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狀碳纖維加熱電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利用一種加熱電纜,具體說是涉及一種適用于建筑采暖、路面化 雪、機場融雪、管道伴熱等環境的帶狀碳纖維加熱電纜。
背景技術:
傳統的加熱電纜,一般為圓形或兩個圓形平形放置8字結構,這一結構的不足之 處在于加熱面的接觸面積小、加熱的速度相對緩慢、能源利用率較低,且加熱體均為金屬, 致使電纜重量大、成本偏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帶狀 碳纖維加熱電纜。本實用新型的加熱電纜通過改變傳統加熱電纜結構形狀,即由圓形結構 變為帶狀結構,使加熱面積增大;并將加熱體由金屬變為非金屬碳纖維,使得電纜重量得到 減輕,帶纜的導體不需要再加工,且容量大,且可減少生產工序,降低制造成本。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帶狀非金屬碳纖維加熱電纜包括包裹有絕緣材料層的帶狀結構的 碳纖維發熱導體,以平行排列的方式設置在碳纖維發熱導體一端的絞合引流線,依次包裹 在由碳纖維發熱導體、絞合引流線共同構成的扁平體外的復合屏蔽材料包裹層和外護套包裹層。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帶狀碳纖維發熱導體的可規格為3X3K、3X6K、3X6K、 3 X 12K、3 X 24K、3 X 48K或3 X 80K ;所述絕緣材料層可采用交聯聚乙烯絕緣料或低煙無鹵 聚烯烴絕緣料;平行設置在碳纖維發熱體一端的絞合引流線,可采用鍍錫銅絞線或銅絞線, 根數為7根;所述復合屏蔽材料包裹層可采用鋁/塑復合薄膜或銅/塑復合薄膜;所述的外 護套包裹層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護套料或阻燃低煙無鹵聚烯烴護套料。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加熱電纜是以電力為能源,非金屬碳纖維帶為發熱導體,可將100% 的電能轉換為熱能,并以建筑物內部地面作為散熱面,通過對流換熱加熱周圍空氣,達到采 暖之效果。采用此種結構的非金屬碳纖維加熱帶纜相比現有技術不僅具有高強度、高模量、 耐高溫、耐磨、抗疲勞、耐腐蝕、抗蠕變、導電和導熱等諸多優異性能,并具有與加熱面接觸 充分,加熱速度快、可減輕電纜自身重量、提高電纜的技術性能的優點;且其引流線和發熱 導體所產生的電磁場可相互抵消,對外界電器不再產生影響。另外,采用的低煙無鹵材料的 絕緣層,既環保,又耐老化、耐熱且抗張強度好。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描述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帶狀非金屬碳纖維加熱電纜包括包裹有絕緣材料層2的 帶狀結構的碳纖維發熱導體1,以平行排列的方式設置在碳纖維發熱導體一端的絞合引流 線3,依次包裹在由碳纖維發熱導體、絞合引流線共同構成的扁平體外的復合屏蔽材料包裹 層4和外護套包裹層5。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帶狀碳纖維發熱導體的可規格為3X3K、3X6K、3X6K、 3 X 12K、3 X 24K、3 X 48K或3 X 80K ;所述絕緣材料層可采用交聯聚乙烯絕緣料或低煙無鹵 聚烯烴絕緣料;平行設置在碳纖維發熱體一端的絞合引流線,可采用鍍錫銅絞線或銅絞線, 根數為7根;所述復合屏蔽材料包裹層可采用鋁/塑復合薄膜或銅/塑復合薄膜;所述的外 護套包裹層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護套料或阻燃低煙無鹵聚烯烴護套料。本實用新型的帶狀非金屬碳纖維加熱電纜通電后所產生的熱量通過輻射和傳導 形式向地面不同材質如水泥層、地板磚、木地板等或其它物體散發熱量。非金屬碳纖維電熱 體是一種全黑體材料,電熱轉化效率比金屬發熱提高30%,電熱效率約100%。在相同的允 許的電流負荷面積下,碳纖維的強度比金屬絲高6 10倍,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發生折斷。且 斷線不起弧,可有效杜絕火災的發生。且在電熱狀態下克服了金屬絲電熱體強度低,易氧化 燒斷的缺點。非金屬碳纖維加熱帶纜將電能轉換為熱能,具有無電磁污染,安全可靠,節能 環保、發熱速度快,熱量高,熱效率高等優點。且該系統壽命長、易施工、加熱面積大,并可實 現分室控制、其投資費用低、管理方便、衛生舒適可用于建筑采暖、路面化雪、機場融雪、管 道伴熱等環境。
權利要求一種帶狀碳纖維加熱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電纜包括包裹有絕緣材料層的帶狀結構的碳纖維發熱導體,以平行排列的方式設置在碳纖維發熱導體一端的絞合引流線,依次包裹在由碳纖維發熱導體、絞合引流線共同構成的扁平體外的復合屏蔽材料包裹層和外護套包裹層。
專利摘要一種帶狀碳纖維加熱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電纜包括包裹有絕緣材料層的帶狀結構的碳纖維發熱導體,以平行排列的方式設置在碳纖維發熱導體一端的絞合引流線,依次包裹在由碳纖維發熱導體、絞合引流線共同構成的扁平體外的復合屏蔽材料包裹層和外護套包裹層。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無電磁污染,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發熱速度快,熱量高,熱效率高等優點。且該系統壽命長、易施工、加熱面積大,并可實現分室控制、其投資費用低、管理方便、衛生舒適可用于建筑采暖、路面化雪、機場融雪、管道伴熱等環境。
文檔編號H05B3/56GK201758464SQ201020250630
公開日2011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3日
發明者劉宏偉 申請人:劉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