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車用牽引座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用牽引連接結構。
技術背景目前國內整車造型生產線上所用的牽引座結構由底板及兩個吊耳板連體鑄造而 成,底板基本上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四角帶有倒角圓;矩形板四角處各開設有定位通孔; 兩個耳板為底板中部兩個定位通孔之間向上凸起對稱分離的倒U形板,該倒U形板下部為 兩個矩形斜立柱,中部為梯形板,上部為偏形半圓板,在梯形板與偏形半圓板連體部分設置 有插銷通孔。使用時,用四個螺柱穿過底板四個定位通孔將牽引座定位在車架上,用一個銷 軸穿過兩個耳板的插銷通孔鎖緊,便可用鋼絲繩牽引。該牽引座倒U形板兩個斜立柱的設立是為了節省材料,將兩個斜立柱之間掏空, 同時又不影響承載力,但從鑄鋼工藝上這個位置必須設置模芯,脫模工藝復雜。同時底板為 一塊整板,其中部不受力,若省去中部,則節省材料也有利于鑄造,工藝簡化。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車用牽引座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包括底板、倒U形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為兩個分離的小矩 形邊板,兩個倒U形板單側斜立柱根部與一個邊板連體,斜立柱內側面與邊板內側面平齊, 邊板外側兩邊各設置有一個定位通孔,在單個斜立柱外側設置有兩條三角形筋板,所述筋 板下方與邊板連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改變牽引架的底板結構,將原先的整板改為兩塊邊 板結構,同時在牽引架的底部和吊耳相交接的位置重新設計加強筋,加強其結構。經過這樣 的結構優化后,使得鑄造過程中的取模工序更加簡單易行,能夠提高出口率,有效避免取模 工序中底部整板從吊耳下部邊緣斷裂的情況,同時將產品質量減輕20%以上。在鑄造前的 制殼涂料工序上也大大降低了工人操作的工作強度,加快了型殼風干的時間,提高了工作 效率。在工件生產完成后,進行實際裝車工作時,實驗證明此種方法生產出的牽引架承受的 牽引力能通過加強筋結構得以分散和減小,改善了原有產品在工作過程中其吊耳較易與底 座分離的情況,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時的安全系數。
圖1為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底板、倒U形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為兩個分離的小矩形邊板(3),兩個倒U形板(1)單側斜立柱根部與一個邊板(3)連體,斜立柱內側面與邊板 (3)內側面平齊,邊板(3)外側兩邊各設置有一個定位通孔,在單個斜立柱外側設置有兩條 三角形筋板(2),所述筋板(2)下方與邊板(3)連體。牽引架的底板由整板改為兩塊邊板(3)后方便了取模操作,蠟模極易從壓型中取 出。避免了原有的取模過程中整板中部極易斷裂的情況。通過結構優化,將牽引架的底板由整板改為兩塊邊板(3),所受的最大應力區域與 原有結構相同,都是在吊耳與底部交接的外側區域,但是改進后牽引架承受的最大主應力 反而減小,這是由于我們在底部和吊耳相交接的區域安放了加強筋的結果。加強筋使交接 處承受的應力得以分散從而減小了其承受的最大主應力,使工作時的安全系數大大提高。
權利要求一種車用牽引座結構,包括底板、倒U形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為兩個分離的小矩形邊板(3),兩個倒U形板(1)單側斜立柱根部與一個邊板(3)連體,斜立柱內側面與邊板(3)內側面平齊,邊板(3)外側兩邊各設置有一個定位通孔,在單個斜立柱外側設置有兩條三角形筋板(2),所述筋板(2)下方與邊板(3)連體。
專利摘要一種車用牽引座結構,涉及車用牽引連接結構。包括底板、倒U形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為兩個分離的小矩形邊板,兩個倒U形板單側斜立柱根部與一個邊板連體,在單個斜立柱外側設置有兩條三角形筋板,所述筋板下方與邊板連體。優點在于通過改變牽引架的底板結構,將原先的整板改為兩塊邊板結構,同時在牽引架的底部和吊耳相交接的位置重新設計加強筋,加強其結構。使得鑄造過程中的取模工序更加簡單易行,有效避免取模工序中底部整板從吊耳下部邊緣斷裂的情況,實驗證明牽引架承受的牽引力能通過加強筋結構得以分散和減小,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時的安全系數。
文檔編號B66C1/22GK201686398SQ20102016670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2日
發明者劉君君, 劉淵毅, 鄭明華, 郭艇, 黃志達 申請人:三明市毅君機械鑄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