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照明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通常小功率無極燈的啟動電路如圖2所示,耦合電感4套接在無極燈燈管 上,鎮流電感2 —端接入半橋電路1的輸出端,另一端與諧振電容3的一端連接,諧振電容3 的另一端接地,同時該端接入半橋電路1的另一輸出端,耦合電感4并接在諧振電容3的兩 端。無極燈的功率受耦合電感4的圈數影響,而通常采用的耦合電感4的圈數只有幾匝或 十幾阻,導致電感量比較小,影響鎮流電感2和諧振電容3的諧振回路Q值(品質因數值), 使觸發高壓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在啟動時 大幅提高諧振回路的品質因數值的無極燈啟動電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包括半橋 電路、鎮流電感、諧振電容和耦合電感,所述的耦合電感套接在無極燈燈管上,所述的鎮流 電感一端接入半橋電路的輸出端,另一端與諧振電容的一端連接,諧振電容的另一端接地, 同時該端接入半橋電路的另一輸出端,耦合電感并接在諧振電容的兩端,所述的諧振電容 與耦合電感之間連接有啟動電感,所述的啟動電感兩端并接有屏蔽開關。所述的屏蔽開關為繼電器,所述的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并接在啟動電感的兩端。所述的屏蔽開關為雙向可控硅。所述的屏蔽開關為氖燈。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具有以下優點1、由于增加了啟動電感,提高了燈管回 路電感,啟動時,使得諧振回路的品質因數值大幅度提高,使得觸發高壓也相應提高;啟動 后,屏蔽開關導通,將啟動電感屏蔽,即不影響無極燈正常工作;2、結構簡單,效果良好。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的電路結構圖;在圖1 圖2中,1、半橋電路;2、鎮流電感;3、諧振電容;4、耦合電感;5、啟動電 感;6、屏蔽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包括半橋電路1、鎮流電感2、諧振電容3和耦合 電感4,耦合電感4套接在無極燈燈管上,鎮流電感2—端接入半橋電路1的輸出端,另一端與諧振電容3的一端連接,諧振電容3的另一端接地,同時該端接入半橋電路1的另一輸 出端,耦合電感4并接在諧振電容3的兩端,諧振電容3與耦合電感4之間連接有啟動電感 5,啟動電感5兩端并接有屏蔽開關6。屏蔽開關6為繼電器,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并接在啟動 電感5的兩端。或者屏蔽開關6為雙向可控硅、干簧繼電器等電子開關,或者屏蔽開關6為 氖燈。由于增加了啟動電感5,提高了燈管回路電感,啟動時,使得鎮流電感2、諧振電容 3構成的諧振回路的品質因數值大幅度提高,品質因數值由以往的2 10提高到5 100, 使得觸發高壓也相應提高2 10倍,從而提高了無極燈的功率。啟動后,屏蔽開關6導通, 將啟動電感5屏蔽,即不影響無極燈正常工作。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 改進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包括半橋電路(1)、鎮流電感(2)、諧振電容(3)和耦合電感(4),所述的耦合電感(4)套接在無極燈燈管上,所述的鎮流電感(2)一端接入半橋電路(1)的輸出端,另一端與諧振電容(3)的一端連接,諧振電容(3)的另一端接地,同時該端接入半橋電路(1)的另一輸出端,耦合電感(4)并接在諧振電容(3)的兩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諧振電容(3)與耦合電感(4)之間連接有啟動電感(5),所述的啟動電感(5)兩端并接有屏蔽開關(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開關(6)為 繼電器,所述的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并接在啟動電感(5)的兩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開關(6)為 雙向可控硅。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開關(6)為 氖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極燈啟動電路,包括半橋電路、鎮流電感、諧振電容和耦合電感,所述的耦合電感套接在無極燈燈管上,所述的鎮流電感一端接入半橋電路的輸出端,另一端與諧振電容的一端連接,諧振電容的另一端接地,同時該端接入半橋電路的另一輸出端,耦合電感并接在諧振電容的兩端,所述的諧振電容與耦合電感之間連接有啟動電感,所述的啟動電感兩端并接有屏蔽開關。由于采用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由于增加了啟動電感,提高了燈管回路電感,啟動時,使得諧振回路的品質因數值大幅度提高,使得觸發高壓也相應提高;啟動后,屏蔽開關導通,將啟動電感屏蔽,即不影響無極燈正常工作;2、結構簡單,效果良好。
文檔編號H05B41/18GK201742628SQ20102023671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3日
發明者吳延飛 申請人:蕪湖風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