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系統節電控制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 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路燈、隧道、橋梁、廠區、社 區等公共場所均采用了成熟的照明控制系統進行照明控制。然而,已有的照明控制系統均 由獨立的照明控制設備組成,具有投資多、成本高的缺點。另外,現有的照明控制系統僅有 通斷電的控制功能,難以實現照明系統的智能化管理,無法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這無疑造 成本就緊張的電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如果能夠根據燈具所處的環境信息,對燈具進行 智能實時、隨時隨需地控制,將極大地縮短故障的發現時間和維護周期,節約電能,保障照 明質量,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從而大幅地提升城市照明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另外,現有的照明控制系統大都需要單獨架設通信線路,而現有的通信線路往往 由于必須考慮通信余量而無法采用。這勢必會大幅增加照明控制系統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省電能、能極大地降低單獨架設通信線路成本的 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本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由分別與電力 輸電線路連接的后臺管理端和燈具端組成;后臺管理端組成如下后臺顯示器與后臺管理服務器連接,后臺管理服務器通過 雙向數據通道分別于第一編碼電路的輸入端和第一解碼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編碼電路 的輸出端與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入端連接,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出端與電力輸電線路 連接,第一解碼電路的輸入端與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出端連接,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 入端與電力輸電線路連接;燈具端組成如下光傳感器、聲傳感器以及紅外傳感器均對應設置在每一個燈具 上或燈具附近,光傳感器、聲傳感器以及紅外傳感器三者的輸出端均連接第二編碼電路的 輸入端,第二編碼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入端,第二載波調制發送 單元的輸出端連接電力輸電線路,第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入端連接電力輸電線路,第 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順次級聯第二解碼電路以及節電控制單元,節電控制單元的輸出端連 接在對應燈具的供電回路中。本實用新型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采用電力線載波進行通訊,極大降低了 單獨架設通信線路的成本;該系統通過光傳感器、聲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來實時采集燈具 所處的環境信息,提高燈具控制的識別率和智能化程度;同時,通過智能控制終端和燈具節 電控制單元來調整燈具的工作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參數,對燈具進行供電控制,實現按 需供電的目的,從而大幅節省電能。[0009]本新型由分別連接在電力輸電線路上的后臺管理端和燈具端組成。后臺管理端 包括后臺管理服務器模塊、數據處理模塊、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第一編碼電路(模塊)和第 一解碼電路(模塊);燈具端包括有光傳感器(模塊)、聲傳感器(模塊)、紅外傳感器(模 塊)、節電控制單元(含智能終端控制模塊)、(燈具)節電控制單元(模塊)、第二解碼電 路(模塊)、第二編碼電路(模塊)、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和第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光傳感器模塊、聲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一端與燈具相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編碼電 路相連接;第二編碼電路的另一端與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相連接,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 元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節電控制單元的輸入端與依次級聯的第二解碼電路和第二載波 解調發送單元相連接,第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節電控制單元的輸 出端和燈具的供電回路連接。數據處理模塊與后臺管理服務器通過雙向數據通道相連接,并分別與第一解碼電 路和第一編碼電路相連接;解碼電路通過載波解調發送單元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第一 編碼電路通過載波調制發送單元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后臺管理端還設置有后臺顯示器和后臺操作模塊,后臺顯示器和后臺操作模塊分 別連接在后臺管理服務器上。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所提供的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采用電力線 載波進行通信,極大降低了單獨架設通信線路的成本;該系統通過光傳感器、聲傳感器和紅 外傳感器來實時采集燈具所處的環境信息,提高燈具控制的識別率和智能化程度;同時,通 過節電控制單元來調整燈具的工作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參數,對燈具進行供電控制,實 現按需供電的目的,從而大幅節省電能。
圖1是本新型所提供的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的系統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本新型由分別與電力輸電線路連接的后臺管理端和燈具端組成;后臺管理端組成如下后臺顯示器與后臺管理服務器連接,后臺管理服務器通過 雙向數據通道分別于第一編碼電路的輸入端和第一解碼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編碼電路 的輸出端與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入端連接,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出端與電力輸電線路 連接,第一解碼電路的輸入端與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出端連接,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 入端與電力輸電線路連接;燈具端組成如下光傳感器、聲傳感器以及紅外傳感器均對應設置在每一個燈具 上或燈具附近,光傳感器、聲傳感器以及紅外傳感器三者的輸出端均連接第二編碼電路的 輸入端,第二編碼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入端,第二載波調制發送 單元的輸出端連接電力輸電線路,第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入端連接電力輸電線路,第 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順次級聯第二解碼電路以及節電控制單元,節電控制單元的輸出端連 接在對應燈具的供電回路中。如圖1中(下文中,后臺管理服務器模塊指后臺管理服務器,解碼電路模塊指解碼 電路,編碼電路模塊指編碼電路,載波解調發送模塊指載波解調發送單元,載波調制發送模塊指載波調制發送單元,光傳感器模塊、聲傳感器模塊以及紅外傳感器模塊分別指光傳感 器、聲傳感器以及紅外傳感器),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由分別與電力輸電線路上連 接的后臺管理端和燈具端組成,該后臺管理端包括后臺管理服務器模塊、數據處理模塊、載 波調制電路模塊、載波解調電路模塊、編碼電路模塊和解碼電路模塊;所述燈具端包括有光 傳感器模塊、聲傳感器模塊、紅外傳感器模塊、智能終端控制模塊、燈具節電模塊、解碼電路 模塊、編碼電路模塊、載波調制電路模塊和載波解調電路模塊;所述光傳感器模塊、聲傳感 器模塊和紅外傳感器模塊一端與燈具相連接,另一端與編碼電路模塊相連接;所述編碼電 路模塊的另一端與載波調制電路模塊相連接,載波調制電路模塊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 所述智能終端控制模塊的輸入端與依次串接在一起的解碼電路模塊和載波解調電路模塊 相連接,載波解調電路模塊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智能終端控制模塊的輸出端和燈具節 電模塊相連接,燈具節電模塊與燈具相連接;所述數據處理模塊一端與后臺管理服務器模 塊通過雙向數據通道相連接,另一端分別與解碼電路模塊和編碼電路模塊相連接;所述解 碼電路模塊通過載波解調電路模塊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所述編碼電路模塊通過載波調 制電路模塊與電力輸電線路相連接。所述后臺管理端還設置有后臺顯示屏和后臺操作模 塊,所述后臺顯示屏和后臺操作模塊分別連接在后臺管理服務器模塊上。該系統使用時,在燈具端設置光傳感器模塊、聲傳感器模塊和紅外傳感器模塊,同 時在后臺管理端設置后臺管理服務器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并在電力輸電線路的兩端分別 設置解碼電路模塊、編碼電路模塊和載波解調電路模塊、載波調制電路模塊;這樣,燈具端 的光傳感器模塊、聲傳感器模塊和紅外傳感器模塊實時采集燈具所處的環境信息,之后經 編碼電路模塊和載波調制電路模塊發送至電力輸電線路上。在電力輸電線路的另一端,經 載波解調電路模塊和解碼電路模塊接受來自電力輸電線路上的數據并發送至數據處理模 塊,之后發送至后臺管理服務器模塊。后臺管理服務器模塊根據實時數據整理出控制指令 經由數據處理模塊、編碼電路模塊和載波調制電路模塊發送至電力輸電線路上,在燈具端 由載波解調電路模塊和解碼電路模塊接受來自電力輸電線路上的控制數據,并發送至智能 終端控制模塊,由智能終端控制模塊通過燈具節電模塊來調整燈具的工作電壓、電流、功率 因數等參數,對燈具進行供電控制,實現按需供電。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了描述,在本專利的權利要求所 限定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受本專利 的保護。
權利要求一種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其特征是由分別與電力輸電線路連接的后臺管理端和燈具端組成;后臺管理端組成如下后臺顯示器與后臺管理服務器連接,后臺管理服務器通過雙向數據通道分別與第一編碼電路的輸入端和第一解碼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編碼電路的輸出端與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入端連接,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出端與電力輸電線路連接,第一解碼電路的輸入端與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出端連接,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入端與電力輸電線路連接;燈具端組成如下光傳感器、聲傳感器以及紅外傳感器均對應設置在每一個燈具上或燈具附近,光傳感器、聲傳感器以及紅外傳感器三者的輸出端均連接第二編碼電路的輸入端,第二編碼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入端,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的輸出端連接電力輸電線路,第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的輸入端連接電力輸電線路,第二載波解調發送單元順次級聯第二解碼電路以及節電控制單元,節電控制單元的輸出端連接在對應燈具的供電回路中。
專利摘要一種電力線載波照明節電管理系統,由分別與電力輸電線路連接的后臺管理端和燈具端組成;其中,后臺管理端由后臺管理服務器、后臺顯示器、第一編碼電路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組成;燈具端由光傳感器、聲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第二編碼電路、第二載波調制發送單元以及節電控制單元組成。系統采用電力線載波進行通信,極大減少了單獨架設通信線路的成本;系統通過光傳感器、聲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來實時采集燈具所處的環境信息,并調整燈具的工作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參數,對燈具進行供電控制,實現按需供電的目的,從而大幅節省電能。
文檔編號H05B37/02GK201709002SQ20102024977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7日
發明者李琪林 申請人:四川電力試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