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重力制動機構、起重卷揚機及升降機傳動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分流重力制動機構、起重卷揚機及升降機傳動板。將驅動電機正反兩個方向的旋轉運動,分別由兩路傳動系統分流輸出,經由各自的傳動系統傳輸。將其中一路傳動系統與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蝸桿相連接,所傳遞的運動,實現重物下降。另一路傳動系統則與設置于蝸輪之中的制動星輪相連接,所傳遞的運動,實現重物起升。電機驅動力切斷時,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依靠自鎖蝸輪蝸桿和制動星輪實現自鎖,阻止重物下降。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取代傳統的電磁制動機構設置到卷揚機和升降機傳動板的傳動系統之中,所推出的起重傳動機構避免了電磁制動機構所帶來的弊端,可減少起重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在傳動系統中設置載荷傳感器和手動盤車機構,可以很好的改善起重機械的工作條件。
【專利說明】分流重力制動機構、起重卷揚機及升降機傳動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起重機械【技術領域】,屬于起重減速機所配置的一種機械傳動部件,具體涉及一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一種起重卷揚機以及一種施工升降電梯所配置的升降機傳動板。
【背景技術】
[0002]在起重機械工程【技術領域】,起重卷揚機是最重要的機械傳動部件之一。起重卷揚機的工作特點是,被起重物體由鋼絲繩吊鉤懸掛,鋼絲繩纏繞在卷揚機的卷筒上,通過卷筒正反方向的旋轉收放鋼絲繩,在空中升降被起重物體。由于被起重物體始終在空中升降,在卷筒旋轉工作的任意瞬間,都需承載被起重物體向下的重力,若被起重物體在空中需作停留,必須隨時制動卷揚機卷筒或制動卷揚減速機的其他旋轉部件,施工升降電梯所配置的升降減速驅動機構雖然采用齒輪齒條傳動,但是所面對的制動問題也是相類似的。
[0003]蝸輪蝸桿傳動機構雖然可以通過其自鎖特性實現隨時制動,但自鎖蝸輪蝸桿的傳動效率非常低,一般不能用在常規的起重機械中。現有技術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是電磁制動器,電磁制動器依靠彈簧壓力和摩擦片制動卷揚機的旋轉部件,電磁鐵通電則解除制動力。由于電磁鐵的通、斷電與卷揚機的主起重電機同步,在主起重電機通電,卷揚機卷筒開始工作時,電磁鐵也同時通電,電磁制動器的制動力被解除,卷筒正常運轉,當被起重物體在空中稍作停留時,主起重電機與電磁鐵同時斷電,制動彈簧立即通過摩擦片制動卷揚機的制動輪,從而實現卷揚機的隨時制動。施工升降電梯所配置的升降機傳動板,其制動工作原理與卷揚機的制動工作原理相同。
[0004]在實際使用中,電磁制動式起升卷揚機構與升降機傳動板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0005]1、電磁鐵出現線路故障或其它故障時,往往不被立刻察覺,經常在一段時間內,卷揚機一直在摩擦片制動狀態下工作,既消耗電能也造成摩擦片的磨損。
[0006]2、摩擦片的磨損又往往不被立刻察覺,或者摩擦片在喪失了安全制動能力的時候,沒有及時被更換,尤其是在偶然起吊大噸位起重物體作空中停留時,才發現摩擦片制動能力不夠,這時往往造成溜車等安全事故。
[0007]3、電磁制動式起升卷揚機構在不工作時,傳動機構是被制動的,不便于安裝載荷傳感器等計量裝置,諸如施工升降電梯就是在停止狀態下裝貨、上人,特別需要在裝貨、上人時及時感知載荷,及時作出超載報警。
[0008]4、電磁制動式起升卷揚機構在停車時,傳動機構被制動,也不便于安裝手動盤車裝置,這一點在大噸位、精密吊裝時顯得尤為重要。
[0009]電磁式制動器在起升卷揚機中的應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上述技術缺陷是一種歷史的、公知的技術難題;針對該技術難題產生過許多專利和非專利技術方案,目前還沒有非常完善的解決方案。專利號為201120129374.5的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專利申請號為201110107488.4的發明專利申請,提出了一種間歇雙向驅動機構,專利申請號為201220049575.9的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專利申請號為201210034553.X的發明專利申請,在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基礎之上進行技術拓展,提出了一種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為起重減速機構設計出一種新型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針對上述電磁制動式起升卷揚機構和升降機傳動板的技術缺陷提供了解決途徑。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應用專利申請號為201220049575.9的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專利申請號為201210034553.X的發明專利申請所提出的一種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利用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正反兩個旋轉方向各自獨立、互不干涉傳遞功率流的技術特性,將起升與下降兩個不同方向的旋轉運動分為兩個輸出功率流:
[0011]1、電動機的起升旋轉運動通過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一個間歇被動槽輪,將功率傳遞給作起升旋轉運動傳動機構。
[0012]2、電動機的下降旋轉運動通過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另一個間歇被動槽輪,將功率傳遞給自鎖蝸輪蝸桿機構。
[0013]3、作起升旋轉運動傳動機構的運動傳遞路徑中,設置有制動星輪;在作起升旋轉運動的傳遞路徑中通過圓柱齒輪機構、錐齒輪機構的結構配置,總能將制動星輪的旋轉軸線安排到與蝸輪旋轉軸線同軸的空間位置,并將制動星輪設置在蝸輪中心位置所設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與蝸輪旋轉軸線同軸安裝。
[0014]4、制動星輪的工作面與蝸輪中心位置所設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壁之間設置有制動滾柱,使得制動星輪與蝸輪具有一個方向可以相對正常旋轉,另一個旋轉方向則產生自鎖而不能相對運動。
[0015]5、利用制動星輪與蝸輪只能有一個方向可以相對正常旋轉,另一個方向不能相對運動的特點,連接在起升旋轉運動傳遞路徑中的制動星輪在起升旋轉運動時可以相對蝸輪正常旋轉,被起重物體在空中作停留時,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制動星輪與蝸輪之間的制動滾柱產生自鎖,蝸輪承受了被起重物體的重力所產生的力矩;由于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蝸輪不能驅使蝸桿旋轉,因此對制動星輪產生制動作用,阻止重物的下降。
[0016]6、當需要重物下降時,電動機反轉,電動機的下降旋轉運動通過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另一個間歇被動槽輪,帶動自鎖蝸輪蝸桿機構旋轉,在重力的作用下,制動星輪以及作起升旋轉運動傳動機構一起跟隨蝸輪作下降旋轉運動,實現重物的下降運動。這時,原來將功率傳遞給作起升旋轉運動傳動機構的間歇被動槽輪,已脫開與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之中雙向驅動爪的嚙合而成為自由端,雖然也一起跟隨蝸輪作下降旋轉運動,但不會對下降旋轉運動產生阻礙。
[0017]7、由于沒有摩擦片制動力的干擾作用,在所述蝸桿的軸端,設置壓力傳感器可以實時計量載荷的重量。
[0018]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將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取代現有技術中的電磁制動機構,將制動星輪連接到現有卷揚機的減速機構中,增設手動撥輪,設計出一種依靠重力制動、具有手動盤車裝置、具有載荷計量裝置的新型起重卷揚機。
[0019]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將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取代現有技術中的電磁制動機構,將制動星輪連接到現有升降機傳動板的輸出軸上,增設手動撥輪,設計出一種依靠重力制動、具有手動盤車裝置、具有載荷計量裝置的新型升降機傳動板。
[0020]本發明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蝸桿、蝸輪、制動星輪、制動滾柱;[0021 ] 所述蝸桿與所述蝸輪構成自鎖蝸輪蝸桿機構;
[0022]所述蝸輪中心位置設置有與所述蝸輪旋轉軸線同軸的圓柱形制動鼓;
[0023]所述制動星輪設置在所述蝸輪中心位置設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與所述蝸輪旋轉軸線同軸安裝;
[0024]所述制動星輪的工作面與所述蝸輪中心位置設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壁之間設置有所述制動滾柱。
[0025]上述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技術方案中,為實現一個電動機驅動,正反兩個方向的旋轉運動互不干涉、各自獨立傳遞功率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齒輪傳動機構;
[0026]所述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右旋或左旋間歇被動槽輪與所述蝸桿相連接,或通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與所述蝸桿相連接;
[0027]所述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左旋或右旋間歇被動槽輪與所述制動星輪相連接,或通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與所述制動星輪相連接。
[0028]上述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技術方案中,為保證將制動星輪的旋轉軸線安排到與蝸輪旋轉軸線同軸的空間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可以包含圓柱齒輪傳動機構,也可以包含圓錐齒輪傳動機構。
[0029]上述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技術方案中,為實現載荷實時計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蝸桿的軸端,設置有壓力傳感器。
[0030]上述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技術方案中,為了便于工藝條件許可下的技術方案實施其特征在于:蝸輪中心位置設置圓柱形制動鼓的一種設置方式是在所述蝸輪的中心部位加工一個與所述蝸輪的旋轉軸線同軸的圓柱形制動鼓。
[0031]本發明的起重卷揚機,包括鋼絲繩卷筒、減速機、卷揚電動機、機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所述制動星輪與所述減速機的輸入軸固定聯接;或者與所述減速機的任意作定軸旋轉運動的傳動軸固定聯接。
[0032]上述起重卷揚機技術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輸出軸部位設置有手動撥輪。
[0033]本發明的升降機傳動板,包括升降電動機、驅動齒輪、輸出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所述制動星輪與所述輸出軸固定聯接。
[0034]上述升降機傳動板技術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電動機尾部設置有手動輪。
[0035]發明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效果:
[0036]本發明的所提供的一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是一種適用于起重機械傳動的基礎性傳動部件。專利申請號為201220049575.9的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專利申請號為201210034553.X的發明專利申請所提出的一種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在專利號為201120129374.5的實用新型和專利申請號為201110107488.4的發明專利所提出的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基礎之上,設置了左右兩個旋轉方向被動輪,正反兩個旋轉方向的被動輪各自獨立、互不干涉;在換向后的啟動過程中,經過一個間歇停頓時間后,原來旋轉的被動輪動力被切斷,運動停止,原來靜止的被動輪則朝相反的另一個方向旋轉。
[0037]本發明所提供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采用上述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將驅動電機正反兩個方向的旋轉運動,分別由兩路傳動系統分流輸出,經由各自的傳動系統傳輸,將其中一路傳動系統與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蝸桿相連接。另一路傳動系統則與設置于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蝸輪之中的制動星輪相連接,這一路傳動系統直接連接鋼絲繩卷筒、驅動齒輪等起升重物的作功機構。由于利用了制動鼓、制動星輪、制動滾柱的反向自鎖機理,使得驅動電機與制動星輪相連接的一路傳動系統,作起升重物的旋轉運動不受制約,而在重力作用下引起機構的反向旋轉運動卻受到制動星輪和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制約。這就使得起升重物的過程中,當驅動電機停止運動時,傳動系統被隨即制動,重物既可在空中停留。當需要作重物下降運動時,只需要將驅動電機反向旋轉,與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蝸桿相連接的傳動系統產生旋轉運動,在重力的作用下,制動星輪以及與制動星輪相連接的傳動系統將隨著蝸輪的旋轉作使得重物下降的旋轉運動。
[0038]將本發明的所提供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取代傳統的電磁制動機構設置到卷揚機和升降機傳動板的傳動系統之中,所推出的起重傳動機構避免了電磁制動機構所帶來的弊端,可減少起重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由于斷電狀態下,機構沒有被制動,使得在傳動系統中設置載荷傳感器和手動盤車機構成為可能,這樣可很好的改善起重機械的工作條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圖1為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結構剖視圖;
[0040]圖2為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結構軸測剖視示意圖;
[0041 ]圖3為圖1所示的A-A剖視圖;
[0042]圖4為圖1所示的B-B剖視圖;
[0043]圖5為第二例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結構剖視圖;
[0044]圖6為第二例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結構軸測剖視示意圖;
[0045]圖7為本發明起重卷揚機配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實施例軸測示意圖;
[0046]圖8為本發明起重卷揚機配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實施例結構剖視圖;
[0047]圖9為圖8所示的C-C剖視圖;
[0048]圖10為圖8所示的D-D剖視圖;
[0049]圖11為本發明升降機傳動板配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實施例軸測示意圖;
[0050]圖12為本發明升降機傳動板配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實施例結構剖視圖;
[0051]圖13為圖12所示的E-E剖視圖;
[0052]圖14為本發明起重卷揚機軸測示意圖;
[0053]圖15為本發明起重卷揚機主視圖;
[0054]圖16為本發明升降機傳動板軸測示意圖;
[0055]圖17為本發明升降機傳動板軸測剖視示意圖;
[0056]圖18為本發明升降機傳動板結構剖視圖。
[0057]附圖標注說明:
[0058]1-主動輪 2-左旋間歇被動槽輪 3-雙向驅動爪
[0059]4-右旋間歇被動槽輪 5-右旋間歇被動槽輪A[0060]6-左旋間歇被動槽輪A 7-主動錐齒輪 8-被動錐齒輪
[0061]9-圓柱齒輪A 10-圓柱齒輪B 11-蝸桿 12-蝸輪
[0062]13-壓力傳感器 14-傳動軸 15-制動星輪 16-制動滾柱
[0063]17-雙聯傳動齒輪 18-傳動齒輪A 19-傳動齒輪B
[0064]20-被動螺旋錐齒輪 21-主動螺旋錐齒輪 22-圓柱齒輪C
[0065]23-卷揚電動機 24-鋼絲繩卷筒 25-手動撥輪
[0066]26-卷揚制動機殼 27-減速機 28-機架 29-升降制動機殼
[0067]30-升降電動機 31-手動輪 32-驅動齒輪 33-輸出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68]本發明提出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基于兩個設計方案的合成,一是采用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將起升與下降兩個運動傳遞分流輸出,二是采用自鎖蝸輪蝸桿機構加“制動星輪-制動滾柱”的結構型式實現重力制動。圖1、圖2以及圖5、圖6為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兩個不同的實施例,兩者的驅動形式均為圖3和圖4所示。
[0069]圖7為起重卷揚機所配置的本發明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實施例軸測示意圖,本圖隱去了卷揚制動機殼26。如圖7、圖8所示,驅動電機功率由主動輪I輸入,安裝于主動輪I的雙向驅動爪3將旋轉動力傳遞給左旋間歇被動槽輪A6,制動星輪15的一端與左旋間歇被動槽輪A6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傳動軸14固定連接,因此,旋轉動力由傳動軸14輸出。由傳動軸14輸出的旋轉動力,將作為起升重物的旋轉動力繼續向后傳遞。
[0070]當驅動電機反向旋轉而帶動主動輪I反向旋轉時,安裝于主動輪I的雙向驅動爪3則將反向的旋轉動力傳遞給右旋間歇被動槽輪A5,此時左旋間歇被動槽輪A6由于失去了雙向驅動爪3所施加的約束而成為傳動鏈的自由端。主動錐齒輪7與右旋間歇被動槽輪A5固定聯接,通過被動錐齒輪8、圓柱齒輪A9、圓柱齒輪BlO將反向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蝸桿11,從而帶動蝸輪12旋轉,如圖7、圖9所示。
[0071]如圖10所示,制動星輪15與傳動軸14固定連接,制動星輪15作如圖10所示的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傳遞起升重物的旋轉動力,其運動傳遞不受阻礙。如圖10所示,制動星輪15的工作面與蝸輪12中心位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壁之間設置有制動滾柱16。當起升重物的重力作用使得制動星輪15具有如圖10所示順時針方向旋轉的趨勢時,制動滾柱16的圓柱面受到與制動星輪15的工作面相接觸的法向作用力和與蝸輪12中心位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壁相接觸的法向作用力,由于兩個作用力的夾角小于摩擦角,制動滾柱16在蝸輪12中心位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壁上產生自鎖而對制動星輪(15)產生制動作用。又由于蝸桿11與蝸輪12構成自鎖蝸輪蝸桿機構,因此,起升重物的重力作用不能導致制動星輪15產生如圖10所示順時針方向的旋轉運動。因而達到了在起升重物過程中,驅動電機停止運動時,重物在空中停留的目的。重物在空中停留時,重物的重量通過制動星輪15、制動滾柱16傳遞給自鎖蝸輪蝸桿機構,引起蝸桿11的軸端承受軸向載荷,因此在蝸桿11的軸端安裝一個壓力傳感器13,可以實時地監控被起重物體的重量。
[0072]當驅動電機作與起升重物反向的旋轉運動驅動主動輪I旋轉從而帶動蝸輪12產生如圖10所示順時針方向的旋轉運動時,起升重物的重力作用導致制動星輪15產生如圖10所示順時針方向的旋轉運動使得制動星輪15跟隨蝸輪12的旋轉而產生運動。因而達到了當驅動電機作重物下降的旋轉運動時,重物的重力使得制動星輪15跟隨蝸輪12的旋轉導致重物下降的目的。
[0073]分流重力制動機構的工作原理可作如下描述:
[0074]驅動電機將功率輸入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主動輪,通過雙向驅動爪分別朝正反兩個旋轉方向輸出功率流,被雙向驅動爪驅動的正反兩個旋轉方向的被動槽輪各自獨立、互不干涉。一個旋轉方向的被動槽輪傳遞起升重物的旋轉動力,在這個功率流的傳輸路徑上,固定聯接有一個由制動星輪、制動滾柱、圓柱形制動鼓所構成的只能單向旋轉或稱為單向制動的重力單向制動機構,其圓柱形制動鼓與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蝸輪構成一體。當驅動電機停止運動時,重力單向制動機構實現重物在空中停留的目的。在蝸桿的軸端安裝一個壓力傳感器,可以實時地監控被起重物體的重量。
[0075]另一個旋轉方向的被動槽輪傳遞重物下降的旋轉動力,在這個功率流的傳輸路徑上,由被動槽輪傳輸的旋轉動力通過齒輪傳動機構的換向和變速,帶動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蝸桿旋轉。當驅動電機作重物下降的旋轉運動時,蝸輪及圓柱形制動鼓產生旋轉運動,制動星輪、制動滾柱在起重物體重力的作用下即跟隨圓柱形制動鼓一起旋轉,實現重物下降運動。
[0076]重物的下降運動引起機構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于自鎖蝸輪蝸桿機構在保證重物作勻速下降運動的條件下,所承載扭矩帶來蝸輪蝸桿齒面的摩擦。在充分考慮到起重機的斷續性工作制度、蝸輪蝸桿齒面的潤滑狀況、機殼的散熱條件等,經計算驗證,本發明提出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實施例在實際使用中其散熱性能是可靠的。
[0077]圖U、圖12所示為升降機傳動板所配置的本發明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另一個實施例的軸測示意圖和結構剖視圖。如圖11、圖12所示,驅動電機功率由主動輪I輸入,安裝于主動輪I的雙向驅動爪3將旋轉動力傳遞給左旋間歇被動槽輪2,左旋間歇被動槽輪2將旋轉動力傳遞至主動螺旋錐齒輪21 ;通過被動螺旋錐齒輪20、傳動齒輪B19、雙聯傳動齒輪
17,將旋轉動力傳遞至傳動齒輪A18。當驅動電機反向旋轉而帶動主動輪I反向旋轉時,安裝于主動輪I的雙向驅動爪3則將反向的旋轉動力傳遞給右旋間歇被動槽輪4,此時左旋間歇被動槽輪2由于失去了雙向驅動爪3所施加的約束而成為傳動鏈的自由端。圓柱齒輪C22與右旋間歇被動槽輪4固定聯接,將反向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蝸桿11,從而帶動蝸輪12旋轉。如圖13所示,制動星輪15的工作面與蝸輪12中心位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壁之間設置有制動滾柱16。蝸桿11的軸端安裝有一個壓力傳感器13。圖11、圖12、圖13所示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與圖7、圖8、圖9、圖10所示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工作原理相同。
[0078]圖14、圖15所示為本發明起重卷揚機軸測示意圖和主視圖。如圖14、圖15所示,卷揚電動機23、減速機27、鋼絲繩卷筒24、卷揚制動機殼26等,均安裝于機架28之上。圖
7、圖8、圖9、圖10所示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安裝于卷揚制動機殼26之內。在卷揚電動機23輸出軸部位設置有手動撥輪25。卷揚電動機23將起升重物的旋轉動力傳遞給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分流重力制動機構的傳動軸14將起升重物的旋轉動力輸出,通過減速機27帶動鋼絲繩卷筒24旋轉,實現重物的起升。
[0079]當卷揚電動機23反向旋轉而帶動主動輪I作重物下降的反向旋轉時,通過主動錐齒輪7、被動錐齒輪8、圓柱齒輪A9、圓柱齒輪B10等將反向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蝸桿11,從而帶動蝸輪12旋轉,如圖7、圖9所示。重物則通過鋼絲繩卷筒24將重力傳至減速機27,再通過傳動軸14傳至制動星輪15,在重力作用下,制動星輪15跟隨蝸輪12的旋轉而產生運動,實現重物下降。
[0080]在圖14、圖15所示的本發明起重卷揚機實施例中,制動星輪15與傳動軸14相連接,并直接與減速機27的輸入軸相連接。在產品的實際設計過程中,只需要保證制動星輪15連同蝸輪12與減速機27中任意作定軸旋轉運動的傳動軸固定聯接即可;具體的設計方案選擇,要以所選減速機的型式以及有利于自鎖蝸輪蝸桿機構的安裝和傳動路線的優化原則而定。
[0081]在圖14、圖15所示的本發明起重卷揚機實施例中,將手動撥輪25設置在卷揚電動機23輸出軸部位,手動撥輪25外緣布置有一組插銷孔,可以方便地采用撥桿手動盤車。由于整個傳動路線中,無需采用電磁制動器,因此在斷電狀態下,可以手動盤車實現被起重物的上升和下降,這種功能對于突然停電、某些機械故障、或者對于大噸位重物的精確定位吊裝顯得尤為重要。本實施例外形尺寸為1700_長X 1600mm寬X850高_,電動機功率為22kW,額定起重量為80kN,鋼絲繩卷筒直徑為430mm。
[0082]圖16、圖17、圖18所示為本發明升降機傳動板軸測示意圖、軸測剖視示意圖和結構剖視圖。如圖17、圖18所示,升降電動機30與主動輪I相連接,所輸入功率經圖11、圖
12、圖13所示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傳遞給輸出軸33。輸出軸33上固定聯接有制動星輪15、傳動齒輪A18、驅動齒輪32。驅動齒輪32輸出旋轉動力,實現升降機傳動板的上升、下降功能從而帶動升降機吊籠的上升和下降。升降電動機30的尾部設置有手動輪31,可以手動盤車實現升降機吊籠的上升和下降。本實施例電動機功率為llkW,轉數為1450rpm,驅動齒輪模數為8mm,齒數為15齒,起升傳動路線的總傳動比為i = 14.14,下降傳動路線的總傳動比為 i = 13.33。
[0083]本發明的所提供的一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是一種適用于起重機械傳動的基礎性傳動部件,取代傳統的電磁制動機構設置到卷揚機和升降機傳動板的傳動系統之中,所推出的起重傳動機構避免了電磁制動機構所帶來的弊端,可減少起重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由于斷電狀態下,機構沒有被制動,使得在傳動系統中設置載荷傳感器和手動盤車機構成為可能,這樣可很好的改善起重機械的工作條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蝸桿(11)、蝸輪(12)、制動星輪(15)、制動滾柱(16); 所述蝸桿(11)與所述蝸輪(12)構成自鎖蝸輪蝸桿機構; 所述蝸輪(12)中心位置設置有與所述蝸輪(12)旋轉軸線同軸的圓柱形制動鼓; 所述制動星輪(15)設置在所述蝸輪(12)中心位置設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與所述蝸輪(12)旋轉軸線同軸安裝; 所述制動星輪(15)的工作面與所述蝸輪(12)中心位置設置的圓柱形制動鼓內壁之間設置有所述制動滾柱(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齒輪傳動機構; 所述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右旋或左旋間歇被動槽輪(4)與所述蝸桿(11)相連接,或通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與所述蝸桿(11)相連接; 所述雙輸出間歇雙向驅動機構的左旋或右旋間歇被動槽輪(2)與所述制動星輪(15)相連接,或通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與所述制動星輪(15)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可以包含圓柱齒輪傳動機構,也可以包含圓錐齒輪傳動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蝸桿(11)的軸端,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12)中心位置設置圓柱形制動鼓的一種設置方式是在所述蝸輪(12)的中心部位加工一個與旋轉軸線同軸的圓柱形制動鼓。
6.一種起重卷揚機包括鋼絲繩卷筒(24)、減速機(27)、卷揚電動機(23)、機架(28),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所述制動星輪(15)與所述減速機(27)的輸入軸固定聯接;或者與所述減速機(27)的任意作定軸旋轉運動的傳動軸固定聯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卷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揚電動機(23)輸出軸部位設置有手動撥輪(25)。
8.一種升降機傳動板包括升降電動機(30)、驅動齒輪(32)、輸出軸(3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分流重力制動機構,所述制動星輪(15)與所述輸出軸(33)固定聯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機傳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電動機(30)尾部設置有手動輪(31)。
【文檔編號】B66D5/00GK103511524SQ201210213779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甘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