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碳纖維電熱線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加熱線纜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碳纖維電熱線纜。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有技術下的加熱線大都使用鎳鎘合金、鉬絲、鎢絲或者PTC材料做電熱體。由于這些電熱材料自身固有特性的原因,在使用中存在著許多不足,如通用鎳鉻合金材料、鉬絲、鎢絲等材料制成的電熱體,在電加熱過程中有可見光存在,因此熱效率較低; PTC材料使用中電加熱功率易衰減和擊穿,使用壽命短,熱效率較低。上述電熱材料雖然有較寬的應用領域,但是卻很難制成耐長久且熱效率高的電熱元件。專利文獻C擬689637Y公開了一種雙導線碳纖維電熱線纜,包括覆有絕緣層的電源導線、碳纖維導電層、碳纖維外絕緣層和金屬編織網層,其結構特點在于并行的兩根覆有絕緣層的電源導線外側由內向外依次包覆有碳纖維導電層、碳纖維外絕緣層和金屬編織網層;兩根電源導線分別在不同端設置有連接電源導線和碳纖維導電層的接頭。該種碳纖維電熱線纜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碳纖維導電層的基本形狀是環狀,其加工制造基本是擠出成型,其缺點是在周向上厚度難以均勻一致,另外其加工成型制造工藝也較為復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化、發熱較為均勻的碳纖維電熱線纜。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碳纖維電熱線纜,包括兩根電源線、包裹在電源線外的耐熱內絕緣層、碳纖維電熱層、和包裹在碳纖維電熱層外的耐熱外絕緣層;所述碳纖維電熱層是由多條繞設在內絕緣層上的碳纖維電熱絲所形成;所述各條碳纖維電熱絲的首尾兩端與兩根電源線電連接,位于首尾兩端的中間部分絲體等間距的繞設在內絕緣層上。所述各碳纖維電熱絲依次繞設在內絕緣層上。所述各碳纖維電熱絲等間距的繞成螺紋線狀。所述外絕緣層外還套設有氟塑料保護層。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實用新型用繞設在內絕緣層上的碳纖維電熱絲代替了傳統的環狀的碳纖維電熱層,使其結構較為簡化,有效降低了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且具有發熱較為均勻的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附圖所示標記為電源線1,耐熱內絕緣層2,碳纖維電熱層3,耐熱外絕緣層4,碳纖維電熱絲5,氟塑料保護層6。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是一種碳纖維電熱線纜,見圖1,包括兩根電源線1、包裹在電源線1外的耐熱內絕緣層2、碳纖維電熱層3、包裹在碳纖維電熱層外的耐熱外絕緣層4、和包裹在;外絕緣層4外的氟塑料保護層6。所述耐熱內絕緣層2選用耐溫180°C以上的塑料制成,外絕緣層4采用耐溫200°C以上的FEP材料制成。所述碳纖維電熱層3是由多條繞設在內絕緣層2上的碳纖維電熱絲5所形成;所述各條碳纖維電熱絲5的首尾兩端與兩根電源線1電連接,位于首尾兩端的中間部分絲體等間距的繞設在內絕緣層2上。所述各碳纖維電熱絲5依次繞設在內絕緣層2上。本實施例中,由于內絕緣層2是橢圓狀,所以各碳纖維電熱絲5等間距的繞成橢圓形,在具體實踐中,內絕緣層2可制成圓形,所以各碳纖維電熱絲5可以等間距的繞成螺紋線狀。本實施例在通電以后可達到150°C。本實施例用繞設在內絕緣層上的碳纖維電熱絲代替了傳統的環狀的碳纖維電熱層,使其結構較為簡化,有效降低了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且具有發熱較為均勻的優點。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碳纖維電熱線纜,包括兩根電源線(1)、包裹在電源線(1)外的耐熱內絕緣層 O)、碳纖維電熱層(3)、和包裹在碳纖維電熱層外的耐熱外絕緣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纖維電熱層( 是由多條繞設在內絕緣層( 上的碳纖維電熱絲( 所形成;所述各條碳纖維電熱絲(5)的首尾兩端與兩根電源線(1)電連接,位于首尾兩端的中間部分絲體等間距的繞設在內絕緣層( 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電熱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碳纖維電熱絲(5)依次繞設在內絕緣層( 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電熱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碳纖維電熱絲(5)等間距的繞成螺紋線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電熱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絕緣層外還套設有氟塑料保護層(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碳纖維電熱線纜,包括兩根電源線、包裹在電源線外的耐熱內絕緣層、碳纖維電熱層、和包裹在碳纖維電熱層外的耐熱外絕緣層;所述碳纖維電熱層是由多條繞設在內絕緣層上的碳纖維電熱絲所形成;所述各條碳纖維電熱絲的首尾兩端與兩根電源線電連接,位于首尾兩端的中間部分絲體等間距的繞設在內絕緣層上。本實用新型用繞設在內絕緣層上的碳纖維電熱絲代替了傳統的環狀的碳纖維電熱層,使其結構較為簡化,有效降低了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且具有發熱較為均勻的優點。
文檔編號H05B3/10GK202183886SQ20112026501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5日
發明者南君洲 申請人:浙江鐵富隆線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