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輔助工裝,尤其涉及輔助工裝中的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裝配汽車備胎(即后備輪胎),而每個備胎自重都超15kg,裝配時,要將備胎提升距離地面大約300mm-1900mm不等的高度來裝配到汽車上的備胎安裝架上,目前的備胎裝配完全是以人力搬、扛法,這種已是比較原始的工作方式,員工都需彎腰將每個輪胎搬、扛起來,甩入或頂入備胎安裝架中,來完成裝配動作,操作者不但體力消耗大,而且因長期彎腰施重力,會造成操作者的腰部損傷,嚴重者會造成腰部終生勞損,生產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上設有托架軌道、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所述托架軌道上設有與其形成移動副的備胎托架,所述第一升降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部和與所述第一驅動部連接的第一執行部,所述車體鉸接有杠桿,所述第一執行部與所述杠桿鉸接,所述杠桿與所述備胎托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包括第二驅動部和與所述第二驅動部連接的第二執行部,所述第二執行部為圓錐形的托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托架軌道位于所述車體的側面,所述托塊位于所述車體的頂面。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備胎托架包括L形側托和與所述L形側托連接的滑塊,所述滑塊的兩端分別設有滾輪,所述滑塊上設有貫穿孔,所述慣穿孔位于二個滾輪之間,所述托架軌道穿設于所述貫穿孔內。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塊與所述杠桿為移動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體的頂面設有限位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驅動部為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有活塞桿,所述第一氣缸通過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杠桿鉸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驅動部為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與所述托塊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托塊為聚氨酯材料制成。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體為方形框架。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體設有推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案,可通過第一驅動部驅動第一執行部升降,帶動杠桿擺動,利用杠桿原理將備胎托架沿托架軌道上舉,將備胎托架內的備胎翻轉到第二執行部上,可替代人力裝配汽車備胎,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中的附圖標號為車體I ;底輪11 ;備胎托架12 ;托架軌道13 ;限位塊14 ;推把15 ;第一氣缸2 ;活塞桿21 ;杠桿3 ;第二氣缸4 ;托塊5 ;備胎6。如圖I所示,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包括車體1,所述車體I底部連接有底輪11,所述車體I上設有托架軌道13、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所述托架軌道13上設有與其形成移動副的備胎托架12,所述第一升降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部和與所述第一驅動·部連接的第一執行部,所述車體I鉸接有杠桿3,所述第一執行部與所述杠桿3鉸接,所述杠桿3與所述備胎托架12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包括第二驅動部和與所述第二驅動部連接的第二執行部,所述第二執行部為圓錐形的托塊5,其中,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均為垂直升降機構。如圖I所示,所述托架軌道13位于所述車體I的側面,所述托塊5位于所述車體I的頂面。如圖I所示,所述備胎托架12包括L形側托和與所述L形側托連接的滑塊,所述滑塊的兩端分別設有滾輪,所述滑塊上設有貫穿孔,所述慣穿孔位于二個滾輪之間,所述托架軌道13穿設于所述貫穿孔內。如圖I所示,所述滑塊與所述杠桿3為移動副。如圖I所示,所述車體I的頂面設有限位塊14,所述限位塊優選為兩塊,便于備胎6緩慢翻到車體I頂面上時,備胎6的中心孔與托塊5的軸心保持一致,使圓錐形的托塊5順利穿過備胎6的中心孔,將備胎6托升起來,進行裝配。如圖I所示,所述第一驅動部為第一氣缸2,所述第一氣缸2連接有活塞桿21,所述第一氣缸2通過所述活塞桿21與所述杠桿3鉸接。如圖I所示,所述第二驅動部為第二氣缸4,所述第二氣缸4與所述托塊5連接。如圖I所示,所述托塊5為聚氨酯材料制成,通過安裝在第二氣缸4的圓錐形的托塊5自身的大小,可以穿過汽車上的備胎安裝架的“X”型空間的大小,從而確保托塊5順利地將備胎6安裝到位并下降。如圖I所示,所述車體I為方形框架。如圖I所示,所述車體I設有推把15。如圖I所示,通過車體I的底輪11,使車體I跟隨流水線同步移動,從而確保員工順利地將備胎6安裝到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將待裝配的備胎6放入備胎托架12內,通過第一氣缸2驅動活塞桿21升降,帶動杠桿3擺動,利用杠桿原理將備胎托架12沿托架軌道13上舉,在限位塊14的限位作用下,將備胎托架12內的備胎6翻轉到圓錐形的托塊5上,可替代人力裝配汽車的備胎6,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上設有托架軌道、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所述托架軌道上設有與其形成移動副的備胎托架,所述第一升降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部和與所述第一驅動部連接的第一執行部,所述車體鉸接有杠桿,所述第一執行部與所述杠桿鉸接,所述杠桿與所述備胎托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包括第二驅動部和與所述第二驅動部連接的第二執行部,所述第二執行部為圓錐形的托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軌道位于所述車體的側面,所述托塊位于所述車體的頂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備胎托架包括L形側托和與所述L形側托連接的滑塊,所述滑塊的兩端分別設有滾輪,所述滑塊上設有貫穿孔,所述慣穿孔位于二個滾輪之間,所述托架軌道穿設于所述貫穿孔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與所述杠桿為移動副。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的頂面設有限位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部為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有活塞桿,所述第一氣缸通過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杠桿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部為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與所述托塊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為方形框架。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設有推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輔助工裝中的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汽車備胎的舉升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上設有托架軌道、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所述托架軌道上設有備胎托架,所述第一升降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部和第一執行部,所述車體鉸接有杠桿,所述第一執行部與所述杠桿鉸接,所述杠桿與所述備胎托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包括第二驅動部和與第二執行部,所述第二執行部為圓錐形的托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通過第一驅動部驅動第一執行部升降,帶動杠桿擺動,利用杠桿原理將備胎托架上舉,將備胎托架內的備胎翻轉到第二執行部上,可替代人力裝配汽車備胎,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66F9/12GK202785491SQ20122032065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4日
發明者黃進, 周偉明, 蘭培傳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