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桁架臂臂架及其折疊方法、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型桁架臂的臂架折疊技術,具體而言,涉及ー種桁架臂臂架及其折疊方法、起重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履帶式起重機,很多時候需要在施工場地內轉場,以適應不同階段的施工需要。在地面條件很好的情況下,履帶式起重機可以通過緩慢的帶臂行走來進行轉場,此時由于履帶式起重機行走平緩,因此不會對其平衡造成過大影響,可以安全轉場。但一般情況下,施工現場的地面條件較差,而起重機的臂架較長,重心較高,在起重機移動時,容易受地面條件影響,起重機容易顛簸,起重機的臂架晃動性大,受起重機顛簸的影響,臂架重心不穩,容易失去平衡,因此起重機帶臂行走危險系數大,很難滿足現場直接帶臂轉場。對于地面狀況較差的情況,往往需要通過主機分拆來對桁架臂進行拆解,在到達轉場地點之后,再對臂架進行組裝,導致施工エ期長,轉運成本高,轉運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g在提供一種桁架臂臂架及其折疊方法、起重機,能夠在起重機進行轉場時降低臂架重心,提高起重機轉運穩定性,降低轉運成本。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ー個方面,提供了ー種桁架臂臂架,包括臂根部和折疊部,其中,臂根部與車體相連;折疊部的頭部設置有頭部拉板掛點;臂根部與折疊部的連接部分設置有位于臂根部上的臂根拉板掛點。進ー步地,臂根部與折疊部之間通過中間過渡梁連接,中間過渡梁包括與臂根部固定連接的第一過渡梁和與折疊部固定連接的第二過渡梁,第一過渡梁與第二過渡梁之間通過平行布置的銷軸連接,臂根拉板掛點設置于第一過渡梁上。進ー步地,中間過渡梁的重心位置與桁架臂臂架的重心位置相重合。進ー步地,臂根部上包括與折疊后的折疊部的頭部相對應地設置的鎖緊部。進ー步地,折疊部的頭部設置有滾輪。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ー種桁架臂臂架折疊方法,桁架臂臂架包括通過連接銷軸連接的臂根部和折疊部,臂根部包括設置在與折疊部相連接的連接端的臂根拉板掛點,折疊方法包括將桁架臂臂架平放至起臂狀態,調節與桁架臂臂架相連的拉板使其連接至臂根拉板掛點;拆除位于臂根部與折疊部連接處上部的連接銷軸,使臂根部與折疊部之間通過下部的連接銷軸形成鉸接;通過拉板將臂根部拉起至折疊部垂直于地面;然后通過起升鋼絲繩連接折疊部,并將折疊部收緊至臂根部。進ー步地,臂根部與折疊部之間通過中間過渡梁連接,中間過渡梁包括與臂根部連接的第一過渡梁和與折疊部連接的第二過渡梁,臂根拉板掛點設置在第一過渡梁上,拆除臂根部與折疊部連接處上部的連接銷軸,使臂根部與折疊部之間為鉸接的步驟包括,將第一過渡梁與第二過渡梁上部的連接銷軸拆除,使第一過渡梁與第二過渡梁之間通過下部的連接銷軸鉸接。進ー步地,通過起升鋼絲繩連接折疊部,并將折疊部收緊至臂根部的步驟還包括,在鋼絲繩拉動折疊部收緊時,繼續使拉板拉動臂根部,使臂根部仰角繼續増大。進ー步地,通過起升鋼絲繩連接折疊部,并將折疊部收緊至臂根部的步驟之后還包括,通過設置在臂根部上的鎖緊部將折疊部的頭部鎖緊在臂根部上。根據本發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包括車體和設置在車體上的桁架臂臂架,桁架臂臂架的折疊部通過拉板連接至設置在車體上的桅桿,桅桿的角度可調,該桁架臂臂架為上述任ー種桁架臂臂架。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桁架臂臂架包括臂根部和折疊部,其中,臂根部與車體相 連;折疊部的頭部設置有頭部拉板掛點;臂根部與折疊部的連接部分設置有位于臂根部上的臂根拉板掛點。通過將桁架臂臂架的折疊部與臂根部折疊,可以縮短起重機轉場時桁架臂臂架的長度,降低桁架臂臂架的重心位置,從而降低起重機轉場時對地面平整度的要求,減少風速等外界環境對臂架的影響,提高桁架臂臂架在起重機轉場時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高轉場效率,降低轉運成本。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ー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桁架臂臂架的第一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桁架臂臂架的第二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桁架臂臂架的第三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桁架臂臂架的第四狀態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桁架臂臂架的第五狀態結構示意圖;以及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桁架臂臂架的第六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如圖I至圖6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桁架臂臂架包括臂根部10、折疊部20以及設置在臂根部10和折疊部20之間以連接臂根部10和折疊部20的中間過渡梁30。優選地,中間過渡梁30位于整個桁架臂臂架的重心位置,且中間過渡梁30的重心與桁架臂臂架
的重心相重合。臂根部10的第一端與車體40鉸接,可以調整整個桁架臂的仰角大小。臂根部10的第二端與中間過渡梁30相連接。在臂根部10的靠近根部的位置,設置有鎖緊部22,鎖緊部22的位置對應于折疊部20折疊后折疊部20的頭部在臂根部10上的位置,用于在折疊部20靠近臂根部10后,將折疊部20鎖緊,防止折疊部20發生擺動,提高桁架臂臂架的穩定性。鎖緊部可以為卡爪等卡緊裝置,或者螺栓連接結構等。中間過渡梁30包括第一過渡梁31和第二過渡梁32,第一過渡梁31的第一端與臂根部10之間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或者直接焊接在一起,第二端與第二過渡梁32之間通過銷軸進行連接。一般情況下,第一過渡梁31與第二過渡梁32之間通過四根銷軸進行連接,兩根銷軸位于上部,兩根銷軸位于下部,當拆除上部的兩個連接銷軸后,第一過渡梁31與第ニ過渡梁32之間在下部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兩個連接銷軸的連接作用下,形成鉸接的連接關系。第一過渡梁31的頂部設置有臂根拉板掛點11,可以與拉板50進行連接。第二過渡梁32的第一端與第一過渡梁31連接,第二端與折疊部20固定連接。第二過渡梁32與折疊部20之間可以為焊接或者銷軸連接,或者螺栓連接。中間過渡梁30由于為后加工然后固定連接在原桁架臂臂架的重心位置處的,其可以采用利于銷軸連接并能夠承受較大作用力的結構,這樣可以保證中間過渡梁30參與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的連接作用時,能夠具有更好的受カ結構,進一歩保證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之間的連接強度。此外,由于中間過渡梁30的第一過渡梁31和第二過渡梁32是分別與臂根部10和折疊部20之間可拆卸地連接的,當由于使用時間過長中間過渡梁30的結構出現損壞時,也可以方便地進行更換,因此延長了桁架臂的使用壽命。折疊部20的第一端與中間過渡梁30固定連接,第二端頂部設置有頭部拉板掛點 21,端部設置有滾輪22。滾輪22可以在桁架臂臂架起臂或者折疊時起到支撐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減小折疊部20運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在一個未示出的實施例當中,折疊部20和臂根部10之間可以直接通過銷軸進行連接,臂根拉板掛點11設置在臂根部10的與折疊部20相連接的連接端端部位置,并位于臂根部10的頂端,以便于將拉板50與臂根拉板掛點11相連接。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之間的銷軸可拆卸,且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之間可以通過拆除上部的連接銷軸的方法,形成鉸接的連接結構,以保證折疊部20相對于臂根部10可以轉動,從而使折疊部20收緊在臂根部10上。根據本發明的另ー實施例,起重機包括車體40、設置于車體40上的桅桿41和桁架臂臂架,桁架臂臂架為上述任ー種桁架臂臂架。桁架臂臂架的臂根部10和折疊部20之間通過銷軸連接。桅桿41可轉動地連接在車體40上,該連接方式例如為鉸接。桅桿41的頂端分別連接有拉板50和鋼絲繩,鋼絲繩的另一端連接在卷揚機42上,卷揚機42設置在車體40上,能夠調整桅桿41的傾斜角度。拉板50的另一端可選擇地連接在折疊部20的頭部拉板掛點21上或者臂根部10的臂根拉板掛點11上。在車體40上還設置有可收放的起升鋼絲繩43。在本實施例當中,起重機為履帶式起重機。如圖I所示,當需要對起重機進行轉場操作時,首先對桁架臂臂架進行調整,使桁架臂臂架平放至起臂狀態,即將桁架臂臂架平放在地面上,使滾輪22支撐在地面上。結合參見如圖2所示,之后,需要操作卷揚機42,使桅桿41前傾,此時,拉板50不再受桅桿41拉力,并可以松弛到中間位置。對拉板50的設定點進行調整,使其連接至臂根拉板掛點11處。結合參見圖3所示,在將拉板50的位置調整到臂根拉板掛點11處后,拆除中間連接梁30的第一連接梁31和第二連接梁32之間位于上部的連接銷軸,使第一連接梁31與第二連接梁32之間僅通過下部的連接銷軸進行連接,從而形成鉸接的連接關系。然后通過卷揚機42將桅桿41拉起至豎直方向,使臂根部10的仰角逐漸增大,折疊部20的頭部通過滾輪22在地面緩慢滑動,并逐漸向臂根部10靠攏。結合參見圖4和圖5所示,繼續調整卷揚機42,使鋼絲繩不斷拉動桅桿41,使桅桿41后傾,通過桅桿41繼續拉動拉板50,使臂根部10的仰角繼續増大。折疊部20在滾輪22的支撐作用下繼續向靠近臂根部10方向滑動。不斷通過調整桅桿41調整臂根部10的仰角,直至折疊部20與地面相垂直。然后將起升鋼絲繩43的收放端連接在桁架臂臂架的折疊部20的頭部,并收起起升鋼絲繩43,將折疊部20向臂根部10收緊。在折疊部20逐漸收緊的過程中,繼續使桅桿41后仰,使臂根部10的臂架角度逐漸變大,直至折疊部20收緊在臂根部10上。結合參見圖6所示,當折疊部20收攏在臂根部10上之后,將折疊部20通過鎖緊部22鎖定在臂根部10上,使折疊部20與臂根部10之間沒有相對運動,保證在行走過程中,臂架無晃動。此時,由于臂架高度和重心的位置均降低到合適高度,例如降至原高度的二分之一,因此,對于地面的平整度要求大幅降低,起重機可以進行轉場操作,臂架穩定性大幅提高,受到的風カ等外界影響也大幅降低,安全性能有效提高。在到達指定場地后,通過上述相反的過程,即可將臂架連接起來,達到作業狀態,整個過程方便快捷。由于無需對桁架臂繼續拆分,因此,可以大量減少轉場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明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桁架臂臂架包括臂根部和折疊部,其中,臂根部與車體相連;折疊部的頭部設置有頭部拉板掛點;臂根部與折疊部的連接部分設置有位于臂根部上的臂根拉板掛點。通過將桁架臂臂架的折疊部與臂根部折疊,可以縮短起重機轉場時桁架臂臂架的長度,降低桁架臂臂架的重心位置,從而降低起重機轉場時對地面平整度的要求,減少風速等外界環境對臂架的影響,提高桁架臂臂架在起重機轉場時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高轉場效率,降低轉運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桁架臂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臂根部(10)和折疊部(20),其中, 所述臂根部(10)與車體(40)相連; 所述折疊部(20)的頭部設置有頭部拉板掛點(21); 所述臂根部(10)與所述折疊部(20)的連接部分設置有位于所述臂根部(10)上的臂根拉板掛點(1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桁架臂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根部(10)與所述折疊部(20)之間通過中間過渡梁(30)連接,所述中間過渡梁(30)包括與所述臂根部(10)固定連接的第一過渡梁(31)和與所述折疊部(20)固定連接的第二過渡梁(32),所述第一過渡梁(31)與所述第二過渡梁(32)之間通過平行布置的銷軸連接,所述臂根拉板掛點(11)設置于所述第一過渡梁(31)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臂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過渡梁(30)的重心位置與所述桁架臂臂架的重心位置相重合。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桁架臂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根部(10)上包括與折疊后的所述折疊部(20)的頭部相對應地設置的鎖緊部。
5.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桁架臂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疊部(20)的頭部設置有滾輪(22)。
6.一種桁架臂臂架折疊方法,所述桁架臂臂架包括通過連接銷軸連接的臂根部(10)和折疊部(20),所述臂根部(10)包括設置在與所述折疊部(20)相連接的連接端的臂根拉板掛點(11),其特征在于,折疊方法包括 將桁架臂臂架平放至起臂狀態,調節與桁架臂臂架相連的拉板(50)使其連接至所述臂根拉板掛點(11); 拆除位于所述臂根部(10)與所述折疊部(20)連接處上部的連接銷軸,使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之間通過下部的連接銷軸形成鉸接; 通過拉板(50)將臂根部(10)拉起至折疊部(20)垂直于地面; 然后通過起升鋼絲繩(43)連接折疊部(20),并將折疊部(20)收緊至臂根部(1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桁架臂臂架折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根部(10)與所述折疊部(20)之間通過中間過渡梁(30)連接,所述中間過渡梁(30)包括與所述臂根部(10)連接的第一過渡梁(31)和與所述折疊部(20)連接的第二過渡梁(32),所述臂根拉板掛點(11)設置在所述第一過渡梁(31)上,所述拆除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連接處上部的連接銷軸,使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之間為鉸接的步驟包括,將第一過渡梁(31)與第二過渡梁(32)上部的連接銷軸拆除,使第一過渡梁(31)與第二過渡梁(32)之間通過下部的連接銷軸鉸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桁架臂臂架折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起升鋼絲繩(43)連接折疊部(20),并將折疊部(20)收緊至臂根部(10)的步驟還包括,在鋼絲繩拉動折疊部(20)收緊時,繼續使拉板(50)拉動臂根部(10),使臂根部(10)仰角繼續增大。
9.根據權利要求6或8所述的桁架臂臂架折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起升鋼絲繩(43)連接折疊部(20),并將折疊部(20)收緊至臂根部(10)的步驟之后還包括,通過設置在臂根部(10)上的鎖緊部將折疊部(20)的頭部鎖緊在臂根部(10)上。
10.一種起重機,包括車體(40)和設置在車體(40)上的桁架臂臂架,所述桁架臂臂架的折疊部(20)通過拉板(50)連接至設置在所述車體(40)上的桅桿(41),所述桅桿(41)的角度可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臂臂架為 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桁架臂臂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桁架臂臂架及其折疊方法、起重機。該桁架臂臂架包括臂根部(10)和折疊部(20),其中,臂根部(10)與車體(40)相連;折疊部(20)的頭部設置有頭部拉板掛點(21);臂根部(10)與折疊部(20)的連接部分設置有位于臂根部(10)上的臂根拉板掛點(11)。根據本發明的桁架臂臂架,能夠在起重機進行轉場時降低臂架重心,提高起重機轉運穩定性,降低轉運成本。
文檔編號B66C23/68GK102674169SQ20121018890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明者劉權, 牟江濤, 詹純新, 高一平, 黎偉福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