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扭矩釋放裝置以及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ー種扭矩釋放裝置以及設置該扭矩釋放裝置的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履帶式起重機是ー種采用履帶行走底盤的桁架式臂架結構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內通常均會使用鋼絲繩連接結構將吊鉤與起重臂連接在一起,由于起重臂會通過鋼絲繩將吊鉤吊起來然后升高,所以該鋼絲繩也被稱為起升鋼絲繩(簡稱起升繩)。目前,起升鋼絲繩普遍采用交繞方法制作而成。現有技術中,在安裝起重機時起升繩會在多個滑輪組間穿繞,起升繩在滑輪組間穿繞后總會或大或小地存在一個與起升繩的繞向相反的扭矩。 當通過鋼絲繩與吊鉤相連接的起重臂不斷抬高吋,穿過滑輪組引向卷揚機的起升繩垂直分力會不斷増大。隨著重物起升,鋼絲繩會不斷收縮并擠壓滑輪組內的滑輪。這必然會加劇起升繩的扭矩作用,使鋼絲繩會產生與其繞向相反的旋轉趨勢。由于起升繩的ー個單頭總是固定在吊鉤或起重臂上,所以鋼絲繩產生的扭矩總是無法消除。當扭矩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扭矩會造成吊鉤與起升繩共同旋轉的現象,該現象也被稱為打轉現象,此類打轉現象會導致吊鉤以及吊鉤上吊裝的重物的具體位置難以有效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ー種扭矩釋放裝置以及設置該扭矩釋放裝置的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鋼絲繩上的扭矩無法釋放,導致吊鉤與起升繩易發生打轉現象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包括第一接頭、第二接頭以及摩擦カ消減結構,其中所述第一接頭上固定有呈旋轉體狀的外凸部,所述第二接頭上設置有內凹部,所述外凸部嵌于所述內凹部內;所述外凸部周向外表面上背離所述內凹部開ロ處的部分固定有第一防脫件,所述內凹部周向內表面上背離所述內凹部底面的部分固定有第二防脫件;所述第一防脫件凸出所述外凸部的周向外表面,所述第二防脫件凸出所述內凹部的周向內表面,所述摩擦力消減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防脫件以及所述第二防脫件之間,且所述摩擦力消減結構能減小所述第二防脫件和/或所述內凹部繞所述外凸部的周向方向相對于所述第一防脫件和/或所述外凸部轉動產生的摩擦力。優選地,所述摩擦力消減結構為軸承,其中所述軸承包括第一端蓋、第二端蓋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端蓋與所述第二端蓋之間的滾動體;[0013]所述軸承的所述第一端蓋以及所述第二端蓋均呈環狀且均套接在位于所述第一防脫件與所述第二防脫件之間的所述外凸部上;所述第一端蓋或所述第二端蓋其中之一與所述第一防脫件相抵接或互相固定,所述第一端蓋或所述第二端蓋其中另一與所述第二防脫件相抵接或互相固定。優選地,所述軸承為球軸承。優選地,所述外凸部呈圓柱狀,所述第一防脫件呈圈狀且其套接于所述外凸部上,且所述第一防脫件的內表面與所述外凸部之間螺紋連接。優選地,所述外凸部上至少設置有ー個第一螺孔,所述第一防脫件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螺孔數目相同的第一通孔,貫穿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第一螺孔螺紋連接的第一防松螺釘將所述第一防脫件與所述外凸部互相固定。優選地,所述第二防脫件呈圈狀且其套設于所述外凸部上,所述第二防脫件能相對于所述外凸部繞所述外凸部的周向方向轉動,所述第二防脫件的外表面與所述內凹部的內表面之間螺紋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二接頭上設置有至少ー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防脫件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數目相同的第二螺孔,貫穿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第二螺孔螺紋連接的第二防松螺釘將所述第二接頭與所述第二防脫件互相固定。優選地,所述第二螺孔為通孔,所述外凸部上還設置有鎖定孔,貫穿所述第二螺孔并嵌于所述鎖定孔內且與所述第二螺孔、所述鎖定孔之間均形成可拆卸連接的銷子將所述外凸部與所述第二防脫件互相鎖定。優選地,所述鎖定孔為螺孔,所述銷子為與所述鎖定孔螺紋連接的螺紋銷。優選地,所述第二接頭上還設置有至少ー個潤滑通孔,所述潤滑通孔位于所述內凹部的內表面上的端ロ朝向所述軸承內的所述滾動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包括本實用新型任一技術方案所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鋼絲繩、起重臂以及吊鉤,其中所述第一接頭為雙耳連接接頭,所述雙耳連接接頭的雙耳部與所述起重臂或所述吊鉤固定連接,所述扭矩釋放裝置內的所述外凸部固定于所述雙耳連接接頭上背離所述雙耳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接頭為單耳連接接頭,所述單耳連接接頭的單耳部與所述鋼絲繩繩頭上的索套固定連接,所述扭矩釋放裝置內的所述內凹部設置于所述單耳連接接頭上背離所述單耳部的一端。優選地,所述起重機為履帶式起重機。基于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中,第一防脫件與第二防脫件兩者之間設置有摩擦力消減結構,摩擦力消減結構能夠減小第二防脫件和/或內凹部繞外凸部的周向方向相對于第一防脫件和/或外凸部轉動產生的摩擦力,故而當第一接頭(可以為雙耳連接接頭與單耳連接接頭其中之一)與吊鉤相連接,第二接頭(可以為雙耳連接接頭與單耳連接接頭其中另ー)與起重臂相連接吋,鋼絲繩上的扭矩可以實時通過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兩者的相對轉動而釋放掉,因為第二接頭可以通過繞第一接頭的外凸部的周向方向轉動的方式釋放掉鋼絲繩上積累的扭矩,由此便可以避免鋼絲繩上的扭矩積累過多而引發打轉現象,進而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鋼絲繩上的扭矩無法釋放,導致吊鉤與起升繩易發生打轉現象的技術問題。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的各主要零部件組裝為完整的扭矩釋放裝置的組裝過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完整的扭矩釋放裝置沿A-A線的剖視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完整的扭矩釋放裝置沿B-B線的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的組裝過程的剖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與鋼絲繩連接時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圖I 圖5以及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可選實施例的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ー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任何技術特征、任何技術方案均是多種可選的技術特征或可選的技術方案中的ー種或幾種,為了描述簡潔的需要本文件中無法窮舉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術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術方案,也不便于每個技術特征的實施方式均強調其為可選的多種實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曉本實施例內的任何技術特征以及任何技術方案均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ー種容易釋放扭矩的扭矩釋放裝置以及設置該扭矩釋放裝置的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如圖I 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包括如圖I所示的第一接頭I、第二接頭2以及摩擦力消減結構(圖中為球軸承)3,其中第一接頭I上固定有呈旋轉體狀(優選為圓柱狀)如I和圖2所示的外凸部11,第二接頭2上設置有內凹部(本例中為沉孔狀)21,外凸部11嵌于內凹部21內。夕卜凸部11周向外表面上背離內凹部21開ロ處的部分固定有如圖2所示第一防脫件10,內凹部21周向內表面上背離內凹部21底面的部分固定有第二防脫件20。第一防脫件10凸出外凸部11的周向外表面,第二防脫件20凸出內凹部21的周向內表面,本例中外凸部11的周向方向與內凹部21的周向方向相平行。摩擦力消減結構3即球軸承設置于第一防脫件10以及第二防脫件20之間,且摩擦力消減結構3能減小第二防脫件20和/或內凹部21繞外凸部11的周向方向相對于第一防脫件10和/或外凸部11轉動產生的摩擦力。本例中摩擦力消減結構3即球軸承有效減少了第一防脫件10與第二防脫件20兩者之間的摩擦力,使該扭矩釋放裝置轉動時更為容易,靈活性更為優良,進而也更容易釋放鋼絲繩施加于第一接頭I以及第ニ接頭2其中任一之上的扭矩。本文件中所公開或涉及的互相固定的零部件或結構件,除另有聲明外,固定均可以理解為能夠拆卸地固定(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釘連接),也可以理解為不可拆卸的固定(例如鉚接、焊接),當然,互相固定的零部件或結構件也可以理解為一體式結構(例如使用鑄造エ藝一體成形制造出來)的不同組成部分。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摩擦力消減結構3選用軸承,優選為球軸承(其他類型的軸承例如圓柱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也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其中軸承包括第一端蓋31、第二端蓋32以及設置于第一端蓋31與第二端蓋32之間的滾動體(本例中為滾珠)33。軸承的第一端蓋31以及第ニ端蓋32均呈環狀且均套接在位于第一防脫件10與第二防脫件20之間的外凸部11上。 第一端蓋31或第二端蓋32其中之一(圖中為第二端蓋32)與第一防脫件10相抵接或互相固定(圖中為相抵接),第一端蓋31或第二端蓋32其中另ー(圖中為第一端蓋31)與第二防脫件20相抵接或互相固定(圖中為相抵接)。第一防脫件10與第二防脫件20夾緊軸承的第一端蓋31以及第ニ端蓋32,這樣,第一防脫件10與第二防脫件20兩者的相對轉動,便轉化為了第一端蓋31以及第ニ端蓋32相對于滾動體33滑動,由軸承自身的特性可知軸承的設置會大大減小第一防脫件10與第ニ防脫件20兩者相對轉動時的摩擦。當然,本例中選用軸承僅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摩擦力消減結構3的優選技術方案,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結構以取代軸承。需要強調的是使用具有自潤滑功能的石墨圈以取代軸承或者直接在圖2中第一防脫件10與第ニ防脫件20之間設置滾珠或滾柱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施例中如圖I所示外凸部11呈圓柱狀,第一防脫件10呈圈狀且其套接于外凸部11上,且第一防脫件10的內表面與外凸部11之間螺紋連接(圖中第一防脫件10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外凸部11的外表面設置有與該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螺紋連接結構具有拆裝方便、結構緊湊的優點。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外凸部11上至少設置有ー個第一螺孔111,第一防脫件10上設置有與第一螺孔111數目相同的第一通孔110,貫穿第一通孔110且與第一螺孔111螺紋連接的第一防松螺釘112將第一防脫件10與外凸部11互相固定。第一防松螺釘112不僅可以限定第一防脫件10在外凸部11軸向方向上的位置,而且使用第一防松螺釘112將第一防脫件10與外凸部11互相固定可以更為有效、牢固的將第一防脫件10與外凸部11以及第ー接頭I固定在一起。本實施例中如圖I所示第二防脫件20呈圈狀且其套設于外凸部11上,第二防脫件20的外表面與內凹部21的內表面之間螺紋連接。(本例中第二防脫件20的外表面設置有梯形外螺紋,內凹部21的內表面設置有與該外螺紋配合的梯形內螺紋)此處的螺紋連接結構也具有拆裝方便、結構緊湊的優點,并且梯形螺紋具有承載カ大的優點。同吋,由于第ニ防脫件20套接于外凸部11上,所以第二防脫件20能相對于外凸部11繞外凸部11的周向方向轉動。[0055]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第二接頭2上設置有第二通孔220,第二防脫件20上設置有第二螺孔222,貫穿第二通孔220且與第二螺孔222螺紋連接的第二防松螺釘202將第ニ接頭2與第二防脫件20互相固定。第二防脫件20能繞外凸部11的周向方向相對于外凸部11轉動。使用第二防松螺釘202可以更為有效、牢固的將第一防脫件10與第二接頭2固定在一起。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第二螺孔222為通孔,外凸部11上還設置有鎖定孔113,貫穿第二螺孔222并嵌于鎖定孔113內且與第二螺孔222以及鎖定孔113之間均形成可拆卸連接(本例中為螺紋連接)的銷子4將外凸部11與第二防脫件20互相鎖定。如圖4所示的鎖定孔113、第二螺孔222與銷子4形成的可拆卸連接結構的作用在于在第二防脫件20上套接上第二接頭2,并繞外凸部11的周向方向轉動第二接頭2吋,該可拆卸連接結構可以對第二防脫件20進行鎖定,進而可以使第二接頭2與第二防脫件20形成牢固的螺紋連接。待第二接頭2與第二防脫件20形成牢固的螺紋連接后,可以使用扳手將銷子4從第二螺孔222以及鎖定孔113內取出,使第二防脫件20仍舊能繞外凸部11 的周向方向相對于外凸部11轉動,接著,便可以在第二通孔220以及第ニ螺孔222內安裝如圖3所示的第二防松螺釘202。本實施例中鎖定孔113優選為螺孔,銷子4優選為與鎖定孔113螺紋連接的螺紋銷。這種結構中,螺紋銷與鎖定孔113之間能形成螺紋連接,故而構成的可拆卸連接結構可以反復拆裝,同時連接結構也更為牢固、緊密。本實施例中第二接頭2上還設置有至少ー個如圖4所示的潤滑通孔5,潤滑通孔5位于內凹部21的內表面上的端ロ朝向軸承內的滾動體33。潤滑通孔5的設置使得軸承的潤滑更為方便,有助于維持軸承良好的轉動靈活性,進而可以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為了在不使用潤滑通孔5時,外界灰塵或污水不會滲入潤滑通孔5內,本例中還可以設置與潤滑通孔5的內表面螺紋連接如圖4所示的密封螺釘51。這樣,可以在需要注入潤滑油時擰松、取出密封螺釘51,注好潤滑油之后再擰上密封螺釘51。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包括上述本實用新型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如圖I 圖5所示扭矩釋放裝置、鋼絲繩6、起重臂以及吊鉤,其中第一接頭I為雙耳連接接頭,雙耳連接接頭的雙耳部與起重臂或吊鉤(圖中未示出)固定連接,扭矩釋放裝置內如圖I和圖2所示的外凸部11 (外凸部11優選為軸向方向與鋼絲繩的軸向方向相同)固定于雙耳連接接頭上背離雙耳部的一端。第二接頭2為單耳連接接頭,單耳連接接頭的單耳部與鋼絲繩6繩頭上的索套7固定連接(本例中為使用銷軸相連接),扭矩釋放裝置內的內凹部21設置于單耳連接接頭上背離單耳部的一端。上述結構中鋼絲繩6上的扭矩可以實時通過第一接頭I與第二接頭2的相對轉動而釋放棹,由于第二接頭2可以通過繞第一接頭I的外凸部11的周向方向轉動的方式釋放掉鋼絲繩6上的扭矩,由此便可以避免鋼絲繩6上的扭矩積累過多而引發打轉現象。當然,上述結構中如圖I 圖5所示的第一接頭I也可以與第二接頭2互換位置。本實用新型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也可以應用于起重機內的其他連接結構上乃至應用于起重機之外的其他工程機械上。[0066]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頭、第二接頭以及摩擦力消減結構,其中 所述第一接頭上固定有呈旋轉體狀的外凸部,所述第二接頭上設置有內凹部,所述外凸部嵌于所述內凹部內; 所述外凸部周向外表面上背離所述內凹部開口處的部分固定有第一防脫件,所述內凹部周向內表面上背離所述內凹部底面的部分固定有第二防脫件; 所述第一防脫件凸出所述外凸部的周向外表面,所述第二防脫件凸出所述內凹部的周向內表面,所述摩擦力消減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防脫件以及所述第二防脫件之間,且所述摩擦力消減結構能減小所述第二防脫件和/或所述內凹部繞所述外凸部的周向方向相對于所述第一防脫件和/或所述外凸部轉動產生的摩擦力。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力消減結構為軸承,其中 所述軸承包括第一端蓋、第二端蓋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端蓋與所述第二端蓋之間的滾動體; 所述軸承的所述第一端蓋以及所述第二端蓋均呈環狀且均套接在位于所述第一防脫件與所述第二防脫件之間的所述外凸部上; 所述第一端蓋或所述第二端蓋其中之一與所述第一防脫件相抵接或互相固定,所述第一端蓋或所述第二端蓋其中另一與所述第二防脫件相抵接或互相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為球軸承,所述外凸部呈圓柱狀,所述第一防脫件呈圈狀且其套接于所述外凸部上,且所述第一防脫件的內表面與所述外凸部之間螺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上至少設置有一個第一螺孔,所述第一防脫件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螺孔數目相同的第一通孔,貫穿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第一螺孔螺紋連接的第一防松螺釘將所述第一防脫件與所述外凸部互相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脫件呈圈狀且其套設于所述外凸部上,所述第二防脫件能相對于所述外凸部繞所述外凸部的周向方向轉動,所述第二防脫件的外表面與所述內凹部的內表面之間螺紋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頭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防脫件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數目相同的第二螺孔,貫穿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第二螺孔螺紋連接的第二防松螺釘將所述第二接頭與所述第二防脫件互相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孔為通孔,所述外凸部上還設置有鎖定孔,貫穿所述第二螺孔并嵌于所述鎖定孔內且與所述第二螺孔、所述鎖定孔之間均形成可拆卸連接的銷子將所述外凸部與所述第二防脫件互相鎖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孔為螺孔,所述銷子為與所述鎖定孔螺紋連接的螺紋銷。
9.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頭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潤滑通孔,所述潤滑通孔位于所述內凹部的內表面上的端口朝向所述軸承內的所述滾動體。
10.一種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扭矩釋放裝置、鋼絲繩、起重臂以及吊鉤,其中 所述第一接頭為雙耳連接接頭,所述雙耳連接接頭的雙耳部與所述起重臂或所述吊鉤固定連接,所述扭矩釋放裝置內的所述外凸部固定于所述雙耳連接接頭上背離所述雙耳部的一端; 所述第二接頭為單耳連接接頭,所述單耳連接接頭的單耳部與所述鋼絲繩繩頭上的索套固定連接,所述扭矩釋放裝置內的所述內凹部設置于所述單耳連接接頭上背離所述單耳部的一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扭矩釋放裝置以及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鋼絲繩上的扭矩無法釋放,導致吊鉤與起升繩易發生打轉現象的技術問題。該扭矩釋放裝置包括第一接頭、第二接頭及摩擦力消減結構,第一接頭上固定有呈旋轉體狀的外凸部,第二接頭上設置有內凹部,外凸部嵌于內凹部內;外凸部周向外表面上背離內凹部開口處的部分固定有第一防脫件,內凹部周向內表面上背離內凹部底面的部分固定有第二防脫件;摩擦力消減結構設置于第一防脫件及第二防脫件之間。該用于起重機的鋼絲繩連接結構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扭矩釋放裝置、鋼絲繩、起重臂及吊鉤。本實用新型能有效的釋放與其相連接的鋼絲繩上的扭矩。
文檔編號B66C1/14GK202609769SQ2012201675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明者趙波, 章琢, 宋威 申請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