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救護設備,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有以下幾種形式(1)單人梯,其用于飛行員和機務人員登機,救護人員用該梯登機對受傷飛行員施救。( 雙人梯,其具有伸縮帶且有副梯和簡單吊救裝置,衛生救護人員用它登機對飛行員實施急救。(3)救護車,可將吊救設備固定在救護車箱體上,救護車上配有吊籃、脊柱保護吊板等,救護人員站在吊藍內,吊救受傷的飛行員。其中,第(1)和第( 兩種方式對受傷飛行員出座艙方式均沒有考慮飛行員脊柱傷的情況,因而,可能在對飛行員搭抬出座艙過程中,對飛行員的脊柱造成二次受傷的問題。第( 種方式對飛行員的施救只能在飛機座艙的一側,不便于操作,且操作相對復雜,需要專業人員,裝備價格相對較高,至今沒有通過設計定型,沒有推廣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機動性不高、價格高、可能對脊柱受傷的飛行員造成二次傷害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包括起吊裝置、用于固定飛行員的吊板、可移動的底座和舉升機構;起吊裝置可樞轉地安裝在底座上,起吊裝置與吊板之間可調節地連接;舉升機構的兩端分別可樞轉地與底座和起吊裝置連接以驅動起吊裝置在豎直平面內樞轉。進一步地,底座包括底盤和設置在底盤上的底架,底架的四個角上分別可樞轉地設置有一個支撐腳。進一步地,底架上還設置有工具箱和水平回轉單元,起吊裝置通過支撐部安裝到水平回轉單元上。進一步地,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還包括救援梯,支撐部包括支架和設置在支架上的用于懸掛救援梯的掛鉤。進一步地,救援梯包括兩個梯架,兩個梯架的中部通過可調節的連接桿可拆卸地連接。進一步地,兩個梯架的與飛機的座艙相接觸的一端分別設置有吸盤。進一步地,起吊裝置包括多個可伸縮的支撐臂,在相鄰兩個支撐臂的連接處設置有彈性鎖定元件,起吊裝置還包括絞盤機構,絞盤機構包括鋼絲繩,吊板與鋼絲繩連接。進一步地,絞盤機構還包括手動搖柄。進一步地,吊板包括由玻璃鋼制成的板體。進一步地,吊板還包括設置在板體上的頭部固定帶、胸部固定帶、腰部固定帶、臀部固定帶和吊帶。[0015]本實用新型底座是可移動的,可適用于平、戰機場環境,能快速抵達事故現場,迅速救出遇險飛行員,適用于各種殲(強)擊機飛行員在機場遇險后的快速離機,并能滿足外場飛行航空衛生保障要求,具有機動性強、成本低的特點。由于采用了吊板,可以防止對脊柱受傷的飛行員造成二次傷害。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示意性示出了圖1的俯視圖;圖3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圖4示意性示出了底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示意性示出了圖4的俯視圖;圖6示意性示出了支撐部的結構示意圖;圖7示意性示出了圖6的側視圖;圖8示意性示出了起吊裝置的主視圖;圖9示意性示出了圖8的俯視圖;以及圖10示意性示出了吊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包括起吊裝置3、用于固定飛行員的吊板6、可移動的底座1和舉升機構4 ;其中,起吊裝置3可樞轉地安裝在底座1上,起吊裝置3與吊板6之間可調節地連接;舉升機構4的兩端分別可樞轉地與底座1和起吊裝置3連接以驅動起吊裝置3在豎直平面內樞轉。優選地,底座1靠牽引車拖行,因而可掛在機場保障車后,適用于機場的外場跑道、硬土地、草地行使。如圖3所示,當需要對飛機的座艙7內的飛行員8進行救援時,可將本實用新型中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通過其可移動的底座移動到座艙附近,然后利用舉升機構將起吊裝置旋轉到便于起吊飛行員8的位置處,然后將飛行員8固定在吊板上,接著通過操作起吊裝置即可將飛行員營救至目的地點。由于采用了可移動的底座,因此,本實用新型中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可以快速到達事故現場,從而提高了到達現場的速度,具有機動性強、成本低的特點;由于起吊裝置的起吊高度是可調節的,因此,可適用于各種機型的殲(強)擊機;由于采用了吊板,可以防止對脊柱受傷的飛行員造成二次傷害。優選地,可移動的底座1采用軍用拖車底盤,特別是QG0. 85軍用拖車底盤。優選地,舉升機構4包括相互嚙合的齒輪和齒條(未示出),舉升機構4還包括用于鎖定的摩擦棘輪單元(未示出),摩擦棘輪單元采用偏心扇形楔塊代替棘爪,利用楔塊與摩擦輪間的摩擦力與楔塊偏心的幾何條件來實現摩擦輪的單向間歇轉動。舉升機構4利用杠桿原理來操作起吊裝置3,具有升時省力的特點。優選地,如圖1-5所示,底座1包括底盤11和設置在底盤11上的底架12,底架12 的四個角上分別可樞轉地設置有一個支撐腳121,以防止在工作中發生傾翻,并加強了工作時的穩定性。底架12上還設置有工具箱123和水平回轉單元122,起吊裝置3通過支撐部 2安裝到水平回轉單元122上。優選地,底架12由優質鋼焊接而成,其地板采用花紋合金鋁板。優選地,支撐部2由優質鋼矩形管焊合而成。底盤11的牽引總成采用雙端棉齒盤夾緊 (未示出),可方便調整牽引環的高低位置和保持水平,使牽引力保持最佳狀態。優選地,底盤11為單軸掛車底盤,其采用扭桿(未示出)為減震元件,行車時采用慣性制動原理,停車時采用手制動,因而有一定的駐坡能力。優選地,水平回轉單元122可采用中型半掛車的回轉支撐結構,優選地,該回轉支撐結構包括上、下回轉支撐盤組成,上、下回轉支撐盤的中間有鋼球,以達到旋轉功能,采用該回轉支撐結構具有結構緊湊、剛性好、運轉平穩、精度高、 安全可靠的特點,并可同時承受徑向力和傾翻力矩,是承受重負荷、低轉速的理想結構。優選地,如圖1-3,6-7所示,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還包括救援梯5,救援梯5主要用于救護人員迅速登機展開施救工作。支撐部2包括支架21和設置在支架21上的用于懸掛救援梯5的掛鉤22,救援梯5在不使用的時候固定在掛鉤22上,以便于運輸;在使用時, 可以方便地從掛鉤22上將救援梯5取下,并搭在座艙7上。優選地,如圖3所示,救援梯5 包括兩個梯架51,兩個梯架51的中部通過可調節的連接桿52可拆卸地連接,這樣,救援梯 5的一端搭在座艙7上,其另一端支撐在地面上,從而實現對救援梯5的固定,因此,兩個梯架51可分別置于飛機的兩側,以保證兩名救護人員能夠同時登機展開救護工作;此外,還能通過調節連接桿52的長度還達到變換展開高度的目的,以適用于各種不同的機型。優選地,兩個梯架51的與飛機的座艙7相接觸的一端分別設置有吸盤(未示出),以防止救援梯 5的上述一端在座艙7的表面發生滑動,從而保證救援人員在營救過程中,救援梯5始終保持穩定。優選地,如圖3,8_9所示,起吊裝置3包括多個可伸縮的支撐臂31,在相鄰兩個支撐臂31的連接處設置有彈性鎖定元件33,起吊裝置3還包括絞盤機構32,絞盤機構32包括鋼絲繩,吊板6與鋼絲繩連接。彈性鎖定元件33用于兩個相鄰的支撐臂31之間保持鎖定的狀態,防止支撐臂31的回縮。此外,在相互縮套的兩個支撐臂31之間還設置有滾柱34, 以便于支撐臂31的伸縮。這樣,當操作絞盤機構32收放其上的鋼絲繩時,就能調節吊板6 的高度,以便于救援。優選地,絞盤機構32還包括手動搖柄321,因此,不需要額外的動力, 僅需要通過人工的方式就能操作絞盤機構32,可在無任何外援動力情況下迅速展開救援工作。優選地,絞盤機構32還包括變速齒輪(未示出),通過變速齒輪可達到省力、快速的作用。優選地,如圖3,10所示,吊板6包括由玻璃鋼制成的板體61,由于采用了吊板6, 因此,可實現吊救的功能并可防止受傷飛行員的脊柱二次受傷。吊板6還包括設置在板體 61上的頭部固定帶62、胸部固定帶63、腰部固定帶65和臀部固定帶66。進一步,吊板6上還設置有吊帶64,其針對非脊柱受傷或因傷不能自行出艙的飛行員準備,具有吊救的特點, 可在座艙蓋打開或破拆后,將受傷的飛行員吊出座艙,放到地面。使用時,首先將本實用新型中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與拖車連接,并被拖到遇險飛機旁;然后,將拖車的尾部調整到與飛機的座艙垂直的位置,使本實用新型的起吊裝置與座艙中部對齊,優選地,使拖車的尾部距飛機機身1. 5 ail ;接著,將本實用新型與拖車分離,營救人員從本實用新型的支撐部上將救援梯取下,并分別將底座上的四個支撐腿展開,再將救援梯展開置于飛機的座艙兩側,并用連接桿連接固定,此時,營救人員便可從兩側的救援梯登機營救受傷人員;同時,操作人員將起吊裝置旋轉到與飛機平行的方向,并將起吊裝置展開,并通過舉升機構將起吊裝置調節到合適的高度,然后通過水平回轉單元在水平方向上旋轉起吊裝置,使吊板與座艙的中部垂直;當營救人員將吊板插入飛行員背后以后,用吊板上的固定帶對飛行員進行固定,并將吊板和飛行員綁在一起,通過操作絞盤機構將飛行員吊出座艙之外并直接放置到擔架上后送于救護車治療。本實用新型底座是可移動的,可適用于平、戰機場環境,能快速抵達事故現場,迅速救出遇險飛行員,適用于各種殲(強)擊機飛行員在機場遇險后的快速離機,并能滿足外場飛行航空衛生保障要求,具有機動性強、成本低的特點。由于采用了吊板,可以防止對脊柱受傷的飛行員造成二次傷害。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裝置(3)、用于固定飛行員⑶的吊板(6)、可移動的底座⑴和舉升機構⑷;所述起吊裝置C3)可樞轉地安裝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起吊裝置C3)與所述吊板(6)之間可調節地連接;所述舉升機構(4)的兩端分別可樞轉地與所述底座(1)和起吊裝置( 連接以驅動所述起吊裝置C3)在豎直平面內樞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盤(11)和設置在所述底盤(11)上的底架(12),所述底架(1 的四個角上分別可樞轉地設置有一個支撐腳(12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2)上還設置有工具箱(12 和水平回轉單元(122),所述起吊裝置C3)通過支撐部( 安裝到所述水平回轉單元(122)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還包括救援梯(5),所述支撐部( 包括支架和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用于懸掛所述救援梯(5)的掛鉤(2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梯(5)包括兩個梯架(51),所述兩個梯架(51)的中部通過可調節的連接桿(5 可拆卸地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梯架(51)的與飛機的座艙(7)相接觸的一端分別設置有吸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裝置(3)包括多個可伸縮的支撐臂(31),在相鄰兩個所述支撐臂(31)的連接處設置有彈性鎖定元件(33),所述起吊裝置(3)還包括絞盤機構(32),所述絞盤機構(32)包括鋼絲繩,所述吊板(6)與所述鋼絲繩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絞盤機構(32)還包括手動搖柄(32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板(6)包括由玻璃鋼制成的板體(61)。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板(6)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板體(61)上的頭部固定帶(62)、胸部固定帶(63)、腰部固定帶(65)、臀部固定帶(66)和吊帶(6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飛行員遇險救護設備,包括起吊裝置、用于固定飛行員的吊板、可移動的底座和舉升機構;起吊裝置可樞轉地安裝在底座上,起吊裝置與吊板之間可調節地連接;舉升機構的兩端分別可樞轉地與底座和起吊裝置連接以驅動起吊裝置在豎直平面內樞轉。本實用新型底座是可移動的,可適用于平、戰機場環境,能快速抵達事故現場,迅速救出遇險飛行員,適用于各種殲(強)擊機飛行員在機場遇險后的快速離機,并能滿足外場飛行航空衛生保障要求,具有機動性強、成本低的特點。由于采用了吊板,可以防止對脊柱受傷的飛行員造成二次傷害。
文檔編號B66F11/00GK202322243SQ20112040001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吳建兵, 殷東辰, 王海波, 王頡, 韓學平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