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ptc液體加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TC液體加熱單元。
背景技術:
隨著加熱器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液體加熱器應運而生,而現有的PTC液體加熱器,主要有兩種結構,一種是將PTC元件經絕緣后將其固定在金屬管一表面上,以實現對液體的加熱;另一種是將PTC元件經絕緣后嵌入帶有凹槽的金屬管一表面上,以實現對液體的加熱。而這兩種結構的PTC液體加熱器存在下述缺點首先,PTC電熱構件與金屬管之間無法緊密結合,從而影響PTC元件熱能的充分發揮;其次,因加熱器在工作時產生的熱膨脹現象,在使用過程中及易出現PTC電熱構件與金屬管之間產生松動現象而造成加熱器功率衰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熱效率高的PTC液體加熱單元。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PTC液體加熱器,包括一由電熱材料和型鋁制成的本體,該本體內具有一供液體通流的縱向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內還設置有與所述縱向通道平行設置的、包圍在所述縱向通道四周的多個縱向通孔, 這多個縱向通孔內均設置有PTC發熱元件。作為改進,所述本體整體呈柱狀結構,所述縱向通道設置在本體的中心,所述縱向通孔可以設置有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或更多個,并且這些縱向通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縱向通道的周圍。再改進,所述PTC發熱元件設置在所述縱向通孔內以后,兩個端部采用密封膠及封蓋進行密封。再改進,所述PTC發熱元件與縱向通孔內壁之間設置有絕緣膜,并且PTC發熱元件上連接有兩根電源引線,這兩根電源引線從縱向通孔兩端部中的一個封蓋引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在加熱本體內直接成型供液體通流的縱向通道和供PTC發熱元件放置的與縱向通道平行設置的多個縱向通孔,使得本實用新型中PTC發熱元件與液體流通的縱向通道的熱交換面之間熱交換效率增加,結構簡單, 易于加工生產。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圖2所示的PTC液體加熱單元,包括一由PTC元件2、電源引線3、絕緣膜4 和型鋁5組成的呈柱狀結構的本體1,該本體1中部內具有一供液體通流的縱向通道11,本體1內還設置有四個與縱向通道11平行設置的縱向通孔12,四個縱向通孔12分別對稱設置在縱向通道11的四側,四個縱向通孔內均設置有PTC發熱元件2 ;PTC發熱元件2設置在縱向通孔內以后,兩個端部采用密封膠和封蓋6密封;并且PTC發熱元件2與縱向通孔內壁之間設置所述絕緣膜4,并且每根PTC發熱元件2上連接有兩根所述電源引線3,這兩根電源引線3從縱向通孔兩端部中的一個封蓋6中引出。
權利要求1.一種PTC液體加熱器,包括一由電熱材料和型鋁制成的本體(1),該本體(1)內具有一供液體通流的縱向通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內還設置有與所述縱向通道平行設置的、包圍在所述縱向通道四周的多個縱向通孔,這多個縱向通孔內均設置有PTC發熱元件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TC液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整體呈柱狀結構,所述縱向通道(11)設置在本體的中心,所述縱向通孔設置有二個,并且二個縱向通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縱向通道(11)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TC液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整體呈柱狀結構,所述縱向通道(11)設置在本體的中心,所述縱向通孔設置有四個,并且四個縱向通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縱向通道(11)的四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TC液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整體呈柱狀結構,所述縱向通道(11)設置在本體的中心,所述縱向通孔設置有六個,并且六個縱向通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縱向通道(11)的周圍。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PTC液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發熱元件(2)設置在所述縱向通孔內以后,兩個端部采用密封膠及封蓋進行密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PTC液體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發熱元件(2)與縱向通孔內壁之間設置有絕緣膜,并且PTC發熱元件(2)上連接有兩根電源引線,這兩根電源引線從縱向通孔兩端部中的一個封蓋引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TC液體加熱器,包括一由電熱材料和型鋁制成的本體,該本體內具有一供液體通流的縱向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內還設置有與所述縱向通道平行設置的、包圍在所述縱向通道四周的多個縱向通孔,這多個縱向通孔內均設置有PTC發熱元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在電熱本體內直接成型供液體通流的縱向通道和供PTC發熱元件放置的與縱向通道平行設置的縱向通孔,使得本實用新型中PTC發熱元件與液體流通的縱向通道的熱交換面之間熱交換效率增加,結構簡單,易于加工生產。
文檔編號H05B3/06GK201937849SQ201120010810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2日
發明者熊欣 申請人: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