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發熱手套、服飾和衣物等采用的發熱體主要是塑封的炭膜和金屬發熱絲。其中,塑封的炭膜的防水性能弱,還存在熱慣性,且耐磨性能差,與手套、衣物等產品融合的一體性弱,手感欠佳,折疊時容易損壞;而金屬發熱層又比較厚,金屬發熱產生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鋁箔層、耐高溫PVC層、發熱層和高溫膜面層,所述鋁箔層為底層,耐高溫PVC層設置于鋁箔層之上,發熱層設置于耐高溫PVC層之上,高溫膜面層設置于發熱層之上。所述發熱層由遠紅外碳纖維發熱帶構成。所述碳纖維發熱帶兩端包裹銅箔膠帶,與電線的銅絲纏繞連接,并套熱縮管絕緣。所述遠紅外碳纖維發熱帶采用回型法布設,呈迂回形狀分布。所述發熱層厚度為O. 4毫米。所述鋁箔層導熱,并屏蔽向下的遠紅外線,讓遠紅外線集中作用于人體;所述耐高溫PVC層絕緣、韌性好、耐折疊;所述遠紅外碳纖維發熱帶強度高、耐折疊,發生遠紅外線,有益健康;所述高溫膜面層起密封保護、防水防潮的作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采用鋁箔、耐高溫PVC與高溫膜完美的結合,比普通碳膜更耐高溫;比PVC發熱片導熱性好,具有金屬導熱快的特點,同時又具有PVC發熱片的韌性,耐折疊;碳纖維發熱帶比金屬強度更好,不易折斷。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發熱層的俯視結構圖。附圖中,I-鋁箔層;2_耐高溫PVC層;3_發熱層;4_高溫膜面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述如圖I、圖2所示,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鋁箔層I、耐高溫PVC層2、發熱層3和高溫膜面層4,所述鋁箔層I為底層,耐高溫PVC層2設置于鋁箔層I之上,發熱層3設置于耐高溫PVC層2之上,高溫膜面層4設置于發熱層3之上。[0016]如圖I所示,所述發熱層I由遠紅外碳纖維發熱帶構成;所述碳纖維發熱帶兩端包裹銅箔膠帶,與電線的銅絲纏繞連接,并套熱縮管絕緣;所述遠紅外碳纖維發熱帶采用回型法布設,呈迂回形狀分布;所述發熱層I厚度為O. 4毫米。本實用新型采用碳纖維發熱帶上包裹銅箔后,與電線連接,采用的電源為48伏,發熱片表面溫度為65至75度,安裝本實用新型的物體,其空腔內的溫度為40至45度。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 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鋁箔層、耐高溫PVC層、發熱層和高溫膜面層,所述鋁箔層為底層,耐高溫PVC層設置于鋁箔層之上,發熱層設置于耐高溫PVC層之上,高溫膜面層設置于發熱層之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層由遠紅外碳纖維發熱帶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纖維發熱帶兩端包裹銅箔膠帶,與電線的銅絲纏繞連接,并套熱縮管絕緣。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遠紅外碳纖維發熱帶采用回型法布設,呈迂回形狀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帶厚度為O.4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遠紅外發熱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鋁箔層、耐高溫PVC層、發熱層和高溫膜面層,所述鋁箔層為底層,耐高溫PVC層設置于鋁箔層之上,發熱層設置于耐高溫PVC層之上,高溫膜面層設置于發熱層之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采用鋁箔、耐高溫PVC與高溫膜完美的結合,比普通碳膜更耐高溫;比PVC發熱片導熱性好,具有金屬導熱快的特點,同時又具有pvc發熱片的韌性,耐折疊;碳纖維發熱帶比金屬強度更好,不易折斷。
文檔編號H05B3/36GK202634729SQ20122008825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2日
發明者李江豐 申請人:李江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