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箱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戶外機箱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用來放置戶外電器設備的戶外機箱種類繁多,因機箱處于戶外,長期遭受太 陽的輻射,若機箱散熱不好則會使機箱內電器設備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現有技術的機箱散熱結構通常采用的設計方式有1、在機箱頂部安裝風扇向外排風,透過機箱底部的縫隙向機箱內流入少量冷風, 而機箱四周為單壁結構;2、采用機箱頂部安裝風扇排風的方式,而機箱底部的進風口設置在機箱左右兩側 壁上,側壁外增加隔熱板。上述兩種散熱結構產生的缺陷有對于第一種散熱結構,因太陽輻射帶來的熱量 直接傳導到機箱內部,使機箱內部溫度過高,造成機箱內部的電子元器件因長期在高溫下 工作而加速老化。第二種散熱結構相對于第一種散熱結構來說具有減溫效果,但對于持續 在戶外工作的機箱來說同樣會在機箱內累積較高的溫度,使得其散熱效果并不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箱散熱結構,以提高戶外機箱的散熱效
^ ο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機箱散熱結構,包括由箱蓋與箱體組成的機箱,所述箱蓋與 箱體頂部形成散熱空腔,在箱體頂部安裝有排風風扇,箱體左右側壁外安裝有外隔熱板,該 散熱結構還包括兩內隔熱板,分別設置在箱體前后門板內側;所述前后門板以及內隔熱板 上分別設有進風口,所述外隔熱板前后兩側以及頂部設有第一通風孔;在所述排風風扇的 排風作用下,所述進風口與所述第一通風孔形成對流結構。優選地,所述外隔熱板與左右側壁間以及內隔熱板與前后門板間均留有用于通風 的空隙。優選地,所述箱蓋與所述箱體之間留有用于通風的空隙。優選地,所述箱蓋兩側底部設有與所述第一通風孔相通的第二通風孔。優選地,所述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前后門板以及內隔熱板的下部。優選地,所述外隔熱板和內隔熱板分別通過設置在箱體上的螺柱與箱體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機箱散熱結構,機箱采用四側壁雙層結構,即在機箱箱體左 右側壁安裝外隔熱板,在機箱箱體前后門板安裝內隔熱板,外隔熱板和內隔熱板與機箱壁 之間均留有空隙,并在外隔熱板兩側及頂部設有通風孔,使得外隔熱板兩側空氣能夠自由 流動帶走外隔熱板上的熱量,機箱箱體前后門板與內隔熱板下部設有進風口,在風扇排風 作用下,與外隔熱板前后側及頂部的通風孔形成對流結構,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機箱散熱結構具有更完善的防曬隔熱層和更好的空氣流動系統,最大范圍的隔離了外界熱 源對機箱的影響,由此達到了更好的散熱效果,為機箱內電器設備元器件提供了更好的散 熱環境,進一步提高了元器件的使用壽命。
圖1是本實用新型機箱散熱結構一實施例結構透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機箱散熱結構上述實施例的實體結構示意圖。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解決方案主要是將機箱設置為四側壁雙層結構,使得機箱散熱 結構具有更完善的防曬隔熱層和更好的空氣流動系統,從而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機箱散熱結構,包括由箱蓋1與 箱體2組成的機箱,箱體2頂部通過安裝孔25安裝有向外排風的排風風扇,箱蓋1與箱體 2頂部形成有散熱空腔,箱體2左右兩側壁21外分別安裝有外隔熱板23,箱體2前后門板 22內側分別安裝有內隔熱板24,外隔熱板23與左右側壁21間以及內隔熱板24與前后門 板22間均留有用于通風的空隙。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以及頂部設有第一通風孔231 (外 隔熱板23頂部通風孔圖中未示出)231,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的通風孔可使該外隔熱板23 前后兩側空氣自由流動,上述機箱結構可以將機箱與外部熱源隔絕,避免太陽光直接照射 機箱內壁而引起機箱內部溫度過高,同時空氣在外隔熱板23與箱體2左右側壁21間的空 隙中形成對流系統,以及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的空氣在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的第一通風 孔231自由流動,可帶走外隔熱板板23以及機箱箱體2左右兩側壁21上的熱量。本實施例中,外隔熱板23和內隔熱板24可分別通過設置在箱體2上的螺柱固定 在箱體的左右兩側壁21和前后門板22上。在本實施例中,前后門板22以及內隔熱板24下部分別設有進風口 221、241,在風 扇排風的作用下,進風口 221和241與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及頂部的第一通風孔231形成 對流結構,機箱外的冷空氣流通過上述進風口 221和241被吸入機箱箱體2內,風扇將機箱 箱體2內的熱空氣經第一通風孔231排出機箱外,從而將機箱內的熱量通過空氣對流向外 排出。更進一步的,箱蓋1與箱體2各側壁之間留有用于通風的空隙,可使箱體2內的熱 空氣經排風風扇抽至箱蓋1與箱體2頂部之間的散熱空腔,散熱空腔內的一部分熱空氣可 由箱蓋1與箱體2各側壁之間留有的空隙排出;為了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在箱蓋1兩側的 底部設有第二通風孔11,散熱空腔內的熱空氣還可從第二通風孔11進入外隔熱板23頂部 的第一通風孔231,并經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的第一通風孔231排出,從而增加了機箱內的 熱空氣的散熱通道。以下詳細說明本實施例機箱散熱結構空氣對流散熱原理啟動機箱箱體2頂部的排風風扇后,在排風風扇的作用下,外部冷空氣經機箱箱 體2前后門板22以及內隔熱板24下部的進風口 221、241被吸入機箱箱體2內,機箱箱體2 內的熱空氣由排風風扇抽至箱蓋1與箱體2頂部的散熱空腔內,然后散熱空腔內的熱空氣一方面可由箱蓋1與箱體2之間的空隙排出,另一方面可經箱蓋1兩側底部的第二通風孔 11進入箱體2兩側的外隔熱板23頂部的第一通風孔231,并從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的第 一通風孔231排出;同時,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的空氣可通過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的第一 通風孔231自由流動,將外隔熱板23上的熱量帶走,從而達到機箱散熱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機箱四側壁雙層結構,即在機箱箱體2左右側壁安裝外隔 熱板23,在機箱箱體2前后門板22安裝內隔熱板24,外隔熱板23和內隔熱板24與機箱壁 之間均留有空隙,并在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設有通風孔,使得外隔熱板23兩側空氣能夠自 由流動帶走外隔熱板23上的熱量,機箱箱體2前后門板22與內隔熱板24下部設有進風口 221和241,在風扇排風作用下,與外隔熱板23前后兩側及頂部的通風孔形成對流結構,相 比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機箱散熱結構具有更完善的防曬隔熱層和更好的空氣流動系 統,最大范圍的隔離了外界熱源對機箱的影響,而且各對流系統最大程度減少了機箱內的 熱量,由此達到了更好的散熱效果,尤其對戶外機箱而言,提高了機箱的散熱效率,為機箱 內電器設備元器件提供了更好的散熱環境,使機箱內電器設備元器件得到更好的保護,進 一步提高了元器件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 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 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機箱散熱結構,包括由箱蓋與箱體組成的機箱,所述箱蓋與箱體頂部形成散熱空腔,在箱體頂部安裝有排風風扇,箱體左右側壁外安裝有外隔熱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內隔熱板,分別設置在箱體前后門板內側;所述前后門板以及內隔熱板上分別設有進風口,所述外隔熱板前后兩側以及頂部設有第一通風孔;在所述排風風扇的排風作用下,所述進風口與所述第一通風孔形成對流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熱板與左右側壁間以 及內隔熱板與前后門板間均留有用于通風的空隙。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蓋與所述箱體之間留 有用于通風的空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蓋兩側底部設有與所述 第一通風孔相通的第二通風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機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前后門 板以及內隔熱板的下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熱板和內隔熱板分別 通過設置在箱體上的螺柱與箱體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箱散熱結構,包括由箱蓋與箱體組成的機箱,箱蓋與箱體頂部形成散熱空腔,在箱體頂部安裝有排風風扇,箱體左右側壁外安裝有外隔熱板,在箱體前后門板內側設有內隔熱板,形成機箱四側壁雙層結構;前后門板以及內隔熱板上分別設有進風口,外隔熱板前后兩側以及頂部設有第一通風孔;在排風風扇的排風作用下,進風口與所述第一通風孔形成對流結構,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機箱散熱結構具有更完善的防曬隔熱層和更好的空氣流動系統,最大范圍的隔離了外界熱源對機箱的影響,由此達到了更好的散熱效果,提高了機箱的散熱效率,為機箱內電器設備元器件提供了更好的散熱環境,使機箱內電器設備元器件得到更好的保護,進一步提高了元器件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H05K5/02GK201726642SQ20102028021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日
發明者吳海東 申請人:深圳市中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