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鋼結構框架都是采用分片或分部建造然后再整體組裝的模式,由于分片制造,因此吊裝時需要借助臨時吊點來完成,單從施工工藝方面考慮,可通過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各個分片建造的方式來提高施工進度,但是鋼結構若分片數量增加,則所需吊裝使用的臨時吊點隨之增多,這樣勢必增加分片建造工作量,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成本浪費,另外割除后的吊點不能重復使用,增加生產成本。因此,有待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產品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重量輕、實用性強、應用范圍廣以及可循環使用的功效,可以避免在分片上焊接臨時吊點,省去了下料、焊接及加工臨時吊點的麻煩,大大減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施工時間。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角鋼I兩個外側壁11、12的自由邊分別與彎曲板2的左右兩側連接,該角鋼I的兩個內側壁13、14上分別設有凹槽15,該凹槽15內設置吸鐵石3,角鋼I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臺座4、5,其中角鋼I上端臺座4的頂面設有吊耳6。前述的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中彎曲板2為斷面呈弧形的彎曲板體,該彎曲板體的長度小于角鋼I的長度,且該彎曲板體左右兩側分別與角鋼I兩個外側壁11、12的自由邊連接,使彎曲板體與角鋼I的兩個外側壁面之間形成中空狀。前述的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中臺座4為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該臺形體內壁與角鋼I兩個外側壁11和12的上端連接,且臺形體大直徑平面端與角鋼I的上端平齊,臺形體小直徑端的內緣邊與彎曲板2的上端連接;該臺座5為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該臺形體內壁與角鋼I兩個外側壁11和12的下端連接,且臺形體大直徑平面端與角鋼I下端平齊,臺形體小直徑端的的內緣邊與彎曲板2的下端連接;該臺座4和臺座5為形狀和大小相同的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前述的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中角鋼I兩個內側壁13、14上分別設有的凹槽15為一個或者多個。本實用新型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的有益效果,主要為該裝置角鋼內側凹槽內嵌入一吸鐵石,當角鋼抱扎到鋼結構框架上時,借助吸鐵石的磁性力使之牢牢的固定到型鋼或角鋼上面,且無需螺栓緊固。該保護裝置角鋼外側焊接有呈弧形的彎曲板,在固定到型鋼或角鋼框架上時使該保護裝置外層呈圓形結構,由于彎曲板外表面圓滑,在吊裝中不會傷及鋼絲繩。該保護裝置在每次吊裝完成后可以拆卸下來,再安裝到另外的鋼結構吊裝棱角部位使用,因此能夠重復使用。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重量輕、實用性強,節約施工時間,降低生產成本,應用范圍廣泛。
圖I為本實用新型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主要標號說明1角鋼、11角鋼外側壁、12角鋼外側壁、13角鋼內側壁、14角鋼內側壁、15凹槽、2彎曲板、3吸鐵石、4臺座、5臺座、6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角鋼I兩個外側壁11、12的自由邊分別與彎曲板2的左右兩側連接,該角鋼I的兩個內側壁13、14上分別設有凹槽15,該凹槽15內設置吸鐵石3,角鋼I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臺座4、5,其中角鋼I上端臺座4的頂面設有吊耳6。其中,彎曲板2為斷面呈弧形的彎曲板體,該彎曲板體的長度小于角鋼I 的長度,且該彎曲板體左右兩側分別與角鋼I兩個外側壁11、12的自由邊連接,使彎曲板與角鋼I的兩個外側壁面之間形成中空狀;臺座4為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該臺形體內壁與角鋼I兩個外側壁11和12的上端連接,且臺形體大直徑平面端與角鋼I的上端平齊,臺形體小直徑端的內緣邊與彎曲板2的上端連接;該臺座5為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該臺形體內壁與角鋼I兩個外側壁11和12的下端連接,且臺形體大直徑平面端與角鋼I下端平齊,臺形體小直徑端的的內緣邊與彎曲板2的下端連接;該臺座4和臺座5為形狀和大小相同的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角鋼I兩個內側壁13、14上分別設有的凹槽15為一個或者多個。實施例一吊裝角鋼框架結構時,為了保證吊裝過程中不發生偏斜,需計算框架的重心位置,結合重心位置、鋼絲繩長度及吊機站位、扒桿傾斜度等,布置吊點位置,且在吊裝過程中為了保證整個框架的水平,不至于產生偏斜,根據計算在框架上布置四個吊點位置。由于圓形狀的結構不至于卡破鋼絲繩,因此需在每一個吊點位置放置一個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作為吊點使用,棱角保護裝置的彎曲板外表面穿繞于鋼絲繩。放置時將每個保護裝置的角鋼I內側緊貼框架角鋼的外側,這時角鋼I內側凹槽15內設置的吸鐵石3會緊緊吸在框架角鋼外側,使保護裝置的角鋼I內側緊緊抱扎在框架角鋼外側,用四個鋼絲繩穿過每個棱角放置的保護裝置上的吊耳6后用卡環固定鋼絲繩,另一端放置到吊機的鉤頭上,然后完成吊裝作業。實施例二吊裝型鋼框架結構時,為了保證吊裝過程中不發生偏斜,需計算框架的重心位置,結合重心位置、鋼絲繩長度及吊機站位、扒桿傾斜度等,布置吊點位置,且在吊裝過程中為了保證整個框架的水平,不至于產生偏斜,根據計算在框架上布置四個吊點位置。由于圓形狀的結構不至于卡破鋼絲繩,因此需在每一個吊點位置放置四個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作為吊點使用。通過保護裝置角鋼I內側凹槽15內的吸鐵石3的磁性力,使保護裝置角鋼I內側與型鋼上下翼緣板的棱角外側面緊緊抱扎,這樣使上下翼緣板上都有兩個四分之一圓形的棱角保護裝置,整個形成一個圓形狀。然后將四根鋼絲繩分別穿繞于預先設置好的四個吊點處,即每一根鋼絲繩穿過一圈棱角設置的保護裝置上的吊耳6后,用卡環固定鋼絲繩,另一端放置到吊機的鉤頭上,完成吊裝作業。實施例中未進行說明的內容為現有技術,故不再進行贅述。本實用新型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的使用原理在諸如鎳礦、鐵礦以及輸油終端等的結構中,基本上是采用的型鋼框架結構的形式,因此在建造中都分為不同的模塊,而模塊建造中又分為幾層結構。在設計中只考慮整個模塊的吊裝方便,設置有吊點,在分層建造中吊裝就需焊接有臨時吊耳,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組焊及拆除的工作量。由于一個項目有許多模塊,可以想象到會給整個項目增加許多的工作。為了避免增加臨時吊耳,又能使分層完成吊裝,即使用此吊裝棱角保護裝置。通過吸鐵石將其固定到型鋼或者角鋼框架上,由于棱角保護裝置角鋼外側呈圓形,在吊裝過程中不至于磕到鋼絲繩,根據框架的重心位置,分布布置四個棱角保護裝置,以此完成吊裝作業,完成后還可拆卸下來,用到其他的模塊分層結構中,一組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可以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省去下料、組對、焊接和拆除臨時吊耳的步驟,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建造時間。在角鋼框架結構中,由于角鋼僅有一個棱角,因此使用一個棱角保護裝置即可,根據重心的位置,在預設位置放置四個棱角吊裝保護裝置,棱角保護裝置的角鋼內側緊貼框架角鋼的外側,使其緊緊的抱扎在一起,鋼絲繩穿繞棱角保護裝置后一端用卡環固定鋼絲繩,另一端放置到吊鉤上,以此替代臨時吊耳完成吊裝作業。而在型鋼框架結構中,由于型鋼有四個棱角,放置一個棱角吊裝保護裝置,可能在翻身作業中造成其他棱角磕到鋼絲繩,如果翻身幾次,來回磨損將導致鋼絲繩斷裂,出現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在四個吊點位置的每一個型鋼上放置四個棱角吊裝保護裝置,通過吸鐵石的磁性將其緊緊的抱扎到型鋼上,使其形成一個圓,鋼絲繩穿過后不會磕碰到棱角,達到安全吊裝的目的。同樣將鋼絲繩穿繞棱角保護裝置后一端用卡環固定鋼絲繩,另一端放置到吊鉤上,以此替代臨時吊耳完成吊裝作業。角鋼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臺座,該臺座采用圓臺狀的結構,這樣保持結構的圓滑過渡,當角鋼及彎曲板焊接后,可對穿繞于彎曲板的鋼絲繩起到保護作用,防止鋼絲繩吊裝過程中竄出,提高吊裝的安全性。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角鋼(I)兩個外側壁(11、12)的自由邊分別與彎曲板⑵的左右兩側連接,該角鋼⑴的兩個內側壁(13、14)上分別設有凹槽(15),該凹槽(15)內設置吸鐵石(3),角鋼(I)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臺座(4、5),其中角鋼(I)上端臺座⑷的頂面設有吊耳(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板(2)為斷面呈弧形的彎曲板體,該彎曲板體的長度小于角鋼(I)的長度,且該彎曲板體左右兩側分別與角鋼⑴兩個外側壁(11、12)的自由邊連接,使彎曲板體與角鋼⑴的兩個外側壁面之間形成中空狀。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臺座(4)為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該臺形體內壁與角鋼(I)兩個外側壁(11、12)的上端連接,且臺形體大直徑平面端與角鋼(I)的上端平齊,臺形體小直徑端的內緣邊與彎曲板(2)的上端連接;所述臺座(5)為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該臺形體內壁與角鋼⑴兩個外側壁(11、12)的下端連接,且臺形體大直徑平面端與角鋼(I)下端平齊,臺形體小直徑端的的內緣邊與彎曲板(2)的下端連接;該臺座(4)和臺座(5)為形狀和大小相同的斷面呈環形的臺形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鋼(I)兩個內側壁(13、14)上分別設有的凹槽(15)為一個或者多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結構吊裝棱角保護裝置,其角鋼兩個外側壁的自由邊分別與彎曲板的左右兩側連接,該角鋼的兩個內側壁上分別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置吸鐵石,角鋼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臺座,其中角鋼上端臺座頂面設有吊耳;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重量輕、實用性強、應用范圍廣以及可循環使用的功效,可以避免在分片上焊接臨時吊點,省去了下料、焊接及加工臨時吊點的麻煩,大大減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施工時間。
文檔編號B66C1/04GK202609752SQ20122015850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3日
發明者于秀海, 李凡, 宋廣舟, 于仲福, 由臣, 程兆欣, 劉傳輝, 王松松, 于琦, 李春祥, 于強秀, 常小龍, 趙家伍 申請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