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系統及集裝箱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液壓系統及含有該液壓系統的集裝箱吊具。
背景技術:
目前,堆高機吊具旋鎖動作由旋鎖油缸完成,而旋鎖油缸的控制油路從吊具側移閥塊上引出,在吊具做伸縮動作的時候,通往旋鎖油缸的膠管隨著吊具被拖動,以完成吊具旋鎖動作。通常的辦法是增加拖鏈使膠管隨著拖鏈伸縮,或者增加豎直托桿,使油管隨著吊具伸縮自然縮放,在起重機等支腿系統也用類似的方法達到預期的功能。在不受空間的限制下,幾乎所有的像這種主油缸行程的末端控制其他油路的回路都用拖鏈輔助,完成其動作的控制。吊具旋鎖油缸膠管需要拖鏈或其他裝置的支撐,保證吊具在側移或伸縮時能夠正常進行旋鎖。然而過長的膠管不但增加了沿程壓力損失,而且在運動中增加了發生故障的風險,拖鏈或支撐架不但降低了吊具的整體美觀性,而且嚴重妨礙操作手的視線,增加了操作手的操作難度,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增加了安全隱患。專利申請號為CN86200921的文獻公開了一種輪式起重設備伸縮式支腿液壓系統,其橫梁油缸和支撐腳油缸的伸縮都有一個(或一組)換向閥控制。支撐腳大、小腔的進回油管分別與橫梁油缸的大、小腔接通,與帶動伸縮箱段做伸縮運動的橫梁油缸缸筒或活塞桿、伸縮箱段和支撐腳油缸構成一個運動整體。采用上述的液壓系統完成堆高機吊具的旋鎖動作,也有如下諸多問題I)吊具伸縮行程較長,活塞桿又細又長,在這種活塞桿上加工兩個軸向通孔,難度相當的大,不易實現;2)油缸若反向安裝,當活塞伸出的時候,吊具兩端重量增加,平穩性較差,容易引起臂架抖動;3)只能完成順序動作,即在需要支撐時,只能等橫梁完成伸出后,再繼續伸出支撐腳,反之,先收起支撐腳,再收橫梁,無法單獨控制,以完成整車調平,更無法隨意使支撐腳停止,從而適應不同的工況。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系統,能夠減少膠管、膠管拖鏈及支撐膠管拖鏈的其他裝置的使用,油路緊湊,減少沿程壓力損失,加工難度低,通用性好。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集裝箱吊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系統,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和第三換向閥,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桿上設置有單個通油孔,所述通油孔連通所述第一油缸的無桿腔和所述第二油缸的無桿腔;所述通油孔與所述第二油缸的無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所述第一換向閥;所述第二油缸的有桿腔內設置有復位彈簧,和/或,所述第二油缸的有桿腔與蓄能器連通;進/回油管路通過所述第二換向閥連通至所述第一油缸的無桿腔和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桿腔;所述第二換向閥與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所述第三換向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第一油缸的活塞桿里只有一個進出油通道,且可實現兩個油缸單獨的伸縮動作,整個系統較現有液壓系統而言,省略了很長的膠管和膠管拖鏈,以及用來支撐長膠管的其他裝置,油路相對緊湊,減少了沿程壓力損失;與在活塞桿內加工兩個通油孔相比,活塞桿內只加工或制作一個通油孔,加工難度低,活塞桿的結構強度好,通用性較強,容易實現此種控制回路。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該液壓系統還包括單向閥,所述蓄能器通過所述單向閥連通至所述第一換向閥與所述第二油缸的無桿腔之間的管路上。在第二油缸的有桿腔內設置復位彈簧的基礎上,通過單向閥向蓄能器內供能,可以自動地保持蓄能器內的壓力能,能夠更好地保證第二油缸的活塞桿復位,動力充沛,控制更加可靠。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通油孔包括主體部和折彎部,所述通油孔的主體部與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桿同軸。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活塞桿的結構強度,保證活塞桿受力均勻,方便加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第三換向閥均為電磁閥。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第三換向閥均采用電磁閥,可以提高液壓系統的自動化,提高控制精度,減少誤操作,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更加人性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換向閥、第三換向閥均為二位二通換向閥。由于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均設置于單通道管路中,采用二位二通換向閥即可滿足開關要求,同時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節約設計和安裝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二換向閥為三位四通換向閥。由于第二換向閥要完成進油管路、回油管路與第一油缸的有桿腔和無桿腔之間的連通,因此需要至少四通,該換向閥的三個閥位中,包括兩個工作閥位和一個截止位,能夠滿足液壓系統的切換要求。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第三換向閥均為常閉閥。采用常閉閥可以提高液壓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避免生產事故的發生。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集裝箱吊具,包括上述的液壓系統。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集裝箱吊具為堆高機,第一油缸為伸縮油缸,第二油缸為旋鎖油缸。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壓系統可應用于吊具伸縮及旋鎖回路,簡化堆高機的液壓系統結構,保證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固定,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桿相對于所述缸筒伸縮運動。由于第一油缸的缸筒重量大于活塞桿的重量,因此,采用讓活塞桿相對于缸筒伸縮運動的方案,可以減少堆高機工作時的側傾風險,提高工作安全性。將該液壓系統應用于其他的機械設備當中的例子,在此無法窮舉,不再贅述,但其應用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整個系統較之前的系統相比,省略了長長地膠管和膠管拖鏈及用來支撐長膠管的其他裝置,油路相對緊湊,減少了沿程壓力損失;2)活塞桿內只加工作或制作一個通油孔是比較容易的,所以通用性較好,容易實現此種控制回路;3)可用于其它需要在油缸的伸出端實現其它動作的回路中,因通油管集成于活塞桿內,所以,基本上不受外形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液壓系統一實施例的原理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液壓系統又一實施例的原理圖;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液壓系統第三種實施例的原理圖;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液壓系統第四種實施例的原理圖。圖1至圖4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I第一油缸,2第二油缸,3第一換向閥,4第二換向閥,5第三換向閥,6蓄能器,7單向閥,11通油孔,12第一油缸的活塞桿,21復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系統,包括第一油缸1、第二油缸2、第一換向閥3、第二換向閥4和第三換向閥5,所述第一油缸I的活塞桿上設置有單個通油孔11,所述通油孔11連通所述第一油缸I的無桿腔和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所述通油孔11與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所述第一換向閥3 ;所述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內設置有復位彈簧21,和/或,所述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與蓄能器6連通;進/回油管路通過所述第二換向閥4連通至所述第一油缸I的無桿腔和所述第一油缸I的有桿腔;所述第二換向閥4與所述第一油缸I的有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所述第三換向閥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第一油缸的活塞桿里只有一個進出油通道,且可實現兩個油缸單獨的伸縮動作,整個系統較現有液壓系統而言,省略了很長的膠管和膠管拖鏈,以及用來支撐長膠管的其他裝置,油路相對緊湊,減少了沿程壓力損失;與在活塞桿內加工兩個通油孔相比,活塞桿內只加工或制作一個通油孔,加工難度低,活塞桿的結構強度好,通用性較強,容易實現此種控制回路。優選地,如圖1所示,該液壓系統還包括單向閥7,所述蓄能器6通過所述單向閥7連通至所述第一換向閥3與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之間的管路上。在第二油缸的有桿腔內設置復位彈簧21的基礎上,通過單向閥7向蓄能器6內供能,可以自動地保持蓄能器內的壓力能,能夠更好地保證第二油缸的活塞桿復位,動力充沛,控制更加可靠。當然,第二油缸2的活塞桿的復位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如圖2所示,第二油缸2的活塞桿的復位由復位彈簧21單獨實現,這樣,可以減少蓄能器的使用,簡化液壓油路,節約生產成本。如圖3所示,蓄能器可以在使用前先蓄能充分,然后在工作過程中釋放能量;或者在蓄能器的能量釋放完畢后更換新的蓄能器。如圖4所示,蓄能器6通過單向閥3連接至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和第一換向閥3之間的管路上,由經過通油孔11的液壓油充能。上述這些能夠實現第二油缸活塞桿復位的方案,理所當然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優選地,所述通油孔11包括主體部和折彎部,所述通油孔11的主體部與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桿12同軸。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活塞桿的結構強度,保證活塞桿受力均勻,方便加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向閥3、第二換向閥4、第三換向閥5均為電磁閥。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第三換向閥均采用電磁閥,可以提高液壓系統的自動化,提高控制精度,減少誤操作,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更加人性化。更進一步,所述第一換向閥3、第三換向閥5均為二位二通換向閥。由于第一換向閥3、第二換向閥5均設置于單通道管路中,采用二位二通換向閥即可滿足開關要求,同時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節約設計和安裝成本,提高生產效益。進一步,所述第二換向閥4為三位四通換向閥。由于第二換向閥4要完成進油管路、回油管路與第一油缸的有桿腔和無桿腔之間的連通,因此需要至少四通,該換向閥的三個閥位中,包括兩個工作閥位和一個截止位,能夠滿足液壓系統的切換要求。所述第一換向閥3、第二換向閥4、第三換向閥5均為常閉閥。采用常閉閥可以提高液壓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避免生產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集裝箱吊具,包括上述實施例中的液壓系統。優選地,所述集裝箱吊具為堆高機吊具,第一油缸I為伸縮油缸,第二油缸2為旋鎖油缸。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壓系統可應用于堆高機吊具伸縮及旋鎖回路,簡化堆高機的液壓系統結構,保證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所述第一油缸I的缸筒固定,所述第一油缸I的活塞桿相對于所述缸筒伸縮運動。由于第一油缸的缸筒重量大于活塞桿的重量,因此,米用讓活塞桿相對于缸筒伸縮運動的方案,可以提高機構穩定性,減少堆高機工作時的側傾風險,提高工作安全性。[0069]當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壓系統還可以應用于正面吊、起重機等工程機械,這些應用也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壓系統的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1所示,第一換向閥3由電磁鐵DT4控制,第二換向閥4由電磁鐵DT2和電磁鐵DTl控制,第三換向閥5由電磁鐵DT3控制,P 口為進油口,T 口為出油口 ;該液壓系統中電磁鐵動作功能如表一所不,電磁鐵得電用“ + ”表不,下面的描述中,伸縮油缸為第一油缸I,旋鎖油缸為第二油缸2。壓力油經第二換向閥4接入伸縮油缸的無桿腔,無桿腔的油可通過活塞桿內的通油孔11通往旋鎖油缸,因此省略了從側移閥塊到旋鎖油缸的兩根膠管,改為單油管進油,由幾個電磁鐵聯合控制旋鎖油缸的動作。表I液壓系統電磁鐵動作功能表
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缸(I)、第二油缸(2)、第一換向閥(3)、第二換向閥(4)和第三換向閥(5),所述第一油缸(I)的活塞桿上設置有單個通油孔(11 ),所述通油孔(11)連通所述第一油缸(I)的無桿腔和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所述通油孔(11)與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所述第一換向閥(3);所述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內設置有復位彈簧(21),和/或,所述第二油缸(2)的有桿腔與蓄能器(6)連通;進/回油管路通過所述第二換向閥(4)連通至所述第一油缸(I)的無桿腔和所述第一油缸(I)的有桿腔;所述第二換向閥(4)與所述第一油缸(I)的有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所述第三換向閥(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單向閥(7),所述蓄能器(6)通過所述單向閥(7)連通至所述第一換向閥(3)與所述第二油缸(2)的無桿腔之間的管路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孔(11)包括主體部和折彎部,所述通油孔(11)的主體部與所述第一油缸(I)的活塞桿同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向閥(3)、第二換向閥(4)、第三換向閥(5)均為電磁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向閥(3)、第三換向閥(5)均為二位二通換向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換向閥(4)為三位四通換向閥。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向閥(3)、第二換向閥(4)、第三換向閥(5)均為常閉閥。
8.一種集裝箱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集裝箱吊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油缸(I)為伸縮油缸,第二油缸(2)為旋鎖油缸。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集裝箱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I)的缸筒固定,所述第一油缸(I)的活塞桿相對于所述缸筒伸縮運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系統,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和第三換向閥,第一油缸的活塞桿上設置有單個通油孔,通油孔連通第一油缸的無桿腔和第二油缸的無桿腔;通油孔與第二油缸的無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第一換向閥;第二油缸的有桿腔內設置有復位彈簧,和/或,第二油缸的有桿腔與蓄能器連通;進/回油管路通過第二換向閥連通至第一油缸的無桿腔和第一油缸的有桿腔;第二換向閥與第一油缸的有桿腔之間的管路中設置有第三換向閥。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集裝箱吊具。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油缸的活塞桿里只有一個進出油通道,且可實現兩個油缸單獨的伸縮動作,省略了膠管和膠管拖鏈,減少沿程壓力損失,降低加工難度,提高通用性。
文檔編號B66C13/20GK202833368SQ20122041391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董元俊, 張國俊 申請人:三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