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led內控護欄管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LED景觀裝飾及城市亮化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LED內控護欄管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LED護欄管是一種常見的LED裝飾燈具,在景觀裝飾和城市亮化工程方面有廣泛的應用,目前已被大量應用于建筑物勾勒輪廓、橋梁道路裝飾照明、RGB護欄管燈屏、全彩數碼招牌等城市亮化工程。現有的LED護欄管主要采用外控型的控制方式,也有少部分采用內控型的控制方式。外控型的LED護欄管演示工作時需要外接昂貴的外部編程控制器,如專利申請號為20041003^18. 6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LED護欄管控制系統,其包括編程控制器和作為接收單元的護欄管,使用時需要外接編程控制器實時將數據發送給護欄管,每根護欄管采用接力傳輸的方式傳遞數據。采用這種控制方式的護欄管,在使用中一旦由于某根管出現故障,將導致后面所有的護欄管都不能正常工作,因而系統可靠性較差。傳統的內控型LED護欄管則在出廠前,一般由廠家預先燒錄每根管的演示程序和數據,并對每根管給予編碼標識,客戶安裝時必須嚴格按照數碼管的編碼序號安裝,并且不能互相替換,客戶更不能再自行更新管內的演示內容。如專利申請號為200810102744.9 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LED護欄管及其組成的LED護欄管燈屏,專利申請號為 200810106015. 0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冗余容錯功能LED護欄管及其組成的燈屏,這兩種護欄管產品,由于燈體內都沒有配備可重復擦寫的存儲器,因此使用時要么采用外接編程控制器的外控方式,要么必須采用內控模式,即在必須出廠前由廠家預先燒錄每根管的演示控制程序,并對每根管進行編碼標識,然后交由用戶按預定的方案進行安裝。由此可見,傳統的內控型數碼管有實際應用不靈活,現場安裝容易混亂和維護不方便等問題, 因而這兩種護欄管產品都存在現有技術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LED內控護欄管控制系統。依據該方案制作的LED內控護欄管,不需要在出廠前預先編碼和燒錄演示內容,可以由用戶在工程應用時自由更新護欄管的演示內容,不同位置的護欄管可互換使用,工作時不需要外接編程控制器,每根護欄管可獨立運行,因此工程造價更低,應用更靈活,運行更可靠,安裝維護更方便。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LED內控護欄管控制系統,包括編程控制器和至少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各 LED內控護欄管按照數據流向逐一串接起來;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程控制器包括用于產生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數據的數據編程模塊以及用于控制把演示數據精確傳輸到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數據通信控制模塊;所述LED內控護欄管內設置有通過排線插頭插接的發光PCB板和控制PCB板;發光PCB板上設置有至少一組紅、綠、藍三原色LED發光二極管以及至少一個用于驅動一組紅、綠、藍三原色LED發光二極管工作的LED驅動單元;控制 PCB板上設置有用于控制LED內控護欄管工作的微控制單元以及用于存儲LED內控護欄管演示控制數據的電可擦寫存儲單元。進一步的,所述微控制單元基于Atmega8單片機組成。編程控制器產生各LED內控護欄管工作所需要的演示控制數據,編程控制器與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連接,并精確傳輸和保存到各LED內控護欄管中,完成此一過程后,各 LED內控護欄管各自獨立工作,此時,編程控制器可與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脫離連接。編程控制器每次向串接的LED內控護欄管傳輸數據時,先發送一個動態編址指令,內容包括動態編址指令碼、起始地址碼以及本次地址數,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收到動態編址指令時,將起始地址碼設置為自身地址,再將起始地址碼遞加1和本次地址數遞減 1,然后再將動態編址指令發送給與其相連的下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其亦作同樣的處理, 如此接力下去,直到本次地址數為0則停止,則完成指定數目之LED內控護欄管的動態地址編碼。編程控制器通過向各LED內控護欄管發送若干個數據傳輸指令數據包來完成寫入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控制數據,數據傳輸指令數據包的內容包括數據傳輸指令碼、目標地址碼以及演示控制數據,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收到數據傳輸指令數據包時,如果其中的目標地址碼與自身地址碼相同即保存其中的演示控制數據,否則傳輸給與其相連的下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其作同樣的處理,如此接力傳輸方式,即可把控制數據包精確傳輸到目標LED內控護欄管,并由其接收和保存。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工作時不需要外接任何的外部編程控制器,簡化了工程安裝,降低了總體工程造價;2、每個LED內控護欄管都能獨立工作,其中任何一個出現故障都不會影響其它的 LED內控護欄管工作,因此整體的系統可靠性得到提高;3、每個LED內控護欄管都不需要在出廠前預先編碼和燒錄數據,并可互相替換使用,極大地降低了安裝和維護的復雜程度;4、可以實現包括流水、追趕、擴散、整體漸變、動畫等各種復雜演示內容,極大地拓寬了產品的應用范圍,因而產品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組成及應用連接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系統總體電路原理方框圖;圖3是LED內控護欄管的組成原理方框圖。圖中,1 編程控制器,2 =LED內控護欄管,3 控制PCB板,4 發光PCB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內控型LED護欄管控制系統,包括編程控制器和N個LED內控護欄管,N個LED內控護欄管按照數據流向串接起來,需要對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內容進行設置時,編程控制器與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相連接;演示控制內容更新完畢后,各 LED內控護欄管即可獨立工作,此時,編程控制器可與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脫離連接。所述編程控制器的作用是產生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數據并傳輸給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再經由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傳輸給與其連接的第二個LED內控護欄管,通過如此傳輸方式,完成數據從編程控制器到任意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如圖2所示,所述編程控制器1包括有數據編程模塊,用于產生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數據;數據通信控制模塊,用于控制把演示控制數據精確傳輸到各LED內控護欄管。如圖3所示,LED內控護欄管2包括通過排線插頭插接的發光PCB板4和控制PCB 板3 ;其中發光PCB板4設置有至少一組紅(R)、綠(G)、藍(B)三原色LED發光二極管;至少一個LED驅動單元,用于驅動一組紅、綠、藍三原色LED發光二極管工作;排線母插頭,用于與控制PCB板連接;其中控制PCB板3設置有微控制單元,用于控制LED護欄管工作,其可基于AtmegaS單片機組成,也可用其它類似功能的單片機來組成;電可擦寫存儲單元,用于存儲LED護欄管演示控制數據;排線公插頭,用于與發光PCB板上的排線母插頭連接。需要更新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數據時,編程控制器1首先向串接的一組 LED內控護欄管發送一個動態編址指令,內容包括動態編址指令碼、起始地址碼、本次地址數,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收到動態編址指令時,將起始地址碼設置為自身地址,再將起始地址碼遞加1,將本次地址數遞減1,然后再發送給與其連接的第二個LED內控護欄管,第二個LED內控護欄管亦作同樣的處理,如此接力下去,直到本次地址數為0則停止,則可完成指定數目之LED內控護欄管的動態地址編碼。然后,編程控制器1通過向各LED內控護欄管發送若干個數據傳輸指令數據包,來完成寫入每個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數據, 數據傳輸指令數據包的內容包括數據傳輸指令碼、目標地址碼、演示控制數據等部分,第一個LED內控護欄管收到數據傳輸指令數據包時,則將其中的目標地址碼與自身地址碼作比較,如果兩者相同即保存其中的演示控制數據,否則傳輸給與其連接的第二個LED內控護欄管,第二個LED內控護欄管亦作同樣的處理,如此接力傳輸方式,即可把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數據,從編程控制器1精確傳輸到各LED內控護欄管,然后由各LED內控護欄管接收并保存于電可擦寫存儲單元,之后,編程控制器1可以與LED內控護欄管脫離連接, 各LED內控護欄管即可獨立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LED內控護欄管控制系統,包括編程控制器和至少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各 LED內控護欄管按照數據流向逐一串接起來;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程控制器包括用于產生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演示控制數據的數據編程模塊以及用于控制把演示數據精確傳輸到各LED內控護欄管的數據通信控制模塊;所述LED內控護欄管內設置有通過排線插頭插接的發光PCB板和控制PCB板;發光PCB板上設置有至少一組紅、綠、藍三原色LED發光二極管以及至少一個用于驅動一組紅、綠、藍三原色LED發光二極管工作的LED驅動單元;控制 PCB板上設置有用于控制LED內控護欄管工作的微控制單元以及用于存儲LED內控護欄管演示控制數據的電可擦寫存儲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內控護欄管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單元基于Atmega8單片機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LED內控護欄管控制系統,包括編程控制器和至少一個LED內控護欄管,各LED內控護欄管按照數據流向逐一串接起來;所述編程控制器包括數據編程模塊以及數據通信控制模塊;所述LED內控護欄管內設置有發光PCB板和控制PCB板;控制PCB板上設置有用于控制LED內控護欄管工作的微控制單元以及電可擦寫存儲單元。本實用新型中,LED內控護欄管不需要在出廠前預先燒錄演示控制程序,也不需要預先設置編碼標識;在工作時不需要外接編程控制器,每個LED內控護欄管可獨立工作,出現故障時不影響其它的LED內控護欄管的正常工作,因而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同時降低了工程的總體造價。
文檔編號H05B37/02GK202178900SQ20112028846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0日
發明者修建國, 劉友舉, 周俊生, 李麗秀, 謝再晉, 黃小衛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