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應用在醫療系統中的便攜設備提手,如監護設備,通常采用固定或旋轉兩種,該兩種結構的提手因設計不合理存在如下缺點I、手柄固定在頂部具有開口的機殼上的結構,提手與掛鉤是分開的,占用的空間較大;2、固定式的提手結構,提手在頂部同樣占用比較大的空間,旋轉式提手結構僅能在0°和90°的兩個狀態上進行實施;3、在頂部的開口中安裝手柄轉軸的結構,轉軸安裝位置附近比較難清潔,局部可能無法清潔,并且操作繁瑣;4、采用模塊化設計的設備,在機殼背部有限空間內安裝掛鉤面臨無法安裝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便于對轉軸的附近區域進行清潔,使手柄在最高端時有較大的握持空間;在不破壞便攜設備外部形態的基礎上占用較小的空間就可以實現安裝,安裝便捷、節省空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包括提手和機殼,所述提手安裝在所述機殼的端側,所述提手包括手柄和延伸設置在所述手柄兩端側的軸銷轉動部;可伸縮的轉動銷貫穿所述軸銷轉動部的軸孔并卡在所述機殼的端部,所述手柄以所述可伸縮的轉動銷為軸轉動。優選的,所述機殼具有一自其端部連續延伸至其側體的階梯曲面,所述階梯曲面具有臺階肩面,位于所述階梯曲面鄰側的所述機殼的兩端頭上分別設置可容置所述軸銷轉動部的凹孔,所述凹孔的開口端設置限位筋,所述凹孔內壁上設置限位孔。優選的,所述醫療設備包括可伸縮的轉動銷,所述可伸縮的轉動銷貫穿所述軸銷轉動部的軸孔卡在所述限位孔中,使所述軸銷轉動部可移動的連接在所述凹孔中,所述提手以所述轉動銷為轉軸在所述臺階肩面和所述限位筋所限位的區間范圍內轉動。優選地,所述軸銷轉動部是截面呈橢圓狀的凸起連接件,在所述軸銷轉動部與所述手柄的連接處具有一向內凹陷的內凹斜面。優選地,所述限位筋設在所述凹孔開口端的頂部,其為一鉤狀折邊,所述限位筋勾連在所述內凹斜面的底端。優選地,所述軸孔為階梯貫通孔,其具有軸肩孔端面。優選地,所述轉動銷包括第一銷軸、第二銷軸以及彈簧,所述彈簧卡持在所述第一銷軸和所述第二銷軸相套接固定所形成的腔室中。優選地,所述第一銷軸的一軸肩端面抵擋在所述軸肩孔端面上。優選地,所述凹孔的內壁上還具有安裝槽,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安裝槽的末端,所述轉動銷通過所述安裝槽滑入所述限位孔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由于手柄可以以所述可伸縮的轉動銷為軸轉動,不但便于對轉軸的附近區域進行清潔,并且所采用的拐臂結構可以使手柄在最高端時有較大的握持空間;可伸縮的轉動銷可以在機殼的內部對提手進行裝配,在不破壞便攜設備外部形態的基礎上占用較小的空間就可以實現安裝,安裝便捷、節省空間。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收疊狀態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旋轉打開狀態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提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機殼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機殼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轉動銷的爆破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轉動銷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爆破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收疊狀態下的局部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收疊狀態下的側視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的旋轉打開狀態下的側視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考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結合參見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包括提手I和機殼2。所述提手I主要由手柄11和延伸設置在所述手柄11兩端側的軸銷轉動部12組成;所述機殼2具有一自其端部連續延伸至其側體的階梯曲面21,所述階梯曲面21具有臺階肩面212,位于所述階梯曲面21鄰側的所述機殼2的兩端頭23上分別設置可容置所述軸銷轉動部12的凹孔22,所述凹孔22的開口端和內壁上分別設置限位筋222和限位孔223 ;[0034]可伸縮的轉動銷3貫穿所述軸銷轉動部12的軸孔121卡固在所述凹孔22的所述限位孔223中,使所述軸銷轉動部12轉動連接在所述凹孔22中,所述提手I以所述轉動銷3為轉軸在所述臺階肩面212和所述限位筋222所限位的區間范圍內轉動。提手I是安裝固定在機殼2端側的一可旋轉的拐臂體,當固定在機殼2上的該提手I旋轉打開時,便可通過提拉提手I實現對機殼設備的整體提升,達到攜帶的目的。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提手I包括手柄11和延伸設置在手柄11兩端側的軸銷轉動部12。其中,手柄11呈長條桿狀,中部直徑尺寸較兩端直徑尺寸略小以便于抓握,其兩端部的同側方向對稱延伸有用于與機殼2連接固定的軸銷轉動部12 ;軸銷轉動部12是截面大致呈橢圓狀的凸起連接構件;在軸銷轉動部12與手柄11的連接處具有一向內凹陷的內凹斜面122,該內凹斜面122的作用是為軸銷轉動部12的轉動提供一定轉動空間,其內凹的深度也同時決定了手柄11能夠相對于機殼2旋轉的角度,具體的旋轉方式后續說明。與上述內凹斜面122相對的軸銷轉動部12的另一側是一平滑過渡的曲面(圖未示)。在內凹斜面122和該平滑過渡曲面間的軸銷轉動部12的中部貫通設置一軸孔121,該軸孔121是一階梯貫通孔,其具有軸肩孔端面1211,當轉動銷3置于該軸孔121中時,軸肩孔端面1211具有抵擋轉動銷3的功能,防止轉動銷3發生串動,可在轉動銷3與軸孔121的裝配中起到定位作用。上述軸銷轉動部12橢圓狀的形狀有助于提升手柄11通過軸銷轉動部12進行轉動時的連貫性,不至于發生因軸銷轉動部12的輪廓形狀與機殼2的凹孔22內壁相碰撞而卡死的現象。同時,該形狀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軸銷轉動部12的體積,使能夠正常旋轉的前提下占用較小的空間。結合參見圖4和圖5所示,機殼2大致呈方狀,在其端側具有一用于容納提手I的手柄11的缺口位(階梯曲面21的上部空間),當提手I安裝在機殼2上時,提手I可將該缺口位補齊,使該機殼2的整體外觀整齊。階梯曲面21是與機殼2 —體成型而成的連續平滑曲面,其自機殼2端部連續延伸至機殼2的側體,階梯曲面21具有臺階肩面212,位于階梯曲面21鄰側的機殼2的兩端頭23上分別設置可容置軸銷轉動部12的凹孔22,并且在兩端頭23之間開設了一個狹槽24,其開設的位置大致對應當提手I裝配完成后手柄11中部較細桿體的區域,其作用是在提拉提手過程中增大手柄11的握持空間,使得無論從手柄11的哪個方向均能輕松便捷的對手柄11進行握持。凹孔22對稱的開設在與提手I的軸銷轉動部12相對應的位置,其呈方狀。凹孔22的內壁和開口端上分別設置安裝槽221、限位筋222以及限位孔223,安裝槽221開設在凹孔22相對的兩內壁上,限位孔223位于安裝槽221的末端,安裝在提手I上的可伸縮轉動銷3可通過安裝槽221滑入凹孔22中并最終抵頂在限位孔223中實現卡持固定。為最大限度的節省空間,凹孔22的底壁上設置能夠與軸銷轉動部12的平滑過渡的曲面(圖未示)相對接的一弧面,在提手I可以轉動的前提下,保證機殼2內部具有較大的置放空間。限位筋222設置在凹孔22開口端的頂部,其為一鉤狀折邊。當安裝有轉動銷3的軸銷轉動部12卡持固定在凹孔22的限位孔223中時,上述限位筋222剛好處在軸銷轉動部12的內凹斜面122開口處的位置上。在具體實施提手I相對機殼2進行轉動時,提手I的軸銷轉動部12繞轉動銷3進行旋轉,限位筋222由內凹斜面122的開口處相對旋轉至內凹斜面122的底端;當限位筋222勾連在內凹斜面122的底部時,提手I的軸銷轉動部12將無法繼續轉動。也就是說,限位筋222決定了手柄11能夠相對于機殼2旋轉的最大角度,通過改變內凹斜面122的縱深以及限位筋222的尺寸可以改變手柄11能夠旋轉打開的最大角度。本實施例中,該旋轉打開的最大角度在90°,亦即提手I相對垂直機殼2的位置,當然也可以通過改變結構的方式調整旋轉打開角度的區間范圍。當需要折疊提手I時,可以按照上述實施方式相逆的過程進行復位旋轉,直至手柄11的底端面111被階梯曲面21的臺階肩面212所阻擋,提手I的可轉動范圍是在臺階肩面212和限位筋222所限定的區間范圍內。轉動銷3是可變換伸縮長度的連接件。如圖6和圖7所示,轉動銷3包括第一銷軸31、第二銷軸32以及彈簧33。第一銷軸31和第二銷軸32能夠套接固定為一體,兩者相套接固定后具有的一腔室(圖未示),彈簧33容置在該腔室中,可以通過擠壓彈簧33的方式改變由第一銷軸31和第二銷軸32套接組成的轉動銷3的長度,進而實現在機殼2的內部完成對提手I的裝配,在不破壞便攜設備外部形態的基礎上使用較小的空間就可以安裝轉軸,節省空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裝配時,參見圖8和圖9所示。將由第一銷軸31和第二銷軸32套接固定為一體的兩轉動銷3從提手I軸孔121的外側分別插入兩軸銷轉動部12的軸孔121中。此時,第一銷軸31的軸肩端面312分別抵擋在軸孔121的軸肩孔端面1211上,不會發生轉動銷3從軸孔121另一側掉出的情況,設置該抵擋結構,也便于雙手同時操作兩轉動銷3進行安裝擠壓伸縮的作業。由于轉動銷3的直徑尺寸與軸孔121的孔徑尺寸大致一致,當其裝配在其中時,并不會發生晃動的情況。緊接著,將安裝有轉動銷3的提手I裝配在機殼2上,用手擠壓第二銷軸32的端面322 (彈簧33處于形變狀態),將一軸銷轉動部12對準機殼2凹孔22的方向將第二銷軸32推入凹孔22的安裝槽221中,以同樣的方式將另一側的轉動銷也推入凹孔22的安裝槽221中。此后,握住手柄11向凹孔22內推動,轉動銷3通過兩安裝槽221滑入安裝槽221末端的限位孔223中,彈簧22恢復一定的形變量,使第一銷軸31和第二銷軸32的兩端面分別可轉動的卡持在限位孔223中,完成了裝配過程。參見圖10、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在具體實施時,手握提手I的手柄11進行轉動,手柄11帶動軸銷轉動部12以轉動銷3為轉軸進行旋轉。當提手I軸銷轉動部12轉動約90°時,凹孔22的限位筋222由提手I內凹斜面122的開口處相對旋轉至內凹斜面122的底端,限位筋222勾連在內凹斜面122的底部,提手I已旋轉至預定位置,即可對設備進行提拉。當需要收納提手I時,復位旋轉手柄11,直至手柄11的底端面111被階梯曲面21的臺階肩面212所阻擋無法繼續轉動。提手I可在臺階肩面212和限位筋222所限位的區間范圍內進行任意角度的轉動。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由于手柄可以以所述可伸縮的轉動銷為軸轉動,不但便于對轉軸的附近區域進行清潔,并且所采用的拐臂結構可以使手柄在最高端時有較大的握持空間;可伸縮的轉動銷可以在機殼的內部對提手進行裝配,在不破壞便攜設備外部形態的基礎上占用較小的空間就可以實現安裝,安裝便捷、節省空間。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I)和機殼(2),所述提手(I)安裝在所述機殼(2 )的端側,所述提手(I)包括手柄(11)和延伸設置在所述手柄(11)兩端側的軸銷轉動部(12); 可伸縮的轉動銷(3)貫穿所述軸銷轉動部的軸孔(121)并卡在所述機殼(2)的端部,所述手柄(11)以所述可伸縮的轉動銷(3)為軸轉動。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2)具有一自其端部連續延伸至其側體的階梯曲面(21),所述階梯曲面(21)具有臺階肩面(212),位于所述階梯曲面(21)鄰側的所述機殼的兩端頭(23)上分別設置可容置所述軸銷轉動部(12)的凹孔(22),所述凹孔(22)的開口端設置限位筋(222),所述凹孔(22)內壁上設置限位孔(22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療設備包括可伸縮的轉動銷(3),所述可伸縮的轉動銷(3)貫穿所述軸銷轉動部的軸孔(121)并卡在所述限位孔(223)中,使所述軸銷轉動部(12)可移動的連接在所述凹孔(22)中,所述提手(I)以所述轉動銷(3)為轉軸在所述臺階肩面(212)和所述限位筋(222)所限位的區間范圍內轉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銷轉動部(12)是截面呈橢圓狀的凸起連接件,在所述軸銷轉動部(12)與所述手柄(11)的連接處具有一向內凹陷的內凹斜面(122)。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222)設在所述凹孔(22)開口端的頂部,其為一鉤狀折邊,所述限位筋(222)勾連在所述內凹斜面(122)的底端。
6.如權利要求3至5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孔(121)為階梯貫通孔,其具有軸肩孔端面(1211)。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銷(3)包括第一銷軸(31)、第二銷軸(32)以及彈簧(33),所述彈簧(33)卡持在所述第一銷軸(31)和所述第二銷軸(32)相套接固定所形成的腔室中。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銷軸(31)的一軸肩端面(312 )抵擋在所述軸肩孔端面(1211)上。
9.如權利要求3至5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22)的內壁上還具有安裝槽(221),所述限位孔(223)位于所述安裝槽(221)的末端,所述轉動銷(3)通過所述安裝槽(221)滑入所述限位孔(223)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包括提手和機殼。提手安裝在機殼的端側,所述提手包括手柄和軸銷轉動部;可伸縮的轉動銷貫穿軸銷轉動部的軸孔并卡在所述機殼的端部,所述手柄以所述可伸縮的轉動銷為軸轉動。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醫療設備,便于對轉軸附近區域進行清潔,使手柄在最高端時有較大的握持空間;在不破壞便攜設備外部形態的基礎上占用較小的空間就可以實現安裝,節省空間。
文檔編號G12B9/02GK202526301SQ20112029128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1日
發明者祁云冬, 蔣凱平 申請人: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