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
背景技術:
[0002]碳纖維發熱管的碳纖維發熱體是一種純黑體材料,具有升溫迅速、熱滯后小、發熱均勻、熱輻射傳遞距離遠、熱交換速度快等特點。工作過程中光通量遠遠小于金屬發熱體的電熱管,電熱轉換效率比普通金屬發熱管高30%以上。打開電源后升溫速度快,在I 2秒時機體已經感到燙手,所以其得到廣泛的應用。[0003]但市場上的碳纖維發熱管普遍是圓柱狀結構的,其散熱面就只有碳纖維發熱管的圓柱面了,散熱效率還可以用借助附加散熱片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發明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可提高加熱效率的高效碳纖維發熱管。[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包括有支承端子、引線和碳纖維發熱管本體,支承端子設于碳纖維發熱管本體兩端,在碳纖維發熱管本體上設有大量的散熱片,螺旋散熱碟片通過其兩頭末端金屬片和碳纖維發熱管本體兩端的支承端子連接固定在一起。[0006]散熱片沿碳纖維發熱管本體長度方向布置。[0007]所述的散熱片為螺旋形碟片。[0008]采用本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碳纖維發熱管本體上設置散熱片,可大大改善碳纖維發熱管本體的熱傳遞面積,提高其熱傳遞效率。
[0009]圖I為本實用新型高效碳纖維發熱管的立體結構圖;[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高效碳纖維發熱管的正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0012]本實施例的高效碳纖維發熱管包括有支承端子I、引線2和碳纖維發熱管本體3, 支承端子I設于碳纖維發熱管本體3兩端,在碳纖維發熱管本體3上設有大量的散熱片4, 所述的散熱片為螺旋形碟片4,螺旋散熱碟片4通過其兩頭末端金屬片5和碳纖維發熱管本體兩端的支承端子I連接固定在一起,散熱片4沿碳纖維發熱管本體3長度方向布置。[001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3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故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之形狀、構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包括有支承端子、引線和碳纖維發熱管本體,支承端子設于碳纖維發熱管本體兩端,其特征在于在碳纖維發熱管本體上設有大量的散熱片。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其特征在于散熱片沿碳纖維發熱管本體長度方向布置,散熱片通過其兩頭末端的金屬片分別固定在發熱管本體兩端支承端子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片為螺旋形碟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高效的碳纖維發熱管,包括有支承端子、引線和碳纖維發熱管本體,支承端子設于碳纖維發熱管本體兩端,在碳纖維發熱管本體上設有大量的散熱片,螺旋散熱碟片通過其兩頭末端金屬片和碳纖維發熱管本體兩端的支承端子連接固定在一起,散熱片沿碳纖維發熱管本體長度方向布置,所述的散熱片為螺旋形碟片,采用本技術方案后,通過在碳纖維發熱管本體上設置散熱片,可大大改善碳纖維發熱管本體的熱傳遞面積,提高其熱傳遞效率。
文檔編號H05B3/42GK202750251SQ20122040845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明者李漢茂, 劉常全, 吳細強 申請人:廣東澳特利燈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