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絞盤,具體涉及一種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 構。用于保證絞盤自由放繩動作。
背景技術:
液壓絞盤一般安裝在車輛上,由發動機帶動油泵使油泵產生高壓油通過換向閥、 平衡閥進入液壓馬達,驅動二級行星齒輪減速器減速,帶動齒筒旋轉,達到使鋼絲繩牽引重 物的目的。液壓絞盤主要由行星減速器、卷筒、支架、液壓馬達、制動器和脫開機構等組成。液 壓馬達不工作時制動器處于制動狀態,通過行星減速器將卷筒制動。此時為了使用時將卷 筒上鋼絲繩放出,就必須將行星減速器與制動器脫開,使卷筒能自由轉動。因此,絞盤必須 設計脫開機構。一般脫開機構為手動也有用氣動。但手動動作慢,效率低;氣動雖動作快, 效率高,但是一旦失去氣源即不能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既能手動脫開制動器又能氣動脫 開制動器的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構,包括 脫開手柄、脫開氣缸、活塞、拉桿和彈簧,脫開手柄與拉桿的一端相連,拉桿的另一端與所述 液壓絞盤的二級太陽齒輪相連接,脫開氣缸的活塞固定套裝在拉桿的中間,彈簧嵌置于所 述脫開手柄與活塞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既能實現手動脫開制動器又能實現氣動脫開制動器。
圖1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液壓絞盤總體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液壓馬達1、制動器2、第一支架3、一級太陽齒輪4、一級行星架5、第二支架6、二 級行星齒輪7、二級太陽齒輪8、拉桿9、活塞10、彈簧11、脫開手柄12、脫開氣缸13、進氣口 13. 1、二級行星架14、齒圈15、一級行星齒輪16、卷筒17、傳動軸18。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構的總體結構示意 圖。由圖1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構,包括第一支架3、第 二支架6、液壓馬達1、制動器2、傳動軸18、一級太陽齒輪4、一級行星齒輪16、一級行星架 5、齒圈15、二級太陽齒輪8、二級行星齒輪7、二級行星架14、卷筒17、拉桿9、活塞10、彈簧
311、脫開手柄12和脫開氣缸13,所述液壓馬達1安裝在第一支架3上,液壓馬達1與制動 器2相連,制動器2通過軸承安裝在卷筒17 —端,制動器2與傳動軸18的一端相連,一級 太陽齒輪4設置在傳動軸18的另一端,一級太陽齒輪4與一級行星齒輪16嚙合,一級行星 齒輪16安裝在一級行星架5上,一級行星齒輪16與齒圈15嚙合,同時一級行星架5通過 花鍵與二級太陽齒輪8聯接,二級太陽齒輪8與二級行星齒輪7嚙合,二級行星齒輪7安裝 在二級行星架14上,二級行星架14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二支架6上,同時二級行星齒輪7與 齒圈15嚙合,齒圈15通過螺栓與卷筒17固定連接,拉桿9的一端與二級太陽齒輪8相連 接,拉桿9的另一端與脫開手柄12相連,脫開氣缸13安裝在第二支架6上,脫開氣缸13的 活塞10固定套裝在拉桿9的中間,彈簧11嵌置于所述脫開手柄12與活塞10之間。工作原理當脫開氣缸13不通氣時,拉動脫開手柄12,通過拉桿9拉動二級太陽齒輪8向左 移動,使二級太陽齒輪8與一級行星架5脫開,此時卷筒17、齒圈15、二級行星架14、二級太 陽齒輪8及一級行星架5處于自由狀態,此時卷筒在外力作用下可自由放繩。放完繩后松 開脫開手柄12,拉桿9在彈簧11作用下,使二級太陽齒輪8向右移動,二級太陽齒輪8與一 級行星架5結合,卷筒恢復到制動狀態。當脫開氣缸13通氣時,在氣壓作用下推動活塞10, 通過拉桿使二級太陽齒輪8向左移動,使二級太陽齒輪8與一級行星架5分離,此時卷筒又 處于自由狀態,可以自由放繩。當放氣后活塞在彈簧作用下推動二級太陽齒輪8向右移動, 二級太陽齒輪8與一級行星架5結合,卷筒又恢復到制動狀態,絞盤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
權利要求一種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包括脫開手柄(12)、脫開氣缸(13)、活塞(10)、拉桿(9)和彈簧(11),脫開手柄(12)與拉桿(9)的一端相連,拉桿(9)的另一端與所述液壓絞盤的二級太陽齒輪(8)相連接,脫開氣缸(13)的活塞(10)固定套裝在拉桿(9)的中間,彈簧(11)嵌置于所述脫開手柄(12)與活塞(10)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絞盤的手動氣動兩用脫開機構,用于將液壓絞盤的行星減速器與制動器脫開。所述機構包括脫開手柄(12)、脫開氣缸(13)、活塞(10)、拉桿(9)和彈簧(11),脫開手柄(12)與拉桿(9)的一端相連,拉桿(9)的另一端與所述液壓絞盤的二級太陽齒輪(8)相連接,脫開氣缸(13)的活塞(10)固定套裝在拉桿(9)的中間,彈簧(11)嵌置于所述脫開手柄(12)與活塞(10)之間。采用本實用新型既可以手動又可以氣動脫開卷筒的制動器。
文檔編號B66D1/28GK201619979SQ20102012582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8日
發明者劉德金, 劉新華 申請人:江陰中新工程設備有限公司