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起重機起升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起重機,特別涉及一種起重機的起升機構。
背景技術:
鋼廠成品庫需要具有多用途吊具的起重機對成品轉運,碼頭、港口集裝箱起重機需要對集裝箱轉運。通常,這類起重機的運行速度很高,在運行過程中吊具會產生搖擺,影響起重機的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起重機起升機構,解決現有運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機,其起升機構的吊具易產生搖擺,影響起重機工作效率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機構由兩個雙聯卷筒、四組導向滑輪組、兩個平衡臂、四個動滑輪組、吊具上架和四根鋼絲繩組成,兩個所述雙聯卷筒、兩個所述平衡臂通過四根所述鋼絲繩和所述導向滑輪組、四個所述動滑輪組聯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鋼絲繩,每根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對應的雙聯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繞過動滑輪組、導向滑輪組、動滑輪組后與平衡臂相聯。兩個所述雙聯卷筒的第一雙聯卷筒和第二雙聯卷筒的軸線共線。四組所述導向滑輪組的第一導向滑輪組由第一組I號滑輪和第一組2號滑輪組成,第二導向滑輪組由第二組I號滑輪和第二組2號滑輪組成,第三導向滑輪組由第三組I號滑輪和第三組2號滑輪組成,第四導向滑輪組由第四組I號滑輪和第四組2號滑輪組成,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第二組I號滑輪、第三組I號滑輪、第四組I號滑輪軸線共面且垂直于卷筒軸線,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第二組I號滑輪軸線共線,所述第三組I號滑輪、第四組I號滑輪軸線共線,所述第一組2號滑輪、第二組2號滑輪、第三組2號滑輪、第四組2號滑輪軸線共面且平行于卷筒軸線,第一組2號滑輪、第四組2號滑輪軸線共線,第二組2號滑輪、第三組2號滑輪軸線共線,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第二組I號滑輪、第三組I號滑輪、第四組I號滑輪軸線與第一組2號滑輪、第二組2號滑輪、第三組2號滑輪、第四組2號滑輪軸線具有高度差以保證鋼絲繩能同時與滑輪的繩槽直徑相切。四個所述動滑輪組對稱布置在所述吊具上架四邊,四個所述滑輪組的第一動滑輪組由第一組I號動滑輪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組成,第二動滑輪組由第二組I號動滑輪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組成,第三動滑輪組由第三組I號動滑輪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組成,第四動滑輪組由第四組I號動滑輪和第四組2號動滑輪組成,所述第一組I號動滑輪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與所述第二組I號動滑輪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軸線共線且平行于小車運行方向,所述第三組I號動滑輪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與第四組I號動滑輪和所述第四組2號動滑輪軸線共線且平行于大車運行方向。[0009]兩個所述平衡臂的第一平衡臂、第二平衡臂對稱于所述雙聯卷筒中心線、布置在小車架上,所述第一平衡臂位于所述第一組I號動滑輪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正上方,所述第二平衡臂位于所述第二組I號動滑輪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正上方,所述第一雙聯卷筒位于第三組I號動滑輪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正上方,所述第二雙聯卷筒位于所述第四組I號動滑輪和所述第四組2號動滑輪正上方。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一根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雙聯卷筒上,另一端從第一雙聯卷筒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三組I號動滑輪,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一組2號滑輪、第一組I號滑輪,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一組2號動滑輪,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一平衡臂聯接。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二根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雙聯卷筒上,另一端從第一雙聯卷筒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三組2號動滑輪,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二組2號滑輪、第二組I號滑輪,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二組2號動滑輪,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二平衡臂聯接。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四根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雙聯卷筒上,另一端從第二雙聯卷筒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四組I號動滑輪,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四組2號滑輪、第四組I號滑輪,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一組I號動滑輪,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一平衡臂聯接。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三根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雙聯卷筒上,另一端從第二雙聯卷筒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四組2號動滑輪,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三組2號滑輪、第三組I號滑輪,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二組I號動滑輪,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二平衡臂聯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設置了兩個雙聯卷筒、四組導向滑輪組、兩個平衡臂、四個動滑輪組、四根鋼絲繩和一個吊具上架,兩個雙聯卷筒、兩個平衡臂通過四根鋼絲繩和導向滑輪組、動滑輪組聯接在一起;四根鋼絲繩,每根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對應的雙聯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繞過動滑輪組、導向滑輪組、動滑輪組后與平衡臂相聯。因此,在起重機小車架與吊具上架之間的空間,形成了兩組兩兩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四個三角形的下頂點對稱布置在吊具上架的四邊中點位置,四個三角形各自所在的平面與大車運行方向及小車運行方向的夾角為直角。當吊具上升或者下降時,四個倒三角形始終保持為等腰三角形。在大車運行及小車運行時,四個三角形均保持穩定狀態,運動產生的搖擺力由鋼絲繩產生反向拉力抵消。由于設置了四組動滑輪組,可實現4倍的鋼絲繩倍率,鋼絲繩纏繞相對簡單,起升機構減速器輸出扭矩小。因此,吊具上架穩定,防擺能力強。本實用新型用于運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機,具有結構簡單、維護方便、減擺效果好的優點,同時可以實現吊具的平衡、傾轉功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一種起重機起升機構,由兩個雙聯卷筒、四組導向滑輪組、兩個平衡臂、四個動滑輪組、吊具上架和四根鋼絲繩組成,兩個所述雙聯卷筒、兩個所述平衡臂通過四根所述鋼絲繩和所述導向滑輪組、四個所述動滑輪組聯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鋼絲繩,每根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對應的雙聯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繞過動滑輪組、導向滑輪組、動滑輪組后與平衡臂相聯。兩個所述雙聯卷筒的第一雙聯卷筒11和第二雙聯卷筒12的軸線共線(兩個雙聯卷筒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四組所述導向滑輪組的第一導向滑輪組由第一組I號滑輪211和第一組2號滑輪212組成,第二導向滑輪組由第二組I號滑輪221和第二組2號滑輪222組成,第三導向滑輪組由第三組I號滑輪231和第三組2號滑輪232組成,第四導向滑輪組由第四組I號滑輪241和第四組2號滑輪242組成,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211、第二組I號滑輪221、第三組
I號滑輪231、第四組I號滑輪241軸線共面且垂直于卷筒軸線,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211、第二組I號滑輪221軸線共線,所述第三組I號滑輪231、第四組I號滑輪241軸線共線,所述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三組2號滑輪232、第四組2號滑輪242軸線共面且平行于卷筒軸線,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四組2號滑輪242軸線共線,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三組2號滑輪232軸線共線,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211、第二組I號滑輪221、第三組I號滑輪231、第四組I號滑輪241軸線與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三組2號滑輪232、第四組2號滑輪242軸線具有高度差以保證鋼絲繩能同時與滑輪的繩槽直徑相切。四個所述動滑輪組對稱布置在所述吊具上架6四邊,四個所述滑輪組的第一動滑輪組由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組成,第二動滑輪組由第二組I號動滑輪421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組成,第三動滑輪組由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組成,第四動滑輪組由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和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組成,所述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與所述第二組I號動滑輪421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軸線共線且平行于小車運行方向,所述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與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和所述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軸線共線且平行于大車運行方向。兩個所述平衡臂的第一平衡臂31、第二平衡臂32對稱于所述雙聯卷筒中心線、布置在小車架上,所述第一平衡臂31位于所述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正上方,所述第二平衡臂32位于所述第二組I號動滑輪421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正上方,所述第一雙聯卷筒11位于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正上方,所述第二雙聯卷筒12位于所述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和所述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正上方。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一根鋼絲繩5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雙聯卷筒11上,另一端從第一雙聯卷筒11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一組I號滑輪21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聯接。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二根鋼絲繩5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雙聯卷筒11上,另一端從第一雙聯卷筒11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二組I號滑輪22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聯接。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四根鋼絲繩5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雙聯卷筒12上,另一端從第二雙聯卷筒12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四組2號滑輪242、第四組I號滑輪24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聯接。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三根鋼絲繩5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雙聯卷筒12上,另一端從第二雙聯卷筒12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三組2號滑輪232、第三組I號滑輪23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二組
I號動滑輪421,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聯接。減擺功能的實現上述四組鋼絲繩通過上述纏繞方式,使得在起重機小車架與吊架上架6之間的空間形成了兩組兩兩全等的三角形,四個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四個三角形的下頂點對稱布置在吊具上架6的四邊中點位置,四個三角形各自所在的平面與大車運行方向及小車運行方向的夾角為直角。當吊具上升或者下降時,四個倒三角形始終保持為等腰三角形。在大車運行及小車運行時,四個三角形均保持穩定狀態,運動產生的搖擺力由鋼絲繩產生反向拉力抵消。傾轉功能的實現正常狀態下,吊具上架6始終保持水平狀態,當吊具需要向一側傾斜時,可以通過兩個雙聯卷筒放出或纏繞鋼絲繩一改變鋼絲繩的長度來實現。方式1:第二雙聯卷筒12保持靜止,第一雙聯卷筒11轉動放出纏繞在其上的鋼絲繩51、52,在第一雙聯卷筒11與吊具上架6之間的鋼絲繩51、52變長。從而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向下傾斜。方式2 :第一雙聯卷筒11保持靜止,第二雙聯卷筒12轉動纏繞回放出的鋼絲繩53、54,在第二雙聯卷筒12與吊具上架6之間的鋼絲繩53、54變短。從而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向下傾斜。方式3 :第一雙聯卷筒11轉動放出纏繞在其上的鋼絲繩51、52,在第一雙聯卷筒
11與吊具上架6之間的鋼絲繩51、52變長,第二雙聯卷筒12轉動纏繞回放出的鋼絲繩53、54,在第二雙聯卷筒12與吊具上架6之間的鋼絲繩53、54變短。從而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向下傾斜。吊具平衡功能的實現通過第一平衡臂31、第二平衡臂32調節鋼絲繩長度,使整個吊具上架6保持水平。
權利要求1.一種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機構由兩個雙聯卷筒、四組導向滑輪組、兩個平衡臂、四個動滑輪組、吊具上架和四根鋼絲繩組成,兩個所述雙聯卷筒、兩個所述平衡臂通過四根所述鋼絲繩和所述導向滑輪組、四個所述動滑輪組聯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鋼絲繩,每根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對應的雙聯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繞過動滑輪組、導向滑輪組、動滑輪組后與平衡臂相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雙聯卷筒的第一雙聯卷筒(11)和第二雙聯卷筒(12)的軸線共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四組所述導向滑輪組的第一導向滑輪組由第一組I號滑輪(211)和第一組2號滑輪(212)組成,第二導向滑輪組由第二組I號滑輪(221)和第二組2號滑輪(222)組成,第三導向滑輪組由第三組I號滑輪(231)和第三組2號滑輪(232)組成,第四導向滑輪組由第四組I號滑輪(241)和第四組2號滑輪(242)組成,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211)、第二組I號滑輪(221)、第三組I號滑輪(231)、第四組I號滑輪(241)軸線共面且垂直于卷筒軸線,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211)、第二組I號滑輪(221)軸線共線,所述第三組I號滑輪(231)、第四組I號滑輪(241)軸線共線,所述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三組2號滑輪(232)、第四組2號滑輪(242)軸線共面且平行于卷筒軸線,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四組2號滑輪(242)軸線共線,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三組2號滑輪(232)軸線共線,所述第一組I號滑輪(211)、第二組I號滑輪(221)、第三組I號滑輪(231)、第四組I號滑輪(241)軸線與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三組2號滑輪(232)、第四組2號滑輪(242)軸線具有高度差以保證鋼絲繩能同時與滑輪的繩槽直徑相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四個所述動滑輪組對稱布置在所述吊具上架(6)四邊,四個所述滑輪組的第一動滑輪組由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組成,第二動滑輪組由第二組I號動滑輪(421)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組成,第三動滑輪組由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組成,第四動滑輪組由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和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組成,所述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與所述第二組I號動滑輪(421)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軸線共線且平行于小車運行方向,所述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與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和所述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軸線共線且平行于大車運行方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平衡臂的第一平衡臂(31)、第二平衡臂(32)對稱于所述雙聯卷筒中心線、布置在小車架上,所述第一平衡臂(31)位于所述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和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正上方,所述第二平衡臂(32)位于所述第二組I號動滑輪(421)和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正上方,所述第一雙聯卷筒(11)位于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和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正上方,所述第二雙聯卷筒(12)位于所述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和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正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一根鋼絲繩(5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雙聯卷筒(11)上,另一端從第一雙聯卷筒(11)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三組I號動滑輪(431),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一組2號滑輪(212)、第一組I號滑輪(21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一組2號動滑輪(412),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聯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二根鋼絲繩(5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雙聯卷筒(11)上,另一端從第一雙聯卷筒(11)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三組2號動滑輪(432),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二組2號滑輪(222)、第二組I號滑輪(22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二組2號動滑輪(422),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聯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四根鋼絲繩(5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雙聯卷筒(12)上,另一端從第二雙聯卷筒(12)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四組I號動滑輪(441),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四組2號滑輪(242)、第四組I號滑輪(24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一組I號動滑輪(411),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一平衡臂(31)聯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起重機起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鋼絲繩的第三根鋼絲繩(5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雙聯卷筒(12)上,另一端從第二雙聯卷筒(12)繞出,首先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四組2號動滑輪(442),然后依次繞過所述導向滑輪組第三組2號滑輪(232)、第三組I號滑輪(231),再向下繞過所述動滑輪組第二組I號動滑輪(421),之后向上與所述第二平衡臂(32)聯接。
專利摘要一種起重機起升機構,涉及起重機。解決現有運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機,其起升機構的吊具易產生搖擺,影響起重機工作效率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由兩個雙聯卷筒、四組導向滑輪組、兩個平衡臂、四個動滑輪組、吊具上架和四根鋼絲繩組成,兩個所述雙聯卷筒、兩個所述平衡臂通過四根所述鋼絲繩和所述導向滑輪組、四個所述動滑輪組聯接在一起;四根所述鋼絲繩,每根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對應的雙聯卷筒上,另一端依次繞過動滑輪組、導向滑輪組、動滑輪組后與平衡臂相聯。本實用新型用于運行速度很高的起重機,具有結構簡單、維護方便、減擺效果好的優點,同時可以實現吊具的平衡、傾轉功能。
文檔編號B66D1/26GK202848895SQ20122031561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周繼紅, 閆少泉, 倪華英 申請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