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起重滑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起重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起重滑車,適合于電力施工作業場
口 O
背景技術:
起重滑車在已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不乏見諸,典型的如授權公告號CN87201473U推薦的“滑輪吊”,該專利方案適合于居民樓層的重物吊運;CN221686406U提供的“一種三滑輪起重滑車”,該專利方案克服了先有技術中并行排列的三滑輪滑車組在起重時多根鋼絲繩之間發生干涉的欠缺并且減少了裝置的體積與重量。更為典型的如CN201367332Y介紹的“可變起重滑輪組”,該專利方案是針對電力施工作業場合起吊塔體和 橫擔等的重物而提出的,并且可以使繩索在滑輪組之間轉換,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的說明書第2頁最后一行至第3頁第8行,應該說該專利方案能體現其說明書第2頁第8-14行的技術效果。如業界所知,在使用起重滑車的場合,通常存在兩種情形一是承吊物體的重量大;二是承吊的物體重量相對較輕,因此如果起重滑車的繩索與滑輪組之間的配合關系采用同一種方式即一視同仁的方式,那么在吊運重量輕的物體時并不能產生出施工人員期望的快速效果,從而影響施工效率。因為已有技術中的起重滑車的繩索與滑輪組之間的關系是按照起吊重量重的物體組合的,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是不能隨機改變的。在上面提及的CN201367332Y的技術方案中,雖然可以將繩索與滑輪組之間的關系進行轉換,但是由于缺乏結構上的合理性而需要由電力施工作業人員人為改變穿繩方式,尤其是該專利方案并未教導或暗示如何使吊運重量重的物體與吊運重量輕的物體之間有機轉換的技術啟示。因為該專利方案無法將配置于上部的滑輪框架上的并且位于中間的滑輪轉移到下部的滑輪框架上。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設計,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能依據被吊運的重物的輕重變化而隨機地改變繩索與滑輪組之間的關系而藉以體現當被吊物體重時速度緩慢而省力,當被吊物體輕時速度快而提高作業效率的起重滑車。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起重滑車,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上滑輪組包括上滑輪架、上滑輪架蓋板、第一上滑輪和第二上滑輪,上滑輪架蓋板與上滑輪架面對面配合并且與上滑輪架固定,第一上滑輪轉動地設置在上滑輪架朝向上滑輪架蓋板的一偵牝并且位于上滑輪架的一端,第二上滑輪轉動地設置在上滑輪架同樣朝向上滑輪架蓋板的一側,并且位于上滑輪架的另一端,其中在上滑輪架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上方設有一上吊環,而在對應于所述第一上滑輪的下方的位置設置有一繩索固定座;下滑輪組包括下滑輪架、下滑輪架蓋板、第一下滑輪和第二下滑輪,下滑輪架蓋板與下滑輪架面對面配合并且與下滑輪架固定,第一下滑輪轉動地設置在下滑輪架朝向下滑輪架蓋板的一側,并且位于下滑輪架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一上滑輪相對應,第二下滑輪轉動地設置在下滑輪架同樣朝向下滑輪架蓋板的一側,并且位于下滑輪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二上滑輪相對應,其中,在下滑輪架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下方設有一下吊環,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繩道隨機變換裝置,當該隨機變換裝置連接到所述的上滑輪架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第一、第二上滑輪之間時,使途經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的繩索的繩道變為兩繩道而藉以使輕質物體快速提升;而當該隨機變換裝置連接到所述的下滑輪架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輪之間時,則途經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的繩索的繩道變為四繩道而藉以使笨重物體緩速提升。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輪架朝向所述上滑輪架蓋板的一側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上滑輪之間固定有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上導條;在下滑輪架朝向所述下滑輪架蓋板的一側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輪之間固定有一對彼此縱向 并行的下導條,該一對下導條與所述的一對上導條相對應,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連接到上滑輪架上時,則該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與所述的一對上導條相配合,而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連接到下滑輪架上時,則該繩道隨機變換裝置與所述的一對下導條相配
入
口 o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包括一隨機滑輪架和一隨機滑輪,在隨機滑輪架的上端開設有一第一隨機軸孔,下端開設有一第二隨機軸孔,而中部構成有一隨機滑輪腔,隨機滑輪通過隨機滑輪軸轉動地設置在隨機滑輪腔內,當所述的第一隨機軸孔與所述上滑輪架相連接時,并且隨機滑輪架與所述的一對上導條配合時,所述的第二隨機軸孔處于閉置狀態,而當第二隨機軸孔與所述下滑輪架相連接時,并且隨機滑輪架與所述的一對下導條配合時,則第一隨機軸孔處于閉置狀態。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輪架上并且位于一端固設有一第一上滑輪軸,而在上滑輪架上并且位于另一端固設有一第二上滑輪軸,所述的第一上滑輪轉動地設置在第一上滑輪軸上,而所述的第二上滑輪轉動地設置在第二上滑輪軸上,并且第一、第二上滑輪在上滑輪架上的位置彼此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第一上滑輪軸還探入到開設在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上的第一軸孔內,而第二上滑輪軸探入到同樣開設于上滑輪架蓋板上的第二軸孔內。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下滑輪架上并且位于一端固定有一第一下滑輪軸,而在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下滑輪軸,所述的第一下滑輪轉動地設置在第一下滑輪軸上,而所述的第二下滑輪轉動地設置在第二下滑輪軸上,其中第一下滑輪軸還探入到開設于所述下滑輪架蓋板上的第三軸孔內,而第二下滑輪軸同樣探入到開設于下滑輪架蓋板上的第四軸孔內。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輪架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對上導條之間的位置開設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連接的上軸孔;在所述的下滑輪架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對下導條之間的位置開設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連接的下軸孔;并且在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上開設有一位置與上軸孔相對應的第一銷軸讓位孔,而在所述的下滑輪架蓋板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下軸孔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二銷軸讓位孔。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滑輪架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的一側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一騰空固定腳,而在上滑輪架蓋板上并且在對應于第一騰空固定腳的位置開設有一組數量與第一騰空固定腳的數量相等的第一騰空腳固定孔,各第一騰空腳固定孔上配設有一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過第一騰空固定腳并且由第一限位螺母限定。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下滑輪架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下滑輪架蓋板的一側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第二騰空固定腳,而在下滑輪架蓋板上并且在對應于第二騰空固定腳的位置開設有一組數量與第二騰空固定腳的數量相等的第二騰空腳固定孔,各第二騰空腳固定孔上配設有一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過第二騰空固定腳并且由第二限位螺母限定。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上導條之間的區域構成為上滑動腔,而所述的一對下導條之間的區域構成為下滑動腔,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與所述的上滑輪架相連接時,所述的隨機滑輪架與上滑動腔相配合,而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 換裝置與所述的下滑輪架連接時,則所述的隨機滑輪架與下滑動腔相配合。在本發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上吊環的下端樞軸設置在固定于所述的上滑輪架上的上吊環軸上,而上端探出上滑輪架,在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上并且在對應于上吊環軸的位置開設有一上吊環軸孔,上吊環軸探入該上吊環軸孔中;所述的下吊環的上端樞軸設置在固定于所述的下滑輪架上的下吊環軸上,而下端探出下滑輪架,在所述的下滑輪架蓋板上并且在對應于下吊環軸的位置開設有一下吊環軸孔,下吊環軸探入該下吊環軸孔中。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增設了一繩道隨機變換裝置,因此當該繩道隨機變換裝置與上滑輪組的上滑輪架連接時,將途經上滑輪組上的繩索的繩道變為兩個繩道,從而能滿足對輕質物體的快速提升要求而提高施工作業效率;當將繩道隨機變換裝置轉移到與下滑輪組的下滑輪架連接時,則將途經下滑輪組上的繩索的繩子道相對前者增加一倍而變為四個繩道,從而能滿足對質量大的物體的慢速省力的提升要求。
圖I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應用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第二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
敬請參見圖1,給出了上滑輪組I和下滑輪組2,下滑輪組2對應于上滑輪組I的下方,上、下滑輪組1、2在使用狀態下由圖中示意的繩索4聯結,并且繩索4優選采用鋼絲繩。前述的上滑輪組I包括上滑輪架11、上滑輪架蓋板12、第一上滑輪13和第二上滑輪14,在上滑輪架11的長度方向的上部的居中位置樞軸設置有一上吊環111,由圖所示,上吊環111的下端樞轉設置在上吊環軸1111上,上吊環軸1111固定在上滑輪架11朝向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上吊環111的上端探出上滑輪架11的上沿,以便在使用時便于掛置(掛著)或稱吊掛。在上滑輪架11上并且在對應于第一上滑輪13的下方的位置設置有一繩索固定座112,該繩索固定座112實質上為一用于供繩索4的繩端固定的環。第一上滑輪13轉動地設置在固定于上滑輪架11朝向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的第一上滑輪軸114上,該第一上滑輪軸114位于上滑輪架11的一端。第二上滑輪14轉動地設置在固定于上滑輪架11朝向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的第二上滑輪軸115上,該第二上滑輪軸115位于上滑輪架11的另一端。在上滑輪架11朝向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并且位于第一、第二上滑輪13、14之間固定有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上導條113,該對上導條113之間的區域構成為上滑動腔1131。又,在上滑輪架11上并且在對應于一對上導條113之間的偏上方的位置開設有一上軸孔116。及,在上滑輪架11朝向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一騰空固定腳117。在前述的上滑輪架蓋板12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第一上滑輪軸114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軸孔121,以及在對應于前述的第二上滑輪軸115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二軸孔122, 第一上滑輪軸114探入到第一軸孔121內并且用卡簧卡置到第一上滑輪軸114的末端的卡簧槽內,第一上滑輪軸115探入到第二軸孔122內,并且用卡簧1151卡入第二上滑輪軸115的末端的卡簧槽內。在上滑輪架蓋板12上并且在對應于一組第一騰空固定腳117的位置開設有數量與第一騰空固定腳117的數量相等的第一騰空腳固定孔123,各第一騰空腳固定孔123上配設有一第一螺栓1231,第一螺栓1231穿過第一騰空固定腳117的空腔(第一騰空固定腳117為管狀體)后用第一限位螺母12311限定,即第一限位螺母12311旋配到第一螺栓1231的末端,從而使上滑輪架蓋板12與上滑輪架11可靠地固定在一起。在上滑輪架蓋板12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上軸孔116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銷軸讓位孔124,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上吊環軸1111的位置開設有一上吊環軸孔125,上吊環軸1111探入上吊環軸孔125內,并且用卡簧限定。請繼續參見圖1,前述的下滑輪組2包括下滑輪架21、下滑輪架蓋板22、第一下滑輪23和第二下滑輪24,在下滑輪架21的長度方向的下部的居中位置樞軸設置有一下吊環211,由圖所示,下吊環2111的上端樞轉設置在下吊環軸2111上,下吊環軸2111固定在下滑輪架21朝向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下吊環211的下端探出下滑輪架21的下沿,以便在使用時便于吊掛。第一下滑輪23轉動地設置在固定于下滑輪架21朝向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的第一下滑輪軸213上,該第一下滑輪軸213位于下滑輪架21的一端。第二下滑輪24轉動地設置在固定于下滑輪架21朝向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的第二下滑輪軸214上,該第二下滑輪軸214位于下滑輪架21的另一端。在下滑輪架21朝向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并且位于第一、第二下滑輪23、24之間固定有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下導條212,該對下導條212之間的區域構成為下滑動腔2121。又,在下滑輪架21上并且在對應于一對下導條212之間的位置開設有一下軸孔215,以及在下滑輪架21朝向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二騰空固定腳216。在前述的下滑輪架蓋板22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第一下滑輪軸213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三軸孔221,以及在對應于前述的第二下滑輪軸214的位置開設有一第四軸孔222,第一下滑輪軸213探入到第三軸孔221內,并且用卡簧卡置到第一下滑輪軸213的末端開設的卡簧槽內,第二下滑輪軸214探入到第四軸孔222內并且同樣用卡簧卡置到開設于第二下滑輪軸214的末端的卡簧槽2141內。在下滑輪蓋板22上并且在對應于一組第二騰空固定腳216的位置開設有數量與第二騰空固定腳216的數量相等的第二騰空腳固定孔224,各第二騰空腳固定孔224上配設有一第二螺栓2241,第二螺栓2241穿過第二騰空固定腳216的空腔(第二騰空固定腳216為管狀體)后用第二限位螺母22411限定,也就是將第二限位螺母22411旋配到第二螺栓2241的末端,從而將下滑輪架蓋板22與下滑輪架21可靠地固定在一起。在下滑輪架蓋板22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下軸孔215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二銷軸讓位孔223,并且在對應于下吊環軸2111的位置開設有一下吊環軸孔225,下吊環軸2111探入該下吊環軸孔225內并且用卡簧限定。請依然見圖1,作為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推薦有一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該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包括一隨機滑輪架31和一隨機滑輪32,隨機滑輪架31的上端即朝向上滑輪組I的一端開設有一第一隨機軸孔311,而下端即朝向下滑輪組2的一端開設有一第二隨機軸孔312,中部構成有一隨機滑輪腔313,隨機滑輪32通過隨機滑輪軸321而轉動地設置在隨機滑輪腔313內。當將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連接到前述的上滑輪組I時,那么將隨機滑輪架31的第一隨機軸孔311對應到前述的上軸孔116與第一銷軸讓位孔124之間,此時的隨機滑輪架31與前述的上滑動腔1131相配合(滑動配合),用圖示的銷軸5對 準第一銷軸讓位孔124依次插入第一隨機軸孔311和上軸孔116,從而將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的隨機滑輪32對應到第一、第二上滑輪13、14之間,在該情形下可使圖示的繩索4的繩道變為兩個繩道即雙繩道。也就是說在該情形下,隨機滑輪32并不起到吊運重物時的減力作用,并且在該情形下第二隨機軸孔312處于閉置狀態,即與下滑輪組2的下滑輪架21脫離連接關系。反之,當隨機滑輪架31上的第二隨機軸孔312對應到前述的下軸孔215與第二銷軸讓位孔223之間時,將銷軸5轉移到對準第二銷軸讓位孔223并且依次插入第二隨機軸孔312以及下軸孔215。在該狀態下,隨機滑輪架31與下滑輪組2的下滑輪架21連接,并且隨機滑輪架31與前述的下滑動腔2121相配合(滑動配合)。此時的第一隨機軸孔311處于閉置狀態,即不與上滑輪組連接。在該狀態下,前述的繩索4的繩道變為四繩道。應用例I :
敬請參見圖2并且結合圖1,在圖2中示意了將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的隨機滑輪架31按申請人在上面對實施例的說明而連接在上滑輪組I上,即位于上滑輪架11與上滑輪架蓋板12之間,繩索4的繩道變成了兩個繩道,于是,可以加快對質量小的物體的上升速度,提高作業效率,但是并不省力,而實際上無需省力,因為物體的重量較輕。因此當遇到吊運相對輕的物體時,便可采取應用例。應用例2
敬請參見圖3并且結合圖1,在圖2中示意了將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的隨機滑輪架31按申請人對實施例的描述而連接在了下滑輪組2上,即位于下滑輪架21與下滑輪架蓋板22之間,繩索4的繩道相對應用例I而言增加了一倍。在該種狀態下可適合于對質量大即重量重的物體的吊運,可以體現省力,雖然升運速度遜色于應用例I。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有機地在吊運笨重物體與吊運輕質的物體之間找到了人們期望的合理的平衡點,因而不失為是一個極致的十分適合于并不限于在電力施工作業中應用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滑車,包括上滑輪組(I)和下滑輪組(2),上滑輪組(I)包括上滑輪架(11)、上滑輪架蓋板(12)、第一上滑輪(13)和第二上滑輪(14),上滑輪架蓋板(12)與上滑輪架(11)面對面配合并且與上滑輪架(11)固定,第一上滑輪(13)轉動地設置在上滑輪架(11)朝向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并且位于上滑輪架(11)的一端,第二上滑輪(14)轉動地設置在上滑輪架(11)同樣朝向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并且位于上滑輪架(11)的另一端,其中在上滑輪架(11)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上方設有一上吊環(111),而在對應于所述第一上滑輪(13)的下方的位置設置有一繩索固定座(112);下滑輪組(2)包括下滑輪架(21)、下滑輪架蓋板(22)、第一下滑輪(23)和第二下滑輪(24),下滑輪架蓋板(22)與下滑輪架(21)面對面配合并且與下滑輪架(21)固定,第一下滑輪(23)轉動地設置在下滑輪架(11)朝向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并且位于下滑輪架(21)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一上滑輪(13)相對應,第二下滑輪(24)轉動地設置在下滑輪架(21)同樣朝向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并且位于下滑輪架(21)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二上滑輪(14)相對應,其中,在下滑輪架(21)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下方設有一下吊環(21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當該隨機變換裝置(3)連接到所述的上滑輪架(11)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第一、第二上滑輪(13、14)之間時,使途經上滑輪組(I)和下滑輪組(2)的繩索(4)的繩道變為兩繩道而藉以使輕質物體快速提升;而當該隨機變換裝置(3)連接到所述的下滑輪架(21)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輪(23、24)之間時,則途經上滑輪組⑴和下滑輪組⑵的繩索⑷的繩道變為四繩道而藉以使笨重物體緩速提升。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滑輪架(11)朝向所述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上滑輪(13、14)之間固定有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上導條(113);在下滑輪架(21)朝向所述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輪(23、24)之間固定有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下導條(212),該一對下導條(212)與所述的一對上導條(113)相對應,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連接到上滑輪架(11)上時,則該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與所述的一對上導條(113)相配合,而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連接到下滑輪架(21)上時,則該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與所述的一對下導條(212)相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包括一隨機滑輪架(31)和一隨機滑輪(32),在隨機滑輪架(31)的上端開設有一第一隨機軸孔(311),下端開設有一第二隨機軸孔(312),而中部構成有一隨機滑輪腔(313),隨機滑輪(32)通過隨機滑輪軸(321)轉動地設置在隨機滑輪腔(313)內,當所述的第一隨機軸孔(311)與所述上滑輪架(11)相連接時,并且隨機滑輪架(31)與所述的一對上導條(113)配合時,所述的第二隨機軸孔(312)處于閉置狀態,而當第二隨機軸孔(312)與所述下滑輪架(21)相連接時,并且隨機滑輪架(31)與所述的一對下導條(212)配合時,則第一隨機軸孔(311)處于閉置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滑輪架(11)上并且位于一端固設有一第一上滑輪軸(114),而在上滑輪架(11)上并且位于另一端固設有一第二上滑輪軸(115),所述的第一上滑輪(13)轉動地設置在第一上滑輪軸(114)上,而所述的第二上滑輪(14)轉動地設置在第二上滑輪軸(115)上,并且第一、第二上滑輪(13、14)在上滑輪架(11)上的位置彼此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第一上滑輪軸(114)還探入到開設在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12)上的第一軸孔(121)內,而第二上滑輪軸(115)探入到同樣開設于上滑輪架蓋板(12)上的第二軸孔(122)內。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滑輪架(21)上并且位于一端固定有一第一下滑輪軸(213),而在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下滑輪軸(214),所述的第一下滑輪(23)轉動地設置在第一下滑輪軸(213)上,而所述的第二下滑輪(24)轉動地設置在第二下滑輪軸(214)上,其中第一下滑輪軸(213)還探入到開設于所述下滑輪架蓋板(22)上的第三軸孔(221)內,而第二下滑輪軸(214)同樣探入到開設于下滑輪架蓋板(22)上的第四軸孔(222)內。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滑輪架(11)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對上導條(113)之間的位置開設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連接的上軸孔(116);在所述的下滑輪架(21)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對下導條(212)之間的位置開設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連接的下軸孔(215);并且在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12)上開設有一位置與上軸孔(116)相對應的第一銷軸讓位孔(124),而在所述的下滑輪架蓋板(22)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下軸孔(215)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二銷軸讓位孔(223)。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4或6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滑輪架(11)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12)的一側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第一騰空固定腳(117),而在上滑輪架蓋板(12)上并且在對應于第一騰空固定腳(117)的位置開設有一組數量與第一騰空固定腳(117)的數量相等的第一騰空腳固定孔(123),各第一騰空腳固定孔(123)上配設有一第一螺栓(1231),第一螺栓(1231)穿過第一騰空固定腳(117)并且由第一限位螺母(12311)限定。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5或6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滑輪架(21)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下滑輪架蓋板(22)的一側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第二騰空固定腳(216),而在下滑輪架蓋板(22)上并且在對應于第二騰空固定腳(216)的位置開設有一組數量與第二騰空固定腳(216)的數量相等的第二騰空腳固定孔(224),各第二騰空腳固定孔(224)上配設有一第二螺栓(2241),第二螺栓(2241)穿過第二騰空固定腳(216)并且由第二限位螺母(22411)限定。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上導條(113)之間的區域構成為上滑動腔(1131),而所述的一對下導條(212)之間的區域構成為下滑動腔(2121),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與所述的上滑輪架(11)相連接時,所述的隨機滑輪架(31)與上滑動腔(1131)相配合,而當所述的繩道隨機變換裝置(3)與所述的下滑輪架(21)連接時,則所述的隨機滑輪架(31)與下滑動腔(2121)相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吊環(111)的下端樞軸設置在固定于所述的上滑輪架(11)上的上吊環軸(1111)上,而上端探出上滑輪架(11),在所述的上滑輪架蓋板(12)上并且在對應于上吊環軸(1111)的位置開設有一上吊環軸孔(125),上吊環軸(1111)探入該上吊環軸孔(125)中;所述的下吊環(211)的上端樞軸設置在固定于所述的下滑輪架(21)上的下吊環軸(2111)上,而下端探出下滑輪架(21),在所述的下滑輪架蓋板(22)上并且在對應于下吊環軸(2111)的位置開設有一下吊環軸孔(225),下吊環軸(2111)探入該下吊環軸孔(225)中。
全文摘要
一種起重滑車,屬于起重設施技術領域。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上滑輪組包括上滑輪架、上滑輪架蓋板、第一上滑輪和第二上滑輪;下滑輪組包括下滑輪架、下滑輪架蓋板、第一下滑輪和第二下滑輪,特點還包括有一繩道隨機變換裝置,當該隨機變換裝置連接到所述的上滑輪架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第一、第二上滑輪之間時,使途經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的繩索的繩道變為兩繩道而藉以使輕質物體快速提升;而當該隨機變換裝置連接到所述的下滑輪架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下滑輪之間時,則途經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的繩索的繩道變為四繩道而藉以使笨重物體緩速提升。優點提高施工作業效率;能滿足對質量大的物體的慢速省力的提升要求。
文檔編號B66C11/00GK102718138SQ20121021738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8日
發明者葛建華, 陳燕 申請人:常熟市電力機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