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裝置與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各種裝置例如是移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手持式全球導航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裝置等等)的趨勢朝向小尺寸與輕量等特性。這種現象特別是在此類裝置具有外殼的情況下。然而,降低此類裝置的重量但不降低理想的機械特性例如是對于扭力的抵抗是件困難的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裝置,其具有輕量與抵抗扭力的特性。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用以形成輕量且能抵抗扭力的移動裝置。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裝置,藉由上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所形成而具有輕量與抵抗扭力的特性。本發明提出一種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移動裝置包括一外殼以及一塑料連接器組件。外殼包括一金屬機殼。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金屬機殼。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金屬機殼,機殼定義出一內部。將一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機殼,而連接器位于內部。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如上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所形成的移動裝置。基于上述,本發明所提出的移動裝置、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與其所形成的移動裝置將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機殼,用以降低移動裝置的外殼的重量,并藉由塑料連接器組件與機殼的機械結合而維持移動裝置的抵抗扭力的能力。據此,本發明所提出的移動裝置、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與其所形成的移動裝置具有輕量與抵抗扭力的特性。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圖1的移動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圖5至圖7是兩種連接器組件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移動裝置
102:外殼104、184:機殼106、150:基底108:側壁110:內部112:內部元件114:透明蓋板120、180、182:連接器組件122、186:連接器本體124、185:引導肋126:凹槽140、142:模具表面144:流動部146:空隙148:瓶頸區152、154、156:表面187:電性接觸點188、192:插座190、194:穿孔wl、w2:寬度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機械接合的連接器組件的移動裝置與形成此移動裝置的方法。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多個凹槽形成于一金屬機殼內,而后機殼置入一模具內。塑料流入模具內以形成一連接器組件的至少一部分,而部分塑料在固化的前進入凹槽內。定位于凹槽內的塑料的多個流動部產生出乎預期地穩固的機械結合。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塑料用于產生引導肋,引導肋定義出一腔室,而一連接器本體能置入其中。腔室設定其大小以容納連接器本體并設定其形狀以使連接器本體的方向相對于機殼。此外,在更多的實施例中,塑料本身能用于產生連接器本體。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移動裝置100包括外殼102,其包括金屬機殼104。機殼104包括基底106與側壁108,側壁108從基底106向外延伸并位于基底106的周圍。外殼102定義出內部110,而內部元件112(在此不多加描述其細節)安裝于其中。透明蓋板114接合外殼102以裝入內部元件112。安裝于內部110的還有連接器組件120,其包括連接器本體122與引導肋124。弓丨導肋124從基底106向外延伸并從側壁108向內延伸。在本實施例中,引導肋124是一具有多個末端的U型構件,而引導肋124的末端機械結合至機殼104的側壁108。引導肋124經由將塑料流入多個凹槽126 (繪示于圖2)內而直接成型于金屬機殼104上且形成于機殼104的表面。因此,凹槽126形成塑料材質的引導肋124的接合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凹槽126的形成是經由在機殼104的表面利用現有的納米成型技術(Nano Molding Technology,NMT)而化學蝕刻出凹槽126。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種其他類型的直接將金屬與塑料結合的技術也可使用。舉例而言,在其他實施例中,其他方法可用來形成凹槽126。此外,或者另外,各種粘貼方法能在將塑料引入模具之內之前先執行,例如是將粘貼底漆選擇性地應用于機殼104的表面等。圖2是圖1的移動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在圖1與圖2的實施例中,凹槽126安排為形成接合位置,其位在引導肋124機械結合至金屬機殼104之處。具體而言,凹槽126的位置是位在引導肋124接觸機殼104之處。更多細節如圖2所示,在形成凹槽126之后,將外殼102定位于模具內,模具包括模具表面140與142。塑料流入模具內而塑料的流動部144進入凹槽126并允許在凹槽126內硬化。更佳地,塑料能經由選擇其粘性而能完全地填滿凹槽126,雖然凹槽126內可能出現一些空隙(例如是空隙146)。在本實施例中,凹槽126展現了瓶頸區148,瓶頸區148實質上形成干涉而配合塑料部分上相對的流動部144。舉例而言,凹槽126展現了會隨著其深度而變化的寬邊以形成瓶頸區148,而瓶頸區148的寬度wl比基底150的寬度w2窄。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種其他形式的凹槽可包括或可不包括瓶頸區148。在圖2的實施例中,引導肋124包括相對的表面152與154以及上方的表面156,使得引導肋124的剖面實質上為矩形。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金屬機殼,機殼定義出一內部(方塊160)。將一塑料連接器組件經由塑料的多個流動部機械結合至機殼,而塑料連接器組件的一連接器本體位于內部(方塊162)。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組件的連接器本體機械結合至機殼。然而,本發明還有其他方法能提供連接器組件。就這一點而言,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如圖4所不,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金屬機殼,機殼定義出一內部(方塊170)。在方塊172中,將一塑料連接器組件的一引導肋經由塑料的多個流動部機械結合至機殼,而塑料連接器組件的一連接器本體位于內部。如方塊174所述,在將連接器本體安裝至機殼的期間使用引導肋來指示連接器本體的配置。在方塊176中,使用機殼與連接器組件以形成智慧型手機。圖5至圖7是兩種連接器組件的示意圖。圖5至圖7同時繪示兩種不同的連接器組件的細節以便于比較。具體而言,連接器組件180的內容類似于先前敘述的有關于圖1的連接器組件120的內容,而連接器組件182顯示為安裝至機殼184。相較于形成多個引導肋(例如是引導肋185),連接器組件182沒有此類的肋條。此處需注意的是,連接器本體186是在成型過程中利用前述的形成引導肋的方法而直接形成在機殼184上。因此,即使兩者的連接器本體的尺寸是相同的,連接器組件182比連接器組件180使用較少的空間。在形成連接器本體186之后,多個電性接觸點(例如是電性接觸點187)裝載至連接器本體186以完成安裝。請注意圖7,連接器組件180與182的插座188與192對準對應的穿孔190與194,而穿孔190與194沿著機殼184的側壁設置。具體而言,插座188對準穿孔190,而插座192對準穿孔194。
經由提供如上面所述的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則不需提供非裝飾性的可接受的機械連鎖,這是目前傳統的嵌入成型技術中所需要的。另外,連接器本體的配置的高準度可直接在成型過程中或間接經由使用引導肋而達成。此外,將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機殼提供一個較為干凈的界面,并在累積組裝公差降低之后允許機殼的穿孔變小。雖然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了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移動裝置包括: 外殼,其包括一金屬機殼;以及 塑料連接器組件,其機械結合至該金屬機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該金屬機殼具有多個形成于其上的凹槽,而該塑料連接器組件經由該塑料連接器組件的多個流動部定位在該些凹槽內而機械結合至該金屬機殼。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該連接器組件包括引導肋與連接器本體,該引導肋機械結合至該金屬機殼,且設定其大小與形狀以協助該連接器組件的配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該引導肋定義出一腔室,該腔室設定其大小以容納該連接器本體并設定其形狀以使該連接器本體的方向相對于該機殼。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該機殼具有一基底與一側壁,從該基底向外延伸的該側壁位在該基底的一周圍,而該引導肋從該基底向外延伸并從該側壁向內延伸。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該機殼具有一基底與一側壁,從該基底向外延伸的該側壁位在該基底的一周圍,而該引導肋是一具有多個末端的U型構件,該些末端機械結合至該機殼的該側壁。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裝置,其中該連接器組件包括連接器本體,其機械結合至該金屬機殼。
8.一種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金屬機殼,該機殼定義出一內部;以及 將一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該機殼,而該連接器位于該內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中在將該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該機殼的步驟中,該塑料連接器的多個流動部用來接合形成于該機殼上的多個凹槽。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中該連接器組件具有連接器本體與引導肋,而將該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該機殼的步驟包括將該引導肋機械結合至該機殼。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中將該引導肋機械結合至該機殼的步驟包括將該引導肋的多個末端機械結合至該機殼的一側壁。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還包括使用該引導肋以在將該連接器本體安裝至該機殼的期間指示該連接器本體的配置。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中該連接器組件具有連接器本體,而將該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該機殼的步驟包括將該連接器本體機械結合至該機殼。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還包括將多個電性接觸點裝載至該連接器本體。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中將該連接器本體機械結合至該機殼的步驟包括在該機殼的該內部形成該連接器本體。
16.一種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所形成的移動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移動裝置與一種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其中移動裝置具有機械結合的連接器組件。移動裝置包括一外殼以及一塑料連接器組件。外殼包括一金屬機殼。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金屬機殼。形成移動裝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金屬機殼,機殼定義出一內部。將一塑料連接器組件機械結合至機殼,而連接器位于內部。
文檔編號H05K5/04GK103153014SQ20121050598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6日
發明者巴特.P.瑞爾 申請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