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尤指一種具有二連軸式 樞接機構且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圖1為先前技術的一便攜式電子裝置10的外觀示意圖。便攜式電子 裝置10包含有一上殼體12,其上設置有一顯示屏幕14,以及一下殼體16,其上設置有一鍵 盤機構18與其他主機相關電子組件。一般來說,便攜式電子裝置10還包含有一凸塊20,其 設置于下殼體16的底側。凸塊20用來避免下殼體16的底部磨損。為了具有較美觀的造 型,傳統便攜式電子裝置10的凸塊20的體積較小,故下殼體16實質上近乎水平地置放于 桌面上。因此傳統便攜式電子裝置10的鍵盤機構18與桌面所形成的使用傾角并不符合人 體工學設計,其會增加使用者肩頸處以及手腕關節的操作負擔。此外,下殼體16的底部與 桌面間隔極小,下殼體16與桌面間無法產生高效能的自然對流,故傳統便攜式電子裝置10 的散熱效率較差。因此,如何設計出兼具美觀性與實用性的一樞接機構以應用于便攜式電 子裝置,即為現今電子產業所需努力的重要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以 解決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 一殼體、一第一樞接機構,該第一樞接機構設置于該第一殼體的一側、一第二殼體、一第二 樞接機構,該第二樞接機構設置于該第二殼體的一側,以及一橋接件,該橋接件一第一端與 一第二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一樞接機構與該第二樞接機構,該橋接件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 該第一抵接部用來在該第一樞接機構相對于該第一端樞轉以使該第一殼體相對于該第二 殼體旋轉至一第一角度時,止抵于該第一殼體的該側,以及一第二抵接部,該第二抵接部用 來在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二樞接機構樞轉,以使該第一殼體相對于該第二殼體旋轉至大于 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時,止抵于該第二殼體的該側。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第一樞接機構相對于該第一端樞轉的轉矩小于該第二樞接 機構相對于該第二端樞轉的轉矩。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橋接件包含有一彎曲部,其連接于該第一抵接部與該第二抵 接部且設置于一承載面上,當該第一殼體的該側止抵于該橋接件的該第一抵接部后,該彎 曲部相對于該承載面旋轉,藉以帶動該橋接件的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二樞接機構樞轉,以 使該第二殼體與該承載面間形成有一間隙。本實用新型還公開當該第二殼體的該側止抵于該橋接件的該第二抵接部時,該第 二殼體與該承載面間形成有一第三夾角。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第三角度實質上小于5度。[0009]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橋接件為一 U型結構件。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第一角度實質上為67. 5度。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第二角度實質上為135度。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電子裝置還包含有一包覆件,其用來包覆該橋接件。本實用新型還公開該電子裝置還包含有一緩沖墊,其設置于該包覆件的外側,該 緩沖墊用來避免該包覆件受磨損。本實用新型的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可隨著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間 的夾角變化去同步地調整第二殼體與承載面間的傾角,其不但可以調整鍵盤機構的傾角與 提升液晶顯示屏幕的高度,藉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電子裝置的舒適度,還可在機體與承載面 之間形成間隙,藉以加強電子裝置的底部的對流效果,而有助于增加電子裝置的散熱效率。
[0015
圖1為先前技術的便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組件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組立圖。 圖4至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開啟過程的示意圖, 圖7至圖9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閉合過程的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 便攜式電子裝置 12 上殼體 14 屏幕16 下殼體
18 鍵盤機構20 凸塊
30 電子裝置32 第一殼體
34 第一樞接機構36 第二殼體
38 第二樞接機構40 橋接件
401 第一端403 第二端
42 第一抵接部44 第二抵接部
46 彎曲部48 承載面
50 包覆件52 緩沖墊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2以及圖3,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一電子裝置30的組件分解 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的組立圖。電子裝置30可為一便攜 式計算機裝置,如筆記本型計算機等。電子裝置30包含有一第一殼體32,以及一第一樞接 機構34,其設置于第一殼體32的一側內。第一殼體32可為電子裝置30的上殼體,其可用 來容置一液晶顯示屏幕。電子裝置30還包含有一第二殼體36,以及一第二樞接機構38,其 設置于第二殼體36的一側內。第二殼體36可為電子裝置30的下殼體,其可用來容置鍵盤 機構以及其他主機相關電子組件,例如一主機板與一硬盤等。電子裝置30還包含有一橋接 件40,橋接件40的一第一端401與一第二端403分別用來樞接于第一樞接機構34與第二 樞接機構38,故第一殼體32可藉由第一樞接機構34相對于橋接件40樞轉,且橋接件40可藉由第二樞接機構38相對于第二殼體36樞轉,藉以形成第一殼體32可相對于第二殼體36 開合的電子裝置30。電子裝置30還可包含有一包覆件50,其用來包覆橋接件40,藉以保 護橋接件40的內部結構不受破壞。電子裝置30可包含有一緩沖墊52,其設置于包覆件50 的外側,當電子裝置30設置于一承載面48上時,緩沖墊52可用來避免包覆件50與承載面 48之間所產生的摩擦而造成磨損。此外,橋接件40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42,當第一樞接機構34相對于橋接件40的 第一端401樞轉,以使第一殼體32相對于第二殼體36旋轉至一第一角度θ工時,舉例來說, 第一角度θ !可為67. 5度,第一抵接部42會止抵于第一殼體32的該側,藉以限制第一殼體 32與橋接件40間的旋轉運動。橋接件40還包含有一第二抵接部44,當橋接件40的第二 端403相對于第二樞接機構38樞轉,以使第一殼體32相對于第二殼體36旋轉至大于第一 角度Q1的一第二角度θ 2時,舉例來說,第二角度θ2可為135度,第二抵接部44會止抵 于該第二殼體36的該側,藉以限制橋接件40與第二殼體36間的旋轉運動。其中,第一樞 接機構34相對于第一端401樞轉的轉矩小于第二樞接機構38相對于第二端403樞轉的轉 矩,也就是說,當使用者施力以轉動第一殼體32時,橋接件40并不會相對于第二殼體36旋 轉,直至第一殼體32的該側止抵于第一抵接部42時,由于第一樞接機構34無法相對于橋 接件40的第一端401樞轉,此時第二樞接機構38才相對于橋接件40的第二端403進行樞 轉。而第一角度Q1以及第二角度θ 2的數值可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所示,視設計需求而定。再者,橋接件40還可包含有一彎曲部46,其連接于第一抵接部42以及第二抵接 部44且用來設置于一承載面48上,舉例來說,橋接件40可為一 U型結構件。當第一殼體 32旋轉至其該側止抵于橋接件40的第一抵接部42后,彎曲部46可相對于承載面48旋轉, 藉以帶動橋接件40的第二端403相對于第二樞接機構38樞轉,以使第二殼體36與承載面 48間形成一間隙H。其中,間隙H的高度大小隨著彎曲部46相對于承載面48的旋轉角度 而變化。舉例來說,間隙H在第二殼體36的該側止抵于第二抵接部44時為最大值,此時第 二殼體36與該承載面48間形成有一第三夾角θ 3,且該第三夾角θ 3實質上較佳地可小于 5度。第三夾角θ 3的數值可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所示,視設計需求而定。電子裝置30的開啟流程如下所述,請參閱圖2與圖4至圖6。圖4為本實用新型 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在閉合時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 在開啟過程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在最大開啟角度的示意 圖。當使用者欲操作電子裝置30時,使用者可沿著順時鐘方向Dl將第一殼體32從圖4所 示的位置樞轉至圖5所示的位置。由于第一樞接機構34相對于第一端401的轉矩小于第 二樞接機構38相對于第二端403的轉矩,也就是說帶動第二樞接機構38樞轉的轉矩大于 帶動第一樞接機構34樞轉的轉矩,故使用者推動第一殼體32以相對于橋接件40樞轉時, 其提供的轉矩并不足以使得橋接件40與第二殼體36之間產生旋轉運動,此時第二殼體36 的底部貼合于承載面48上。如圖5所示,當第一殼體32相對于第二殼體36沿著順時鐘方 向Dl樞轉至第一角度θ i時,第一殼體32的該側止抵于橋接件40的第一抵接部42,意即 第一殼體32已樞轉至相對于橋接件40的最大角度,此時第一角度θ工實質上較佳地可為 67. 5 度。接著,當第一殼體32持續沿著順時鐘方向Dl從圖5所示的位置旋轉至圖6所示 的位置時,由于第一殼體32無法再相對于橋接件40樞轉,此時使用者必須施加大于帶動第一樞接機構34樞轉的轉矩,藉以帶動第二樞接機構38樞轉,而第一殼體32會下壓橋接件 40,以使得橋接件40的彎曲部46相對于承載面48旋轉,藉以帶動橋接件40的第二端403 相對于第二樞接機構38樞轉,此時彎曲部46的一端會抵接于承載面48而將第二殼體36 的該側頂高,故第二殼體36與承載面48之間會形成間隙H,其中間隙H的高度隨著彎曲部 46相對第二殼體36的旋轉角度而變化。如圖6所示,當第一殼體32相對于第二殼體沿著 順時鐘方向Dl樞轉至第二角度θ 2時,橋接件40的第二抵接部44止抵于第二殼體36的該 側,意即橋接件40已樞轉至相對于第二殼體36的最大角度,其中第二角度θ 2實質上較佳 地可為135度,且彎曲部46將第二殼體36的該側頂至最大高度,以使第二殼體36與承載 面48間形成有第三夾角θ 3,其中第三夾角θ 3實質上較佳地可小于5度。因此,當第一殼 體32相對于第二殼體36沿著順時鐘方向Dl旋轉至第二角度θ 2時,第二殼體36的表面可 相對于使用者微幅提升一傾角(意即第三夾角θ 3),藉以提升使用者操作設置于第二殼體 36上的鍵盤機構的舒適度。此外,當第一殼體32相對于第二殼體36旋轉時,第二殼體36 與承載面48間形成的間隙H可避免第二殼體36的底部水平地貼附于承載面48上,由于間 隙H可增加第二殼體36的底部與承載面48的對流空間,故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二殼體36內 部電子組件的散熱效率。類似上述動作原理,電子裝置30的閉合流程如下所述,請參閱圖2與圖7至圖9, 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在最大開啟角度的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 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在閉合過程的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子裝置 30在閉合時的示意圖。當使用者欲閉合電子裝置30時,使用者可沿著逆時鐘方向D2將第 一殼體32從圖7所示的位置樞轉至圖8所示的位置,由于第二樞接機構38相對于第二端 403的轉矩大于第一樞接機構34相對于第一端401的轉矩,也就是說帶動第二樞接機構38 樞轉的轉矩大于帶動第一樞接機構34樞轉的轉矩,故第一殼體32相對于橋接件40樞轉 時,橋接件40與第二殼體36之間不會產生旋轉運動,故橋接件40與承載面48間的夾角仍 維持于第三夾角93的數值。當第一殼體32相對于第一端401沿著逆時鐘方向D2樞轉至 第一角度θ !時,第一殼體32的該側止抵于橋接件40的第一抵接部42,由于第一殼體32 無法再相對于橋接件40樞轉,此時使用者必須施加大于帶動第一樞接機構34樞轉的轉矩, 藉以帶動第二樞接機構38樞轉,同時彎曲部46才可相對于第二殼體36旋轉,藉以帶動橋 接件40的第二端403相對于第二樞接機構沿著逆時鐘方向D2樞轉至第二角度θ 2,意即第 一殼體32可從圖6所示的位置(圖8、圖9所示的虛線位置)樞轉至圖9所示的位置,在此 過程中第二殼體36與承載面48間的傾角會逐漸減少,直至第一殼體32與第二殼體36完 全閉合時,第二殼體36的底部即水平地貼附于承載面48上。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 30為可依據第一殼體32與第二殼體36間的夾角而自動調整第二殼體36與承載面48間的 傾角的創新機構設計。相比較于先前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可隨著第一 殼體與第二殼體間的夾角變化去同步地調整第二殼體與承載面間的傾角,其不但可以調整 鍵盤機構的傾角與提升液晶顯示屏幕的高度,藉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電子裝置的舒適度,還 可在機體與承載面之間形成間隙,藉以加強電子裝置的底部的對流效果,而有助于增加電 子裝置的散熱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樞接機構,該第一樞接機構設置于該第一殼體的一側;一第二樞接機構,該第二樞接機構設置于該第二殼體的一側;以及一橋接件,該橋接件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一樞接機構與該第二樞接機構,該橋接件包括一第一抵接部,該第一抵接部用來在該第一樞接機構相對于該第一端樞轉以使該第一殼體相對于該第二殼體旋轉至一第一角度時,止抵于該第一殼體的該側;以及一第二抵接部,該第二抵接部用來在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二樞接機構樞轉,以使該第一殼體相對于該第二殼體旋轉至大于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時,止抵于該第二殼體的該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樞接機構相對于該第一端樞轉 的轉矩小于該第二樞接機構相對于該第二端樞轉的轉矩。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橋接件包括一彎曲部,該彎曲部連接 于該第一抵接部與該第二抵接部且設置于一承載面上,當該第一殼體的該側止抵于該橋接 件的該第一抵接部后,該彎曲部相對于該承載面旋轉,藉以帶動該橋接件的該第二端相對 于該第二樞接機構樞轉,以使該第二殼體與該承載面間形成有一間隙。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第二殼體的該側止抵于該橋接件 的該第二抵接部時,該第二殼體與該承載面間形成有一第三夾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三角度實質上小于5度。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橋接件為一U型結構件。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角度實質上為67.5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角度實質上為135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還包括一包覆件,該包覆件用來包覆該橋接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緩沖墊,該緩沖墊設置于該包覆件的外側,該緩沖墊用來避免該包覆件受磨損。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二連軸式樞接機構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一殼體、一設置于該第一殼體的一側的第一樞接機構、一第二殼體、一設置于該第二殼體的一側的第二樞接機構以及一橋接件,該橋接件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一與該第二樞接機構,該橋接件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該第一抵接部用來在該第一樞接機構相對于該第一端樞轉以使該第一殼體相對于該第二殼體旋轉至一第一角度時,止抵于該第一殼體的該側;該橋接件還包含有一第二抵接部,該第二抵接部用來在該第二端相對于該第二樞接機構樞轉,以使該第一殼體相對于該第二殼體旋轉至大于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時,止抵于該第二殼體的該側。本實用新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提高操作舒適度。
文檔編號H05K5/02GK201663771SQ20102017018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6日
發明者陳宜君 申請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