部的基板搬運傳送帶11,在設置于基臺10上的基板搬運傳送帶11的側方的饋送器底座12,沿X軸方向排列且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多個帶式饋送器13,這些多個帶式饋送器13具有向與X軸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設為Y軸方向)延伸的形狀。在基臺10上設有由直角坐標機器人構成的頭移動機構14,安裝頭15利用該頭移動機構14在水平面內移動。在安裝頭15上,向下方延伸設有沿上下方向(設為Z軸方向)移動并繞上下軸旋轉自如的吸附嘴16,在各吸附嘴16的下端能夠真空吸附元件4。在安裝頭15上安裝有使拍攝視野朝向下方的基板照相機17,在基臺10上的饋送器底座12和基板搬運傳送帶11之間的區域安裝有使拍攝視野朝向上方的元件照相機18。基板搬運傳送帶11由控制裝置19控制而進行基板2的搬送動作(圖2),將基板2定位在規定的作業位置。在圖3及圖4中,各帶式饋送器13旋轉自如地保持卷掛有元件供給用帶21的帶盤22,進行從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的饋送動作,向元件供給位置13a (還參照圖1中所示的放大圖)供給收納在元件供給用帶21上的元件4。元件供給用帶21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以一定間隔排列設置的袋狀的元件收納部21a和饋送孔21b,在各元件收納部21a收納有元件4。在元件供給用帶21的表面粘貼有用于防止元件4從元件收納部21a脫落的頂帶Tt (圖5中的局部放大圖)。在圖1中,頭移動機構14被固定在基臺10上,由沿Y軸方向延伸的Y軸工作臺14a、沿Y軸工作臺14a移動的沿X軸方向延伸的X軸工作臺14b及沿X軸工作臺14b移動的移動臺14c構成,安裝頭15安裝在移動臺14c上。安裝頭15在水平面內的移動動作通過控制裝置19進行頭移動機構14的動作控制(X軸工作臺14b相對于Y軸工作臺14a的移動控制及移動臺14c相對于X軸工作臺14b的移動的控制)來完成(圖2)。各吸附嘴16相對于安裝頭15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動和繞上下軸的旋轉通過控制裝置19進行內置于安裝頭15的嘴驅動機構16A (圖2)的動作控制來完成,各吸附嘴16進行的元件4的吸附及其解除動作通過控制裝置19進行吸附動作機構16B (圖2)的動作控制來完成。在圖2中,基板照相機17的拍攝動作的控制和元件照相機18的拍攝動作的控制由控制裝置19來完成。由基板照相機17的拍攝動作而獲得的圖像數據和由元件照相機18的拍攝動作而獲得的圖像數據被輸入至控制裝置19,在控制裝置19具備的圖像識別部19a完成圖像識別處理。在圖3及圖4中,各帶式饋送器13具備:安裝在饋送器底座12的饋送器主體部31 ;旋轉自如地保持卷掛有元件供給用帶21的帶盤22的帶盤保持部32 ;及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33,使帶盤保持部32有選擇地位于由相對饋送器主體部31 (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下方)所設定的上方位置(參照在圖3中用實線表示的帶盤保持部32)及下方位置(參照在圖3用點劃線表示的帶盤保持部32)構成的上下二位置的一方。在下面的說明中,將以帶式饋送器13被安裝在饋送器底座12上的狀態朝向基臺10的中央側(基板搬運傳送帶11偵D的方向稱作帶式饋送器13的前方,將相反的方向稱作帶式饋送器13的后方。在圖3、圖4及圖5中,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下表面,沿饋送器主體部31的長度方向(Y軸方向)延伸設置有截面具有倒“T”字形狀的連結部31a,通過將該連結部31a沿Y軸方向插入饋送器底座12的插槽12a,將帶式饋送器13安裝在饋送器底座12上。各帶式饋送器13通過被安裝在饋送器底座12上而與控制裝置19電連接,能夠實現控制裝置19進行的動作控制(圖2)。在圖3、圖4及圖6中,帶盤保持部32具備由在YZ平面內延伸的薄板部件構成的帶盤保持部底座51、從帶盤保持部底座51的中央部沿X軸方向延伸設置的帶盤支承軸52及圍繞設于帶盤保持部底座51的把持部擺動軸53a在YZ平面內擺動自如地設置的把持部53。在圖3中,在帶盤支承軸52上貫通安裝有設于帶盤22的中央的支承軸貫通孔22a。把持部53在使端部朝向下方的通常位置(圖4中用實線表示的位置)和使端部向上方提升的操作位置(圖4中用點劃線表示的位置)之間擺動自如,在帶盤22被安裝在帶盤支承軸52上的狀態下位于通常位置。在圖6及圖7 (a)、(b)、(c)中,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33由從饋送器主體部31向下方延伸設置的下方延伸部件61和兩個臂部件62構成。各臂部件62具有直線狀延伸的主部62a和從主部62a的兩端沿與主部62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同方向突出而延伸的兩個偏移部62b,一個偏移部62b (即臂部件62的一端)與在下方延伸部件61的單面側上下排列設置的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樞軸連接,另一個偏移部62b (即臂部件62的另一端)與上下排列設置在帶盤保持部底座51的前端側的臂安裝部51a的單面側的帶盤保持部側樞軸連接銷64樞軸連接。如圖6及圖7 (a)、(b)、(C)所示,兩個臂部件62中的一個的兩端與兩個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中的上方的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和兩個帶盤保持部側樞軸連接銷64中的上方的帶盤保持部側樞軸連接銷64樞軸連接。另外,兩個臂部件62中的另一個的兩端與兩個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中的下方的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和兩個帶盤保持部側樞軸連接銷64中的下方的帶盤保持部側樞軸連接銷64樞軸連接。[0055]用直線連結各臂部件62的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和帶盤保持部側樞軸連接銷64的線JP相對于所述臂部件62的主部62a的軸線JA平行地偏離(偏移),兩個臂部件62以使偏移部62b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因此,兩個臂部件62能夠以保持互相平行的姿勢在以與下方延伸部件61的樞軸連接部(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為中心的半圓(后方側的半圓)的范圍內進行轉動動作。而且,能夠通過在該半圓的范圍內的兩個臂部件62的轉動動作使帶盤保持部32在圓弧軌道(參照圖3及圖7 (a)、(b)、(c)中所示的軌道R)上進行上下移動,由此,能夠使帶盤保持部32從上方位置向下方位置(圖7 (a)—圖7 (b)—圖7(c))、或從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圖7 (c)—圖7 (b)—圖7 (a))移動。上述帶盤保持部32的上下移動操作是元件安裝裝置I的操作員用手Hd握住擺動到操作位置的把持部53而進行。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33由從饋送器主體部31向下方延伸設置的下方延伸部件61和兩個臂部件62構成,所述兩個臂部件62的一端與下方延伸部件61樞軸連接并且另一端與帶盤保持部32樞軸連接且互相保持平行姿勢地進行以下方延伸部件61的樞軸連接部(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為中心的轉動動作,使帶盤保持部32在圓弧軌道上進行上下移動。在圖3、圖4及圖6中,在帶盤保持部底座51的局部設有具有向Y軸方向突出的山型的突起54a的板彈簧部54,在帶盤保持部32位于上部位置的狀態下,板彈簧部54的突起54a嵌入卡止于設置在下方延伸部件61的中間部的作為卡合部的突起卡止孔61a(參照圖3、圖4及圖7 (b)、(c)),帶盤保持部32定位在上方位置(圖7 (a))。另外,兩個臂部件62以與各自的下方延伸部件61的樞軸連接部(延伸部件側樞軸連接銷63)為中心向下方轉動,兩個臂部件62相抵接(一個臂部件62的偏移部62b與另一個臂部件62的主部62a抵接),以不會向這以上的下方轉動的狀態定位在下方位置(圖7 (C))。如圖3、圖4及圖7 (a)、(b)、(C)所示,從饋送器主體部31的后端下部開始,后方延伸部71向水平后方伸出并延伸,在后方延伸部71的后端設有帶導向部72。在該帶導向部72設有將其局部切口而形成的上方帶導向部73,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由上方帶導向部73從包括帶盤22的旋轉面的面內引導至饋送器主體部31內,向后上方畫弧而從饋送器主體部31的帶插入口 31b (圖3、圖4及圖8)插入饋送器主體部31內,從此被引導至設于饋送器主體部31的內部的元件供給用帶21的通道即帶通道41 (還參照圖8)。另外,在帶盤保持部32具備的把持部53的下端,設有切割把持部53的下方而形成的下方帶導向部74,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利用該下方帶導向部74也可從包括帶盤22的旋轉面的面內引導至饋送器主體部31內。這樣,本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13,在饋送器主體部31 (后方延伸部71)設有向饋送器主體部31引導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的上方帶導向部73 (第一帶導向部),另外,在帶盤保持部32設有向饋送器主體部31引導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的下方帶導向部74 (第二帶導向部)。在圖3 圖8中,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前方,設有外周具有多個饋送銷42p的鏈輪42,從饋送器主體部31的后端的帶插入口 31b進入饋送器主體部31內的元件供給用帶21,通過帶通道41而從饋送器主體部31的后方向前方延伸,元件供給用帶21具備的饋送孔21b中處于鏈輪42的旋轉軸42S的緊上方的位置的饋送孔,從上方嵌入鏈輪42的饋送銷42p (參照圖8中所示的放大圖)。在圖3及圖4中,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前方上部設有罩部件43。該罩部件43由沿Y軸方向延伸的截面“ ”字狀的部件構成,以鉸鏈43h為支點沿上下方向擺動自如地設置。在罩部件43上,設有用于從元件供給用帶21的元件收納部21a內取出元件4的元件取出口 43a和用于向上方拉出從元件供給用帶21撕下的頂帶Tt的頂帶拉出口 43b,以相對于饋送器主體部31關閉的狀態(向饋送器主體部31的前方倒伏的狀態),覆蓋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帶通道41上前進的元件供給用帶21 (鏈輪42的饋送銷42p卡合的部分)的上方。在圖3中,在罩部件43的元件取出口 43a的前方的位置設有窺視窗43η。該窺視窗43η在罩部件43相對于饋送器主體部31關閉的狀態下,設于鏈輪42的饋送銷42ρ與元件供給用帶21的饋送孔21b卡合的位置的緊上方。因此操作員可以從該窺視窗43η(圖5)確認鏈輪42的饋送銷42ρ是否與元件供給用帶21的饋送孔22b正常地卡合。如上所述,各帶式饋送器13中,將連接部31a從饋送器底座12的后方插入饋送器底座12的插槽12a而安裝,成為在饋送器底座12上多個帶式饋送器13沿Y軸方向排列的狀態(圖9)。這時,帶式饋送器13中,使帶盤保持部32位于上方位置的情況和位于下方位置的情況是交替(彼此不同)的,在相鄰的帶式饋送器13之間,帶盤22不會發生干涉。在此,雖然直至從安裝在位于下方位置的帶盤保持部32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到達饋送器主體部31的期間的路徑較長,但如上所述,從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由設于帶導向部72的上方帶導向部73引導至饋送器主體部31,進而由設于把持部53的下方帶導向部74引導至饋送器主體部31,所以不會與相鄰的帶式饋送器13的帶盤(該帶盤22位于上方位置)發生干涉。鏈輪42由受控制裝置19進行動作控制的鏈輪驅動馬達42m (圖4)驅動而繞旋轉軸42S間歇性地旋轉時,鏈輪42的饋送銷42p在以旋轉軸42S為中心的圓軌道上移動而牽引元件供給用帶21。由此,元件供給用帶21從帶盤22拉出并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帶通道41上前進,元件供給用帶21的元件收納部21a以一定時間間隔向罩部件43的元件取出口43a供給元件4。該罩部件43的元件取出口 43a相當于前述的元件供給位置13a。S卩,在該帶式饋送器13中,使從由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33而位于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帶盤保持部32保持的帶盤22拉出且被導入饋送器主體部31內的元件供給用帶21,通過饋送器主體部31具備的鏈輪42的間歇旋轉動作而前進,向饋送器主體部31的元件供給位置13a連續地供給被收納在元件供給用帶21上的元件4。在圖8中,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設有頂帶回收部44,該頂帶回收部44由張力賦予機構44a、一對回收輥44c及回收盒44d構成,其中,張力賦予機構44a對從元件供給用帶21的表面撕下并被拉出到罩部件43的上面側的頂帶Tt賦予一定的張力,一對回收輥44c由受控制裝置19進行動作控制的回收輥驅動馬達44b驅動并以夾著由張力賦予機構44a賦予了張力的頂帶Tt的狀態進行拉緊,回收盒44 d回收由一對回收棍44c拉緊的頂帶Tt。頂帶Tt在元件供給用帶21的元件收納部21a到達罩部件43的元件取出口 43a前,被從元件供給用帶21的表面撕下,由上述頂帶回收部44回收。因此元件4成為在元件收納部21a到達罩部件43的元件取出口 43a的時刻從元件收納部21a取出的狀態。根據這種構成的元件安裝裝置1,在進行向基板2上的電極部3安裝元件4的元件安裝作業的情況下,控制裝置19首先使基板搬運傳送帶11動作,接受從元件安裝裝置I的上游工序側的裝置送來的基板2并將其搬入元件安裝裝置I的內部,定位在規定的作業位置(圖10所示的步驟STl的基板的搬入及定位工序)。控制裝置19在進行了基板2的搬入及定位之后,使安裝頭15移動并使基板照相機17向基板2的上方移動,使基板照相機17進行基板2上的一對基板標記2m (圖1)的拍攝,在圖像識別部19a進行圖像識別。然后,通過對所獲得的一對基板標記2m的位置與事先設定的基準位置進行比較,計算出基板2自基準位置的位置偏差(圖10所示的步驟ST2的基板位置偏差算出工序)。控制裝置19計算出基板2偏離基準位置的位置偏差之后,進行帶式饋送器13的動作控制,向該帶式饋送器13的元件供給位置13a供給元件4(圖10所示的步驟ST3的元件供給工序),并且使安裝頭15位于帶式饋送器13的上方,之后,吸附并拾取被供給到帶式饋送器13的元件供給位置13a的元件4 (圖10所示的步驟ST4的元件拾取工序)。由吸附嘴16拾取元件4之后,控制裝置19以使該元件4通過元件照相機18的上方的方式使安裝頭15移動,使元件照相機18進行元件4的拍攝,在圖像識別部19a進行圖像識別,計算出元件4相對于吸附嘴16的位置偏差(吸附偏差)(圖10所示的步驟ST5的吸附偏差算出工序)。控制裝置19計算出元件4相對于吸附嘴16的位置偏差之后,使安裝頭15位于基板2的上方,使由吸附嘴16拾取的元件4與基板2上的電極部3接觸,之后,解除吸附嘴16對元件4的吸附,將元件4安裝在基板2上(圖10所示的步驟ST6的元件安裝工序)。在該元件安裝工序中,控制裝置19進行吸附嘴16相對于基板2的位置校正(包括旋轉校正),以使在步驟ST2中求出的基板2的位置偏差和在步驟ST5中求出的元件4的吸附偏差得以修正。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安裝頭15將由帶式饋送器13供給的元件4拾取,并安裝在由基板搬運傳送帶11定位的基板2上。控制裝置19進行了元件4相對于基板2的安裝之后,進行應安裝在基板2上的所有元件4的安裝是否已完成的判斷(圖10所示的步驟ST7的判斷工序)。然后,在應安裝在基板2上的所有元件4的安裝未完成時,返回步驟ST3,進行吸附嘴16對下一個元件4的拾取,在應安裝在基板2上的所有元件4的安裝已完成時,使基板搬運傳送帶11動作,將基板2從元件安裝裝置I搬出(圖10所示的步驟ST8的基板搬出工序),完成基板2的每一個的元件安裝作業。如以上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帶式饋送器13 (元件安裝裝置I)中,在饋送器主體部31的后方延伸部71設有向饋送器主體部31引導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的上方帶導向部73 (第一帶導向部),能夠防止從位于下方位置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直至其到達饋送器主體部31期間與相鄰的其他帶式饋送器13的帶盤22發生干涉的情況,從而能夠進行穩定的元件供給用帶的饋送動作。另外,進而在帶盤保持部32設有向饋送器主體部31引導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的下方帶導向部74 (第二帶導向部),利用該下方帶導向部74,也能夠防止從位于下方位置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與相鄰的其他帶式饋送器13的帶盤22發生干涉的情況,所以,能夠進行更加穩定的元件供給用帶的饋送動作。工業實用性提供一種帶式饋送器及元件安裝裝置,能夠防止從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與相鄰的其他帶式饋送器的帶盤發生干涉的情況,進行穩定的元件供給用帶的饋送動作。
權利要求1.一種帶式饋送器,具備:饋送器主體部,其安裝于元件安裝裝置;帶盤保持部,其將卷掛有元件供給用帶的帶盤保持為旋轉自如;及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其使帶盤保持部有選擇地位于由相對于饋送器主體部所設定的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構成的上下二位置的一方,元件供給用帶從利用所述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而位于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帶盤保持部保持的帶盤拉出并被導入至饋送器主體部內,使所述元件供給用帶利用饋送器主體部具備的鏈輪的間歇旋轉動作而前進,將收納于元件供給用帶的元件向饋送器主體部的元件供給位置連續地進行供給,所述帶式饋送器的特征在于, 在饋送器主體部設有第一帶導向部,該第一帶導向部向饋送器主體部引導從帶盤保持部所保持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饋送器,其特征在于,在帶盤保持部設有第二帶導向部,該第二帶導向部向饋送器主體部引導從帶盤保持部所保持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
3.—種元件安裝裝置,具備:進行基板的定位的基板定位部;供給元件的帶式饋送器;及安裝頭,其拾取由所述帶式饋送器供給的元件并安裝在由基板定位部定位的基板上,所述元件安裝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帶式饋送器具備:饋送器主體部,其安裝在所述元件安裝裝置上;帶盤保持部,其將卷掛有元件供給用帶的帶盤保持為旋轉自如;及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其使帶盤保持部有選擇地位于由相對于饋送器主體部所設定的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構成的上下二位置的一方,元件供給用帶從利用所述帶盤保持部移動機構而位于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的帶盤保持部保持的帶盤拉出并被導入至饋送器主體部內,使所述元件供給用帶利用饋送器主體部具備的鏈輪的間歇旋轉動作而前進,將收納于元件供給用帶的元件向饋送器主體部的元件供給位置連續地進行供給,其中, 在饋送器主體部設有第一帶導向部,該第一帶導向部向饋送器主體部引導從帶盤保持部所保持的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式饋送器及元件安裝裝置,能夠防止從帶盤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與相鄰的其他帶式饋送器的帶盤發生干涉的情況,并能夠進行穩定的元件供給用帶的饋送動作。在安裝于元件安裝裝置(1)上的饋送器主體部(31)設有上方帶導向部(73),該上方帶導向部(73)向饋送器主體部(31)引導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在帶盤保持部(32)設有下方帶導向部(74),該下方帶導向部(74)向饋送器主體部(31)引導從帶盤保持部(32)所保持的帶盤(22)拉出的元件供給用帶(21)。
文檔編號H05K13/02GK203015377SQ2012206566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9日
發明者河口悟史, 米山茂和, 金井一憲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