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宮腔止血水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宮腔止血水囊。
背景技術:
產后出血是威脅產婦生命,困擾產科醫生的一大難題,它有來勢兇猛、不可預知及并發癥眾多等特點。目前我國每年出生1500-1700萬新生兒,產婦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約3% 左右,剖宮產產后出血約7%左右。受傳統理念影響,我國對孕婦往往進行過多的飲食“照顧”,圍產期工作的落后使得孕婦肥胖及巨大兒日益增多,加上城市化生活模式使孕婦體力勞動急劇減少等多種因素導致目前國內剖宮產率持續上升,平均達到50%-60%,局部地區可達到80%。根據目前狀況計算,我國每年有100-150萬例產后出血病人,加上對多胎,羊水過多,巨大兒及凝血功能異常病人等情況,需要產后止血的病人每年大約有200-300萬例。目前常用止血方法有宮體按壓,加強宮縮,止血藥劑,阻斷血供及宮腔填塞紗布等,往往合并給予輸血治療。剖宮產手術越來越普遍所以手術醫生也趨向年輕化,而產后出血宮腔填塞繃帶需要很高的專業經驗,填塞時間長,填塞不均勻都可以使病人付出沉重代價。因此,上述方法存在有治療效果不確定,影響產后子宮供血及容易因醫務人員操作不當止血時間長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等弊端,局部地區還因血源緊缺或無正規血庫而導致最終選擇切除子宮,對產婦產生巨大生理心理創傷。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簡單方便,對產婦無傷害的宮腔止血水囊。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宮腔止血水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囊、下水囊和引流管,所述上水囊包覆在下水囊之外形成雙層雙腔型結構,所述引流管設于上水囊和下水囊形成的雙層雙腔型結構中心,所述引流管包括中心管和注水管兩部分,所述中心管位于所述引流管的中心,所述中心管頂端開口,用于引流宮腔內的出血,所述注水管分隔為左注水管和右注水管,左注水管的左側壁上設有通下水囊的兩個通孔,右注水管的右側壁上設有通上水囊的兩個通孔,所述注水管頂端封閉。所述引流管底端接一根三通管,三通管的三個口分別為引流孔、上水囊注水孔和下水囊注水孔,所述引流孔接引流袋并與中心管相通,用于承接從宮腔內流出的血,所述上水囊注水孔連接注水裝置并與右注水管相通,所述下水囊注水孔連接注水裝置并與左注水管相通,用于向上下水囊注水。三通管與引流管之間可以設置一帶測壓表的連接管,用于分別檢測上下囊腔的壓力。在剖宮產術中將本實用新型的止血水囊平推至宮腔內,首先往上水囊注水,根據宮腔大小決定注水的量,初步起效后,縫合子宮下段,留中段3cm縫合線不打結,適當增加上水囊的壓力的同時,往下水囊注水至壓迫整個宮腔創面,全部縫合,然后開始加壓,觀察出血并根據出血情況調節宮腔壓力,同時要考慮到子宮下端縫合處的壓力接受能力。置入后M-36小時取出,取出時先放出囊內水觀察10-20分鐘有無再次出血,如無異常可取出水囊,如仍有異常出血可再次注水壓迫止血。自然分娩的孕婦如出現產后出血無法快速宮腔填塞或者填塞效果差,使用本實用新型同樣可以方便快速的實施壓迫止血。本實用新型通過膨脹分階段壓迫子宮壁(宮體部及子宮下段)和血小板附著縮短凝血時間而起到止血效果,操作簡單,節省時間,避免了剖宮產手術中宮腔填塞紗布繃帶取出后如有異常無法再次填塞的弊端;對前置胎盤、子宮下段出血、藥物敏感及紗布壓迫效果差的病人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止血作用;同時本實用新型使用簡單方便,使沒有經驗的婦產科醫生也能高水平操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實際上提供了一種可以保全子宮,減少輸血的更安全的止血手段,降低了血液傳染疾病幾率和用血壓力,同時可減少止血藥物使用量,提高治療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宮腔止血水囊的使用狀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宮腔止血水囊的不使用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宮腔止血水囊,包括上水囊100、下水囊200和引流管 300,下水囊100包覆在上水囊200之外形成雙層雙腔型結構,引流管300設于上水囊和下水囊形成的雙層雙腔型結構中心,引流管包括中心管310和注水管兩部分,中心管位于引流管的中心,中心管頂端開口,用于引流宮腔內的出血,注水管分隔為左注水管320和右注水管330,左注水管的左側壁上設有通下水囊的兩個通孔321,右注水管的右側壁上設有通上水囊的兩個通孔331,注水管頂端封閉。引流管底端接一根三通管400,三通管的三個口分別為引流孔410、下水囊注水孔 420和上水囊注水孔430,引流孔410接引流袋并與中心管310相通,引流袋用于承接從宮腔內流出的血,上水囊注水孔430連接注水裝置并與右注水管330相通,下水囊注水孔420 連接注水裝置并與左注水管320相通,用于向上下水囊注水。三通管與引流管之間設置一帶測壓表500的連接管510,用于分別檢測上下水囊的壓力,測壓表及連接管可以重復使用。上下水囊內部為彈性乳膠薄膜,具有良好的收縮性及膨脹性,不易破裂,其不使用時的狀態如圖2所示;雙腔結構外層為韌性較強的網狀結構具有一定彈性的保護層。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1.宮腔止血水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囊、下水囊和引流管,所述上水囊包覆在下水囊之外形成雙層雙腔型結構,所述引流管設于上水囊和下水囊形成的雙層雙腔型結構中心,所述引流管包括中心管和注水管兩部分,所述中心管位于所述引流管的中心,所述中心管頂端開口,所述注水管分隔為左注水管和右注水管,左注水管的左側壁上設有通下水囊的兩個通孔,右注水管的右側壁上設有通上水囊的兩個通孔,所述注水管頂端封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宮腔止血水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底端接一根三通管, 三通管的三個口分別為引流孔、上水囊注水孔和下水囊注水孔,所述引流孔與中心管相通, 所述水囊注水孔與右注水管相通,所述下囊注水孔與左注水管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宮腔止血水囊,其特征在于,三通管與引流管之間設置一帶測壓表的連接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宮腔止血水囊,包括上水囊、下水囊和引流管,所述上水囊包覆在下水囊之外形成雙層雙腔型結構,所述引流管設于上水囊和下水囊形成的雙層雙腔型結構中心,所述引流管包括中心管和注水管兩部分,所述中心管位于所述引流管的中心,所述中心管頂端開口,所述注水管分隔為左注水管和右注水管,左注水管的左側壁上設有通下水囊的兩個通孔,右注水管的右側壁上設有通上水囊的兩個通孔,所述注水管頂端封閉。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保全子宮,減少輸血的更安全的止血手段,降低了血液傳染疾病幾率,減輕了用血壓力,同時可減少止血藥物使用量,提高止血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B66C19/00GK202179572SQ201120174398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曼蘇爾·馬力克 申請人:張彬, 曼蘇爾·馬力克, 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