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后傾機構及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塔臂防后傾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后傾機構及起重機。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作業安全,防止塔臂往后傾,起重臂的主臂和塔臂之間一般設置有防后傾機構,現有技術中,塔臂與主臂可轉動連接,防后傾支撐桿的兩端分別鉸接于塔臂底節和主臂上。在作業完成后,當需要落臂時,由于防后傾支撐桿的限制,塔臂底節無法完全落下,最終會停在一個極限位置上,這樣會增加運輸高度。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還提供了一些改進的防后傾機構,使塔臂能夠完全落下,但這些防后傾機構要么結構復雜、成本較高,要么安全風險高。因此,如何針對現有的防后傾機構進行改進,以便進一步適應使用需要,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防后傾機構及起重機,該防后傾機構結構簡單、便于安全控制。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后傾機構,該防后傾機構包括限位板、重錘、支座、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其中所述限位板的第一端鉸接于所述支座上,所述限位板的第二端設置有相鄰的單作用限位槽和雙作用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三端連接所述重錘,所述限位板的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端與所述單作用限位槽之間;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安裝于所述支座或者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一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限位板是否相對于所述支座轉動至第一極限位置,所述第二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限位板是否相對于所述支座轉動至第二極限位置。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均為接近開關。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板的數目為兩個,該兩個限位板并排布置并且之間連接固定。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支座上鄰近所述單作用限位槽的軌跡線的位置,用于檢測所述單作用限位槽是否位于第一極限位置;所述第二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支座上鄰近所述雙作用限位槽的軌跡線的位置,用于檢測所述雙作用限位槽是否位于第二極限位置。進一步地,所述雙作用限位槽遠離所述單作用限位槽的第一槽面長于鄰近所述單作用限位槽的第二槽面;所述支座上設置有第一腹桿安裝孔,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的第一側鄰近所述單作用限位槽的軌跡線,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的第二側鄰近所述第一槽面外端的軌跡線上;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分別安裝于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的第一側和第二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的第一側和第二側開設有第一傳感器安裝孔和第二傳感器安裝孔。
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起重機,該起重機設置有主臂以及連接于所述主臂上的塔臂,所述塔臂上安裝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防后傾機構。進一步地,所述塔臂上設置有將所述單作用限位槽在第一極限位置以及將所述雙作用限位槽限位在第二極限位置的腹桿,所述主臂上連接有用于與所述雙作用限位槽配合的防后傾支撐桿。在使用時,可將本發明的防后傾機構安裝于塔臂底節上,在落壁過程中,當塔臂底節處于水平位置時,由于重錘的重力作用,限位板相對于支座轉動至第二極限位置,限位板上的雙作用限位槽卡在腹桿上,此時,第二傳感器檢測到這種情況,并向控制系統發送相應信號,使控制系統確認處于落臂過程,防后傾機構的防后傾功能未啟用;在作業過程中,當塔臂相對于主臂上旋一定角度時,在重錘的作用下,限位板相對于支座轉動至第一極限位置,限位板上的單作用限位槽卡在所述腹桿上,此時,第一傳感器檢測到這種情況,并向控制系統發送相應信號,使控制系統確認防后傾機構的防后傾作用啟用,以便控制起重機處于作業工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防后傾機構結構簡單,所需元件少,并且能夠滿足安全控制的需要。本發明的起重機的塔臂上設置有上述的防后傾機構,由于上述的防后傾機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該起重機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防后傾機構在第一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防后傾機構在第二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 示的防后傾機構中的限位板的結構示意圖。符號表不:I限位板
2重錘
3支座
11連接孔
12尖角
13雙作用限位槽
14單作用限位槽
31第一腹桿安裝孔
32第二傳感器安裝孔
33第一傳感器安裝孔
34第二腹桿安裝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應當指出,本部分中對具體結構的描述及描述順序僅是對具體實施例的說明,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制作用。此外,在不沖突的情形下,本部分中的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請同時參考圖1、圖2和圖3,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如圖所示,該實施例的防后傾機構包括限位板1、重錘2、支座3、第一傳感器和第
二傳感器。其中,限位板I的第一端開設有連接孔11,該第一端通過該連接孔11鉸接于支座3上,限位板I的第二端設置有相鄰的單作用限位槽14和雙作用限位槽13。限位板I上位于所述第一端與單作用限位槽14之間的第三端連接重錘2。雙作用限位槽13與單作用限位槽14的連接處圓滑過度,雙作用限位槽13遠離單作用限位槽14的第一槽面長于鄰近單作用限位槽14的第二槽面,支座3上設置有第一腹桿安裝孔31,第一腹桿安裝孔31的第一側鄰近單作用限位槽14的軌跡線,第一腹桿安裝孔31的第二側鄰近所述第一槽面外端的軌跡線上;第一腹桿安裝孔31的第一側和第二側開設有第一傳感器安裝孔33和第二傳感器安裝孔32 ;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分別安裝于第一傳感器安裝孔33和第二傳感器安裝孔32中。支座3上鄰近限位板I第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二腹桿安裝孔34。下面結合具體的使用場景說明一下上述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時,可將上述實施例的防后傾機構安裝于塔臂底節上,具體而言,可通過支座3的第一腹桿安裝孔31和第二腹桿安裝孔34安裝于塔臂底節的兩個腹桿上;在落壁過程中,當塔臂底節處于水平位置時,由于重錘2的重力作用,限位板I相對于支座3轉動至第二極限位置(圖1所示情形),限位板I上的雙作用限位槽13的第一槽面(即圖1中尖角12的底側)卡在腹桿上,此時,第二傳感器檢測到這種情況,并向控制系統發送相應信號,使控制系統確認處于落臂過程,防后傾機構的防后傾功能未啟用;在作業過程中,當塔臂相對于主臂上旋一定角度時,在重錘2的作用下,限位板I相對于支座3轉動至第一極限位置(圖2所示情形),限位板I上的單作用限位槽14卡在腹桿上,此時,第一傳感器檢測到這種情況,并向控制系統發送相應信號,使控制系統確認防后傾機構的防后傾作用啟用,以便控制起重機處于作業工況。從上述可知,本發明實施例的防后傾機構結構簡單,所需元件少,并且能夠滿足安全控制的需要。需要說明的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上述實施例的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可以采用接近開關;另外,限位板I的數目優選為兩個,兩個限位板I并排布置,并且兩個限位板I之間連接固定。需要說明的是,限位板I上的兩個限位槽之所以稱為單作用限位槽和雙作用限位槽,主要在于單作用限位槽的主要作用是在使用過程中卡在腹桿上,而雙作用限位槽的主要作用則是在使用過程中卡在腹桿上以及用于與連接在主臂上的防后傾支撐桿配合以實現防后傾功能。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分別用于檢測單作用限位槽14是否位于第一極限位置以及用于檢測雙作用限位槽13是否位于第二極限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傳感器也可以用于檢測限位板I是否相對于支座3轉動至第一極限位置,而第二傳感器用于檢測限位板I是否相對于支座3轉動至第二極限位置。上述各種實施例中,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設置于支座3上,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也可以設置在限位板I上。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起重機,該起重機設置有主臂以及連接于該主臂上的塔臂;該塔臂上設置有上述任一種防后傾機構,還設置有將單作用限位槽限位在第一極限位置以及將雙作用限位槽限位在第二極限位置的腹桿;主臂上連接有用于與雙作用限位槽配合的防后傾支撐桿。由于上述的防后傾機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該起重機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其相應部分的具體實施過程與上述實施例類似,其他部分的具體實施過程可參見現有技術的相關描述,茲不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后傾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板(1)、重錘(2)、支座(3)、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其中所述限位板(1)的第一端鉸接于所述支座(3 )上,所述限位板(1)的第二端設置有相鄰的單作用限位槽(14)和雙作用限位槽(13);所述限位板(1)的第三端連接所述重錘(2),所述限位板(1)的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端與所述單作用限位槽(14)之間;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安裝于所述支座(3)或者所述限位板(1)上,所述第一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限位板(1)是否相對于所述支座(3)轉動至第一極限位置,所述第二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限位板(I)是否相對于所述支座(3)轉動至第二極限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均為接近開關。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的數目為兩個,該兩個限位板(1)并排布置并且之間連接固定。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防后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支座(3)上鄰近所述單作用限位槽(14)的軌跡線的位置,用于檢測所述單作用限位槽 (14)是否位于第一極限位置;所述第二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支座(3)上鄰近所述雙作用限位槽(13)的軌跡線的位置,用于檢測所述雙作用限位槽(13)是否位于第二極限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后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作用限位槽(13)遠離所述單作用限位槽(14)的第一槽面長于鄰近所述單作用限位槽(14)的第二槽面;所述支座(3 )上設置有第一腹桿安裝孔(31),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31)的第一側鄰近所述單作用限位槽 (14)的軌跡線,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31)的第二側鄰近所述第一槽面外端的軌跡線上;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分別安裝于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31)的第一側和第二側。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后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桿安裝孔(31)的第一側和第二側開設有第一傳感器安裝孔(33)和第二傳感器安裝孔(32)。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后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上鄰近所述限位板(1) 第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二腹桿安裝孔(34 )。
8.—種起重機,設置有主臂以及連接于所述主臂上的塔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臂上安裝有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防后傾機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臂上設置有將所述單作用限位槽 (14)限位在第一極限位置以及將所述雙作用限位槽(13 )限位在第二極限位置的腹桿,所述主臂上連接有用于與所述雙作用限位槽(13)配合的防后傾支撐桿。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塔臂防后傾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防后傾機構及起重機。該防后傾機構包括限位板、重錘、支座、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其中所述限位板的第一端鉸接于所述支座上,所述限位板的第二端設置有相鄰的單作用限位槽和雙作用限位槽;所述限位板的第三端連接所述重錘,所述限位板的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端與所述單作用限位槽之間;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安裝于所述支座或者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一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限位板是否相對于所述支座轉動至第一極限位置,所述第二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限位板是否相對于所述支座轉動至第二極限位置。本發明能夠實現塔臂的完全下放,結構簡單,所需元件少,并且能夠滿足安全控制的需要。
文檔編號B66C23/88GK103043547SQ20121057434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楊柳杉, 李禮, 陸茶魁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