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型材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型材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防水對于室外通信、變電等機柜的柜體來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現有機柜主要由梁結構、板材、連接結構構成,其中,連接結構主要為型材,例如鋁型材等,連接結構與板材之間的連接部位是水滲入機柜的主要通道之一,為防止水由該部位滲入,現有的做法是在連接結構與板材連接部位的間隙填充防水材料,其存在的問題是長期使用后,防水材料變質,導致防水性能下降;相較于連接結構或板材,防水材料材質偏軟,其與連接結構或板材之間的連接部位會留下間隙,影響其防水性能;防水材料的使用會增大成本投入;防水材料的使用增加工序,降低效率,增大人力成本的投入,亟待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型材連接結構,不需要使用防水材料,可以長期保持其防水性能,降低成本投入,減少工序,增加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型材連接結構,包括兩塊側板和兩塊底板,兩塊所述側板與兩塊所述底板銜接為倒M形,靠近所述底板的所述側板的底部開設通孔。所述底板向外延伸出斜置的拼板。所述側板與所述側板平行設置。兩塊所述側板和兩塊所述底板均采用鋁型材一次性壓制成型。基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公開,本實用新型具備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使用防水材料,可以長期保持其防水性能,降低成本投入,減少工序,增加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側板;2、側板;21、通孔;3、底板;4、底板;5、拼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實施例I提出一種型材連接結構,包括兩塊側板1、2和兩塊底板3、4,兩塊側板1、2與兩塊底板3、4銜接為倒M形,靠近底板4的側板2的底部開設通孔21。底板4向外延伸出斜置的拼板5。側板I與側板2平行設置。兩塊側板1、2和兩塊底板3、4均采用鋁型材一次性壓制成型。在實施例I主要用于通信或變電的機柜的建造,其與板材結合,作為連接結構使用,其實際使用過程中,將板材固定在由兩塊側板1、2和兩塊底板3、4形成的向上的凹槽中,通過螺栓或者其他方式固定,由于凹槽的截面為倒置的M形,故需要將板材底部加工成與底板3、4接觸的部位契合為宜,該結構可以使機柜的整體結構變得更加堅固,將板材在上述凹槽中固定之后,對于實施例I而言,其不需要再板材與凹槽之間的孔隙位置填充防水材料,當雨水沿著板材向下流動,并進入到板材與側板2之間的縫隙之后,由于底板3與底板4拼接成的是一個向上拱起的結構,使得在側板2與底板4之間形成一個將水截住的洼地,水會沿著通孔21流出,使得水并不會接觸到側板I或底板3,更不會流入機柜內部,同 時,拼板5可以用作與板材之間連接的加強結構,由于實施例I不需要使用防水材料,可以長期保持其防水性能,降低成本投入,減少工序,增加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ー種型材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塊側板(1、2)和兩塊底板(3、4),兩塊所述側板(1、2)與兩塊所述底板(3、4)銜接為倒M形,靠近所述底板(4)的所述側板(2)的底部開設通孔(2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型材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向外延伸出斜置的拼板(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I)與所述側板(2)平行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型材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塊所述側板(1、2)和兩塊所述底板(3、4)均采用鋁型材一次性壓制成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型材連接結構,包括兩塊側板和兩塊底板,兩塊所述側板與兩塊所述底板銜接為倒M形,靠近所述底板的所述側板的底部開設通孔。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型材連接結構,不需要使用防水材料,可以長期保持其防水性能,降低成本投入,減少工序,增加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
文檔編號H05K5/02GK202652762SQ20122019594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日
發明者楊君明 申請人:寧國鑫辰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