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扇的插拔裝置以及風扇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扇安裝技術,特別涉及可實現風扇熱插拔的一種風扇的插拔裝 置、以及裝設有該插拔裝置的一種風扇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通訊類產品性能的提升,各中通信類產品、尤其是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整機 功耗也隨之升高,相應地,CPU等芯片的發熱量也就大大提升。為了實現對通訊類產品的散 熱,除了通過安裝于芯片的散熱器實現被動散熱之外,通常還需要利用風扇進行主動散熱。現有技術在利用風扇散熱時,無論選用軸流風扇還是渦輪風扇,其工作壽命都是 有限的,特別是電機等機械部件的壽命。由于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機箱內溫度更高、運行 時間更長(1年365天、1天M小時不間斷工作),因而對服務器和存儲設備進行散熱的風 扇壽命就更低。通常在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正常使用年限內,風扇就可能會出現老化故障 而不得不更換。但是,在更換風扇時,必須保證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不能出現斷電重啟,由 此也就產生了風扇熱拔插的需求,即,不打開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機箱蓋、且不斷電的情況 下,可以通過熱拔插的方式更換風扇。為了滿足風扇熱插拔的需求,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通常的做法是,額外設計一 塊風扇轉接板,該轉接板與風扇固定在一個結構件上,風扇的電纜插在該轉接板上,該轉接 板再將風扇電纜的信號通過帶導向功能的連接器與其它單板的帶導向功能的連接器對接, 以實現風扇電纜的信號與單板相連。基于該結構,通過風扇與風扇轉接板之間的插拔即可 實現風扇熱拔插。然而,采用如圖1所示的方式實現風扇熱插拔存在如下的缺陷1、成本提高。每個風扇都需要設置一塊對應的風扇轉接板和一對連接器,導致成 本提高;或者,所有風扇共用一塊風扇轉接板和一個連接器,但該風扇轉接板的面積勢必要 增大、連接器也需要增大,從而也會導致成本提高;2、可靠性降低。增加了風扇轉接板、電路的復雜性增加,從而會引入風扇轉接板自 身故障的可能、并導致可靠性降低。3、組裝難度提高。風扇轉接板和風扇要固定為一個組件才能實現熱拔插,因而每 個風扇都要和單板固定在一個結構件上,整個風扇結構件插入機箱后,還要用螺絲和機箱 固定,增加整機設備組裝的時間和工序。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能夠實現風扇熱插拔的一種風扇的插拔裝置、以及一 種風扇散熱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風扇的插拔裝置,包括連接風扇的彈片,其可通過與風扇的安裝框之間的限位連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 在面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0012]連接所述彈片的按鈕,其可在受到外力時引導所述彈片發生形變并消除所述限位 連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能夠從單板連接器拔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風扇散熱裝置,包括一抽拉板以及若干風扇;所述抽拉板 在其表面安裝有單板、在其邊緣設置有安裝框,若干風扇通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插 拔裝置裝設于所述安裝框、并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安裝的連接器插接于單板的連接器。優選地,對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插拔裝置和上述風扇散熱裝置所述彈片包括壓板,其位于風扇的頂面,并設置有第一折彎臂和第二折彎臂、以及限位凸起;其 中,所述第一折彎臂可受到所述頂面上方的風扇安裝框的頂部內壁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 所述第二折彎臂可受到所述頂面的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用以穩定風扇、使風扇的入風口 所在面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所述限位凸起可卡接于所述風扇安裝框的頂部 內壁所開設的卡接槽內,用以實現所述限位連接;第一翻邊,其連接所述壓板、并固定于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用以實現彈片與風扇 的連接;第二翻邊,其連接所述壓板、并位于風扇的出風口所在面與風扇的通風面板之間 的縫隙內、以及穿過所述通風面板與所述按鈕連接,用以實現彈片與所述按鈕的連接。所述壓板的中部具有鏤空,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鏤空的邊緣處、所述第一折彎 臂和所述第二折彎臂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所述第一折彎臂為兩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靠近所述第一翻邊的一側; 所述第二折彎臂為一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靠近所述第二翻邊的一側;所述限位 凸起為兩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邊緣靠近所述第二翻邊的一側。所述入風口所在面安裝的連接器進一步通過一卡扣插接于所述單板連接器。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可利用彈片與風扇的安裝框之間的限位連接, 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而且,還可以利用按鈕引導所 述彈片發生形變并消除所述限位連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能夠從單板連接器 拔出,從而,無需引入帶有連接器的轉接板、也無需涉及螺釘拆卸的其他的拆卸過程,即可 實現風扇的連接器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以及將風扇的連接器從單板連接器拔出,進而實 現風扇的熱插拔。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風扇安裝方式的原理性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風扇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a和圖北為本實用新型中風扇散熱裝置的側視和正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風扇散熱裝置所裝設的風扇及插拔裝置的側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風扇散熱裝置所裝設的風扇及插拔裝置的立體圖;圖6為如圖5所示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風扇散熱裝置所裝設的風扇及插拔裝置在連接器插接狀態 下的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風扇散熱裝置所裝設的風扇及插拔裝置在連接器拔出狀態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 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2并結合圖3a和圖北、以及圖4至圖6,本實施例中的風扇散熱裝置包括 一抽拉板1,該抽拉板1在其邊緣設置有安裝框2、在其表面安裝有單板3,若干風扇4通過 由彈片5和按鈕6所構成的插拔裝置裝設于安裝框2。其中,風扇4的入風口所在面安裝有 連接器7,該連接器7可插接于單板3的連接器8。具體說彈片5與風扇4的風扇本體41連接,彈片5可通過與安裝框2之間的限位連接, 使風扇本體41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7保持與單板3的連接器8之間的插接;為了進一 步確保連接器7與單板3的連接器8的穩固插接,可以為連接器7設置一卡扣70,當連接器 7與單板3的連接器8插接時,卡扣70可卡接于單板3的連接器8的相應結構上。而按鈕6穿過風扇本體41的出風口所在面所安裝的通風面板42與彈片5相連, 按鈕6可在受到外力時引導彈片5發生形變、并消除上述的限位連接,使風扇本體41的入 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7能夠從單板3的連接器8拔出。基于上述結構,即可利用彈片5與安裝框20之間的限位連接,使風扇本體41的入 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7保持與單板3的連接器8之間的插接;而且,還可以利用按鈕6引導 彈片5發生形變、并消除上述限位連接,使風扇本體41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7能夠從 單板3的連接器8拔出,從而,無需引入帶有連接器的轉接板、也無需涉及螺釘拆卸的其他 的拆卸過程,即可實現風扇本體41的連接器7與單板3的連接器8的連接、以及將風扇本 體41的連接器7從單板3的連接器8拔出,進而實現風扇4的熱插拔。而且,即便需要將如圖2所示的風扇散熱裝置整體拆卸,也仍然不需要涉及螺釘 拆卸的其他的拆卸過程,而是直接將抽拉板1拉出即可。更具體地參見圖7和圖8(圖8中省略了連接器7及卡扣70)、并結合圖2至圖6, 本實施例中的彈片5具有一壓板50,其位于風扇本體41的頂面;壓板50還連接有第一翻 邊討和第二翻邊55。第一翻邊M固定于風扇本體41的入風口所在面,用以實現彈片5與風扇4的連 接;第二翻邊55位于風扇本體41的出風口所在面與通風面板42之間的縫隙內,且第 二翻邊55的自由端穿過通風面板42與按鈕6連接,用以實現彈片5與按鈕6的連接,而且, 按鈕6連接在第二翻邊55的自由端能夠增大使彈片5產生形變的力臂長度,減小施加在按 鈕6所需的外力大小。此外,壓板50還具有一鏤空500,鏤空500的區域內靠近第一翻邊M的一側具有 兩個第一折彎臂51、鏤空500的區域內靠近第二翻邊55的一側具有一個第二折彎臂52、鏤 空500的邊緣靠近第二翻邊55的一側還具有限位凸起53。第一折彎臂51略微向壓板50上方翹起,從而當彈片5隨風扇4安裝于安裝框2 內之后,第一折彎臂51可受到風扇本體41的頂面上方的安裝框2的頂部內壁擠壓、并產生CN 201919284 U
說明書
4/4頁
彈性變形,產生彈性變性的第一折彎臂51即可對壓板50施加朝向風扇本體41的頂面的壓 力;第二折彎臂52略微向壓板50下方翹起,從而當彈片5隨風扇4安裝于安裝框2 內之后,第二折彎臂52可受到風扇本體41的頂面的擠壓、并產生彈性變形,產生彈性變性 的第二折彎臂52即可將朝向風扇本體41的頂面的壓力傳遞至風扇本體41,從而使風扇本 體41穩定地安裝在安裝框2內,不會由于受到震動而偏離;而限位凸起53則朝向壓板50上方,當彈片5隨風扇4安裝于安裝框2內之后,限 位凸起53可卡接于安裝框2的頂部內壁所開設的卡接槽(所有圖中均未示出)內,用以實 現彈片5與安裝框2之間的限位連接,由于彈片5被限位,因而與彈片5相連的風扇4也會 被限位。此外,風扇本體41的出風口所在面與通風面板42之間的縫隙的寬度,需要保證第 二翻邊55在6按鈕按下時能夠傾斜,從而,由于第二翻邊55的傾斜帶動壓板50傾斜,使限 位凸起53隨壓板50的傾斜而脫離前述的卡接槽,進而消除彈片5與安裝框2之間的限位 連接,以使得風扇本體41的入風口所在面安裝的連接器7能夠從單板3的連接器8拔出。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以及改進等,均應包含 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風扇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裝置包括連接風扇的彈片,其可通過與風扇的安裝框之間的限位連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 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連接所述彈片的按鈕,其可在受到外力時引導所述彈片發生形變并消除所述限位連 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能夠從單板連接器拔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包括壓板,其位于風扇的頂面,并設置有第一折彎臂和第二折彎臂、以及限位凸起;其中,所 述第一折彎臂可受到所述頂面上方的風扇安裝框的頂部內壁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所述第 二折彎臂可受到所述頂面的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用以穩定風扇、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 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所述限位凸起可卡接于所述風扇安裝框的頂部內壁所 開設的卡接槽內,用以實現所述限位連接;第一翻邊,其連接所述壓板、并固定于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用以實現彈片與風扇的連接;第二翻邊,其連接所述壓板、并位于風扇的出風口所在面與風扇的通風面板之間的縫 隙內、以及穿過所述通風面板與所述按鈕連接,用以實現彈片與所述按鈕的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的中部具有鏤空,所述限位凸 起位于所述鏤空的邊緣處、所述第一折彎臂和所述第二折彎臂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彎臂為兩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靠近所述第一翻邊的一側; 所述第二折彎臂為一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靠近所述第二翻邊的一側; 所述限位凸起為兩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邊緣靠近所述第二翻邊的一側。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插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風口所在面安裝的 連接器進一步通過一卡扣插接于所述單板連接器。
6.一種風扇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風扇散熱裝置包括一抽拉板以及若干風扇;所 述抽拉板在其表面安裝有單板、在其邊緣設置有安裝框,若干風扇通過插拔裝置裝設于所 述安裝框、并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安裝的連接器插接于單板的連接器;所述插拔裝置包括連接風扇的彈片,其可通過與風扇的安裝框之間的限位連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 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連接所述彈片的按鈕,其可在受到外力時引導所述彈片發生形變并消除所述限位連 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能夠從單板連接器拔出。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扇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包括壓板,其位于風扇的頂面,并設置有第一折彎臂和第二折彎臂、以及限位凸起;其中,所 述第一折彎臂可受到所述頂面上方的風扇安裝框的頂部內壁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所述第 二折彎臂可受到所述頂面的擠壓而產生彈性變形,用以穩定風扇、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 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所述限位凸起可卡接于所述風扇安裝框的頂部內壁所 開設的卡接槽內,用以實現所述限位連接;第一翻邊,其連接所述壓板、并固定于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用以實現彈片與風扇的連接;第二翻邊,其連接所述壓板、并位于風扇的出風口所在面與風扇的通風面板之間的縫 隙內、以及穿過所述通風面板與所述按鈕連接,用以實現彈片與所述按鈕的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扇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的中部具有鏤空,所述限 位凸起位于所述鏤空的邊緣處、所述第一折彎臂和所述第二折彎臂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 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風扇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彎臂為兩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靠近所述第一翻邊的一側; 所述第二折彎臂為一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區域內靠近所述第二翻邊的一側; 所述限位凸起為兩個、并設置于所述鏤空的邊緣靠近所述第二翻邊的一側。
10.如權利要求6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風扇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風口所在面 安裝的連接器進一步通過一卡扣插接于所述單板連接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扇的插拔裝置、以及裝設有該插拔裝置的風扇散熱裝置。在本實用新型中,插拔裝置包括連接風扇的彈片和連接所述彈片的按鈕,其中,彈片可通過與風扇的安裝框之間的限位連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保持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按鈕可在受到外力時引導所述彈片發生形變并消除所述限位連接,使風扇的入風口所在面的連接器能夠從單板連接器拔出。從而,無需引入帶有連接器的轉接板、也無需涉及螺釘拆卸的其他的拆卸過程,即可實現風扇的連接器與單板連接器的連接、以及將風扇的連接器從單板連接器拔出,進而實現風扇的熱插拔。
文檔編號H05K7/20GK201919284SQ201020691770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2日
發明者唐斌 申請人:創新科存儲技術有限公司, 創新科軟件技術(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