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合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卡合模塊,特別涉及一種節省結構空間與簡化操作流程的卡合模塊。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發達、科技進步,電子產品的應用也愈來愈普及。為了更適于符合工商業發展,業務往來更頻繁、更密切,幾乎大部分的電子產品(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都是朝著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不斷地推陳出新,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其對于空間的設計皆有嚴格的限制要求。由此可知,上述在蓋體以外的空間再額外設計按鈕來解開扣合狀態的方法與作動機制,將面臨空間設計上的嚴峻考驗而限制其應用范圍。電子裝置(例如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一般設置有殼體。殼體主要是用來包 覆于電子裝置內部電子零組件,由此對電子零組件提供防護而避免碰撞損壞的發生。以往,如果要設計蓋體(例如,蓋子、門板等)相對于基座進行“扣合鎖固”或者“釋放開啟”的動作,已知的作法是使蓋體可以與基座上的扣合件扣合固定。而基座在蓋體以外的側旁另外設置有釋放按鈕。上述的釋放按鈕與蓋體各自為獨立的元件。當使用者將上述的蓋體朝向基座闔蓋時,蓋體會先將基座上的扣合件推開再扣合。而當使用者將釋放按鈕按壓下時,釋放按鈕即可將基座上的扣合件推擠開,進而使扣合件與蓋體解除扣合的狀態。并且,當使用者將蓋體取下,并將釋放按鈕放開之后,被釋放按鈕擠開的扣合件又會恢復至原來的位置。
發明內容
為解決已知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一目的是提出一種卡合模塊,其主要是利用在蓋體與卡合模塊之間設置可相互配合滑動的導引面,并通過導引面互相擠壓所產生的分力使卡合模塊的滑動件移動至開啟位置或關閉位置,進而使蓋體可相對殼體達到確實的釋放或扣合的功能。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卡合模塊用以將蓋體卡合至殼體。殼體具有滑槽,且滑槽沿一個方向延伸。卡合模塊包含滑動件以及卡勾。滑動件在滑槽中滑動于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間。滑動件包含卡拴。卡拴包含第一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當蓋體與殼體卡合時,滑動件能夠沿上述方向移動至開啟位置,使卡拴以第一導引面推擠蓋體離開殼體。卡勾設置于蓋體。卡勾包含卡拴槽。當蓋體欲卡合至殼體時,使卡勾推擠第二導引面,滑動件沿上述方向離開關閉位置,滑動件再朝向關閉位置移動以使卡拴卡合至卡拴槽。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一種卡合模塊用以將蓋體卡合至殼體。殼體具有滑槽,且滑槽沿一個方向延伸。蓋體的一個側邊與殼體樞接。卡合模塊包含滑動件、第三導引面、擋止部、卡勾以及彈簧。滑動件在滑槽中滑動于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間。滑動件包含卡拴。卡拴包含第一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第三導引面設置于蓋體。當蓋體與殼體卡合時,滑動件能夠沿上述方向移動至開啟位置,使卡拴以第一導引面推擠第三導引面,進而推擠蓋體離開殼體,并且第一導引面與第三導引面平行。擋止部設置于蓋體,用以供卡拴抵靠,致使滑動件位于開啟位置。卡勾設置于蓋體。卡勾包含有第四導引面、卡拴槽以及導角。當蓋體欲卡合至殼體時,使卡勾以第四導引面推擠第二導引面,滑動件沿上述方向離開關閉位置,并且第四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平行。在蓋體與殼體卡合后,滑動件再朝向關閉位置移動以使卡拴卡合至卡拴槽。導角設置于第四導引面的側邊,用以減少第四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之間的摩擦。彈簧設置滑槽中并介于殼體與滑動件間,用以推擠滑動件,致使滑動件定位于關閉位置。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A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卡合模塊應用于電子裝置的立體視圖,其中蓋體已與殼體相互卡合; 圖IB為圖IA中的殼體的局部示意圖;圖2A為圖I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滑動件位于關閉位置,并且卡合模塊的卡勾尚未與卡拴接觸;圖2B為圖I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卡合模塊的卡勾推擠卡拴以使滑動件離開關閉位置;圖2C為圖I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卡合模塊的卡勾已與滑動件上的卡栓相互卡合;圖2D為圖I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滑動件上的卡拴恰好與蓋體接觸;圖2E為圖I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滑動件位于開啟位置,并且卡拴推擠蓋體離開殼體;圖3為圖2A中的卡勾沿線段3-3的局部側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配合附圖揭露本發明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際操作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起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際操作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際操作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附圖起見,一些已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附圖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描述。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是一種卡合模塊。更具體地說,其主要是利用在蓋體與卡合模塊之間設置可相互配合滑動的導引面,并通過導引面互相擠壓所產生的分力使卡合模塊的滑動件移動至開啟位置或關閉位置,進而使蓋體可相對殼體達到確實的釋放或扣合的功倉泛。請參照圖IA與圖1B。圖IA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卡合模塊14應用于電子裝置I的立體視圖,其中蓋體12已與殼體10相互卡合。圖IB為圖IA中的殼體10的局部示意圖。如圖IA與圖IB所示,應用本發明的卡合模塊14的電子裝置I可以是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手機、PDA、GPS等)或是掌上型游戲機(例如,SonyPSP、任天堂NDSL等),但并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應用本發明的卡合模塊14的電子裝置I可以是任何具有蓋體的電子產品,只要在其本體上有蓋體需要相對殼體進行開啟或卡合需求的電子裝置,皆可應用本發明的概念輕易地使電子裝置的蓋體與殼體進行開啟或卡合的動作。如圖IA與圖I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I可包含有殼體10、蓋體12以及卡合模塊14。殼體10具有滑槽100,且滑槽100沿方向Al延伸。蓋體12可用來與殼體10卡合。卡合模塊14包含滑動件140。滑動件140可在殼體10的滑槽100中滑動于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間。滑動件140包含卡拴142以及推鈕146。其中,推鈕146可以供使用者施力,進而帶動滑動件140整體在滑槽100中滑動。此外,卡拴142的數量并不以圖IB為限,可依照設計需求或制造上的限制而彈性地改變。以下將詳細介紹電子裝置I的各部位結構與功能。關于開啟位置與關閉位置的確切位置與相對關系,可參照以下圖2A至圖2D及其相對應的說明。請參照圖2A、圖2B、圖2C以及圖2D。圖2A為圖IA的電子裝置I的局部側面剖視 圖,其中滑動件140位于關閉位置,并且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尚未與卡拴142接觸。圖2B為圖IA的電子裝置I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推擠卡拴142以使滑動件140離開關閉位置。圖2C為圖IA的電子裝置I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已與滑動件140上的卡拴142相互卡合。圖2D為圖IA的電子裝置I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滑動件140上的卡拴142恰好與蓋體12接觸。圖2E為圖IA的電子裝置I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其中滑動件140位于開啟位置,并且卡拴142推擠蓋體12離開殼體10。如圖2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卡合模塊14可進一步包含卡勾124,卡勾124可設置于蓋體12上。此時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尚未與滑動件140的卡拴142接觸,因此滑動件140位于關閉位置。為了使滑動件140能夠在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尚未與卡拴142接觸時位于關閉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I可以進一步包含彈性體148 (參見圖1B)。彈性體148可以設置于滑槽100中并介于殼體10的滑槽100與滑動件140之間,并可用來沿方向Al推擠滑動件140,致使滑動件140定位于關閉位置。換言之,當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尚未與滑動件140的卡拴142接觸時,彈性體148會將滑動件140推擠定位于關閉位置(此時,滑動件140 —邊受彈性體148推擠,滑動件140另一邊抵靠殼體10的滑槽100的一端)。在一實施方式中,彈性體148可以是彈簧,但并不以此為限,只要是由能提供彈力的材料(例如,橡膠)或構件(例如,彈片、扭力彈簧等)所組成,皆可使上述的彈性體148獲得相同的實施效果。如圖2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卡勾124與滑動件140上的卡拴142相對滑動時能夠更順暢,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可進一步包含有第四導引面124a。因此,卡勾124可通過第四導引面124a順暢地推擠滑動件140上的卡拴142,致使卡拴142相對第四導引面124a滑動而使滑動件140離開關閉位置。同樣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卡勾124與滑動件140上的卡拴142相對滑動時能夠更順暢,卡拴142也可以進一步包含配合卡勾124的第四導引面124a的第二導引面142a。第四導引面124a可與第二導引面142a平行,并且第四導引面124a與第二導引面142a不與方向Al垂直。因此,卡拴142的第二導引面142a即可供卡勾124的第四導引面124a順暢地推擠。若僅為了能達到使卡勾124推擠卡拴142而使滑動件140沿方向Al離開關閉位置的基本要求,在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選擇性地只在卡勾124上設置第四導引面124a,或只在滑動件140的卡拴142上設置第二導引面 142a。如圖2C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還可進一步包含卡拴槽124b。卡拴槽124b可用來供滑動件140的卡拴142卡合。當圖2B中的卡勾124繼續往下推擠滑動件140的卡拴142,直至蓋體12與殼體10已完整蓋闔之后,被卡勾124推擠離開關閉位置的滑動件140會受到彈性體148的推擠,進而使其上的卡拴142往回卡合于卡勾124的卡拴槽124b中,進而防止蓋體12脫離殼體10。如圖2D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若要使卡合在卡勾124的卡拴槽124b中的卡拴142離開卡拴槽124b,可先推擠滑動件140的推鈕146以使滑動件140沿著滑槽100滑動,進而使卡拴142離開卡勾124的卡拴槽124b。期間,滑動件140會持續地壓縮彈性體148。在本實施方式中,若持續推擠滑動件140的推鈕146以使滑動件140沿著滑槽100滑動,滑動件140的卡拴142將會與蓋體12接觸。此時,滑動件140尚未到達開啟位置,如圖2D所 /Jn o如圖2E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若要使滑動件140到達上述開啟位置,可以持續地推擠滑動件140的推鈕146,進而使滑動件140可以移動至開啟位置,同時也推擠蓋體12離開殼體10。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滑動件140的卡拴142與蓋體12相對滑動時能夠更順暢,滑動件140的卡拴142可進一步包含第一導引面142b。因此,滑動件140的卡拴142可通過第一導引面142b順暢地推擠蓋體12,致使滑動件140能夠到達上述開啟位置,并使蓋體12同時離開殼體10。同樣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滑動件140的卡拴142與蓋體12相對滑動時能夠更順暢,蓋體12也可以進一步包含配合卡拴142的第一導引面142b的第三導引面120。第一導引面142b可與第三導引面120平行,并且第一導引面142b與第三導引面120不與方向Al垂直。因此,蓋體12的第三導引面120即可供卡拴142的第一導引面142b順暢地推擠。若僅為了能達到使卡拴142推擠蓋體12而使滑動件140移動至開啟位置,并使蓋體12離開殼體10的基本要求,在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選擇性地只在卡拴142上設置第一導引面142b,或只在蓋體12上設置第三導引面120。此外,為了使滑動件140能夠精確地停止于上述開啟位置,蓋體12可進一步包含擋止部122。蓋體12的擋止部122可用來供滑動件140的卡拴142抵靠。蓋體12的擋止部122可與第三導引面120連接。因此,無論怎樣推擠滑動件140的推鈕146,滑動件140的卡拴142以第一導引面142b相對第三導引面120滑動至與擋止部122接觸時,最遠也只能使滑動件140移動至開啟位置。換言之,當卡拴142的第一導引面142b持續推擠蓋體12的第三導引面120而與擋止部122接觸時,擋止部122會阻擋卡拴142繼續沿方向Al移動。此時,滑動件140即位于開啟位置。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蓋體12的一個側邊可通過樞軸102與殼體10樞接,并相對方向A2相對殼體旋轉,如圖IA所示。換句話說,本實施方式的蓋體12可以旋轉的方式相對殼體10進行蓋合,因此只需要在蓋體12的另一側邊設置一組卡合模塊14即可,但蓋體12與殼體10的組合方式并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方式中,也可在蓋體12與殼體10之間設置兩組以上的卡合模塊14,使得蓋體12可以相對殼體10垂直地組合。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蓋體12的一個側邊與殼體10是采用樞接的方式進行旋轉式的蓋合,使得位于蓋體12與殼體10之間的卡合模塊14在蓋體12與殼體10蓋合的過程中會產生摩擦不均的現象。換句話說,蓋體12與殼體10蓋合的過程中,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與滑動件140的卡拴142是以點的方式接觸。直至蓋體12與殼體10完全蓋合時,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與滑動件140的卡拴142才是以面的方式接觸。因此,如圖2A至圖2E所示,為了減少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與滑動件140的卡拴142之間的摩擦不均現象,卡合模塊14的卡勾124可進一步包含導角124c。請參照圖3并配合圖2A。圖3為圖2A中的卡勾124沿線段3_3的局部側面剖視圖。如圖2A與圖3所不,導角124c可設置于第四導引面124a的側邊,用以減少第四導引面124a與卡拴142之間的摩擦。具體而言,當卡勾124設置有導角124c,則卡勾124與滑動件140的卡拴142之間的接觸時間就會縮短。以旋轉同樣角度來說,假設沒有設置導角124c的卡勾124已經與滑動件140的卡拴142接觸了,但有設置導角124c的卡勾124卻尚未與卡拴142接觸,因此也延后了卡勾124與卡拴142接觸的時間點,進而減少摩擦不均現象的程度。由以上對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明的卡合模塊主 要通過在蓋體與卡合模塊之間設置可相互配合滑動的導引面(亦即,卡拴的第一導引面與蓋體的第三導引面相配合,卡勾的第四導引面與卡拴的第二導引面配合),并通過導引面互相擠壓所產生的分力使卡合模塊的滑動件移動至開啟位置或關閉位置,進而使蓋體可相對殼體達到確實的釋放或扣合的功能。此外,由于本發明的卡合模塊的結構簡單,除了可減少空間的浪費,更可有效簡化操作的流程,并可提升操控性與便利性(可以供使用者單手操作)。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卡合模塊,用以將蓋體卡合至殼體,其中上述殼體具有滑槽,且上述滑槽沿一個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模塊包含 滑動件,在上述滑槽中滑動于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間,上述滑動件包含卡拴,上述卡拴包含第一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當上述蓋體與上述殼體卡合時,上述滑動件能夠沿上述方向移動至上述開啟位置,使上述卡拴以上述第一導引面推擠上述蓋體離開上述殼體;以及 卡勾,設置于上述蓋體,上述卡勾包含卡拴槽,當上述蓋體欲卡合至上述殼體時,使上述卡勾推擠上述第二導引面,上述滑動件沿上述方向離開上述關閉位置,上述滑動件再朝向上述關閉位置移動以使上述卡拴卡合至上述卡拴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合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蓋體進一步包含第三導引面以及擋止部,上述第一導引面與上述第三導引面平行,上述卡拴能夠以上述第一導引面推擠上述第三導引面,致使上述第三導引面相對上述第一導引面滑動,上述第一導引面進而推擠上述蓋體離開上述殼體,并且上述擋止部用以供上述卡拴抵靠,致使上述滑動件位于上述開啟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合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勾進一步包含第四導引面,上述第四導引面與上述第二導引面平行,上述卡勾以上述第四導引面推擠上述第二導引面,致使上述第二導弓I面相對上述第四導引面滑動,進而使上述滑動件沿上述方向離開上述關閉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合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蓋體的一個側邊與上述殼體樞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勾進一步包含導角,設置于上述第四導引面的側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合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模塊進一步包含彈性體,設置于上述殼體與上述滑動件之間,用以推擠上述滑動件,致使上述滑動件定位于上述關閉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卡合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體為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合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模塊進一步包含推鈕,設置于上述滑動件。
9.一種卡合模塊,用以將蓋體卡合至殼體,其中上述殼體具有滑槽,且上述滑槽沿一個方向延伸,上述蓋體的一個側邊與上述殼體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模塊包含 滑動件,在上述滑槽中滑動于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間,上述滑動件包含卡拴,上述卡拴包含第一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 第三導引面,設置于上述蓋體,其中當上述蓋體與上述殼體卡合時,上述滑動件能夠沿上述方向移動至上述開啟位置,使上述卡拴以上述第一導引面推擠上述第三導引面,進而推擠上述蓋體離開上述殼體,并且上述第一導引面與上述第三導引面平行; 擋止部,設置于上述蓋體,用以供上述卡拴抵靠,致使上述滑動件位于上述開啟位置; 彈簧,設置于上述滑槽中并介于上述殼體與上述滑動件間,用以推擠上述滑動件,致使上述滑動件定位于上述關閉位置;以及 卡勾,設置于上述蓋體,上述卡勾包含 第四導引面,其中當上述蓋體欲卡合至上述殼體時,使上述卡勾以上述第四導引面推擠上述第二導引面,上述滑動件沿上述方向離開上述關閉位置,并且上述第四導引面與上述第二導引面平行; 卡拴槽,其中在上述蓋體與上述殼體卡合后,上述滑動件再朝向上述關閉位置移動以 使上述卡拴卡合至上述卡拴槽;以及 導角,設置于上述第四導引面的側邊,用以減少上述第四導引面與上述第二導引面之間的摩擦。
全文摘要
一種卡合模塊,用以將蓋體卡合至殼體。殼體具有沿一個方向延伸的滑槽。卡合模塊包含滑動件以及卡勾。滑動件在滑槽中滑動于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間。滑動件包含卡拴。卡拴包含第一導引面與第二導引面。當蓋體與殼體卡合時,滑動件可沿上述方向移動至開啟位置,使卡拴以第一導引面推擠蓋體離開殼體。卡勾設置于蓋體。卡勾包含卡拴槽。當蓋體欲卡合至殼體時,使卡勾推擠第二導引面,滑動件沿方向離開關閉位置,滑動件再朝向關閉位置移動以使卡拴卡合至卡拴槽。
文檔編號H05K5/03GK102740632SQ201110084018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朱鶴立 申請人: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