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用電器盒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器盒模塊,且特別是涉及一種車用電器盒模塊。
背景技術:
在電動車系統中,一般是以結構剛性較強的電池盒將電池組包裝起來成為電池盒組,達到整體連結與保護的功能,并使整個電池盒組具有足夠剛性能牢靠的固定于電動車的車架上。此外,用以驅動電動車馬達的控制器,其電路板也需安裝于控制器盒內。所述電池盒組及控制器盒組皆是一種電器盒組,其目的在于保護并隔離其內部的電器組,避免外界的水或灰塵等物體不當的侵入碰觸,使電器組損壞或造成短路。 小功率的電動車,其電池組及電路板的最大工作溫度皆能夠在安全限制之下,因此通常不需要有強制冷卻的機制,或只需靠電器盒本身的自然空氣對流散熱就能降低溫度,因此其電器盒結構可以采用全部封閉方式,就能輕易的達到防水防塵功效。然隨著電動車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產品被要求有更大的出力與更遠的巡航距離,因此其使用的電池功率越來越大,產生的溫度也越來越高。此外,在大功率的電動車系統中,其動力馬達的使用功率很大,故驅動馬達運動的控制電路板需要使用大功率的零組件而產生高溫。因此,大功率的電動車系統,其電池盒及控制器盒皆需具備還進一步的散熱冷卻機制,以避免元件過熱而有所損壞或造成危險。強制氣冷的散熱方式具有足夠好的冷卻效果,而且成本相對于水冷式散熱不是太高,因此適于應用在所述車用電器盒組。為了讓散熱氣流能自由進出電器盒以對其內的電器組進行散熱,需于電器盒上適當處開設至少一進氣口和至少一排氣口。然而,外界的雨水、車輛行駛時濺起的水花或洗車時沖洗于車體的水,皆可能通過電器盒上的進氣口或排氣口進入電器盒內而造成其內電器組的損壞失效。此外,外界的灰塵等異物也可能通過進氣口或排氣口污染電器盒內的電器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用電器盒模塊,具有良好的防水及防塵效果。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車用電器盒模塊,包括外殼、遮蓋結構、電器組及風扇。外殼具有側壁、容納空間及形成于側壁的第一通氣口。遮蓋結構包括第一殼體及第一擋墻。第一殼體組裝于外殼。第一擋墻連接于第一殼體且延伸至側壁外側而遮蓋第一通氣口,其中第一擋墻與側壁之間具有間距,以在第一擋墻與側壁之間形成連通第一通氣口的一空氣流道。電器組配置于容納空間內。風扇配置于外殼且適于提供氣流。第二通氣口形成于外殼或遮蓋結構。氣流通過空氣流道及第一通氣口流進容納空間并通過第二通氣口被排出,或通過第二通氣口流進容納空間并通過第一通氣口及空氣流道被排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擋墻從第一殼體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外殼。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遮蓋結構還包括第二殼體及第二擋墻。第二殼體組裝于底壁。第二擋墻連接于第二殼體且延伸至第一擋墻外側。第二擋墻與第一擋墻之間具有間距,以在第二擋墻與第一擋墻之間形成連通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構成至少部分空氣流道。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擋墻從第一殼體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外殼。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擋墻從第二殼體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第一擋
m 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遮蓋結構還包括第三殼體及第三擋墻。第三殼體組裝于第一殼體。第三擋墻連接于第三殼體且延伸至第二擋墻外側。第三擋墻與第二擋墻之間具有間距,以在第三擋墻與第二擋墻之間形成連通第二通道的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構成至少部分空氣流道。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擋墻從第三殼體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第二擋 m ο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遮蓋結構包括罩體及多個隔板。罩體組裝于外殼且遮蓋第一通氣口。隔板連接于罩體內部而將罩體內部分隔為多個空間。空間的其中之一連通第一通氣口。空間的其中的另一連通外界。各隔板具有至少一開孔,以使空間通過開孔連通而定義出空氣流道。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風扇配置于外殼內且對位于第二通氣口。外殼內部具有擋板。擋板位于風扇與第二通氣口之間。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還包括空氣過濾元件,配置于空氣流道內。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還包括防水彈性件及線材。遮蓋結構具有開口。防水彈性件配置于開口內。線材連接于電器組且穿過防水彈性件而從外殼延伸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器組包括至少一電池。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器組包括至少一電路板。基于上述,本發明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具有連接于外殼的遮蓋結構,空氣流道形成于遮蓋結構與外殼之間,且遮蓋結構對通氣口進行遮蓋。由此,氣流可通過空氣流道及通氣口進入外殼或從外殼排出以利散熱的進行,且通過遮蓋結構對通氣口的遮蓋,可避免外界的水或灰塵等異物通過通氣口進入外殼內部,以降低外殼內的電器組因接觸異物而損壞或失效的機率。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立體圖;圖2為圖I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部分構件分解圖;圖3為圖I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剖視圖;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剖視圖;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剖視圖。圖6為圖5的遮蓋結構的局部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200、300 :車用電器盒模塊110、210、310 :外殼IlOa:容納空間110b、210b、310b :第一通氣口110c、210c、310c :第二通氣口IlOd:開口112a、216:側壁116:擋板120,220,320 :遮蓋結構122 :擋墻124 :殼體120a:空氣流道130、230、330 :電器組132:電池134:電路板140、240、340 :風扇150:防水彈性件160 :線材212 :頂壁214 :底壁222 :第一殼體224 :第一擋墻224a :第一通道226 :第二殼體227 :第三殼體228 :第二擋墻228a :第二通道229 :第三擋墻229a :第三通道322 :罩體322a:空間324:隔板324a:開孔F1、F2、F3:氣流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立體圖。圖2為圖I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部分構件分解圖。圖3為圖I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剖視圖。請參考圖I至圖3,本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100包括外殼110、遮蓋結構120、電器組130及風扇140。外殼110具有容納空間110a、側壁112a及形成于側壁112a的第一通氣口 110b。遮蓋結構120包括殼體124及擋墻122。殼體124組裝于外殼110。擋墻122連接于殼體124且延伸至側壁112a外側而遮蓋第一通氣口 110b。擋墻122與側壁112a之間具有間距,以在擋墻122與側壁112a之間形成連通第一通氣口 IlOb的空氣流道120a。第二通氣口 IlOc形成于遮蓋結構120。電器組130配置于容納空間IlOa內。風扇140配置于外殼110而適于通過強制氣冷的方式對電器組130進行散熱。本實施例的電器組130例如為電池組且包括多個電池132及用以管理電池132供電狀態的電路板134,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電器組130可為用以驅動車輛馬達的控制器組或其它車用電子元件。如圖3所示,空氣流道120a連通第一通氣口 IlOb與外界。風扇140配置于外殼110內且對位于第二通氣口 110c,并適于提供氣流Fl。氣流Fl例如是通過空氣流道120a及第一通氣口 IlOb流進容納空間IlOa并通過第二通氣口 IlOc被排出,以使電器組130的熱隨著氣流Fl被帶至外界進而達到散熱作用。在其它實施例中,風扇140可配置于外殼110的其它適當位置,且其帶動氣流Fl的方式也可改變為使氣流Fl通過第二通氣口 IlOc流進 容納空間IlOa并通過第一通氣口 IlOb及空氣流道120a被排出,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氣流Fl可通過空氣流道120a及第一通氣口 IlOb進入外殼110以利散熱的進行,且通過遮蓋結構120對第一通氣口 IlOb的遮蓋,可避免外界的水或灰塵等異物通過第一通氣口 IlOb進入外殼110內部,以降低外殼110內的電器組130因接觸異物而損壞或失效的機率。此外,由于通過遮蓋結構120的設置可如上述達成防水及防塵的功效,因此不需另外增設導風罩將空氣的進口及出口移至其它較不易被水或灰塵等異物侵入的位置,而可節省整體結構的配置空間。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通氣口 IlOb的數量為多個,擋墻122從殼體124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外殼110,以遮蓋所有第一通氣口 110b,并使空氣流道120a圍繞殼體112延伸,用于增加空氣流道120a的總截面積,提升空氣流通效率。如圖3所不,夕卜殼110內部具有擋板116。擋板116位于風扇140與第二通氣口IIOc之間,以避免外界的水或灰塵等異物通過第二通氣口 IIOc進入外殼110而附著于風扇140。此外,更可在空氣流道120a內配置空氣過濾元件(未繪示),以進一步過濾外界空氣中的雜質,避免外殼110內的電器組130被污染。所述空氣過濾元件例如為濾網、通風海棉或其它適于過濾空氣的元件。請參考圖I及圖2,本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100還包括防水彈性件150及線材160。遮蓋結構120具有開口 110d,防水彈性件150配置于開口 IlOd內,線材160連接于電器組130且穿過防水彈性件150而從外殼110延伸出,以避免外界的水通過開口 IlOd進入外殼110內。在本實施例中,線材160例如為連接于電池132的電源連接線,在其它實施例中,其也可為連接于風扇140的電源連接線或連接于電路板134的信號線,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剖視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200包括外殼210、遮蓋結構220、電器組230及風扇240。外殼210具有頂壁212、底壁214及連接于頂壁212與底壁214之間的側壁216,第一通氣口 210b形成于側壁216。電器組230及風扇240配置于外殼210內。遮蓋結構220包括第一殼體222、第一擋墻224、第二殼體226、第二擋墻228、第三殼體227及第三擋墻229。第一殼體222組裝于頂壁212,第一擋墻224連接于第一殼體222且延伸至側壁216外側而遮蓋第一通氣口210b。第二殼體226組裝于底壁214,第二擋墻228連接于第二殼體226且延伸至第一擋墻224外側。第三殼體227組裝于第一殼體222,第三擋墻229連接于第三殼體227且延伸至第二擋墻228外側。類似于圖3的擋墻122與側壁112a的配置關系,本實施例的第一擋墻224與側壁216之間具有間距,以在第一擋墻224與側壁216之間形成連通第一通氣口 210b的第一通道224a。第二擋墻228與第一擋墻224之間具有間距,以在第二擋墻228與第一擋墻224之間形成連通第一通道224a的第二通道228a。第三擋墻229與第二擋墻228之間具有間距,以在第三擋墻229與第二擋墻228之間形成連通第二通道228a的第三通道229a。第一通道224a、第二通道228a及第三通道229a構成彎折的空氣流道,以使外界的水或灰塵等異物難以通過第一通氣口 IlOb進入外殼210內部。在其它實施例中,遮蓋結構220可包括更多數量的殼體與擋墻,以構成具有更多彎折的空氣流道,提升防水及防塵效果。本實施例的外殼210的第二通氣口 210c與外界連通的方式類似于第一通氣口 210b,于此不再加以贅述。風扇240所供散熱的氣流F2適于通過第三通道229a、第二通道228a及第一通氣口 210b進入外殼210內部,并通過第二通氣口 210c及對應于其的通道被排出,以使電器組230的熱隨著氣流F2被帶至外界進而達到散熱的作用。類似于圖I至圖3的擋墻122與殼體112的配置關系,本實施例的第一擋墻224從第一殼體222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外殼210,第二擋墻228從第二殼體226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第一擋墻224,第三擋墻229從第三殼體227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第二擋墻228,用于增加第一通道224a、第二通道228a及第三通道229a所構成的空氣流道的總截面積,提升空氣流通效率。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的剖視圖。圖6為圖5的遮蓋結構的局部立體圖。請參考圖5及圖6,本實施例的車用電器盒模塊300包括外殼310、遮蓋結構320、電器組330及風扇340。外殼310具有第一通氣口 310b及第二通氣口 310c。電器組330及風扇340配置于外殼310內。遮蓋結構320也可為罩體322及多個隔板324之構成。罩體322組裝于外殼310且遮蓋第一通氣口 310b。隔板324連接于罩體322內部而將罩體322內部分隔為多個空間322a。這些空間322a的其中之一連通第一通氣口 310b,且這些空間322a的其中的另一連通外界。各隔板324具有至少一開孔324a,以使這些空間322a通過開孔324a連通而定義出連通第一通氣口 310b與外界的空氣流道。通過隔板324及其開孔324a在罩體322內定義出彎折的空氣流道,可有效提升防水及防塵效果。罩體322及隔板324可由板金件組合而成,或通過鑄模制作工藝而為一體成形的結構,或通過其它適當的方式制造,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此外,本發明不對所述空氣流道的形式加以限制,舉例來說,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于遮蓋結構形成蜂巢式的開孔以供散熱氣流通過并提升防水及防塵效果。本實施例的外殼310的第二通氣口 310c與外界連通的方式類似于第一通氣口310b,于此不再加以贅述。風扇340所供的氣流F3適于通過隔板324與其開孔324a在罩體322內定義出的彎折空氣流道及第一通氣口 310b進入外殼310內部,并通過第二通氣口310c及對應于其的彎折空氣流道被排出,以使電器組330的熱隨著氣流F3被帶至外界散熱。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具有連接于外殼的遮蓋結構,空氣流道形成于遮蓋結構與外殼之間,且遮蓋結構對通氣口進行遮蓋。由此,氣流可通過空氣流道及通氣口進入外殼或從外殼排出以利散熱的進行,且通過遮蓋結構對通氣口的遮蓋,可避免外界的水或灰塵等異物通過通氣口進入外殼內部,以降低外殼內的電器組因接觸異物而損壞或失效的機率。此外,由于通過遮蓋結構的設置可如上述達成防水及防塵的功效,因此不需另外增設導風罩將空氣的進口及出口移至其它較不易被水或灰塵等異物侵入的位置,而可節省整體結構的配置空間。 雖然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如上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車用電器盒模塊,包括 外殼,具有側壁、容納空間及形成于該側壁的第一通氣口 ; 遮蓋結構,包括 第一殼體,組裝于該外殼;以及 第一擋墻,連接于該第一殼體且延伸至該側壁外側而遮蓋該第一通氣口,其中該第一擋墻與該側壁之間具有間距,以在該第一擋墻與該側壁之間形成連通該第一通氣口的一空氣流道; 電器組,配置于該容納空間內;以及 風扇,配置于該外殼且適于提供一氣流,其中第二通氣口形成于該外殼或該遮蓋結構,該氣流通過該空氣流道及該第一通氣口流進該容納空間并通過該第二通氣口被排出,或通過該第二通氣口流進該容納空間并通過該第一通氣口及該空氣流道被排出。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其中該第一擋墻從該第一殼體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該外殼。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其中該遮蓋結構還包括 第二殼體,組裝于該底壁;以及 第二擋墻,連接于該第二殼體且延伸至該第一擋墻外側,其中該第二擋墻與該第一擋墻之間具有間距,以在該第二擋墻與該第一擋墻之間形成連通該第一通道的一第二通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其中該第二擋墻從該第二殼體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該第一擋墻。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其中該遮蓋結構還包括 第三殼體,組裝于該第一殼體;以及 第三擋墻,連接于該第三殼體且延伸至該第二擋墻外側,其中該第三擋墻與該第二擋墻之間具有間距,以在該第三擋墻與該第二擋墻之間形成連通該第二通道的一第三通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其中該第三擋墻從該第三殼體的周緣延伸出且環繞該第二擋墻。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其中該風扇配置于該外殼內且對位于該第二通氣口,該外殼內部具有一擋板,該擋板位于該風扇與該第二通氣口之間。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還包括一空氣過濾元件,配置于該空氣流道內。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用電器盒模塊,還包括 防水彈性件,該遮蓋結構具有開口,該防水彈性件配置于該開口內;以及 線材,連接于該電器組且穿過該防水彈性件而從該外殼延伸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車用電器盒模塊,其包括外殼、遮蓋結構、電器組及風扇。外殼具有側壁、容納空間及形成于側壁的第一通氣口。遮蓋結構包括殼體及擋墻。殼體組裝于外殼。擋墻連接于殼體且延伸至側壁外側而遮蓋第一通氣口。擋墻與側壁之間形成連通第一通氣口的空氣流道。第二通氣口形成于外殼或遮蓋結構。電器組配置于容納空間內。風扇配置于外殼且適于提供氣流。氣流通過空氣流道及第一通氣口流進容納空間并通過第二通氣口被排出,或通過第二通氣口流進容納空間并通過第一通氣口及空氣流道被排出。
文檔編號H05K5/00GK102791090SQ20111025763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7日
發明者古煥隆, 張智崇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