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負壓液冷循環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網絡機房的冷卻系統,尤其是一種負壓液冷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IDCdnternet Data Center,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設備集成度的提高,已經使單機架的功率大幅度提升。臺式服務器機架功率為1. 5kW,模塊式服務器機架功率為5kW,現在最新的刀片式服務器機架功率高達15kW。高耗電,必然產生了高發熱,因此IDC機房的空調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為了解決高熱密度機柜中的熱點問題,一些數據中心已經開始轉向到液體冷卻了。最常用的液體冷卻技術稱為緊耦合制冷,需要用管道將冷凍液(通常為水或乙二醇)輸送到高架地板之上或者直接把冷凍液輸送到機柜內部,然后通過風和冷凍液之間的熱交換達到給機柜內部降溫的目的。管道分配的傳統方式是采用硬銅或鋼管,以電焊式、銅焊式或螺紋管件進行空調機管道的部署及分支,由于在管線中使用的每一個管接件都會提高數據中心內發生泄漏故障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管道內水壓較高,一但泄漏,可能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不利于安全運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負壓液冷循環系統,能夠使數據網絡機房段的冷卻水管處于無壓狀態工作,確保不會泄漏,并可以調至正壓,方便檢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負壓液冷循環系統,包括冷水機組,柜內冷卻單元,還設有控制系統和第一、第二兩個變頻泵,所述冷水機組、第一變頻泵、柜內冷卻單元、第二變頻泵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構成液冷循環回路,所述控制系統分別與第一變頻泵、第二變頻泵及設置于柜內冷卻單元進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內的壓力傳感器電連接。在位于機房內的所述進液管路、出液管路上,和柜內冷卻單元的冷卻液管路上,均設有液體泄漏傳感器,各所述液體泄漏傳感器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控制系統設有工作狀態、漏液狀態、檢漏狀態三種模式。控制系統能夠根據壓力傳感器傳回的數值以及運行模式的選擇, 實時調整兩個變頻泵的運行狀態,在工作狀態下,維持冷卻管路內無壓,一旦出現漏液,立即控制變頻泵將冷卻管路調整至負壓,避免漏液;如果需要檢查哪里有漏液,可使控制系統運行于檢漏狀態模式,將冷卻管路調整至正壓,以便于發現泄漏點。確保數據網絡機房內不會泄漏,并可以方便檢漏維修。
圖1是本發明的原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負壓液冷循環系統,包括冷水機組1,柜內冷卻單元2,控制系統3,第一變頻泵4和第二變頻泵5,所述冷水機組1、第一變頻泵4、柜內冷卻單元2、第二變頻泵5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構成液冷循環回路,所述控制系統3分別與第一變頻泵4、 第二變頻泵5及設置于柜內冷卻單元2進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內的壓力傳感器6電連接。所述控制系統3設有工作狀態、漏液狀態、檢漏狀態三種模式。控制系統3能夠根據壓力傳感器6傳回的數值以及運行模式的選擇,實時調整第一變頻泵4和第二變頻泵5的運行狀態。 在工作狀態下,維持冷卻管路內無壓,一旦操作者發現漏液,立即使控制系統3運行于漏液狀態模式,控制第一變頻泵4和第二變頻泵5將冷卻管路調整至負壓,避免漏液;如果需要檢查哪里有漏液,可使控制系統3運行于檢漏狀態模式,將冷卻管路調整至正壓,以便于發現泄漏點。也可以在位于機房7內的所述進液管路、出液管路上,以及柜內冷卻單元2的冷卻液管路上,均設置液體泄漏傳感器,各所述液體泄漏傳感器與所述控制系統3電連接,一旦出現泄漏,控制系統3能夠根據液體泄漏傳感器傳來的泄漏信號,自動運行于漏液狀態模式,控制第一變頻泵4、第二變頻泵5將冷卻管路調整至負壓,避免漏液。
權利要求
1.一種負壓液冷循環系統,包括冷水機組(1),柜內冷卻單元(2),其特征在于設有控制系統(3)和第一、第二兩個變頻泵(4,5),所述冷水機組(1)、第一變頻泵(4)、柜內冷卻單元(2)、第二變頻泵(5)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構成液冷循環回路,所述控制系統(3)分別與第一變頻泵(4)、第二變頻泵(5)及設置于柜內冷卻單元(2)進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內的壓力傳感器(6)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液冷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機房(7)內的所述進液管路、出液管路上,和柜內冷卻單元(2)的冷卻液管路上,均設有液體泄漏傳感器,各所述液體泄漏傳感器與所述控制系統(3)電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負壓液冷循環系統,包括冷水機組,柜內冷卻單元,還設有控制系統和第一、第二兩個變頻泵,所述冷水機組、第一變頻泵、柜內冷卻單元、第二變頻泵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構成液冷循環回路,所述控制系統分別與第一變頻泵、第二變頻泵及設置于柜內冷卻單元進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內的壓力傳感器電連接。本發明能夠使數據網絡機房段的冷卻水管處于無壓狀態工作,確保不會泄漏,并可以調至正壓,方便檢漏。
文檔編號H05K7/20GK102333433SQ20111019880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5日
發明者孫晨嘯, 沈純堅, 熊偉, 王莉珠, 邊歡歡, 陳國珍 申請人:孫晨嘯, 沈純堅, 熊偉, 王莉珠, 邊歡歡, 陳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